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参考,东方金报

微信
手机版
东方金报

年轻人为什么焦虑?

作者 :正文注明 2022-05-05 10:15:40 围观 : 评论

来源微信公众号:九边
已获转载授权

假期和以前的同事聊了下,以前我是业务线的,他是HR的,就叫他老张吧,后来跳槽出去,把几个大公司都转了一圈。

前些年干脆辞职去做猎头,一开始单干,后来业务越来越多,拉了几个人一起做,现在名下有个猎头公司,他在各个公司的前同事这几年有的当上领导了,有的继续跳槽,反正关系网遍布整个互联网圈。他有社牛症,天天找大家吃饭聊合作,慢慢就做了起来。

刚下海那几年主要是给那些技术大佬服务,疫情爆发后,以前频繁流动的大佬不愿意动了,可能是担心现在大环境变差,各个公司越来越苛刻,自己从一个公司离职,在下一个公司不好混,所以大家能不动都不动。

他只好搞业务下沉,也就是帮那些刚毕业两年想找工作的年轻人联系工作。

疫情发生前他的业务已经步入正轨,甚至都不用他管了,每天看看手底下的人成了几单就行了,其实也不用看,手底下四五十人,90%的单都被几个骨干成了,他自己都很纳闷这几个人怎么那么厉害,每天跟这几个人聊聊就行了,顺便想办法防着这几个人带着资源出去创业。

疫情开始后按理说该变难,基本盘没了嘛。

不过好在有个业内都知道的事,叫“换挡”,也就是说,一个大公司,养着一群老员工,这些老员工工资比较高,正常年景业务好的时候无所谓,但是等到业务不行了,项目变少,公司盈利较少,领导就得想办法,怎么办呢?

就跟嫌车速太快费油似的,把车开慢点,具体的操作就是把年龄大工资高的开掉一部分,能不招就不招,如果实在必须要招,就换成年纪轻要价低的。每次寒冬的时候,市场上人力资源是过剩的,就可以低价回购年轻员工,整体操作也不难。

那如果年轻人经验不足怎么办?也没事,又不是都开了,让剩下的老员工带。

而且在公司领导的眼里,刚工作一两年的年轻人,有了基础的工作经验,却没有职场老油条的恶习,也不拖家带口,更重要的是拼劲十足。

这样就实现了一次“节能转换”,从高耗能状态转变到了低功耗状态,公司开支降下来一大截,这几乎是中国大公司的常规操作,每隔一些年就来这么一次。

唯一的压力是这几年这个操作越来越费钱,因为遣散费是很高的,而且越来越高,越来越不好糊弄。每到这个时候,各个公司的HR压力是很大的,部分HR直接辞职了,干这种事良心会痛,除非给加钱。

所以这段时间大家如果看到有公司一边宣布大规模裁员,一边又狂招人,不要奇怪,常规操作。

尽管这么干说缺德也缺德,不过“公司”这种组织本身没啥感情,看着是一群人组织起来的,但是里边的人都制度化了,除非由你去当面裁员,否则里边每个人都没啥心理负担。为了度过寒冬,啥事也干得出来。

多说一句,有小伙伴说,市场不好的情况下,公司为啥裁员而不大家一起降薪共度时艰呢?

在普通员工眼里,大家都对公司有贡献,那一起降薪不挺好嘛。

但是在管理层眼里,公司80%的业绩是前20%的人做出来的,靠后的20%贡献非常少,甚至应该每年干掉那20%,吸收新人进来,事实上国内很多企业也是这么做的,包括很多大家赞誉有加的大公司,他们能壮大,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公司里保持了高淘汰率,不断清理掉能力不行或者状态不好的员工。

公司在任何时候的策略都是“尽量保住前20%,只要这些人在,出了事也可以东山再起”。

这个听起来比较黑暗,不过基本所有企业都是这么做的,甚至出现过更极端的,大规模裁员后,继续对前10%搞激励计划,也就是这些人反而涨工资了。这样有助于凝固组织核心的凝聚力。

还是那句话,屁股决定脑袋,位置不一样,想问题的角度和结果也完全不一样。

更暗黑的一个逻辑是,大公司想稳定运行,必须把每个员工,都打造成一个螺丝钉,只有彻底“螺丝化”了,才会避免出现因为某个骨干离职导致业务中断,而保持流动性,正是“螺丝化”和稳定性的前提,每次员工离职都是一次对业务稳定性的考验。

反正老张的业务风生水起,在大规模裁员的背景下,公司业务一天比一天多,由于人手不足,他又不想多招人,自己也每天开着两个微信天天聊,顺便询问面试码农那帮人里口才不错的人有没有兴趣来自己公司做拉皮条,因为做技术相关猎头,也需要技术根基,不然没法对接需求,最起码得听懂面试者擅长啥技能吧。

他跟我说他每天保持聊五十人左右,今年人才市场人力充沛,他这种小公司收费低,新客户都是老客户“人传人”获得的,宣传费用极地,疫情以来,钱是赚到了,不过人也抑郁了,因为越聊越发现那些人的情绪某种程度上传染给自己了。

首先是愤怒,当然大家聊天的时候不会说,只是这种情绪一直跟背景音乐似的弥漫在周围,大家都很郁闷,当初上大学的时候读这个专业就是为了好找工作,怎么能想到如今卷成这样。

而且大家最不爽的是,当初学长们跟他们说,屌丝逆袭最关键的是拿到初创公司股权,等公司上市,就可以在帝都买房,除此之外几乎不可能,靠工资想也别想。怎么到自己开始上班了,这种传说中的好事一下子没了?

问题是红利没了,房价可是被当初的红利给推上去了,稳在那里下不来,怎么看怎么气人。

然后就是迷茫,不知道路在何方,现在自己的收入根本没法在一线扎根,将来何去何从,今天自己凭借年轻把公司里的老员工卷掉了,过几年再被更年轻的人卷自己?

这个时候老张只好先安慰对方,一般也是两件套,类似:

也别太担心,我也是这么过来的,从职员到创业者,将来的路说不准的。

这时候可能发现对方不为所动,因为年轻技术人员一般鄙视HR,并不想做他这个工作,觉得如果哪天自己做了HR,基本是“逼良为娼”。这老张是知道的,只是多年混迹江湖,再加上自己这种小老板收入是正常码农的十几倍,早就无所谓了。

然后祭出第二招:不错啦,最起码有工作,工资还不错,总比土木老哥强吧?想想你们学校的四大天坑专业,说不定还在纠结读博还是出国呢。

每次说到土木老哥和四大天坑,就能感觉到对方的情绪有了缓和,然后也可以继续聊了,幸福果然是比出来的。

而且他还发现一个问题,水平差不多的两个人,给相同工资,其中一个可能很快就答应了,他有时候甚至希望对方讨价还价一下,因为HR里都有一个潜规则,不会直接给心理价位,比如这个职位一万,我出价八千,希望你能回一价,最终落在一万附近,这样你觉得自己占了一点便宜,能保持个好心态。

老张惊奇地发现很多年轻人根本不还价,后来旁敲侧击几句,瞬间明白了,这些孩子家境不太好,等不起,有机会就着急抓住,生怕讨价还价错过机会。

跟这些娃对应的,就是那些家境好的,他们父母能给支援,价钱要不到心理价位不上班,有的一直拖好几个月,不过这类人最终往往能达成目的,因为总有那么几次机会,尽管他要价太高,但是正好公司急需人,又没有其他候选,可能他就混过去了,大城市最大的好处就是总有这种机会。

老张后来感慨,穷人的娃最大的问题是等不起。

更让他有感触的是另一个群体,比如几年前有个小伙,这哥们本来是计算机毕业,但是在计算机领域做得一塌糊涂,他第一次询问就知道这货不是干码农的料,太文艺,对技术没有丝毫的敏感度,关键是心思不在这上边,迟早改行。

果然,后来留意这哥们的朋友圈,他干了一段时间干不下去了,后来出去旅游,开了一段时间奶茶店,果然关了,又搞咖啡店,果然也黄了,再后来在家拍他对象画画视频,放抖音,一直没掌握到诀窍,怎么都不火,折腾了半年多,换了好几种风格,最后也没做成。不过今年发现他开着奥迪跟着什么亲戚做买卖去了。

他看过那小子的家,尽管不知道哪里人,不过看着好像有三百平,就知道他确实可以把各种能折腾的都折腾一遍。

后来这类人看得多了,也发现了,三四线城市的有产阶层的孩子都差不多,往往都是出来绕一圈,最后回去干他爹或者他们家的生意了。

而且几年下来,老张聊几句,大概就知道哪个人将来大概率会往哪个方向发展。

对技术极度热爱并且学历高的,将来极大可能会成为行业技术大牛,因为你能否成为技术大牛,关键不是技术,是公司给不给你那种相关高级职位,跟着大佬混,那种职位都是要学历的。

如果学历不太好,对技术极度热忱,会成为技术小牛,也就是团队中坚,每次裁员都不裁你,领导还指望你来带新人,碰上复杂问题全指望你这样的人给扛着。但是你很难进入大公司的预研项目,也就没法在行业里打出招牌。只能吃“线性收益”,这又是个啥东西呢?

比如一个正常劳动者,是“计件收入”,也就是干多少赚多少。一个行业大牛,他可能工资能开到百万以上,这当中可能只有50万奖励他的技术能力,剩下50万是奖励他之前的重点项目,通过行业认可的大型项目打出来了招牌,这个招牌提升了声望,将来可以让他进入更有光环的公司和项目,效果不断加强,这部分收入显然不是线性的。

至于其他大部分人,既不热爱,也没天赋,也不想别的,只能是互相卷,这也是绝大部分人的状态。

还有一部分人心思根本不在工作上,迟早改行。这种人当中,有些人资源充沛,会一直尝试各种新东西,直到碰上干着顺手的,或者回家接受父母的援手。还有一部分人既不想干手里的事,也没法跳出这个圈,只能是走一步算一步。

对于年轻人比较焦虑的事,老张说了个事。

他说人这一辈子,其实就是个“机会收缩”的过程,对于HR来讲,最明显的就是年龄越大工作岗位匹配越少。

更广义一些来看,小时候觉得将来有无限可能,要做科学家,军人,医生什么的。

到了中考第一次发现似乎好像很多事跟自己无缘了。

最后的高考更是让太多人觉得好像这辈子也就那样了。

但是机会急剧收缩,还是毕业之后的十年,过得非常快,整体而言,路是越走越窄的。

此外再加上整个社会舆论疯狂宣扬一种“变种宿命论”,类似“社会红利耗尽”、“新产业遥遥无期”之类的话,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有了一种“这辈子也就这样了”的压抑感。

不过他也说,这些都是扯淡,职场更像养蛊,啥都说不准。

他身边混得最好的那批,十几年前没一个能看出来的,大组织内部干得好的那些人,恰恰说明他大概率只适合打工,而有些人天生不适合当员工,天生融入不了大组织,在大组织内部一塌糊涂,一旦离开单干却干得风生水起。当时的很多大牛还在大公司拿工资,所以也说不准。

这倒是让我想起了凯文凯利之前说的一段话:

跟30年后的我们相比,现在的我们就是一无所知,必须要相信那些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我们尚处于第一天的第一个小时——开始的开始。

关于未来,我们都有点太过焦虑,尤其很多人喜欢说,“技术已经到头”,有点那种“我已经知道未来啥样”的感觉,进而产生一种悲观和失落。

其实回过头来能发现,在20、30年这个长度上,咱们确实一无所知,这也是为啥我经常说,要尊重市场,因为市场和一座超级森林有点像,它孕育数不尽的不确定性,现在的一个小苗头,将来可能就是一棵参天大树。对于大环境,也改变不了啥,如果能做选择,还是选择不去凝视深渊吧。

全文完

相关文章

  • 民营企业融资约束有五类原因,其含义和机制分别是什么?
    民营企业融资约束有五类原因,其含义和机制分别是什么?

    民企融资约束的原因。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面临较为严重的融资约束几乎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因此国内外学者都对其原因、缓解措施等都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文献中对民企融资难或融资约束问题的研究更多地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紧密关联,因为中小企业中绝大部分是民企。总结现有文献,对民企融资约束形成原因的研究大致可以归为五类。一是基于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缺乏正规财务报表等数字化信息,信息收集和甄别成本高,从而使得...

    2022-07-30 18:46:00
  • 原因揭开:中奖千万后为何到手还不到二十万?彩民:又交“智商税”
    原因揭开:中奖千万后为何到手还不到二十万?彩民:又交“智商税”

    引言当下社会各个城市,各条街道上的彩票站人流涌动的局面就凸显出了大家对这种“不劳而获”生活方式的向往,这并不是因为大家不够勤劳,而是在当代社会有钱的人吃山珍海味、住别墅豪宅,没钱的人辛辛苦苦勉强为生,这种不平衡的局面让很多人都有了一夜暴富的想法,而落实这种想法的渠道之一就是买彩票。在新闻上很多人都听过某些人凭借着中大奖改变人生命运,走上人生巅峰的案例,这更吸引无数彩民疯狂购买彩票。可彩票中奖真的那...

    2022-07-30 18:46:00
  • 2022年国家要严查退休人员?是何原因?“4类人”可能包括在内?
    2022年国家要严查退休人员?是何原因?“4类人”可能包括在内?

    引言对于当下社会上的打工人来说,大家自然都希望能够尽早过上“退休养老”的生活,虽然对于很多已经退休的老人来说,他们却羡慕这些年轻人仍有精力工作打拼,但很多年纪轻轻的公司职工却已经为自己的养老生活做好规划。在这样一个充满竞争内卷的时代,可以不用工作就能享受到每个月发放养老金,逛街下棋跳舞的乐趣对年轻人来说的确是一种奢望。不过在大家筹备养老生活时也需要知道国家为我们提供的养老保障虽然非常完善且人性化,...

    2022-07-30 18:46:00
  • 比房产税还高?或上调20%,三省已试点,新规下两类人需要留意
    比房产税还高?或上调20%,三省已试点,新规下两类人需要留意

    引言自从第一次房改政策开始实施以来,我国对于房地产行业的改革制度进行了多次调整,但是无一例外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如火如荼,近二十年以来我国房价也是出现了高速上涨的趋势。而这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老百姓买房变得越来越困难,很多刚需买房者想要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许多人几乎万付出大半生的心血。但是房子对于国人来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在国家宏观政策...

    2022-07-30 18:46:00
  • 一年被赚走2000亿,中国成外资巨头印钞机!国内药企为何不争气?
    一年被赚走2000亿,中国成外资巨头印钞机!国内药企为何不争气?

    文丨华商韬略 马来  对跨国生物医药企业来说,过往的一年充满了“震荡”。行业内的几家巨头,先后经历了并购、重组与任职调整。短时间内,这些变化无疑影响了企业的股价。  但纵观全年的营收表现,人们却发现,跨国药企并没有受到太多影响,从其公布的数据中便可见一斑。  上半年,多家跨国药企纷纷发布财报。强生率先交出了“成绩单”,2021年,他们的营收规模达到了937.7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了13.6%。  ...

    2022-07-30 15:46:00
  • “财政奖励中介卖房”第一城,出现了
    “财政奖励中介卖房”第一城,出现了

    文丨华商韬略 新媛  “凡在今年下半年期间,中介机构每销售一套商品房,将给予1000元奖励。”  回顾今年上半年, 房地产市场萎靡不振,各地政府为了刺激消费,更是想出了颇多“奇招”。  7月24日,江西省宜春市住建局发文称,其于七月初发布《关于促进樟树市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若干措施》正式实施后,目前销售面积环比以及销售额环比同时上升了6成还要多。  据悉,在补贴政策中,凡在2022年7月1日...

    2022-07-30 12:46:00
  • 美联储博斯蒂克:美国经济没有衰退 应继续加息抑制通胀
    美联储博斯蒂克:美国经济没有衰退 应继续加息抑制通胀

    当地时间周五(7月29日),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驳斥了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观点,他表示,美国经济尚未陷入衰退,美联储仍需进一步提高利率以遏制通胀。...

    2022-07-30 09:35:06
  • 流动性研究中,在波动性高的熊市条件下,流动性风险的共性更大
    流动性研究中,在波动性高的熊市条件下,流动性风险的共性更大

    流动性共性的风险溢价。在2005年以前,关于流动性共性的风险溢价的研究较为鲜见。直到Achaya和Pedersen基于代际交叠模型和CAPM模型构建了流动性调整的CAPM模型,该模型首次将流动性和流动性风险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进行分析,创新性地将流动性溢价分解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代表预期平均非流动性水平,第二部分是净流动性风险因子,可以被分解为三种流动性风险,分别对应:股票与市场的流动性共性、股票收...

    2022-07-30 06:46:00
  • 优待证发了后,退役军人该怎么用?有老兵说不好意思用?大家咋看
    优待证发了后,退役军人该怎么用?有老兵说不好意思用?大家咋看

    引言军人是非常光荣的一份职业,它承担着保家卫国的责任,是崇高的,也是伟大的,我国对于军人以及退役军人是有很多优待政策的,而退役军人的优待证就是其中一种。退役军人在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服兵役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也是光荣的责任和使命,但是军人退役之后,国家也会为其发放优待证。在我们生活中却很少见到有人使用优待证,这是因为什么呢?有一些老兵还表示自己不好意思使用优待证,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优待证发了后,...

    2022-07-29 21:46:00
  • 房产证拿到手后别大意,3件事需要办好,不然房子有可能不属于你
    房产证拿到手后别大意,3件事需要办好,不然房子有可能不属于你

    引言房子对于我国老百姓来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尤其是近几年以来,房子的属性一再被刷新。如今房子关系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如果没有房子,那么自己在这座城市中就如同一个过客,没有任何归属感可言。而近几年以来,房价不断上涨,给很多人的买房增加了难度,即便是能够凑出首付,几十年的房贷也让人感到压力很大,老百姓买房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国家对于民生问题一直非常重视,老百姓买房难自然也是国家担心的,...

    2022-07-29 21: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