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参考,东方金报

微信
手机版
东方金报

上海降低落户门槛,可能意味着一个新时代!

作者 :正文注明 2022-07-01 11:15:14 围观 : 评论

来源微信公众号:九边
已获转载授权

上海昨天放了个王炸,说是在达到一定级别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无需“打分”,符合基本条件就可直接落户。


要理解这事意味着啥,得先理解为啥上海这种城市不让大家随便落户。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如果彻底放开落户,那大家都去上海,上海不是得被挤爆?


其实不是,因为现在你想去上海,也没人拦你,你一辈子没户口在那里呆着,也不会有人赶你走。你去问别人为啥不去上海,估计基本不会有人跟你说户口的事,大概率是嫌压力大房价高什么的。


那问题来了,这个户口到底有啥影响吗?


主要有两点,一是子女上学,其实这个问题在一线也不是大问题,一线有很多人,他们的孩子在国际学校,将来也不准备高考,要直接出国;另一点是养老,这一点对于有钱一些的人来说也无所谓,因为你要不在体制内,养老金真没多少,指望不上。


说到这里,大家明白了吧,那个户口对于有钱的人来说没啥用,对于穷人来说也没啥用,因为穷人留不在上海的主要问题可不是户口。主要是针对那些中间层,他们可能不指望领养老金,但是孩子入学问题非常麻烦,国际学校去不起,想参加上海高考又不让,到了三十来岁可能要被迫离开。


那为啥以前管那么严呢?


这个又比较复杂,因为这玩意是历史沿袭过来的,然后对沿海大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所以就保留下来了。


啥推动力呢?


在1978年以后,我国慢慢就不大管制老百姓自由流动了,你跑去长三角珠三角的工厂上班,肯定没人管你,但是等你老了,需要领养老金的时候,如果没有沿海城市户口,人家就不用支付你养老金,因为你户口不在我这里嘛,这就太爽了,可以省下一笔钱。


大家可能纳闷了,那人口输出地区没意见?当然有了,意见大了去了,劳动力年轻时候去沿海打工,没有创造财富的能力了,回来让我们给养老?合适吗?


但是编户齐民两千年,也不能说废就废,为了平息愤怒,沿海地区一般得给内地一些财政转移。此外每年从一线逃离的那些人,还可以带一部分钱回到小地方,所以这么多年尽管一直在谈,但是也没做根本性的改变。


说到这里,问题来了,上海为啥这些年又愿意接纳这些人了呢?


大家搜一下新闻就能发现,上海不是今年第一次降低门槛,最近这些年对人口的门槛总体是越来越低的,2020年有大规模降低过一次,今年继续加码,不出意外,2030年之前,大概率只要有大学学历,就让你落户,至于你在上海能不能买得起房,过得咋样,那就是你自己的问题了。


为啥会有这种趋势呢?


我想了一个词,叫“年轻经济”,能解释这事。


我在大概十年前第一次踏上美国,就发现一个问题,他们的企业里,哪怕在那些高科技公司,他们的工人的年龄整体是很均匀的,每个年龄段都差不多,比如十个人的一个项目组,五六十岁的有两三个,三四十岁的有三四个,二十来岁的也有两三个。后来在新加坡,香港,台湾,都发现了这个问题。


只有咱们这边,都特别年轻,以至于我一度纳闷 ,老人去哪了。


后来懂了,主要是我们的产业结构太低端了,只需要力气,不需要经验,而且人力太充沛,年龄稍微大点就被赶了出去。这也是以往大城市的核心策略,把人当电池,用完即扔。再说了,人太多了,更划算的策略就是尽快轮动。


我当时就觉得随着经济发展,慢慢产业升级后,产业的复杂程度会倒逼企业使用年龄大经验丰富的人。


这不十来年过去了,我发现职场和我一起变老了,以我们公司为例,当初我入职的时候,我们部门平均年龄二十七八岁不到,如今已经三十三岁了。跟其他人聊了下,发现大家都差不多。


可见年龄结构越来越老,一方面跟我国的老龄化有关系,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国的产业越来越复杂,开始从“精力依赖”转向“经验依赖”了,经验不就是时间嘛。


这种趋势在工厂里不太明显,但是在稍微有点技术含量的企业里,已经很明显了,上海和深圳这种我国产业前沿,以前他们搞低端制造,一茬一茬割年轻人,后来那种低端产业逐步被淘汰,开始向高端产业转进,开始依赖脑力和经验。很多领域工作两年算入门,产业结构决定了现在他们需要更多经验丰富的中年人。


但是在以往的那种模式下,很多中年人到了三十来岁,可能为了解决小孩上学,就回老家去了,或者去容易落户的城市,这就造成了上海这种城市人才断档和后劲不足,为了解决这类问题,这些年不断降低门槛也就正常了,让这些本来想跑路的人留下来。


此外我国的另一个趋势也很明显,以前我们愿意说自己是制造业大国,这两年大家知道了工厂里的“牛马生活”后,很多人不再以此为荣,并且抖音上“找个厂上班”也成了一句骂人的话。


与此同时,我国开始强调自己是消费大国,也就是今后经济要靠消费驱动,一个城市今后的关键,就是消费力有多强。


也好理解,消费力强,花的钱就多,他们花的钱就是别人的收入,大家收入都高,生活品质也就上来了。但是消费这事很明显不能指望年轻人,年轻人能有啥钱,还是得指望中年人。而且各省财政压力都很大,解决财政压力的办法就是扩大税基,新时代啥是税基?人才就是税基。这种情况下,就不能大规模赶人了。


此外还有众所周知的问题,房价这玩意,本质也是个击鼓传花的游戏,需要不断有新人进来给抬轿子,而大城市的生育率,眼瞅崩得一塌糊涂,就需要外地人源源不断的输入,以前一线只留下拔尖的,这些年开始向下兼容,要的越来越多。


大家发现了吧,一旦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上层观念也开始有变化,政策也跟着变了。看着吧,其他城市很快都会跟进,如果上海户口不值钱,其他城市的户口更是一文不值。


至于你说为啥北京还在搞收缩,只能说四大一线城市,北上深杭(广),北京跟其他几个完全不是一码事,思路也完全不一样,其他几个都是“内生性”、“开放性”的,地理位置就决定天生做买卖的好手。北京和他们不一样,北京一直都是靠输入。


那几个地方通过商贸崛起,从唐朝开始就是富裕地区,当然了,上海以前没啥存在感,深圳以前也几乎不存在,但是他们所在的那片区域,已经富裕了上千年。此外八百年漕运,一直都是从杭州那一带向北方转移物资,可见那地方一直都很富。


大家注意一下,富裕地区往往是环境跟观念的相互进化,长三角和珠三角那地方适合商贸,导致那地方的人天生对商业敏感,格局打开后,利用地理优势很容易变得非常富,富了之后对商业会更敏感,然后进入了一种稳定的正反馈。


这也是为啥历史上那地方多次在战乱中被砸了个粉碎,等到重建之后又是富庶繁华之地。近代史上,太平天国运动一度把苏杭那一带彻底夷为了平地,财富都搬回了湖南,但是180年过去了,那一带又发展了起来。


而北京,这个城市如果不是首都,经济水平应该超不过石家庄,因为北京在古代主要职责也不是发展经济,它是一个要塞型城市,武装到牙齿准备随时抵抗北方游牧部落南下。


反而石家庄是北方巨型陆运枢纽,而北方第一大经济体,应该是天津,面朝大海背靠平原,这就是天生富贵的造型,唯一的问题是内河系统很差。事实上北京不做首都那些年,北方第一大城确实是天津。北京古代就一直养活不了自己,需要通过运河给自己输血,而运河的起点,就是苏杭那一带,所以它一直没有“外溢”功能,甚至可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北京是江南的外溢。


所以北京一直跟那两个三角的逻辑不太一样,那俩是开放型的,北京是自闭型的。


不出意外,将来长三角和珠三角会越来越大,并且那些城市都连成一片,人口可能会继续向那边聚集。


可能有小伙伴纳闷,这样下去,会不会两个三角把全国给吸干了。


也不用担心,大家去长三角,肯定是因为待在小地方啥也干不了,还不如去一线试试,说不定将来能把一线的商业模式带回老家,事实上我国过去这些年也是这么个发展历程,经济一直在从两个三角沿着内河和公路网向内地辐射。


此外内地城市想解决人才外流,应该想的是怎么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怎么让年轻人觉得待在你这里比背井离乡去其他地方强,而不是天天担心人口外流却什么都不做。比如郑州最近的那件事,让我很痛心,“670个硕博人才深陷烂尾楼困局”,这种事就是自掘根基,今后谁敢去你那里?


尾声:


上海放开落户这事,可以看作是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产业升级后,慢慢不再把人当“牛马”、“燃料”,“干电池”,用后既弃 ,耗干后赶回老家,而是当做真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只有这样,才能长期可持续发展。


这也是我一直在说的那事,经济发展和商业活动最终会改变大家很多观念,户口制度这种千年老皇历一直持续到现在,主要也是因为我国发展还不够彻底,这种老制度还有它存在的土壤。


但是观察下它最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变迁,就会发现整体是越来越松,随着上海越放越松,其他城市(除了北京)估计慢慢也不管了,户口制度彻底变成了一个档案系统,慢慢跟它原本的目的没啥关系。


全文完

相关文章

  • 陈都灵一袭绿色抹胸长裙 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
    陈都灵一袭绿色抹胸长裙 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

    近日,陈都灵最新造型美照释出,她身着一袭绿色抹胸长裙,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神秘而又清新。...

    2025-04-24 09:21:51
  • 梁朝伟刘嘉玲周润发齐聚 为杜琪峰庆生掀起回忆杀
    梁朝伟刘嘉玲周润发齐聚 为杜琪峰庆生掀起回忆杀

    4月22日晚,刘嘉玲于社交账号上发布了与梁朝伟、周润发、张叔平等好友为杜琪峰庆生的合影,画面中众人笑容满面,多年情谊尽显。刘嘉玲周润发同框合影,刘嘉玲微卷的利落短发造型十分吸睛。...

    2025-04-24 09:21:44
  • 林心如就黄子佼事件强硬表态:对虐待及影片持有行为零容忍
    林心如就黄子佼事件强硬表态:对虐待及影片持有行为零容忍

    台媒消息显示,林心如于近期就黄子佼藏匿未成年人性影像一事再度发声。她郑重表明立场,明确表示对虐待未成年人以及持有相关影像的行为绝无妥协余地。...

    2025-04-24 09:21:41
  • 蒋勤勤复古牛仔秒变港风女神 红唇大波浪风情万种
    蒋勤勤复古牛仔秒变港风女神 红唇大波浪风情万种

    蒋勤勤晒出一组写真,身穿复古牛仔外套秒变上世纪港风女神。...

    2025-04-24 09:21:29
  • 董璇泳池旁喝椰子水好惬意 穿优雅礼裙身姿曼妙
    董璇泳池旁喝椰子水好惬意 穿优雅礼裙身姿曼妙

    近日,董璇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一组写真美照,并配文称:“提前在广州感受了夏日赛道。”照片中,她身着一袭优雅礼裙在游泳池旁喝椰子水,面露明媚笑容,十分惬意。...

    2025-04-24 09:21:14
  • “疯王”毫无信誉!
    “疯王”毫无信誉!

    原创: 申鹏来源公众号:平原公子已获授权转载“关税战”刚打没几天,特朗普又开始扯犊子了。他表示——“对华145%关税确实很高,协议达成后美对华关税将大幅下降,但不会降至零”。美财长贝森特也表示,当前局势本质上是贸易禁运。美国目标并非与中国脱钩,两国可能在两到三年内达成一项全面协议。贝森特还说:“眼下中美关税对峙僵局“难以为继”,并称预计“短时间内”将出现缓和态势后,“先眨眼”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再度释放“降温”信号”。特朗普还说出了逆天言论——“我们会对中国很好的,我们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谁TM...

    2025-04-24 09:21:05
  • 形势比人强,特朗普关税战打不下去了!
    形势比人强,特朗普关税战打不下去了!

    原创: 后沙来源微信公众号:后沙已获转载授权昨天在短短不到6个小时之内,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又变调了。北京时间0时左右,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摩根大通的闭门会议上,放风称,中美之间的高关税是不可持续的,预计会降温。预计什么,预料到中国的态度?自己信吗?1点左右,白宫发言人莱维特在新闻发布会上也表达了类似的态度。5点左右,特朗普亲自确认,针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不会维持在当前水平(145%),“它会大幅下降,但也不会降至零,中国将对最终的关税税率非常满意”。特朗普还说了些肉麻的话,要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v...

    2025-04-24 09:21:03
  • 孟佳一头金发短发酷飒帅气 造型百变时尚感满满
    孟佳一头金发短发酷飒帅气 造型百变时尚感满满

    孟佳晒出一组时尚大片美照,照片中她大胆尝试新造型,一头金发搭配黑色抹胸上衣,酷飒凌冽。...

    2025-04-24 09:21:02
  • 怂是真认怂,事是真没完!
    怂是真认怂,事是真没完!

    作者:码头整薯条的海鸥来源:码薯学人今天我们来聊聊服软的特朗普。在美国时间4月22号发生了4件事:特朗普公开说开始考虑降低对华关税税率(强调不是0);特朗普放出消息说中美贸易谈判进展顺利;特朗普表示无意解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但是还是要求美联储降息;特朗普的财长贝森特在22号摩根大通的闭门投资会上明确表示中美贸易战不能长期持续。这4条消息合在一起,我们可以明确一点,特朗普在释放善意。但是,善意不代表胜利。果然,就在4月23日,美国媒体突然传出消息说中美芬太尼谈判陷入僵局。22号的宣传口径表明特朗普确实在认怂...

    2025-04-24 09:21:01
  • 特朗普不想打关税战了,想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特朗普不想打关税战了,想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原创: 一棵青木来源公众号:远方青木已获转载授权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又进入新阶段了,以一种你想都不敢想的方式。4月23日,特朗普公开发言称对中国的145%关税太高了,自己很快会大幅度降低,但不会降低到零。特朗普还说,中国将对最终的关税税率非常满意,但他们必须跟美国达成协议。还有更离谱的,特朗普说:“我认为中国会很高兴,我们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没错,真的是这么说的。中文翻译看起来非常肉麻,但原文其实更肉麻,特朗普使用的英文单词原文是“very happily”。不仅要在一起(live together),还...

    2025-04-24 09: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