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北约如此害怕中国?连美国都挡不住
6月底,马德里的北约峰会落幕了,成员国共同签署了新的战略概念,正式将俄罗斯作为“最显著且直接的威胁”,更引人瞩目的,是今年首次将中国写入战略概念里,将中国列为北约的“系统性挑战”。
俄罗斯是威胁,中国是挑战,看起来中国是北约第二目标。这是自去年北约峰会在联合公报中提到,中国是北约的“系统性挑战”后,今年进一步将此写入战略概念,作为该组织今后的指导性定义。
在马德里峰会上,美国作为北约老大,无限夸大中国的“威胁”,但是法国和德国,却坚持将中国描述为“挑战”,为什么我反复强调“威胁”和“挑战”的不同,因为对北约而言,也会采取不一样的对策,为了应对俄罗斯的“威胁”,北约接下来将大幅增加其东翼的防御力量。
随着俄乌冲突的进行,北约已在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另外建立了4个营级多国部队战斗群,是对北约2017年在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波兰建立的多国战斗群的补充,要从目前的“绊索”防御,即每个国家约1500名北约轮换部队,转向“拒止性威慑”,说白了就是永远阻塞、遏制你,永久性部署高达师级规模的美国军队,这会使美国在欧洲的驻军,从俄乌冲突前约7万人,增加到约10万人。
另外,德国也宣布,将增加500名士兵加入立陶宛的多国战斗群,并预备了约3000名士兵,在有需要的时候派驻立陶宛。
俄乌开战以来,北约已启动了预备部队,现在有4万名士兵在北约指挥下,未来这支部队将扩大到30万人,在需要时将被提前分配到东翼,如果真的达到30万人,那才是对俄罗斯的极严重威胁。
北约首次将中国纳入战略概念,是个很大转变,而正是为了应对中国“系统性挑战”,北约才邀情韩国新任总统尹锡悦参加了峰会;
此外,澳大利亚、日本以及新西兰领导人都出席了这个峰会,这些人当然都是跟着美国来到马德里,专门负责吐槽中国的,说你们看现在的中国有多么多么可怕,台词都是美国人提前写好的,其中,韩国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尤其因为尹锡悦哈美情结严重。
其实在今年第二季度,尹锡悦还没正式出任总统时,韩国已经对外宣称加入北约网络防御组织卓越中心,是韩国迈出加入北约的第一步,而第二步,据说是尹锡悦政府计划在今年下半年,跟北约缔结合作伙伴关系,他这次参加北约峰会的目的之一,就是跟讨论这件事。
前天,我们的人民日报发了一篇社论,叫《北约是全球安全稳定的“系统性挑战”》,你说我是你的挑战,我就说你是整个地球的挑战。
其实,就在北约峰会的最后一天,在新闻会上,法国总理马克龙特别放过一句话,应该是也能代表德国、意大利这些“老欧洲”的,他的大意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本来也不是针对中国,这一定是让美国极为懊恼,而又无可奈何的;
这不,北约峰会一结束,中国就宣布给了欧洲价值373亿美元的大飞机订单,而把美国踹得远远的。
波音公司被搞得如丧考妣。
虽然,北约现在已经把中国定性为“系统性挑战”,但我在前面已经解读了,“威胁”与“挑战”不同,美国的想法当然是不管怎样,先给中国扣个“威胁”的大帽子,然后把北约拉到它对中国的军事围堵的棋盘上来;
因为现在中国发展太快太猛,美国的C形包围和岛链包围越来越吃不消,但从这次马德里峰会的结果看,北约只是配合了一下美国,自己没有成为战略围堵中国的一部分,倒是韩国现在猛张罗,想借美国跳板搭上北约的车,而加入围堵中国,正是韩国的投名状。
有名老话,叫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这话说了几十年,咱也没亡,不但没亡,还越来越强,相信再过三四年,我们的004、005航母下水,轰-20上天,强大到美国根本挡不住,这都是既定之数,那美国谋划的到底是什么呢?
说到底,美国推动北约将中国定性为“系统性挑战”,还是为了两个字:遏制,能遏制多少是多少,美帝不能亡我,但可以让我们的发展降速,让我们的超越迟滞,拖你20年,拖中待变,这其实本来就是最现实最有效的国际战略博弈的套路。
所以,你看,新的消息又来了,虽然美国人一手准备大面积取消对中国输美商品的高关税,另一面又准备对中国进行更进一步更强硬的技术封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