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俄罗斯能取得多大成果?德国可能承受不起!
来源:李建秋的世界(ID:lijianqiudeshijie)
2022年3月8日,作为在乌克兰领土上特别行动中对俄罗斯联邦的下一次制裁,美国禁止购买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11日,加拿大也出台限制性措施,拒绝进口俄罗斯石油产品。这类的制裁大家想必也看得多了,麻痹了。
最近美国媒体一直在宣扬一个事情:俄罗斯是遭受制裁最多的国家,西方媒体还专门搞了个表格,如下:
从数据来看,似乎俄罗斯是遭受制裁最多的国家,但是我更愿意理解为“形式上的吓唬”,而非“实质上对于俄罗斯的影响力”,就表格而言,古巴是制裁最小的,区区208项,但是我们非常清楚的是:古巴所遭受的打击绝对不是这208项的问题
那么微妙点在哪?
首先,古巴方面一直强调,仅在唐纳德·特朗普执政期间,美国就对古巴采取了243项新的制裁措施。
此外,问题不在于对古巴的经济封锁的数量,而在于对古巴的经济封锁的域外性质,这种封锁是在1990年代通过《托里切利法》(1992年)和《赫尔姆斯-伯顿法》(1996年)时导致的的。
尽管对古巴的制裁基本上是由美国实施的,而且国际社会每年都以绝对多数票支持古巴在联合国大会上取消封锁的决议,但这些措施的治外法权对古巴的经济造成了严重损害。
由于美国对来自与古巴有贸易的第三国经济代理人采取制裁,来自第三国的公司往往根本不想考虑与古巴进行经济合作的可能性,以免受到美国的制裁。这种情况迫使古巴方面承担更多的交易费用,并最终大大增加了进出口业务的费用
也就是说,制裁的本身是和被制裁者息息相关的,古巴的问题是它距离美国太近,俄罗斯则完全不一样,到现在为止欧盟依然在向俄罗斯购买能源,印度刚刚和俄罗斯签订了大单,其他投弃权票的国家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充实本国能源的好机会。
虽然对欧盟贸易占据俄罗斯相当的分量,但是只要俄罗斯愿意把贸易向中印转移,这一部分制裁会大大的被抵消,我不觉得俄罗斯那所谓的“制裁”会比对古巴的制裁更凶。
第二是,美国的这种行动很大程度上不是在影响俄罗斯,而是在影响拉美的后院,我们还是以古巴为例。
2022年3月3日,加拿大公司RevoluGroup获得了美国财政部的许可,可以进行从美国到古巴的汇款业务。在同一天,美国准备恢复为古巴人提供领事服务,包括通过驻哈瓦那大使馆签发签证。
我们回顾一下,在2014年3月27日的第68届联合国大会上,古巴投票反对承认克里米亚为乌克兰领土的决议,2022年,在联合国大会第十一届紧急特别会议就要求俄罗斯联邦从乌克兰领土撤出其武装部队的决议进行表决时,古巴投了弃权票。
很显然,古巴在借这个问题等待解除对古巴的制裁。
古巴这两个会议的不同投票,说明美国的在借着俄罗斯的问题来影响拉美。是非常值得观察的。
对于俄罗斯这种能源出口国来说,一个核心问题是:欧盟尤其是德国是否能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
德国是否能摆脱对俄罗斯的天然气依赖?
早在上个月,德国财政部长就说,我们要改变方向,克服对个别能源提供商的依赖,但是实际上整个欧盟,尤其是德国,至少在2027之前无法结束对俄罗斯的依赖。
德国实际上也早就搞过LNG项目,很多人一看到德国找卡塔尔购买液化气,就以为德国可以依赖液化气来抵消俄罗斯天然气,其实根本不是。
2018年,德国就讨论过对俄罗斯天然气直接依赖的问题,德国计划新建四个液化天然气终端:威廉港液化天然气终端,德国液化天然气终端,罗斯托克液化天然气,施塔德液化天然气终端,但是每个项目都有问题。
2018年,Novatek和比利时公司Fluxys就与罗斯托克港签署了土地租赁协议,建设一个年产能为30万吨的液化天然气终端,但到了2021年,市场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情况已经不允许了。
同样在2018年,默克尔做出了支持在易北河畔陶氏化工厂的领土上建设液化天然气施塔德液化天然气终端。该项目甚至被称为"新跨大西洋关系的象征”,主要是用来进口美国液化气。结果2022年的天然气市场动荡,迫使该项目被推迟到至少2023年以后。而就算项目顺利,也得2026年才能正常运行。
威廉港的液化气项目更早一些,这个码头主要是用来进口美国液化天然气,但是由于市场动荡,可能项目是亏的,后来又准备搞氢能源,使用技术来裂解氨并将其转化为氮气和氢气,目前项目还在探讨中。
德国本来还想在布伦斯比特尔市搞一个液化气项目,这个城市位于易北河河口,物流方面有优势,问题是该项目距离居民区,化工企业和工厂太近,在建筑许可证方面有问题,目前受到了激烈的抵制。
2018年德国就想过让天然气供应商多样化,以防止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而实践中,四个项目都没有投入运营,建设因为各式各样的原因被推迟。
关于核电站的问题,德国环境部和经济部表示,延长核电站的使用寿命只会产生非常有限的影响,在考虑了短中期的情况后,政府认为延长核电站的成本和风险超过了有限的利益,德国仅存的几座核电站也将于今年关闭,年内将实现"彻底放弃"核电。
这等于德国又丢了一块能源,剩下的就只有煤炭了。
现在重启煤炭项目,尤其是绿党还在台上,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目前俄乌的战况已经变得不太重要,各方都在加紧谈判,前段时间鲍里斯约翰逊去了一趟中东,找沙特要石油,灰头土脸的回来了,这次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跑到卡塔尔想要液化气,很多人只关注了卡塔尔能供给多少,却没有想过德国能接受多少。
且不说卡塔尔这边供给有限,天然气进行液化是需要额外的费用的,装船运输又是一笔费用,而到岸后存储又是一笔费用,存储后再气化,一层层的叠上去,对德国的能源压力不小。
当然最大的问题还是德国目前没有接受的能力,和卡塔尔能供给多少没有关系。
接下来势必要加大对新能源的需求,各国都在积极进行能源转型和能源自主,届时中国的新能源,例如光伏组件什么的,可能会大卖一波。
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