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参考,东方金报

微信
手机版
东方金报

为什么我国人均GDP快接近高收入国家水平了,但是似乎感觉不明显?

作者 :正文注明 2022-01-23 12:16:20 围观 : 评论

原创: 深圳宁南山
来源:宁南山

2021年我们人均GDP达到1.25万美元了,距离世界银行定义的高收入国家标准非常接近了(2020年标准为GNI 12696美元,一般人均GDP和GNI差不太多),但是为什么我们很多人的日常生活感受,却并不觉得自己是高收入呢?

我觉得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我们比较的对象都是欧美日韩澳新等全球最高生活水平的发达国家,我们认为他们的生活水平才能称之为“高收入水平”,但其实放眼全球,亚非拉国家的人口才是绝大多数,非洲也好,拉美也好,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也好,东南亚也好,普遍生活水平是不如我国的。

第二个原因是,从数据上来说,平均值其实是一个比较难达到的值,这就意味着我国大部分地区,大部分人口并没有达到人均GDP 1.25万美元的水平。

就拿把中国放在全世界来说,2021年我国人均达到1.25万美元了,第一次超过了世界人均GDP的平均水平,听起来好像觉得1.25万美元挺低的,只不过才刚刚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但全球人均GDP排在我国前面的总人口已经很少了,除了人口不到10亿的发达国家之外(全球一半的GDP集中在他们的手里),2021年全球人均GDP还超过我国的并且总人口超过一千万的发展中国家只有智利,沙特,罗马尼亚和波兰四个国家了。

再说直接一点,2021年我国的人均GDP不仅是已经高于印度,越南,南非这些发展中国家,而且俄罗斯,马来西亚,阿根廷,巴西,土耳其,墨西哥,伊朗这些我们印象中生活水平比我们高,或者说制造业水平还可以的国家,2021年人均GDP也已经低于我国了。

所以说全球70多亿人,2021年总共也就是10亿人左右人均GDP比我们高。

换句话说,全球70多亿人也就是中国14.1亿人+排在我们前面的大约10亿人左右超过了平均水平。

对于中国内部的各个省份也是类似的,人均1.25万美元作为全国平均水平,但其实全国只有三分之一的省份能够超过平均值,其余三分之二的省份还在平均值以下。

我们看2020年的数据就知道了,下图是搜狐城市的制图,人口是根据七普的人口计算的,2020年全国人均GDP在2021年12月份重新核实为1013567亿元,而七普人口为141178人,则全国人均GDP是7.179万元,也就是10400美元多点。

而从下图看,中国大陆的31个省市自治区中,

只有11个省市的人均GDP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分别是北京,上海,江苏,福建,天津,浙江,广东,重庆,湖北,内蒙,山东。

包括老牌强省辽宁省,以及前几年发展迅速的四川省,湖南省,安徽省,陕西省人均都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而且最让人吃惊的是河北省,只排在全国倒数第五位,2020年人均GDP才7000美元多点不到7100美元,低于山西,作为七普常住人口七千四百多万的人口大省,

河北省在全国存在感不高,来自河北的社会新闻都比较少,河北的大城市唐山,石家庄之类的曝光度都很低。



同时,在人均GDP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11个省市里面,这些地方也存在不少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市。

就拿2020年的广东来说,全省21个市里面只有5个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深圳,珠海,广州,佛山,东莞),其余16个城市包括湛江,韶关,清远,惠州,潮州汕头等等,全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多少有些意外的是中山市的人均也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同样的还有山东,尽管人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但是16个城市里面只有六个人均GDP超过全国平均,而这10个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城市里面,临沂市的七普常住人口高达1102万人,但人均GDP按照2020年的汇率算只有6300多美元。

包括有歌尔股份和潍柴集团两大企业的潍坊市,2020年人均GDP也才不到9100美元,未达到全国10400+美元的平均水平,山东其他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还有济宁,菏泽,聊城,泰安,德州。

相比之下,是东营,青岛,济南,烟台,威海等城市把山东的人均拉了上去。

重庆也是类似的,各个区县中主城区的渝中区(人均超过三万美元)和江北区(人均超过两万美元)遥遥领先,靠近主城区的涪陵,荣昌人均也不错。

但即使在主城区,沙坪坝区,大渡口,巴南区,南岸区的人均GDP也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因此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这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这使得我国在使用人均这个标准来衡量的时候,各个地区存在非常大的差异性。

我们不像那些小国家,国土面积不大,人口不多,因此内部的发展差异性和生活水平差异性相对较小。

当我们的人均已经达到1.25万美元的时候,全国其实只有三分之一的省市超过了这个水平,其余三分之二都在平均水平之下。

我觉得如果按照人口衡量也应该是类似的结果,也就是全国大部分人口的人均GDP是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下。

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还是继续做大蛋糕和均衡发展。

我始终认为,尽管随着我国的发展,均衡发展也就是先富带动后富在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发展始终还是第一位的,或者说做大蛋糕始终还是第一位的。

全国人均1.25万美元,这个蛋糕无论如何分,也是达不到我们对“高收入”和“共同富裕”的期望的,是没有办法让全国大多数人满意的。

因为即使是国内人均GDP超过了1.25万美元的一部分人口,也只是欧美日澳新等国家普遍四万美元以上水平的不到三分之一,

尽管世界银行定义这已经是非常接近全球高收入国家水平,但显然在我们的心中,这是达不到我们的期望值。

因此未来我们全力保持5%,6%以上的中高速增长,意义重大。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叫做为什么人均两万美元对中国非常重要,这个人均两万美元,并不是指全国人均达到这个水平就够了,而是指全国各个地区要普遍的达到这个水平。

人均两万美元不过是发达国家的门槛值,如果我们只是全国达到这个门槛值,由于我们是个幅员辽阔和人口众多大国,实际上就会意味着全国接近70%的省市和大部分的人口都没有达到人均两万美元,也就是并没有迈过发达国家的门槛。

因此我们说的人均两万美元,是指广大的非沿海内陆地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都要迈过人均两万美元的门槛,这样我们的共同富裕才称得上是成功。

这也意味着我们的全国人均要突破三万美元才行。

实际上如果我们的家乡人均GDP超过两万美元,生活水平就可以很不错了,

我们平时可以观察到一个现象,那就是三四五线城市的县城的各种主要消费品,其实价格并不会比大城市便宜多少,我去年十一国庆节期间回家就注意了下各种消费品的价格,

汽车,家电,手机这些主要消费品,县城的价格并不会比大城市更便宜,全国的价格都是差不多的,开车去加油,油费全国也是差不多统一的,

当然了在县城乡镇买山寨手机,山寨家电肯定会更便宜,但是这样不在讨论范围之内,而且现在即使在县城和乡镇,也没啥人买山寨电子产品了。

汽车也是一样的,全国4S店里面汽车的价格,县城并不会比大城市便宜。

出国旅游也是类似的,其费用并不会因为说你是来自县城和小城市,价格就会更低。

而我们同时也可以看到,这些消费品和国外服务的价格,并不会随着我们的收入一样增长,而且甚至会随着技术的成熟,国产化程度的提高,全球化的生产,以及销量的扩大,或者说国外的经济状况不佳而价格降低或者保持稳定。

像出国旅游就是典型,在我国不断发展的同时,全球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总体都处于经济发展停滞的状态,有的发展中国家汇率还出现了大跌,那么现在收入更高的中国人去这些国家旅游,在费用上还变得更便宜了。


智能手机价格甚至还比当年便宜了,十年前小米打出1999元价格的时候全场轰动,是因为当时洋品牌动不动卖三四千元,四五千元,我现在还记得是因为当时我买的三星S4,就花了差不多五千元,说起来都是泪,现在如果不追价格较高的旗舰机型,两三千元买个手机完全够用了,一千多元的入门机型也有不少。

汽车也是类似的,燃油汽车价格依然跟十年前一样,几万元也可以买到新车,而且市场上也还有大量的二手车可以选择。

电动汽车尽管现在总体比燃油汽车更贵,但是随着技术不断成熟,规模逐渐上量,以及入局竞争者日益增多,未来也会有价格更低的入门级车型出现。

我们之所以感觉家乡生活水平低,其实主要还是因为收入低,

如本文前述,在全国人均GDP 1.25万美元的同时,大多数的地区人均GDP其实并没有达到这个数,还有大量地区的数亿人口人均GDP不过几千美元,这个蛋糕水平,意味着当地的老百姓的收入一个月两三千元,三四千元很正常,

在覆盖汽车,家电,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出国旅游这些能够提高生活水平的产品上肯定还是吃力。而当这些地方人均突破两万美元之后,其实一个家庭买个车,手机,空调什么的,都不是太大问题了,轻松得多了。

达到那个水平,则对我们中的很多人而言,会有更多的选项。

换言之,既可以选择在一线城市高强度竞争,追求人生的上限,并获得极高的收益,

也可以选择在二三四五线城市过上也还可以的生活,尽管事业平台注定不如一线精彩,但生活水平也并不差,从汽车到家电,手机,出国旅游,都可以负担,生活更轻松。

而如前所述,对我们这样一个大型国家而言,要想各个地区普遍的突破两万美元,实现这个愿景,全国人均必须要奔着三万美元去。

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千方百计的维持经济增长,做大我们的蛋糕,推动我们的产业持续的升级,拿下更多的高端,是我们未来一二十年不变的任务。


相关文章

  • 陈都灵一袭绿色抹胸长裙 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
    陈都灵一袭绿色抹胸长裙 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

    近日,陈都灵最新造型美照释出,她身着一袭绿色抹胸长裙,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神秘而又清新。...

    2025-04-24 09:21:51
  • 梁朝伟刘嘉玲周润发齐聚 为杜琪峰庆生掀起回忆杀
    梁朝伟刘嘉玲周润发齐聚 为杜琪峰庆生掀起回忆杀

    4月22日晚,刘嘉玲于社交账号上发布了与梁朝伟、周润发、张叔平等好友为杜琪峰庆生的合影,画面中众人笑容满面,多年情谊尽显。刘嘉玲周润发同框合影,刘嘉玲微卷的利落短发造型十分吸睛。...

    2025-04-24 09:21:44
  • 林心如就黄子佼事件强硬表态:对虐待及影片持有行为零容忍
    林心如就黄子佼事件强硬表态:对虐待及影片持有行为零容忍

    台媒消息显示,林心如于近期就黄子佼藏匿未成年人性影像一事再度发声。她郑重表明立场,明确表示对虐待未成年人以及持有相关影像的行为绝无妥协余地。...

    2025-04-24 09:21:41
  • 蒋勤勤复古牛仔秒变港风女神 红唇大波浪风情万种
    蒋勤勤复古牛仔秒变港风女神 红唇大波浪风情万种

    蒋勤勤晒出一组写真,身穿复古牛仔外套秒变上世纪港风女神。...

    2025-04-24 09:21:29
  • 董璇泳池旁喝椰子水好惬意 穿优雅礼裙身姿曼妙
    董璇泳池旁喝椰子水好惬意 穿优雅礼裙身姿曼妙

    近日,董璇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一组写真美照,并配文称:“提前在广州感受了夏日赛道。”照片中,她身着一袭优雅礼裙在游泳池旁喝椰子水,面露明媚笑容,十分惬意。...

    2025-04-24 09:21:14
  • “疯王”毫无信誉!
    “疯王”毫无信誉!

    原创: 申鹏来源公众号:平原公子已获授权转载“关税战”刚打没几天,特朗普又开始扯犊子了。他表示——“对华145%关税确实很高,协议达成后美对华关税将大幅下降,但不会降至零”。美财长贝森特也表示,当前局势本质上是贸易禁运。美国目标并非与中国脱钩,两国可能在两到三年内达成一项全面协议。贝森特还说:“眼下中美关税对峙僵局“难以为继”,并称预计“短时间内”将出现缓和态势后,“先眨眼”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再度释放“降温”信号”。特朗普还说出了逆天言论——“我们会对中国很好的,我们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谁TM...

    2025-04-24 09:21:05
  • 形势比人强,特朗普关税战打不下去了!
    形势比人强,特朗普关税战打不下去了!

    原创: 后沙来源微信公众号:后沙已获转载授权昨天在短短不到6个小时之内,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又变调了。北京时间0时左右,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摩根大通的闭门会议上,放风称,中美之间的高关税是不可持续的,预计会降温。预计什么,预料到中国的态度?自己信吗?1点左右,白宫发言人莱维特在新闻发布会上也表达了类似的态度。5点左右,特朗普亲自确认,针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不会维持在当前水平(145%),“它会大幅下降,但也不会降至零,中国将对最终的关税税率非常满意”。特朗普还说了些肉麻的话,要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v...

    2025-04-24 09:21:03
  • 孟佳一头金发短发酷飒帅气 造型百变时尚感满满
    孟佳一头金发短发酷飒帅气 造型百变时尚感满满

    孟佳晒出一组时尚大片美照,照片中她大胆尝试新造型,一头金发搭配黑色抹胸上衣,酷飒凌冽。...

    2025-04-24 09:21:02
  • 怂是真认怂,事是真没完!
    怂是真认怂,事是真没完!

    作者:码头整薯条的海鸥来源:码薯学人今天我们来聊聊服软的特朗普。在美国时间4月22号发生了4件事:特朗普公开说开始考虑降低对华关税税率(强调不是0);特朗普放出消息说中美贸易谈判进展顺利;特朗普表示无意解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但是还是要求美联储降息;特朗普的财长贝森特在22号摩根大通的闭门投资会上明确表示中美贸易战不能长期持续。这4条消息合在一起,我们可以明确一点,特朗普在释放善意。但是,善意不代表胜利。果然,就在4月23日,美国媒体突然传出消息说中美芬太尼谈判陷入僵局。22号的宣传口径表明特朗普确实在认怂...

    2025-04-24 09:21:01
  • 特朗普不想打关税战了,想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特朗普不想打关税战了,想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原创: 一棵青木来源公众号:远方青木已获转载授权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又进入新阶段了,以一种你想都不敢想的方式。4月23日,特朗普公开发言称对中国的145%关税太高了,自己很快会大幅度降低,但不会降低到零。特朗普还说,中国将对最终的关税税率非常满意,但他们必须跟美国达成协议。还有更离谱的,特朗普说:“我认为中国会很高兴,我们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没错,真的是这么说的。中文翻译看起来非常肉麻,但原文其实更肉麻,特朗普使用的英文单词原文是“very happily”。不仅要在一起(live together),还...

    2025-04-24 09: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