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参考,东方金报

微信
手机版
东方金报

美国强行打这张牌,犯下了一个致命的战略错误!

作者 :正文注明 2022-06-03 22:15:11 围观 : 评论

作者:戎评
来源公众号:戎评(ID:rongping898)
已获转载授权

现代大国竞争的底层逻辑已经变了,以前是地缘势力范围的竞争,如今是产业体系和供应链的竞争。美国在对华竞争中犯下的最严重的错误就是企图用地缘手段解决产业问题,进而强行缔造一个具有排他性质的产业经济势力范围。


在西方的政治逻辑中,大国崛起势必然伴随着势力范围的扩张。这种扩张具有严格的军事性和较强的排他性,即通过暴力手段控制某处地区,并在一般情况下不容许其他大国插手,关键在于:大国扩张势力范围的出发点是为了谋求利益的最大化,如果有别的大国加入进来,就不符合这个原则了


正是因为如此,大国势力范围扩张的结果,往往是血腥又残酷的战争,且战争的性质有两种。


一种是针对所谋求的势力范围内国家的战争:譬如美墨战争!


美英战争结束后,美国开始了声势浩大的工业化进程,与其他欧洲国家没什么两样,美国工业化程度越是深入,对外谋求能进一步支撑工业升级的原材料市场和倾销地的野心也就越大。于是,在大资本家的干预下,以武力进行领土扩张的计划摆上白宫议事日程。


问题是向哪个方向扩张呢?


北边肯定不行,加拿大是英国的地盘,1912年,时任美国总统詹姆斯.麦迪逊刚扬言北上兼并整个加拿大,最终将英国势力彻底逐出美洲大陆,就被英国一通胖揍,连总统府都被烧了。


第二次美英战争期间英军火白宫


柿子总是要找软的捏才合适嘛,而盘踞在北美大陆东边和南边的墨西哥,就刚好不错。领土大,但实力不强,很容易被拿捏,就这样,美国先煽动墨西哥境内的德克萨斯地区种植园主叛乱,要求他们并入美国,后又利用墨西哥政府出兵镇压之际,强行占领了原属于墨西哥的2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包括今天的新墨西哥地区,德克萨斯州和加利福尼亚州。


这场战争的胜利,使美国获得了广阔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矿产资源,为日后决定美国工业产值登鼎的西进运动,奠定下夯实的基础


另一种是针对所谋求的势力范围内其他大国的战争:比如日本与中俄的战争。


1894年的甲午战争,是日本跟中国争夺朝鲜半岛控制权的战争;而1903年的日俄战争,则是日本跟沙俄争夺辽东半岛控制权的战争。


可以说,殖民时代的所有大国战争,归根结底,都是争夺势力范围的锅,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西方学者不厌其烦的鼓吹修昔底德陷阱的原因,在他们看来,咱们崛起同样会搞势力范围扩张那一套,而眼下的西太平洋地区,又是美国的传统势力范围带,所以中美迟早会迎头相撞!


这就属于典型的井底之蛙了!


以史为鉴没错,但不顾时代变迁,强行套入固定的角色生搬硬凑,得出来的东西只会是不伦不类。


图片

日俄战争


当然,如果战争没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又或者是很多大国的势力范围带互相交织重合了,就会出现类似于清末和平瓜分中国的情况。但这些都是暂时,后来的一战和二战相继证明了,只要大国竞争的核心仍然是势力范围的争夺,那么具有暴力性和排他性的大规模战争一定会爆发!


除了军事性和排他性,势力范围的扩张还呈现出另一个特点:地缘性!即大国的势力范围扩张通常是由其地缘政治基础决定的,因而又被称之为地缘势力范围扩张。


简单点来说,在列强争霸的时代,大国在崛起后的首要势力范围扩张方向,多是从自己身边开始由近到远。


造成该特性的原因有两点:


第一、战略投送能力有限,距离越远,投送力和控制力越弱。


第二、扩张势力范围的本质是为了攫取更丰厚的经济利益,扩张的势力范围区域里本土越近,衔接越高效,攫取的经济利益价值也就越大化。相反,距离越远的话,运输成本和低下的衔接效率,会阐释掉一大部分利益。


有人会说欧洲是个例外,他们舍近求远,把势力范围都划到离他们本土十万八千里的美洲和南亚去了。


实则不然!


欧洲列强崛起之初,也是就近扩张,英国金雀花王朝强大后,将大半个法国的领土都收入囊中;拿破仑帝国时期,从英吉利海峡打到俄罗斯境内。只不过打着打着庙里的神仙越来越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情况越来越常见,大家不敢玩得太过火了,干脆就跑到美洲重新玩经营游戏。


图片


而在列强并不多的美洲地区和亚洲地区,大国们在搞势力范围扩张时,均严格恪守着地理位置上由近及远的原则。


美国先打败离他最近的墨西哥,确立起在北美大陆南部的霸权;接着再打败西班牙,获得在中美洲地区的霸权;然后再经过中美洲向南美洲继续扩张,最终才实现门罗主义中“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的政治野望。


日本路线也差不多。


甲午战争打败中国,攫取地理位置离他更近的朝鲜半岛和台湾列岛的控制权;日俄战争打败沙俄,进一步把势力范围扩张到中国东北。1937年后,一边由中国东北向中国北部和南部扩张,另一边则由台湾列岛向附近的菲律宾群岛扩张,最后登陆中南半岛。


图片


以地缘势力范围扩张为核心的大国竞争,维持了数百年,直到二战结束后这种局面终于迎来颠覆性的转变。


首先,二战促使世界大国竞争格局由多强并立转向两强争霸,美苏两国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激烈的竞争,这也就意味着大国们需要保护的势力范围边界从局部地区升级到全球,治理成本和负担急剧增加。


其次,西方传统的地缘政治理论说白了是以空间换时间,举个例子,美国与东亚的地理位置距离太远,依托本土调度力量的话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那倒不如经太平洋上的第三大群岛的投射将东亚连成一体,再把它纳入到己方的势力范围内,这样美军调动起来就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战略导弹等精确制导武器的出现,地理上的空间感相对愈发薄弱,传统地缘政治学说的底层结构已经被动摇了。


最后,在地缘势力范围扩张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军事效果,遭到空前弱化!


列强争霸的时代,军事力量,既是推进地缘势力范围扩张的驱动力,又是维持地缘势力范围的保护伞。到二战后,一方面开战的成本越来越高了,这里说的开战成本包括以下两点:


一是大国与大国间的开战成本越来越高,因为有互相毁灭的核武器;


二是大国与小国间的开战成本越来越高,越南战争拖垮了美国经济,幸好后面有信息产业革命回血,但苏联运气就没有那么顺了,一波阿富汗战争,直接奏响葬礼进行曲。


即使到21世纪具有一边倒碾压性质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也烧掉了美国不少的钱。一枚战斧巡航导弹的单价120万美元;一枚精确制导炮弹的单价80万美元;一架B2隐身战斗机的单价22亿美元!还有人员津贴、零部件损耗、燃料补给等等其他费用,现代战争真做到了比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还要夸张的地步。


另一方面是人口和技术的大爆炸!


图片


这是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从图上能够明显看出,冷战时期,世界人口增长了近30亿,比过去两百年时间都多。


人口的多少和技术的先进程度决定着治理成本的大小。


以前人口少,信息和交通技术又不发达的时候,军事是治理成本最小,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几艘战列舰往港口那么一摆,几百名作战人员一上岸,就能控制几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但二战后人口大爆炸又碰上技术大爆炸,信息传播的速度快了,交通往来更方便了,谁都不想做谁的奴隶,抄起家伙就闹起义,兵源根本不是问题,军事治理的把戏自然玩不转了,否则美国不会推动殖民体系的瓦解,而是自己继承英国的衣钵。


彭德怀元帅那句名言是怎么说的来着: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雄辩地证明 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战争不能轻易打,军事治理手段又要不得,那怎么办?拼内力呗,谁能挺到最后谁就是赢家。而挺到最后的重点在于:比对手更小的内部矛盾!


那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内部矛盾更小呢?


两个字:经济!


因为经济问题是所有社会问题的根源,经济搞好了,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一切大问题都是小问题。经济搞不好,各种社会矛盾就会滋生凸显,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兴起后,一个小小的矛盾操作得当,分分钟像蝴蝶效应那样汇成一股飓风,进而引起国家的动荡。除此之外,二战后的人口大爆炸,也成倍增加了经济下行时的社会矛盾。


图片


美国之所以能战胜苏联,正是靠相对合理的产业分工,让美系成员国在保持人口高增长的同时日子过得都不错,所以社会矛盾就相对较少。


而苏联到后期仍执着于列强争霸的那一套东西:即以军事暴力手段维持对势力范围的绝对统治。这么做既搞得一众盟友离心离德,又忽视了经济的发展导致社会问题越来越多,于是本国内部的矛盾和本阵营内部的矛盾互相交织堆叠,再加上外部势力的精准渗透,不输才怪


冷战结束后,真正意义上的全球一体化终于得以实现——


美国的科技和资本、中国的劳动力和重工业体系,中东和俄罗斯的油气资源、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东南亚的橡胶资源、日本和欧洲的零部件...等等,各国根据自身的优势资源禀赋参与到同一种工序流程里。


而在这个过程中,大国核心竞争力的底层逻辑,也从地缘势力范围的竞争悄然转变成产业体系和供应链的竞争。换句话讲,谁能让更多的小伙伴过上幸福的生活,谁才是最后的赢家,以前那种谁拳头大谁小弟多就能做老大的日子,已经过时了


相较于地缘势力范围的扩张,产业体系和供应链竞争最大的不同点是,前者讲究零和博弈的排他性,后者讲究多赢,兼容。大家互相开放,不同的环节谁做的最好,就用谁的产品,这样成本低了,性价比高了,钱自然越赚越多,过去四十年全球经济一片繁荣的秘籍就在这。


图片


而美国从TPP到印太经济框架,他们现在做的是用地缘手段解决产业问题,即用他所谓的地缘势力范围强行缔造一个具有排他性质的产业经济势力范围,这其实是本末倒置的


有些人可能不太理解这段话,我换个说法:美国认为,日本和韩国是他的传统小弟,所以它要求日韩需要跟中国进行产业切割;而东南亚那一块虽然不全是它的小弟,但它觉得自己拳头足够大,能用暴力手段“说服”那些国家与中国做产业切割。


可能吗?


除了日本出于某种野心有类似的想法,韩国和东盟都不愿意这么做,因为一旦他们与中国的产业切割开来,经济必然雪崩。


所以你看到,各国在面对美国打出印太经济框架这张以地缘强权划分产业势力范围的牌时,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直言不和中国做生意将付出很大的代价;马来西亚的实际掌舵人马哈蒂尔说印太经济框架是政治性框架,把中国排除在外是错误的;甚至就连小弟韩国,也在会晤第一时间向中国通报具体情况,并称将继续与中方加强合作。


什么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就叫!


时代真的变了。


图片


黑社会那套打打杀杀抢地盘的东西,已经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了,倘若美国再执迷不悟,仍抱残守缺着殖民时代的恶臭思想,那下一个被扫入历史垃圾堆的一定是他!



相关文章

  • 陈都灵一袭绿色抹胸长裙 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
    陈都灵一袭绿色抹胸长裙 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

    近日,陈都灵最新造型美照释出,她身着一袭绿色抹胸长裙,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神秘而又清新。...

    2025-04-24 09:21:51
  • 梁朝伟刘嘉玲周润发齐聚 为杜琪峰庆生掀起回忆杀
    梁朝伟刘嘉玲周润发齐聚 为杜琪峰庆生掀起回忆杀

    4月22日晚,刘嘉玲于社交账号上发布了与梁朝伟、周润发、张叔平等好友为杜琪峰庆生的合影,画面中众人笑容满面,多年情谊尽显。刘嘉玲周润发同框合影,刘嘉玲微卷的利落短发造型十分吸睛。...

    2025-04-24 09:21:44
  • 林心如就黄子佼事件强硬表态:对虐待及影片持有行为零容忍
    林心如就黄子佼事件强硬表态:对虐待及影片持有行为零容忍

    台媒消息显示,林心如于近期就黄子佼藏匿未成年人性影像一事再度发声。她郑重表明立场,明确表示对虐待未成年人以及持有相关影像的行为绝无妥协余地。...

    2025-04-24 09:21:41
  • 蒋勤勤复古牛仔秒变港风女神 红唇大波浪风情万种
    蒋勤勤复古牛仔秒变港风女神 红唇大波浪风情万种

    蒋勤勤晒出一组写真,身穿复古牛仔外套秒变上世纪港风女神。...

    2025-04-24 09:21:29
  • 董璇泳池旁喝椰子水好惬意 穿优雅礼裙身姿曼妙
    董璇泳池旁喝椰子水好惬意 穿优雅礼裙身姿曼妙

    近日,董璇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一组写真美照,并配文称:“提前在广州感受了夏日赛道。”照片中,她身着一袭优雅礼裙在游泳池旁喝椰子水,面露明媚笑容,十分惬意。...

    2025-04-24 09:21:14
  • “疯王”毫无信誉!
    “疯王”毫无信誉!

    原创: 申鹏来源公众号:平原公子已获授权转载“关税战”刚打没几天,特朗普又开始扯犊子了。他表示——“对华145%关税确实很高,协议达成后美对华关税将大幅下降,但不会降至零”。美财长贝森特也表示,当前局势本质上是贸易禁运。美国目标并非与中国脱钩,两国可能在两到三年内达成一项全面协议。贝森特还说:“眼下中美关税对峙僵局“难以为继”,并称预计“短时间内”将出现缓和态势后,“先眨眼”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再度释放“降温”信号”。特朗普还说出了逆天言论——“我们会对中国很好的,我们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谁TM...

    2025-04-24 09:21:05
  • 形势比人强,特朗普关税战打不下去了!
    形势比人强,特朗普关税战打不下去了!

    原创: 后沙来源微信公众号:后沙已获转载授权昨天在短短不到6个小时之内,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又变调了。北京时间0时左右,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摩根大通的闭门会议上,放风称,中美之间的高关税是不可持续的,预计会降温。预计什么,预料到中国的态度?自己信吗?1点左右,白宫发言人莱维特在新闻发布会上也表达了类似的态度。5点左右,特朗普亲自确认,针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不会维持在当前水平(145%),“它会大幅下降,但也不会降至零,中国将对最终的关税税率非常满意”。特朗普还说了些肉麻的话,要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v...

    2025-04-24 09:21:03
  • 孟佳一头金发短发酷飒帅气 造型百变时尚感满满
    孟佳一头金发短发酷飒帅气 造型百变时尚感满满

    孟佳晒出一组时尚大片美照,照片中她大胆尝试新造型,一头金发搭配黑色抹胸上衣,酷飒凌冽。...

    2025-04-24 09:21:02
  • 怂是真认怂,事是真没完!
    怂是真认怂,事是真没完!

    作者:码头整薯条的海鸥来源:码薯学人今天我们来聊聊服软的特朗普。在美国时间4月22号发生了4件事:特朗普公开说开始考虑降低对华关税税率(强调不是0);特朗普放出消息说中美贸易谈判进展顺利;特朗普表示无意解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但是还是要求美联储降息;特朗普的财长贝森特在22号摩根大通的闭门投资会上明确表示中美贸易战不能长期持续。这4条消息合在一起,我们可以明确一点,特朗普在释放善意。但是,善意不代表胜利。果然,就在4月23日,美国媒体突然传出消息说中美芬太尼谈判陷入僵局。22号的宣传口径表明特朗普确实在认怂...

    2025-04-24 09:21:01
  • 特朗普不想打关税战了,想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特朗普不想打关税战了,想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原创: 一棵青木来源公众号:远方青木已获转载授权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又进入新阶段了,以一种你想都不敢想的方式。4月23日,特朗普公开发言称对中国的145%关税太高了,自己很快会大幅度降低,但不会降低到零。特朗普还说,中国将对最终的关税税率非常满意,但他们必须跟美国达成协议。还有更离谱的,特朗普说:“我认为中国会很高兴,我们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没错,真的是这么说的。中文翻译看起来非常肉麻,但原文其实更肉麻,特朗普使用的英文单词原文是“very happily”。不仅要在一起(live together),还...

    2025-04-24 09: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