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龙牙
来源:龙牙的一座山(ID:Longyadeyizuoshan)
2022年6月19日晚,中国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这一试验是防御性的,不针对任何国家。技术上的事情大家已经说得差不多了,抖机灵的也都抖过了,这个新闻引起的反响远远没有003航母来得大,但是其实意义也非常的重大,我主要说一说核战略博弈的事情。中段反导拦截也可以称为“巡航段拦截”,是在弹道导弹的火箭发动机关机之后、再入大气层之前实施的拦截。这是一条传统弹道导弹的弹道,整体来看就是一条近似的抛物线,其中在关机点之前、再入之后是具有机动能力的,可以一定范围内改变弹道躲避拦截;关机点和再入点之间的中段(巡航段)是不具有机动能力的,就是一条抛物线。一般认为所谓的“助推段拦截”仅能对小国、弱国的弹道导弹造成威胁,比如著名的“萨德”系统,对付朝鲜有一定的可能性,对付中国嘛,主要是起个侦察监视的作用,想拦截就是痴人说梦了。这种拦截方式必须要前推抵近敌国发射阵地,要么就干脆部署到轨道上,否则等你的拦截弹飞到目标区,人家早飞走了。再入段拦截又称为“末端拦截”,一个是风险大,一个是效果差,但是技术相对简单很多,预警时间也长一些,可以用更多拦截弹去撞运气。这种拦截方式如果拦截失败就没有第二次机会,即使拦截成功,也有很大可能性只是让核弹变成了脏弹。不过整个飞行段有十到几十分钟的预警时间,对弹道探测来说要“友好”很多,又是在己方国土部署拦截弹,可以同时发射更多枚拦截弹从而提高命中概率。
人类最早的所谓“反导”系统,就是末端拦截,比如前苏联的“橡皮套鞋”反导系统,这可是20世纪60年代的东西:
现役的末端反导系统相对来说靠谱了很多,但是弹道导弹的突防能力也增强了很多,简而言之是个“矛与盾”的问题。对于“矛”也就是弹道导弹,现在要是没有末端变轨能力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早在“神舟”5号飞行任务的时候,新闻里提到了一句话:“神舟5号具有升力控制能力”,我就意识到中国早已掌握了弹道导弹末端变轨能力。要知道装着个大活人的飞船,落地精度、变轨精度要求是很高的,敢跑去控制所谓的“升力”,肯定早就做过无数次实验、确切掌握了再入大气层中精确控制落点的能力了。弹道导弹的弹头可比一个大活人结实了无数倍,能够承受大得多的过载,敢在大活人身上使用这个技术,那么在弹道导弹上面早就做到了精炼纯熟。后来又曝光了东风21、东风26“核常兼备”弹道导弹。说明中国已经具有末端滑翔变轨的弹头,这个更是急剧提高了末端拦截的难度。最后,有了所谓的“大气层内起滑”,也就是没有了大气层外那一段抛物线弹道,干脆直接从大气层内开始高超音速滑翔。事情就此变得非常明朗了,弹道导弹博弈优势天平开始倾斜。今天曝光中国的中段反导拦截技术实验,意义就非常的重大,这说明当前的中段弹道导弹博弈方面已经呈现了“一边倒”的局面:我能打到你、你打不到我。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想到这一点,就是对于主要假想对手而言,他的导弹弹道老,有大气层外抛物线弹道,有“中段”,但是他自己的中段拦截实验成功率并不高;而我们的导弹弹道新,大气层外抛物线弹道短甚至根本没有,“中段”短或者干脆就没有什么“中段”。如果对此还有疑问的话,前段时间这张照片就很说明问题了:
鹰击21舰载反舰弹道导弹实验,这个buff叠得是越来越拗口了,越来越长,没办法。鹰击21的作战环境就是深深地抓住了这个一边倒,根本不给你可靠的拦截机会,起飞助推、末端拦截都有重重阻碍,又干脆没有所谓的“中段”,突防能力直接拉满拉到位。鹰击21准确的说都已经不算是“弹道导弹”,它根本就没有传统的所谓“弹道”,整个飞行轨迹神出鬼没,是抓住痛点猛打的典型。至于拦截能力方面,现在虽然还不具有绝对优势,至少能够做到势均力敌了,你有的我也有,你没有的我也没有,大家半斤八两。随着中段反导拦截试验的进行,说明至少大家都站在一个技术水平上。矛与盾的博弈是个长期螺旋缠斗的过程,突防能力、拦截能力互为矛盾,一边失衡就是全面劣势,这就是这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试验的最重大意义所在,说明天平的倾斜越来越严重,在中程弹道导弹这方面,主要假想敌国开始吃力,得付出相当大的努力才能赶上来了。目前的博弈主要集中在中程弹道导弹,也就是局部战争——战术核武器——西太平洋区域这个层面,再上一个规模就是全面战争、战略核武器、全面核大战。在这个层面取得全面优势是个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决策,这个层面非常微妙,形成绝对优势实现了战争规模的“自由度”与“可控性”的完美结合,既能够有足够的发挥空间,又不至于全面失控。“主要敌国”不至于发疯到全面核大战玉石俱焚,又给了我们足够的发挥空间,有利于发挥我们的工业生产实力,不至于第一波就被主要敌国及其同盟的常规武器技术优势给打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