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联手,打到了美国的七寸,盟友纷纷反水!
作者:戎评
来源公众号:戎评(ID:rongping898)
已获转载授权
最懂中国人浪漫的张艺谋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设计了一个暖心的环节,那就是来自东南方向的掉队小女孩在最后时刻归队了,这也是一“鸽”都不能少的战略寓意。
这个小细节,让所有中国人泪崩!大家都知道,这是对台湾的召唤。

冬奥不仅是一个大型的体育赛事,也是推动世界和平与进步的舞台。
中国借冬奥舞台展开春节外交,出席开幕式的除了俄罗斯总统普京这样的铁杆朋友,还包括来自中亚、中东、欧洲、南美洲、非洲等熟悉或不熟悉的朋友,有的国家政要甚至不惜得罪美国也要来中国参加冬奥会,比如波兰、阿联酋、阿根廷、卢森堡等。
这应该是疫情以来聚集国际政要最多的盛会,已经远超2021年东京奥运(15人)和2018年平昌冬奥会(16人),达到30多人,其中包括20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5个国家的要员和7个国际组织的负责人。
当然,来参加冬奥的国际政要不止是为中国捧场,更是想借此机会和中国谈合作。
从中国领导人这几天满满的工作安排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难得的面对面谈合作,签大单的历史性机会。
第一个重量级的朋友,自然是俄罗斯总统普京。
我们与俄罗斯的关系是“背靠背、肩并肩”的亲密战略协作大国关系,而且普京化身“带货达人”,将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卖给中国,也解了中国的能源之困。
一定是将性命交到朋友身上,共同抵御四面八方来的敌人的时候。这是以强大的信任为基础的。中俄就是这样的朋友,“合作上不封顶”,“不是盟友胜似盟友”。
在美国鼓动其鹰犬四处围堵中俄的情况下,中俄只有“背靠背”,才能最大限度地击退敌人。俄罗斯以中国市场为后方支撑,才可以无惧欧美的经济制裁;俄罗斯在西线牵制欧美,中国在东线的压力就会减轻,借机解决台湾问题也不是没有可能。
2014年俄罗斯收回克里米亚的时候,欧美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使俄罗斯GDP几乎被腰斩。在欧美因为克里米亚问题制裁俄罗斯前,俄罗斯2013年的GDP总量是2.29万亿美元。制裁当年(2014年),俄罗斯的GDP总量是2.06万亿美元,俄罗斯2015年的GDP下降到了1.36万亿美元,2016年是1.28万亿美元,2017年是1.57万亿美元,2018年是1.67万亿美元,2019年是是1.7万亿美元,2020年俄罗斯的GDP总量是1.47万亿美元。也就是说,至今俄罗斯经济还没有恢复到制裁前的水平。
如果俄罗斯不为国内经济找出口,此次乌克兰危机如果欧美祭出更严厉的制裁,比如限制欧洲油气进口,把俄罗斯踢出SWIFT系统等,那么,俄罗斯的经济崩盘不是没有可能。
现在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和原材料消费市场,而俄罗斯的油气行业在其经济份额中占据15%,现如今俄罗斯因为乌克兰问题与欧洲矛盾激化,被俄罗斯寄予厚望的北溪2号项目也被德国暂停审批,俄罗斯加大对中国的油气供应自然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中国是俄罗斯被欧美经济制裁后的战略缓冲区。不仅油气合作,在中俄两国元首的见证下,两国有关部门和企业此次签署了将近20份合作文件涵盖经贸、投资、能源、体育等方面,双方还签署了关于中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路线图的相关文件。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签订的为期10年的1亿吨石油大订单,经由哈萨克斯坦管道线供应,说明中俄对哈萨克斯坦局势稳定的信心,也是在给中亚各国与中国合作建立表率。
此外,双方还签订了1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合同,为期30年,两国建立经过蒙古国的天然气管道,签订之日就开工。
在这份战略协议中,很多人可能都没有注意到的一点是,双方在天然气供应中用来结算的货币既不是美元,也不是俄罗斯的卢布和我们的人民币,却是使用欧元来结算的。
不用美元用欧元,至少有两个厉害之处:
1、去美元化,冲击美元霸权。美元在国际结算体系中占41%,欧元紧随其后占30%,人民币现在才2.7%,太少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路程还很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让美元把欧元给干死了,独霸全球,为所欲为。适当加大欧元结算,既可以平衡外储,降低风险,也可以削弱美元霸权。
2、打“欧元牌”,中俄就能拉住欧盟,在美欧之间打入一个楔子。这招十分高明,法德等国本来就不想跟北约玩了,拜登拉乌克兰加入北约、制造俄欧冲突,更是踩了俄罗斯和欧盟两边的尾巴。欧盟也害怕俄乌冲突令资金外逃,所以,中俄送给欧盟一个大礼,自然也可以达到离间欧美之效。
那么,俄罗斯能给中国带来哪些价值呢?
除了能源等经济上的利益,我认为俄罗斯在西线牵制欧美,是给中国解决台湾问题以难得的战略机遇。虽然中俄声明中没有谈到乌克兰问题,在台湾问题上也只是强调了“一个中国”原则,但是,从中俄“背靠背”的亲密朋友关系来看,中国是俄罗斯在俄乌危机中的经济“后援”,是欧美制裁下的缓冲地带,俄罗斯则缓解了中国在东线的压力,让中国有更大的战略主动权去解决台湾问题。
第二个重量级嘉宾是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这个来自美国大后方的南美洲大国领导人,甘愿冒着得罪美国的风险飞越2万公里来参加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而且还瞻仰了毛主席纪念堂,足见中国“德不孤,必有邻”的外交魅力,以及经济发展的广阔空间与制度优势。
费尔南德斯中国之行的成果也非常丰厚,中阿在扩大贸易规模、加强科技合作、密切在国际事务中的沟通协作等诸多领域达成一致并签署了合作文件。其中最突出的一项是与中国签订了“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即阿根廷正式加入“一带一路”倡议。
虽然阿根廷一直受制于美国,但其实其与中国的渊源颇深,特别是目前的执政党庇隆主义政党——正义党,和中国共产党有“非常重要的历史联系”,庇隆总统本人更曾和伟大领袖主席保持友谊与书信往来。费尔南德斯总统本人也是庇隆主义政党的主席。
资本主义国家的领导人瞻仰毛主席是极其罕见的,也表明了阿根廷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打破美帝国主义戴在阿根廷人民身上的枷锁。
正因为这样的历史渊源,去年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费尔南德斯受邀成为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致辞的外国领导人之一。
当然,费尔南德斯总统此次访华,重点仍然还是在扩大中阿经贸合作上面。
大家都知道,阿根廷自上世纪80年代拉美危机以来,一直深陷“中等收入国家陷阱”不能自拔。美国几乎掏空了拉美国家的重资产包括能源、矿产等,拉美国家的债务也是不断高企,实际上已经成为了美国的“殖民地”,处处受制于美国,更不谈政治上的自主权。
阿根廷等南美国家已在经济困境中挣扎了相当长一段时间,饱受高失业率、高通胀和高外债“三高”之苦,政府正苦寻外部支持以重振经济。因此,借机深化与中国的关系,进一步拓展外部市场成为费尔南德斯此行访华的重头戏。
通过加入“一带一路”,阿根廷将获得中国在基础设施与运输、化石燃料和可再生能源、采矿、制造业、农业、创新和信息科技等众多领域的重要投资。对于重振阿根廷经济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目前,除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和哥伦比亚这几个拉丁美洲最大的经济体之外,共有21个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国家加入了“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引进中国资本可以实现合作共赢,拉美国家可以逐渐摆脱对美国资本的依赖,同时,拉美也可以成为中国能源、原材料以及农产品的重要供给地。
第三个让人感到意外的国家是波兰。
因为波兰是典型的站队欧美的国家,在俄乌危机的敏感时期,波兰总统受邀参加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其实是极不容易的。
我们可以看一下波兰的邻国都有谁?西边是德国,东边是白俄罗斯,东南面是乌克兰。与俄罗斯的距离也不是很远。
自立国以来,波兰就是“欧洲的擦脚布”,随时被欧洲作为与俄罗斯媾和的筹码,历史上曾三次被俄欧瓜分。二战后,波兰更是成为苏联的直接势力范围,被强制要求组建军队与北约对抗,成为冷战的最前线。东欧剧变后,波兰彻底倒向西方,加入北约和欧盟,与俄罗斯成为不死不休的敌人。
冷战结束至今,北约共进行了3次扩大,增加了12个新成员:1999年吸收了波兰、捷克、匈牙利;2004年吸收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此时该组织的成员国由先前的19个增加到26个;第三次是 2008年布加勒斯特峰会同意克罗地亚和阿尔巴尼亚的加入,此后,黑山和马其顿加入。
在北约30年的东扩过程中,波兰是东扩的急先锋。美国、欧盟也是拿波兰这个成功的转型国家作为案例,告诉东欧各国未来的图景。波兰在以经济发展为外显的国家实力上升方面,成为东扩的“样板间”。
因为波兰和俄罗斯的历史和现实关系,以及作为资本主义胜利的象征借以影响俄罗斯,西方对波兰的支持是真诚的、真实的。但对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则是虚假的,仅仅是作为降低俄罗斯的影响力。
由于波兰政治上是站队美国的,且被打造成为北约东扩的桥头堡和样板间,再加上对俄罗斯的历史仇恨,而中俄又走的比较近,因此,波兰总统来参加北京冬奥确实让人感到比较意外。
在去年波白边境难民危机中,很多难民是希望借道波兰进入德国的,有的也希望就留在波兰。而波兰也是发动白俄罗斯“颜色革命”的反对派大本营,甚至还对白俄罗斯人发“波兰人卡”。可以说,波兰是欧盟对抗俄罗斯的前沿地带。
就在冬奥会期间,美国还在波兰调兵遣将。当地时间2月7日,美国五角大楼方面证实,美军向波兰派遣的首批增援的精锐部队中有“几百人”已抵达,其余的将在未来几天内相继到位。
那么,波兰总统杜达访华岂不是摸了美帝的老虎皮?
波兰总统和总理的对华态度可以说是天差地别。之前爆发难民危机的时候,明明与中国没有任何关系,波兰总理却偏偏将指责的矛头对准中国。他提出要和俄罗斯建立合作关系,然后两国一起对抗中国。
和该国的总理相比,总统杜达的对华态度就非常温和,对于两国关系也抱有一定期待。身为一国元首,在如此敏感的时期宣布参加北京冬奥会,显然是对中方抱有很大善意的。波兰特殊的地理位置可以让其在中欧贸易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杜达的对华友好是建立在其本国利益基础上的。
波兰态度的转变在某种程度上极具代表性。东欧国家已经开始意识到,一味地听从美国并不会给他们带来很多的好处,甚至有可能会损害他们的利益。
最后,还有一些国家虽然没有运动员参加冬奥会,但国家元首却来了。埃及、新加坡、卡塔尔、阿联酋等一些冰雪运动尚不发达的热带国家虽然没有运动员参赛,但其国家元首仍来华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足见这些国家与中国的“神仙”友谊及对中国办冬奥的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举世瞩目的埃及迁都计划,埃及政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战略伙伴中国。埃及新首都建设耗资3000亿,是中国迄今为止在埃及市场承建的最大项目。目前,中国企业已经达到埃及,相关建设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除技术等外在因素影响外,埃及选择与中国合作,是出于两国友好关系的考虑。
其实一直以来埃及与美国的关系都走得比较近,美国一直都会埃及有军事援助。此次埃及总统受邀来华,自然会让美国不舒服。1月28日,美国国务院官员声称,拜登政府将拒绝向埃及提供1.3亿美元军事援助。说这是对埃及这个关键盟友的罕见“惩罚”。
此外,去年12月阿联酋曾宣布暂停采购美国F-35隐形战斗机,理由之一是拜登上台后,就对这项交易进行了重新评估,附带了一系列与中国有关的“条件”。包括不得让中国有机会接触到这种先进战斗机、将华为公司从阿联酋5G项目中剔除出去、停止中国在阿联酋建造的“军事港口”等。
美国拿F35施压阿联酋,结果却弄巧成拙,不仅没有达成目的,反而还与阿联酋生出了嫌隙。华为事件表明,美国高估了自己对中东国家的控制力,也低估了中国在海湾地区的影响力。很显然,相比美国先进战机带来的诱惑,对于中东各国而言,搭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更加重要。
文章最后,笔者有话说
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前的较长一段时间,美国鼓动其盟友一起对北京冬奥进行“外交抵制”,甚至上升到人权和意识形态的高度,美西方一些反华机构和政客鼓动以“新疆侵犯人权”为由取消北京冬奥会转播。但实际上出席北京冬奥的外国政要达到30人之多,涵盖五大洲,其中不乏美国的铁杆盟友,这充分说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也意味着美国企图破坏北京冬奥的计划彻底破产。
各国政要、运动员、记者、民众对冰墩墩的热捧,其实从侧面反映了在这个困难时刻,北京冬奥成功举办的来之不易,也体现了中国在管控好疫情的基础上,对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支持,以及对世界和平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