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普京有个阳谋,中国若介入年底就能成
面对美国的制裁,俄罗斯再次打造反美反霸权同盟?近日,普京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宣布了一则重要消息:俄罗斯将与拒绝实施对俄制裁的国家一同寻找对抗西方的办法。
外界纷纷猜测,普京或许想要借此机会重塑世界格局!
俄罗斯是一个能源、粮食出口型国家,在这两个方面上,俄罗斯的拳头产品分别是天然气和小麦。
比如在2020年,俄罗斯对外的天然气出口量就达到了2000多亿立方米,通过天然气的出口俄罗斯也获得了约550亿美元的外汇,而小麦的出口量则达到了每年400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
不巧的是,俄罗斯出口能源与粮食的主要对象就是欧洲,在俄乌冲突爆发以前,欧洲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额度约为1600亿立方米,占到了俄罗斯总出口量的80%。
如果俄欧在能源、粮食等领域的贸易因为战争而中断,将对俄罗斯的经济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
不过在普京看来,解决乌克兰问题也许比维持贸易更为重要。
果不其然,在俄罗斯方面展开军事行动不久后,德国就宣布暂停北溪二号天然气管道项目,希望以此来向俄罗斯施加压力。
与此同步进行的,是由美国主导的金融贸易制裁。
美国牵头联合多个西方国家,将俄罗斯踢出了国际资金清算系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SWIFT。
被踢出SWIFT的俄罗斯此后将不能再使用美元进行国际贸易的结算,美国也希望通过这种手段限制俄罗斯的其他进出口业务。
但早已对这种情况做好了心理准备的俄罗斯,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就主动关停了另一条名为“亚马尔”的俄欧天然气管线,并宣布其国内八家主要银行此后将加入使用人民币结算的CIPS来进行国际贸易。
晚些时候,俄方又宣布所有与俄罗斯不友好的国家此后购买天然气都需要使用卢布进行结算。
在粮食贸易领域,俄罗斯几乎也在同一时间出手反击,普京先是宣布购买俄罗斯粮食同样需要使用卢布结算,后又暂停了对欧洲的化肥出口。
被美国忽悠瘸了的欧洲各国这才回过神来,对于俄罗斯来说货物卖不出去最多就是亏钱,但对于他们来说,买不到天然气和粮食这种生活必需品却会造成生存上的问题。
西方国家尤其是欧洲各国一通对俄制裁的拳法打出来,最终却都回到了自己身上。
而此时的俄罗斯,正在积极地寻找友好国家解决当前制裁造成的困境,那么都有哪些国家响应了俄罗斯的号召呢?
2
天下苦美久矣
此次俄罗斯召集的友好国家,包括古巴、委内瑞拉、伊朗、叙利亚等等,甚至印度、巴基斯坦这两个老冤家都表达了对俄地支持。
可以看出,在此次俄乌冲突中明确支持俄罗斯的国家,基本都来自中东与南美地区。
中东地区被誉为世界的十字路口,又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而南美则是美国的后花园,美国为了控制这两个区域也发动了大量的战争。
虽然这些战争有胜有负,美国也在获得过这些地区一定时间内的控制权,但这些霸权主义行为,却同时埋下了仇恨与反抗的种子。
这次在乌克兰冲突中最支持俄罗斯的叙利亚就是个典型。
在爆发于2011年的叙利亚内战中,美国为了推翻巴沙尔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与军事物资支持叙利亚的反对派武装。
仅仅在战争爆发的头两年,美国就投入了数亿美元,并派出军事教官训练反对派武装的士兵,后来CIA的情报人员与特种部队也开始进入叙利亚直接参与作战行动。
2017年4月,美国更是使用50枚巡航导弹对叙利亚空军基地发起了一次空中打击,希望以此来削弱政府军的空中优势。
一年后的2018年4月,这样的场景再次上演,美国又发射了110枚导弹对叙利亚进行空袭。
在美国的不断施压与打击下,叙利亚选择了坚定地站在俄罗斯一方,在此次乌克兰冲突中,叙利亚直接派出了志愿军参与战斗。
同样地处中东的伊朗情况也与叙利亚类似。
在亲美的巴列维王朝被推翻后,新建立的伊朗共和国就跟美国彻底闹翻了脸。
为了抵御美国再次控制伊朗的企图,后者开始了壮大军事实力的建设,为了让美国彻底死了武力干涉这条心,拥有丰富铀矿的伊朗动起了研发核武器的心思。
围绕着伊核问题,美国与伊朗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美国在拉拢西方国家不断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石油禁运的同时,还向与伊朗有世仇的以色列提供了大量先进武器,甚至在2020年亲自下场刺杀了伊朗将领苏莱曼尼。
作为报复,伊朗也发射了大量导弹对美军驻伊拉克的基地和使馆进行打击,也多次扣押美军船只、俘虏美军士兵。
两国关系可以说离战争只有一步之遥。
在争夺中东地区控制权上大费周章的美国,甚至还没有处理好自己家后院的问题。
美国后院的问题,就是古巴和委内瑞拉。
这两个国家虽然都身在南美洲与美国隔海相望,但是却都持鲜明的反美立场,主要原因就是美国在历史上对两国进行过长期的控制与剥削。
比如美国就曾经逼迫古巴接受了不平等的《普拉特修正法案》,该法案规定美国可以武力干涉古巴内政。
而委内瑞拉也曾被美国通过恶意并购的方式掌握过其境内大部分石油的开采权,这也导致拥有着全球最大石油储量的委内瑞拉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中。
在长期的压迫下,两国都发生了反抗美国军事、经济殖民的革命,但在革命胜利后,两国也都遭到了美国报复性的封锁与制裁。
因此,古巴和委内瑞拉在俄乌问题上也选择了反对美国,拒绝对俄罗斯进行制裁。
不过,这些国家还是太过于弱小了,他们的支持对于俄罗斯来说难以解决根本上的问题,俄罗斯最希望团结的国家还是我们中国。
当前的世界格局下,美国是我国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中俄两国达成了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在此次事件中,我国也同样拒绝对俄罗斯实施制裁,不过这并不代表我国支持俄罗斯方面通过军事行动解决问题。
中国对于俄乌冲突的立场是一直不曾改变的,那就是保持中立并呼吁双方通过对话与谈判解决分歧。
但这并不会影响我国与俄罗斯的战略协作关系,在反对美国霸权主义这个问题上,两国的立场是一致的。
3
中俄合作,如何战略破局?
首先,中俄两国在经济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因此对能源、粮食产品的需求量都非常巨大,这样的需求与俄罗斯的出口强项不谋而合。
在今年的2月7日,中俄就加大能源合作达成了协议。
协议规定我国将在未来逐步增加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的额度,从当前的400亿立方米/年增加到1000亿立方米/年,占我国每年总消耗量的30%、总进口量的60%。
同时,我国也宣布开始从俄罗斯进口小麦等粮食作物。
两国经济合作的加深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对于我国来说,加大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的份额能够改善我国的能源战略安全问题,对于俄罗斯来说则能够弥补其因为西方制裁造成的损失。
除了经济合作外,中俄在军事领域上的合作也不少。
两国不仅多次举行代号为“联合”的大型联合军事演习,还牵头上海合作组织定期展开代号“和平使命”的多国反恐演习。
这样的军事合作不仅能够加强双方的战略互信,还可以对中亚局势的和平与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两国绵延数千公里的边境线与中亚“后花园”的安定,使得中俄可以各自集中精力分别面对来自欧洲与太平洋方向的压力。
中俄从军事到经济全领域合作的不断加深,给正在面对西方国家全方位制裁的俄罗斯带来了战略破局的机会。
缺少内循环能力的俄罗斯,有了与我国维持甚至扩大的外贸额度后,其基本经济秩序就不会出现崩盘的情况。
如此一来,时间就站在了普京的一边。
但对于欧洲来说,麻烦就大了,首先是无法解决的天然气等能源产品来源问题。
如果俄欧天然气管线继续在双方不断加码的制裁中关停下去,那么到了冬天,欧洲百姓不要说是取暖,就连必要的烧火做饭恐怕都维持不了。
粮食问题也一样,没有俄罗斯提供的小麦,欧洲就要面临21世纪以来的首个粮荒。
种种问题堆积在一起,几乎就是在倒逼欧洲各国主动向俄罗斯寻求外交关系的缓和,届时俄罗斯很可能会要求欧洲承认其在顿巴斯地区的权益。
美国自然是不希望看到这一幕的发生,但他却毫无办法。
毕竟从美洲通过LNG船运输天然气到欧洲不仅成本高昂,运力还特别低,与欧洲的需求相比可以说是九牛一毛。
不可能坐视欧洲对俄罗斯“认怂”的美国,只能不断向欧洲施加压力,要求他们和俄罗斯对抗到底。
不过欧洲各国是否还会听话,这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欧美盟友关系的裂痕一旦显露,全球战略格局的破局点就会产生。
如果能够借助此次乌克兰问题离间美国与欧洲的关系,就能大大改善中俄两国所面临的战略生存空间。
这样的策略,几乎可以算是一种把底牌亮在明面上的阳谋。
但从古至今,最难防的就是高超的阳谋。
普京的计划能成功么?
今年冬天前,必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