威胁制裁:美国的围堵和俄罗斯的突围!
作者:谭主
来源公众号:玉渊谭天
微信ID:yuyuantantian
2022年1月13日下午3点18分,白宫新闻发布厅,记者已经坐定,等待着发言人。
欧安组织的会议刚刚结束,人们都想知道,经过三场对话,俄罗斯、美国、北约,各会做出何种选择。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的讲话中,多次提到“准备”一词:
美国已为任何突发事件、任何可能性做好了准备,包括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但问题是,制造紧张氛围的,真的是俄罗斯吗?

就职之后的普京,抱有改善俄罗斯同北约关系的诚意。
2000年,在与时任北约秘书长的首次会面中,普京还问对方,北约准备什么时候邀请俄罗斯加入。
在俄罗斯的努力下,两年后,北约和俄罗斯建立北约-俄罗斯理事会。理事会中,俄罗斯和北约国家一道,在反恐等问题上具有联合决策权。
尽管存在分歧,俄罗斯和北约还是达成了相当广泛的共识,双方都认为,恐怖主义等新的威胁是需要合作共同完成的任务。
这样一来,北约东扩的势头要缓一缓了,这让美国坐不住了。转头,小布什就又以北约要成为能处理恐怖主义等新威胁的“更全球化”的组织为由,支持波罗的海到黑海之间的欧洲新兴民主国家拥有北约成员国资格。
在北约内部讨论时,美国派出的是副国务卿,但西欧国家,都没有派出同等的官员前往。他们对这一轮的北约扩张,并不热心——俄罗斯和欧洲国家在能源问题上有着共同利益,双方都认识到,需要保证俄罗斯临近国家的稳定。
面对这样的情形,美国又提出,要增强北约的政治功能,促进“民主、自由市场与地区稳定”。
于是,席卷东欧和中亚的颜色革命,开始了。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相继陷入混乱,背后,都有美国的身影。
面对美国在家门口的煽风点火,普京针锋相对,毫不隐讳地对外宣布:俄对美战略首先要使自己变得强大,俄罗斯可以通过能源领域重新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普京驾驶图-160战略轰炸机,他曾提过,外交抗议一万次,也不如战略轰战机的翅膀扇动一次
在普京的治理下,俄罗斯的政治趋于稳定,经济正在快速增长——仅在2006年一年,俄罗斯的贫困人口就减少了一半。这个国家正在抛弃旧有的消极情绪,重新上路。
眼见俄罗斯不上套,美国更是加大力度。2007年,美国邀请乌克兰前总理访美。紧接着,美国国会通过了价值3000万美元的拨款法案,要向包括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在内的东欧五国提供军事援助,用来帮助它们达到符合加入北约的标准。
图穷匕见,说是北约东扩,本质仍是用冷战的思维,围堵俄罗斯。
但北约的欧洲国家,并不想跟随美国的脚步。在一场北约领导人晚宴上,记者是这样记录的——至少有7个国家在排队反对小布什。
在美国到处搞“颜色革命”针对俄罗斯时,以法德为首的北约国家,有的在忙着和俄罗斯修天然气管道,也有的在反恐、地区稳定等问题上同俄罗斯展开合作。
毕竟,美国的那套思维,已经过时了,北约,也需要向前看。

2010年,北约中的欧洲国家,准备大幅削减国防预算——自从跟随美国出军阿富汗以来,北约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反恐多年,却“越反越恐”。

▲在北约盟国于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竭力采取艰难撤离行动之际,批评者抨击北约在阿富汗的任务“彻底失败”
这些国家的举动,引起了维多利亚·纽兰的警觉。当时,她是美国驻欧洲常规武装力量特别代表——很长一段时间内,《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牵制俄罗斯。
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此时已经坐上负责欧洲事务的助理国务卿之位的纽兰准备出头,挑起俄罗斯同北约之间的矛盾。
可不久后,一段纽兰的音频在网络上被曝光,听声音她有些失控,甚至爆粗口大骂欧洲在这个问题上软弱无力。
北约盟友与美国,已经同床异梦。而特朗普,则将这种分歧,搬上了台面。
2018年7月,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北约峰会上,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对盟友“开炮”。
作为商人的特朗普,将利弊算得很清楚。德国从俄罗斯数十亿美元、数十亿美元地买石油和天然气,至于对这个联盟,欧洲抠抠搜搜,并不愿意投入太多开支。

▲那一年的G7峰会上,多国领导人“围攻”特朗普
之后马克龙所说的北约“脑死亡”,揭开了这个联盟的根本问题——它并不为欧洲人的利益服务。
北约,只是美国人的北约,而非欧洲人的。人心涣散,前路迷茫,北约再次遇到生存危机。而为了“挽救”北约,美国造牌、打牌的方式无聊且雷同。
特朗普的消极态度激起了美国国会的剧烈反应。也正是这一年,一个名为参议院北约观察员小组的机制重启。它的出现意味着,“俄罗斯威胁”的论调要回来了。
今天,乌克兰东部硝烟再起。去年在阿富汗这张牌彻底失效后,乌克兰加入北约的话题再次被挑起——这是美国手上所剩不多的筹码了。
双方都在边境地区部署了大量军事人员和装备,美国不断渲染俄罗斯的“入侵”威胁,擦枪走火的风险一触即发,俄罗斯与美国、北约进行了密集的对话。
对话中,俄罗斯要求北约将军力部署恢复至1997年的状态。
听到“1997年”,拜登的记忆被唤醒。那一年,参议院北约观察员小组应时而生,任小组联合主席之位的,是参议员拜登。
俄罗斯的外交官很爱用一个词——“遗传密码”。俄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就曾指出,“美国等国家很难摆脱冷战思维模式,那个为了对抗某个敌人而建立的遗传密码还依然存在。”
美国还是那个美国。仍想着用塑造敌人的方式来“团结”北约盟友,围堵俄罗斯。但北约并非铁板一块,一些国家已经看清了美国的真实面目,所谓“围堵”,不过是四面漏风的“烂尾楼”。
走自己发展之路的俄罗斯,也在利用这些“缝隙”,完成突围。
这一次,俄罗斯也开出了“两份清单”——这是关于安全保障的条约草案,一份给美国,一份给北约。草案的内容基本上是俄罗斯公开反复强调过的立场,底线问题,寸步不让。
世界已经不是那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