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参考,东方金报

微信
手机版
东方金报

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又变回印度了?

作者 :正文注明 2022-03-28 06:15:26 围观 : 评论

3月6日,一条消息横空出世:印度总人口达到14.1565亿,已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
虽然印度人口会在21世纪赶超中国这件事早就被预言了,但当它真正发生时,我们还是会发出一声惊叹,并顺带问一句:真的假的?

这个人口数据是印度一个估算人口的网站自己计算出来的,而印度官方的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本应在2021年完成的普查工作受疫情影响被推迟了,所以这个“14.1565亿”不一定精确。

截至3月18日11时29分,“14.1565亿”的来源网站Medindia的数据又变成了14.0352亿,而另一个人口测算网站countrymeters显示的数据是14.1176亿,均暂时少于中国人口14.126亿。来源/网站Medindia
消息是假消息,但事情是真事情,只不过是未来时态的既定事实罢了。

那么问题来了,印度的国土面积大约为中国的三分之一,且气候炎热,为什么会生活着这么多人?这庞大的人口数量是自古就有,还是进入现代社会后才开始暴涨的呢?

文| 北辰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国家人文历史”(ID:gjrwls),原文首发于2022年3月21日,原标题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又变回印度了?》。


1

很久很久以前……




很久很久以前,印度次大陆的人口很可能已经比同期的中国多了。

之所以用“可能”这个不确定的词,一是因为在精确的人口普查出现以前,古代,尤其是公元前的人口数据是很残缺的中国是少有的从商朝起就在认真统计人口并做记录的国家,即便直到汉代才开启了历代延续且保存较好的记载,但这也为后世研究提供珍贵的史料。而印度由于频繁的战乱和少量的政治统一时期(实质上也并没有完全统一),极度缺少历史人口统计数据,基本都靠学者估算,不存在标准答案。

二是因为即便有史料,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等各方面的局限,古代人口统计数据会存在很大偏差,所以中国历朝历代的人口数据在不同学者的估算下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有时甚至会高出官方记载的2倍。

所以,我们不用绝对的数据来对比中印两国历史上什么时期谁的人数多,这个在非精确的数据基础上推测没有太大意义。

我们不妨以纵贯视角,大致感受一下占据世界人口相当百分比的两个文明古国,在人口史中留下了怎样的足迹。

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

合并同类项,四大古国的文明都孕育于河流,古印度文明也不例外,其被认为发源于印度河流域,时间大概在公元前2500年至1700年。印度河文明孕育了两个了不起的大城市——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每个城市的人口大概在3万至6万,而绝大多数人居住在其他较小的城镇和农村。

图片
印度河文明地理位置示意。来源/(美)大卫·克里斯蒂安,辛西娅·斯托克:《大历史 虚无与万物之间》

在印度河文明的鼎盛时期,古印度的总人口可能有500万。这是多么可观的数字呢?当时,中国约莫处于夏朝,夏朝初期的人口大概在300万左右。印度河流域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人们又采用了美索不达米亚灌溉农耕的方法,人口自然在这片广袤的平原上增加了。可以想想《巴霍巴利王》,虽然故事是杜撰的,但片中摩喜施末底的人员密度和交战时的壮观场面也能为我们想象曾经那些城市的繁荣提供空间。

图片
虽然这个繁荣程度和建筑水平肯定不是那个年代能出现的,但可以略作想象。来源/电影《巴霍巴利王:开端》截图

可到了公元前1600年,印度河流域的文明突然消失了,有人猜测是来自阿富汗以西的雅利安人越过北方的崇山峻岭来到了印度次大陆,成为这里新的主宰。“入侵者”带来了新的人种,却并未带来比过去更繁荣的文化。在此后的1000年中,这里再未出现像哈拉帕那样宏伟的城市,古印度陷入了沉寂,人口数量没有再显著增长。

后来,仿佛是历史的奇遇,来自伊朗的铁器制造让印度次大陆东北部的恒河平原被开垦成了农业天堂,同时兴起的水稻种植为人口的稳定增长提供了坚实保障。干了这碗恒河水,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在母亲河的怀抱里扎下了根,印度的故事也在这里开启序章。

公元前500年,印度次大陆总人口已经达到2500万,其中1500万居住在恒河流域。又过了100多年,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帝国出现了——孔雀帝国,阿育王便是帝国之盛的缔造者。统一的政权往往能带来百姓的安居乐业,从而带来人口的稳定增长。据学者估算,公元前250年,阿育王统治中期,印度次大陆人口达到了2650万人。此处插播一个热知识:同年,远在希腊的阿基米德发现了浮力原理。

图片
沙鲁克·汗饰演的阿育王。来源/电影《阿育王》截图
与此同时,在东方大陆上,春秋战国时代战乱纷争,不过良好的农业基础意味着生命依然葱茏,当时中国的人口和印度次大陆差不多,大概在2000万至3000万之间。

人类历史的默契不止于此。不久,中国也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公元前207年,秦二世而亡,孔雀帝国也差不多在公元前187年走向覆灭。然后,印度次大陆又偶遇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外来入侵者,跌入了长期的分裂时代……

2

印度人口的长期“滞缓”与陡增




从孔雀帝国的消亡开始,大夏希腊人、塞人、安息人、大月氏先后侵入印度,大月氏后来居上,建立了贵霜帝国;然后贵霜帝国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被分裂了(历史上没有明确的时间),崛起于东部的笈多王朝后来居上,这是继孔雀王朝之后的又一个强大王朝。接着,嚈哒(yàn dá)人(也称白匈奴,原居长城以北,中国史书记载为“滑国”,《琅琊榜》中秦般弱的身份设定可能就借鉴了这一史实)入侵印度次大陆,间接促成了笈多王朝的解体。

图片

约400年的笈多王朝位置示意图。来源/(德)赫曼·金德,(德)维内·希格曼,(德)曼菲德·赫格特著;(德)哈瑞德·布柯,(德)萝特·布柯绘;陈澄声,陈致宏译:《世界史百科:史前史至法国大革命前夕》

至此,印度历史上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由印度人建立的统一帝国政权永远逝去。在来来回回的战争中,时间过去了将近900年,神奇的是,印度次大陆的人口一直在稳定增长,仿佛无尽的战争只是浮云一片。

在这期间,也曾有一位来自东土大唐的高僧造访,玄奘看到了当时印度次大陆繁荣的农业、无尽的瓜果和熙攘的集市,但也同时目睹了公元7世纪犍陀罗遭嚈哒人入侵后的惨状。

毋庸置疑,纷繁的战乱肯定会带来人口缩减,但印度次大陆的情况比较特殊。在恒河平原以外,一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小王国,这些分散的政权并不会同时卷入大战,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整个次大陆的人口波动。
据估算,在公元1世纪到10世纪这一时间段,印度次大陆的人口基本处于6000-6800万这一区间,且稳定、缓慢地增长,而中国的情况则大不相同。公元3世纪,“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人口从东汉时期的5000多万人锐减至1000多万,若按史料记载,蜀汉灭亡时,整个华夏大地上只有大约820多万人(但是限于统计方法,史料记载不一定准确)。

后来,隋、唐、宋朝代更替,人口锐减,然后在盛世人口又大增。比如,据历史学家葛剑雄先生推测,唐朝天宝年间的实际人口峰值可能在8000-9000万人左右,北宋的人口在后期可能已经突破了1亿。后来的朝代也同理,元末可能只有6000余万人,清初人口也远远少于明末人口,具体的数值在不同学者的估算下尚有巨大差异。

如果将印度和中国古代的人口增长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那么印度的线条应该是一条比较平滑且缓慢上升的曲线,而中国的线条将会呈现出异常曲折、大起大落的锯齿形样貌。

碍于印度古代人口数据本身的不确定性,我们并不能完全肯定地指出历史上具体哪个时期印度的人口多于中国,除非是像三国长期战乱、五代十国至宋初、元末明初这种中国人口过分锐减,同时印度人口稳步增长的时期。

但是,印度人口增长这条平滑且几乎平行于横坐标的曲线,并没有一直平滑下去。

笈多王朝覆灭后,拉其普特人活跃于北印度,后来阿拉伯人又踏上了这片不断吸引着各族人马到来的魔力次大陆,揭开了穆斯林远征印度的序章。11世纪至15世纪初,来自中亚的突厥人在北印度建立了德里苏丹帝国。

而这段时间中的14世纪,印度次大陆的人口数量再次神奇得没有明显减少。为什么这么说呢?纵观全世界,当时的中国处于元末明初,人口数再次处于“波谷”;中亚战乱不断,大片区域在帖木儿的铁蹄下战火未熄;欧洲经济发展持续向好,但黑死病暴发,最终夺去欧洲5000多万人的生命……

虽然局部战争、流行病、饥荒时时光顾南亚次大陆,但由于严重缺乏史料记载,我们只能沿着后人的推测与某些看起来比较合理的依据,认为印度的人口数大致一直呈缓慢上升的状态。

发现没有,印度次大陆的“改朝换代”,回回都逃不过五个字——“后来者居上”。

16世纪,又一批穆斯林来了,帖木儿的后代巴卑尔建立了莫卧儿帝国。
注意!印度人口数量即将告别过去缓慢的增长,迎来历史拐点。强大的莫卧儿帝国将南亚次大陆的多数地区都纳入自己麾下,统一的政权作用于经济的发展,其结出的最闪耀的果实就是人口史无前例的大增长。
15世纪,印度次大陆的人口近1亿,而16世纪中叶的人口总数可能已经达到了1.45亿,咱就是说莫卧儿帝国可不仅仅留下了由2万名工匠修建的泰姬陵。

3

近现代印度人口的持续猛增




时间一晃来到18世纪,英国人又千里迢迢来到这片魔力次大陆,这时的人口数已接近2亿。

果然还是没逃过“后来者居上”五个字,英国人建立了不列颠东印度公司,并被当地人逐渐承认。这个由殖民者建立的统一政府带来了比之前大多数世纪都更加稳定的统治,即便大量印度民众在1857年揭竿而起,但是这一时期总体上出现了一些能够直接作用于人口增长的现象,例如警察局的建立提升了社会治安水平、铁路和电报的发展提升了人们应对饥荒等灾害的能力、卫生观念也逐渐在公众的脑海里生根发芽等等。
据人口普查数据,1871年,印度人口约为2.39亿。从19世纪开始,印度人口进入了更为快速的增长时期。1920年后,饥荒仍旧不时造成大量死亡,但是这样的死亡率在高速增长的人口面前不值一提——1948年,孟加拉有几百万人被饿死,可是人口增速几乎未受影响。哪怕是1947年印巴分治带来的人口数量变化,也未对印度人口总数产生太大影响。其根源在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带来了死亡率的大幅下降,但是出生率仍然较高。

20世纪50-60年代,印度经济增长缓慢但贫富差距较大,饥荒威胁仍在,大量的穷人患有贫血症,大量的婴儿出生时体重远远低于正常值,大量的儿童中度或严重营养不良,这一群体在70年代甚至足足占儿童总数的48.3%。

那么,当时印度的生育率如何呢?6.0,也就是平均每名妇女大概生6个孩子。对比同期中国的生育率,两国差不多,中国也是6.0左右。

1951年,印度人口约为3.61亿,1971年增至5.48亿。从70年代起,印度的人口增长速度逐渐超过中国。

受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深刻影响,印度建国之初经济发展的滞后,哪哪看着都像是由人口过多造成的,于是印度领导人光速将控制人口提上日程。“家庭计划”是由西方提出的一项以家庭为单位,各自考虑其经济条件和妻子的健康状况而有意识地安排生育数和生育间隔的措施,印度便是世界上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家庭计划的国家。

从1947年起,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就开始着手推行家庭计划了,但是遭到甘地主义传统思想派官员的强烈抵制,很多政府官员带头生孩子,很多官员家里都有4到10个孩子。但与此同时,在社会精英阶层的资助下,一些生育控制诊所慢慢在印度全国范围内设立,不过大多数都位于大城市。

图片
尼赫鲁。来源/节目《经典人文地理》截图
陆陆续续推行了二十多年的节育政策,并没有将生育率控制在政府预想的水平,很多政界人士都对此倍感失望。到1970年,印度政府转变策略,直接开始大规模推进绝育,以绝育来节育。政府出台一系列激励措施,比如谁接受绝育手术,就可以获得一笔奖金,全印一时间开始了多轮声势浩大的绝育运动。据统计,在当时全球推行家庭计划的国家中,不管是输精管的结扎数还是输卵管的切除数,印度都位居第一。

图片
1969年11月,印度某地,一名靓仔骑车路过,路旁是巨大的节育海报。来源/“the diploma”网站,照片由美联社拍摄
据他们自己估计,1956-1975年间,节育政策至少使印度少出生了2000万人。再后来,事情就有点极端化了。1976年,前总统英迪拉·甘地的儿子建议采取更严厉的措施降低出生率,提出了“四点方案”。于是,各地开始采取强制性的措施推动节育,甚至将大力推行强制性绝育作为博取政治利益的手段。当时,有很多育龄男女死于绝育手术事故。

这种极端的强制性绝育运动很快就引发了民众的强烈反抗。一年后,英迪拉·甘地政府垮台,原来的生育控制政策也一并被新的“关注生育间隔而非绝育”取代了。一夜之间,全印绝育人数在1978年骤降至90万。由此,强制性的节育政策淡出印度的历史,后来的家庭计划则更注重公民个人的生育选择与性别问题。

图片
关于“家庭计划”的横幅。来源/BBC
2001年,印度人口突破10亿;2010年,印度人口年度增长率约为1.35%,而中国约为0.48%。

4

为何多生?印度人的生育观




贯穿于印度人口快速增长背后的,其实是生育观念。

首先是宗教和种姓。众所周知,印度受宗教影响极深,且宗教信徒众多、宗教种类多元。这就自然而然地带来了不同群体之间的争斗,而争斗的“硬件”就是人数的多少,所谓“人多势众”。以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为例,1989年,查谟和克什米尔的前穆斯林首席部长在受访时说:“政府的计划生育项目是为了试图减少克什米尔的穆斯林人口,我们必须坚决反对。每一名克什米尔的穆斯林应该有4个妻子,生至少一打孩子!”

随着经济发展,宗教的这种影响逐渐淡化了。种姓对生育的影响和宗教稍微有点类似,说到底也是想通过生孩子来“凑人头”。早些时候,婆罗门自是不必担心,底层的首陀罗、达利特(贱民)也没啥盼头,倒是中间种姓总是担心自己人数不够而丧失政治权力。尤其是当中间种姓的利益同底层种姓冲突时,面对人数占比50%的后者,中间种姓便想生更多的孩子来捍卫自己的利益。

后来,随着印度政府不断推行淡化种姓制度的政策,低种姓可以按照人数来控制选举模式并影响选举结果,这便带来了落后阶层政治意识的提升。眼瞅着不断有低种姓的人走入政治舞台甚至权力中心,他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群体人数所能带来的政治力量,所以会倾向生更多的孩子。比如,有一个拉贾斯坦邦的前首席部长就是低种姓,他生了9个孩子。

其次,残酷的社会现实让孩子成为大人谋生的工具。在巨大的社会贫富差距下,很多穷人早已陷入了永远还不清的债务链中,至于这个链的开端,可能可以追溯到前七八代。他们身无分文,也没有正向的社会关系,一边是越滚越多的债,另一边是没有任何谋生手段的自己。

怎么办呢?随便找点事做,多少赚点钱。这些钱注定是凤毛麟角,但是他们明白一个道理——同时有很多个人一起赚钱,钱就会变多。所以他们选择生很多孩子,将这些孩子绑进家庭的债务链中,从出生起就赋予了他们既定的社会角色——童工。很多5、6岁的小孩都会被强迫去工作,而很有可能等到他们5、60岁的时候,他们的孩子、孙子会继续生更多的孩子,所有人全都被困在债务链中。

图片
一个小男孩在孟买的海滩上卖芒果,另一个小男孩是买家,对比鲜明。来源/《南华早报》,照片来自美国环境署(E.P.A)

生更多的孩子赚钱养家、还债,其实也反映了“养儿防老”的观念。印度往往只有贫困家庭才会滋生这样的想法,因为印度的穷人缺乏由政府提供的健康和人寿保险,在不健全的社会福利体系下,孩子就是最靠得住的保险。

5

印度当前的生育率已低于2.1




说了这么多,很容易指向一个方向——印度人口一直在猛增。

确实在猛增,而且短时间内印度的人口增速是不会很快减缓的,因为目前印度仍有2/3的人口年龄在35岁以下,有一大波人正在步入育龄,这波年轻人的子女数量也将继续增加。

但是,猛增的态势不会一直持续下去。2021年12月,印度家庭健康调查项目的结果显示,印度生育率首次下降到了“更替水平”(2.1)以下,为2.0,即平均每名妇女生2个孩子。达到生育更替水平意味着,出生率和死亡率将逐渐趋于均衡,在没有国际迁入与迁出的情况下,人口将最终停止增长,保持稳定状态。不少媒体估计,印度人口可能会在未来30年内下降。

国家节育政策的变化、妇女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卫生与健康观念的增强、晚婚晚育观念的增强、宗教和种姓制度影响的减弱、家庭角色的变化等等,都可能是促使生育率下降的原因。但无论如何,生育率都不该是用来捆绑女性的枷锁,女性生育权必须被尊重。

图片
印度熙攘的街头,不知道几十年后是什么样。来源/YaleEnvironment

纵览印度的人口史,由碎片拼凑出的人口数据曲线意外得平滑,千千万万的人来来去去,最终都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中,没有留下太多痕迹,哪怕是组成某个数据的一个因子。从16世纪起,印度次大陆的人口增长按下了快进键,直到21世纪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

而印度,是整个地球的一个组成部分。从人类来到这个星球开始,每个地方都在同步上演着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产生交集,或悲或喜,而人口是对这一切最基础的记录。

人口的历史,是触摸人类历史全貌的钥匙,它集中反映了人类利用自然条件、从事物质生产、通过一定的社会结构实行管理和控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Dyson, T. . (2019). a population historyof india: from the first modern people to the present day .oxford: oxforduniversity press.
[2]Davis, K. (1951). The Population of Indiaand Pakistan. Princeton, MA: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3]Traeger, B. . (2011). Poverty and Fertilityin India: Some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a Positive Correlation.GlobalMajority E-Journal,2(2), 97-98.
[4]India demographics. Retrieved 2022.03.16,from:https://cn.wikichali.com/250474-demographics-of-india-TFTGQT#Prehistory_to_early_19th_century
[5]China population. Retrieved 2022.03.16,fro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emographics_of_China
[6]Historical population of China. Retrieved2022.03.16, from: https://www.pinterest.com/taoistcowchina
[7]Census of India. Retrieved 2022.03.16,from: http://www.censusindia.gov
[8]For first time, India’sfertility rate below replacement level.Retrieved 2022.03.16, from: https://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india/for-first-time-indias-fertility-rate-below-replacement-level/articleshow/87899133.cms
[9]India defuses its population bomb: Fertilityfalls to two children per woman.Retrieved 2022.03.16, from: 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india-defuses-its-population-bomb-fertility-falls-two-children-woman
[10]India’s population will start to shrink sooner thanexpected.Retrieved 2022.03.16, from: https://www.economist.com/asia/2021/12/02/indias-population-will-start-to-shrink-sooner-than-expected
[11]【英】科林·麦克伊韦迪, 理查德·琼斯著;陈海宏等译. 世界人口历史图集[M]. 东方出版社, 1992.
[12]葛剑雄. 中国人口史[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
[13]彭伟斌. 印度国家人口政策的历史演进及影响因素研究[J]. 人口学刊,2014,36(6):30-40.
[14]孟向京. 印度的社会经济特征与生育控制[J]. 南亚研究季刊,2001(2):27-31.
[15]张庆辉. 印度人口地理特征及其对经济的影响.[J]. 世界地理研究, 2004, 13(3):6.

相关文章

  • 民营企业融资约束有五类原因,其含义和机制分别是什么?
    民营企业融资约束有五类原因,其含义和机制分别是什么?

    民企融资约束的原因。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面临较为严重的融资约束几乎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因此国内外学者都对其原因、缓解措施等都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文献中对民企融资难或融资约束问题的研究更多地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紧密关联,因为中小企业中绝大部分是民企。总结现有文献,对民企融资约束形成原因的研究大致可以归为五类。一是基于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缺乏正规财务报表等数字化信息,信息收集和甄别成本高,从而使得...

    2022-07-30 18:46:00
  • 原因揭开:中奖千万后为何到手还不到二十万?彩民:又交“智商税”
    原因揭开:中奖千万后为何到手还不到二十万?彩民:又交“智商税”

    引言当下社会各个城市,各条街道上的彩票站人流涌动的局面就凸显出了大家对这种“不劳而获”生活方式的向往,这并不是因为大家不够勤劳,而是在当代社会有钱的人吃山珍海味、住别墅豪宅,没钱的人辛辛苦苦勉强为生,这种不平衡的局面让很多人都有了一夜暴富的想法,而落实这种想法的渠道之一就是买彩票。在新闻上很多人都听过某些人凭借着中大奖改变人生命运,走上人生巅峰的案例,这更吸引无数彩民疯狂购买彩票。可彩票中奖真的那...

    2022-07-30 18:46:00
  • 2022年国家要严查退休人员?是何原因?“4类人”可能包括在内?
    2022年国家要严查退休人员?是何原因?“4类人”可能包括在内?

    引言对于当下社会上的打工人来说,大家自然都希望能够尽早过上“退休养老”的生活,虽然对于很多已经退休的老人来说,他们却羡慕这些年轻人仍有精力工作打拼,但很多年纪轻轻的公司职工却已经为自己的养老生活做好规划。在这样一个充满竞争内卷的时代,可以不用工作就能享受到每个月发放养老金,逛街下棋跳舞的乐趣对年轻人来说的确是一种奢望。不过在大家筹备养老生活时也需要知道国家为我们提供的养老保障虽然非常完善且人性化,...

    2022-07-30 18:46:00
  • 比房产税还高?或上调20%,三省已试点,新规下两类人需要留意
    比房产税还高?或上调20%,三省已试点,新规下两类人需要留意

    引言自从第一次房改政策开始实施以来,我国对于房地产行业的改革制度进行了多次调整,但是无一例外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如火如荼,近二十年以来我国房价也是出现了高速上涨的趋势。而这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老百姓买房变得越来越困难,很多刚需买房者想要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许多人几乎万付出大半生的心血。但是房子对于国人来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在国家宏观政策...

    2022-07-30 18:46:00
  • 一年被赚走2000亿,中国成外资巨头印钞机!国内药企为何不争气?
    一年被赚走2000亿,中国成外资巨头印钞机!国内药企为何不争气?

    文丨华商韬略 马来  对跨国生物医药企业来说,过往的一年充满了“震荡”。行业内的几家巨头,先后经历了并购、重组与任职调整。短时间内,这些变化无疑影响了企业的股价。  但纵观全年的营收表现,人们却发现,跨国药企并没有受到太多影响,从其公布的数据中便可见一斑。  上半年,多家跨国药企纷纷发布财报。强生率先交出了“成绩单”,2021年,他们的营收规模达到了937.7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了13.6%。  ...

    2022-07-30 15:46:00
  • “财政奖励中介卖房”第一城,出现了
    “财政奖励中介卖房”第一城,出现了

    文丨华商韬略 新媛  “凡在今年下半年期间,中介机构每销售一套商品房,将给予1000元奖励。”  回顾今年上半年, 房地产市场萎靡不振,各地政府为了刺激消费,更是想出了颇多“奇招”。  7月24日,江西省宜春市住建局发文称,其于七月初发布《关于促进樟树市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若干措施》正式实施后,目前销售面积环比以及销售额环比同时上升了6成还要多。  据悉,在补贴政策中,凡在2022年7月1日...

    2022-07-30 12:46:00
  • 美联储博斯蒂克:美国经济没有衰退 应继续加息抑制通胀
    美联储博斯蒂克:美国经济没有衰退 应继续加息抑制通胀

    当地时间周五(7月29日),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驳斥了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观点,他表示,美国经济尚未陷入衰退,美联储仍需进一步提高利率以遏制通胀。...

    2022-07-30 09:35:06
  • 流动性研究中,在波动性高的熊市条件下,流动性风险的共性更大
    流动性研究中,在波动性高的熊市条件下,流动性风险的共性更大

    流动性共性的风险溢价。在2005年以前,关于流动性共性的风险溢价的研究较为鲜见。直到Achaya和Pedersen基于代际交叠模型和CAPM模型构建了流动性调整的CAPM模型,该模型首次将流动性和流动性风险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进行分析,创新性地将流动性溢价分解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代表预期平均非流动性水平,第二部分是净流动性风险因子,可以被分解为三种流动性风险,分别对应:股票与市场的流动性共性、股票收...

    2022-07-30 06:46:00
  • 优待证发了后,退役军人该怎么用?有老兵说不好意思用?大家咋看
    优待证发了后,退役军人该怎么用?有老兵说不好意思用?大家咋看

    引言军人是非常光荣的一份职业,它承担着保家卫国的责任,是崇高的,也是伟大的,我国对于军人以及退役军人是有很多优待政策的,而退役军人的优待证就是其中一种。退役军人在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服兵役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也是光荣的责任和使命,但是军人退役之后,国家也会为其发放优待证。在我们生活中却很少见到有人使用优待证,这是因为什么呢?有一些老兵还表示自己不好意思使用优待证,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优待证发了后,...

    2022-07-29 21:46:00
  • 房产证拿到手后别大意,3件事需要办好,不然房子有可能不属于你
    房产证拿到手后别大意,3件事需要办好,不然房子有可能不属于你

    引言房子对于我国老百姓来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尤其是近几年以来,房子的属性一再被刷新。如今房子关系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如果没有房子,那么自己在这座城市中就如同一个过客,没有任何归属感可言。而近几年以来,房价不断上涨,给很多人的买房增加了难度,即便是能够凑出首付,几十年的房贷也让人感到压力很大,老百姓买房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国家对于民生问题一直非常重视,老百姓买房难自然也是国家担心的,...

    2022-07-29 21: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