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政策大逆转,你还能买房吗?
原创: 端宏斌
来源公众号:老端的观点
最近几个月以来,群众明显感觉到房地产政策的风向变了,而且可以说是180度的大逆转。去年这时候,全国上下出重拳猛击房地产,到年中的时候达到了最高潮,以不发放房贷为标志,差不多是想彻底掐死开发商。
由于不发房贷,大大小小各个开发商相继爆雷,比如曾经的宇宙第一大开发商中国恒大,几乎就完蛋了,好不容易才苟延残喘撑到现在,其他没钱还债的开发商多了去了。
现在呢,今年4月29日上头开了个重要会议,决定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这句话的分量可是很重的。在以前,但凡某地房产政策松动,肯定会被住建部单独约谈,说你违反了“房住不炒”的大方向,谈完之后一定会收回之前的文件。而现在这就相当于彻底放权了,你怎么放松都不会再约谈你了。
由于上头支持你们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出发来操作,所以你会发现,全国各地纷纷都在放松限购限售政策,有取消限购限售的,有降低按揭利率的,还有下调首付比例的。原因很简单,再不放松的话,连公务员的工资都要发不出来了。如果掐死了房地产商,地还卖给谁?卖不出地,哪里来钱搞发展?
在以前的文章里,我写过这么一番话。以前一直是房价涨,所以大家觉得房价暴涨弊端太多,简直无法忍受,可这是因为你还没经历房价跌,等到房价大跌了,你会发现更加痛不欲生。两害相权从其轻,还是房价温和上涨比较令人满意。
房地产上下游带动的行业太多了,房子如果卖不掉,多少人要失业没饭吃?这难道不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吗?你觉得房价太贵所以年轻人不生孩子,但等到大规模失业了,他们更加不会生孩子。
房地产行业被严打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对于这种打压,我是不以为然的,因为暴打开发商是治标不治本的行为,重要的是需要弄懂为什么房价一直涨,房价涨是结果,暴打这个结果而不解决它的原因,必然是无用的行为。
在我看来,房价永远涨的唯一原因就是中国经济一直在高速发展,哪天中国经济出现大幅下滑,房价肯定大跌,但我们承受不起经济大幅下滑的代价,所以就只能忍受房价上涨。
为什么经济高速发展必定让房价大涨呢?原因很简单:经济繁荣期,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人人口袋里的钱都变多了,钱多了之后必须要花出去,但一个人的消费能力是有限的,你钱再多也不可能一天吃五顿饭,也不可能同时看四台电视,也不会口袋里装六部手机。当你的钱越来越多之后,消费占你支出的比重会越来越低,此时你只能通过投资才能把钱花出去。
对于很多先富起来的人而言,房子就是一个非常可靠的储蓄罐。你把钱投在任何地方,都不如投在房子上令人放心。过去20年的经验已经告诉我们,房子是吸纳过剩资金的最好方式。
既然买房是如此正能量的事情,为啥房价上涨人人喊打呢?因为房价涨有个副作用,就是造成严重的贫富差距。那些没上车的人,肯定会牢骚满腹,而上了车的人,就算啥也不做,一年资产升值就超过别人打几十年的工。这样一来,社会肯定不稳定。现代社会中,房东和房客的关系,就好比是古代地主和佃户的关系。
在房价非理性狂涨的时候进行打压,我是举双手双脚支持的,但出台了那么多的政策,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措施,而且往往是起到反作用。就好比猪肉价格大涨了,那你正确的操作应该是鼓励农民养猪,培训更多的屠户,结果上头严打农民和屠户,等把农民和屠户都逼死了,你再去看看猪肉价格会怎么涨。
开发商被打残之后,终于也学会了躺平,因为不管怎么算,都是亏钱,与其这样还不如啥也不做,去年就出了多个新闻,开发商都把地拍下了,发现赚不到钱,宁可保证金不要也要退地。
这几年的新房,很多都是交房就维权,因为地价涨了,而房价不许涨,开发商赚不到钱,那怎么办呢?只能从成本里扣,用最差的材料,最烂的施工,搞到最后买房者发现房屋质量一塌糊涂,然后就拒绝收房跑出来维权,造成了三输的局面。
照我看,开发商搞这么惨完全是他自找的,这么多年来中国的开发商追求的就是规模,而不是赚钱。整个房地产开发行业的现金流就是负数,赚的钱又重新投回去买地继续开发,然后还借了一屁股的债。都已经这么惨了,每次拍地的时候还舔着脸跑去买,如果开发商集体硬气一点,早点不买地,严打早就结束了,就是因为开发商一直在死撑,所以调控力度才越来越猛,这就叫贱人自有天收。
那么降房价的真正有效措施是什么呢?很简单,就是多卖地,并且大力给开发商政策支持,这是降房价的唯一靠谱手段。只要这个手段不用,其他都是瞎扯。
既然楼市在政策层面已经没有障碍了,那量价齐跌的局面能挽回吗?我的看法是,现在决定楼市的主要因素已经不是政策,而是疫情了。
比如,上海的“老小破”我就严重看空。上海这波操作,让很多外来打工人彻底伤透了心,本来这些人是老小破的主力接盘侠,这些人很有可能就流失了。这还不是主要的,上海口碑烂了之后,会严重影响年轻人的择业方向,比如他可能会考虑去南京、杭州、深圳、广州,都不会考虑去上海。
你想啊,正因为有那么多人想要到上海定居,并且愿意押上一辈子的收入做代价来买房,这座城市才拥有了前进的动力。是因为有那么多的房奴在燃烧自己的生命,推动上海向前发展。而上海给他们的回报就是巨额的房产增值,这本质是你的接盘侠比你还看好上海的发展。以上这一切都基于对未来良好的“预期”,而现在,这个预期的基础已经出现了动摇。
今天又出了一个重磅政策:《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
这个政策跟我一直以来的买房方向是一致的,就是看多一线大城市周边的县城。先来看看政策目标是什么:
到2025年,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县城短板弱项进一步补齐补强,一批具有良好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集聚人口经济条件较好的县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公共资源配置与常住人口规模基本匹配,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市政设施基本完备,公共服务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有效改善,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农民到县城就业安家规模不断扩大,县城居民生活品质明显改善。再经过一个时期的努力,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建成各具特色、富有活力、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县城,与邻近大中城市的发展差距显著缩小,促进城镇体系完善、支撑城乡融合发展作用进一步彰显。
像上海这种特大型城市,一旦暴发疫情,损失巨大,清零的代价也巨大,所以未来的方向一定是严控大城市人口,把人都导入周边的县城去,那你如何说服老百姓去县城定居呢?唯一办法就是把县城建设好,与邻近大中城市的发展差距显著缩小。
在两年前,是疫情的爆发让我坚定了离开上海的决心,在这中间有很多朋友不理解,我也不想跟他们解释,因为我认定我的方向是对的,今天很高兴看到政策也终于转向了。未来,一线大城市不会再有强力的政策支持了,因为上头的目标是缩小你和周边的差距。下面该怎么做,你懂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