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停电停产!四川开始拼命了…
作者:庄主 1
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
全国水电第一大省,限电停产了……全省!
“通知显示,四川省从2022年8月15日00:00至20日24:00,全省(除攀枝花、凉山)的19个市(州)扩大工业企业让电于民实施范围。
对四川电网有序用电方案中所有工业电力用户(含白名单重点保障企业)实施生产全停(保安负荷除外),放高温假。”
“全省19市”、“让电于民”、“生产全停”!
实话讲,如果不了解四川的整体形势的话,初一看很难感觉到这几个关键字眼背后,所代表的是怎样一种严峻形势与决绝之气。
这次可不是某市、某区拉闸限电,也不是像上次东南电荒那样错峰开机。
而是全省范围内工业企业生产全停6天、成都写字楼停止供冷、各地限电拉闸。
要知道,四川不仅仅是农业大省,天府之国。
也是我国最大的光伏产业基地。
西部地区最大的电子产业生产基地。
全国三大动力设备制造中心之一。
通威、宁德时代、京东方、富士康、长虹这些大型企业、在四川都有大量的工业生产线。
四川限电停产,整个供应链都要发生震荡。
随着这一纸通知下达,四川所要付出的代价,高的让人难以想象,这几乎就是在拼命了!
2
但是话说回来,四川缺电么?
此时此刻的四川,其实并不缺电!
四川不仅是我国最大的水电发电大省,也是全国最大的清洁能源供应基地,每年向全国兄弟省份输出电力,超过1300亿千瓦时。
注意,是“输出”1300亿,而不是“生产”。
2021全年,四川仅水力发电量就高达3531.4亿千瓦时,水电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一直都是全国第一。
每年为防洪汛,泄洪弃用发电量就高达100亿千瓦时。
同时,它还是西电东输起始段,其高压输电网络横跨全国。
这样一个电力大省,不仅仅是有水电,还有大量的风机、光伏,当年发电量4329.5亿。
上图可见,2020年四川发电4182亿千瓦时,自身用电却只有2865千瓦时。
所以,四川缺电么?
说句不负责任的话,如果是以“先满足自己,剩下的再供给外地”的思路走。
就算现在面临的是用电量最大、水位最低、发电量最少的极端情况,四川发电量也是完全能满足自身所需。
但四川没有选择先顾自己。
反而是一刀切下,全员静默……
这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才能下达的命令?
当“自身安逸”和“大局担当”二者不可兼得之时,四川人再次做出那个“令人熟悉的选择”。
一纸限电令,不仅让人看得心惊肉跳,更有一种难明的悲壮与决绝。
3
“为有牺牲多壮志”,“川军”似乎从来不让国人失望。
就在四川进入“窒息状态”的时候,却还在支持着上海的生产线还在全力开工,可以说每4盏灯里就有一盏是四川人点亮的。
话说,四川这一刀砍在自己身上,不禁让我想起了金刚川上的那座浮桥,硬气和坚强令人震撼。
虽然诸如“自己电都不够用还往人家那输电,不就是为了钱么”这一类疯传网络的风凉话依然不少。
对于此等嘤嘤犬吠,我建议暂且还是放置不提,毕竟人跟牲口吵架有失身份。
但排除掉这些犬吠之后,一些合理问题还是有必要提出来的!
即便是四川高风亮节舍己为人,但我们也不能心安理得的忽视一个客观的事情。
东南工业生产是生产,四川的也是生产!
全国其他地方的工厂需要生存、工人需要就业,但四川的企业主和工人也得吃饭过日子。
别的地方难,四川它也不容易啊!
这一刀切下去,全省静默一周,是否过于绝对了?
即便是为有牺牲多壮志,也没有人能心安理得地说:就该四川牺牲。
对不对?
这一次的四川的限电,“耕者不得食”的一幕,确实暴露了我国能源安全的一些问题!
我在此想发表几点自己的看法。
4
第一:平衡民生和经济能源的思路依然粗暴
东北、东南、四川,经历了这两年几轮的能源危机,我们能看到一个明显操作思路:凡遇电慌,先砍工商用电。
一切以最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出发,“先保民生再顾工商业”的逻辑,我不能认为它是错的。
但是……
一遇缺电问题,第一反应就是拉闸限电砍工商业,这种思路确实有问题!
不是说不行,真遇上紧急情况了肯定只能这么干的,但是不能形成习惯。
一旦“砍商保民”的思路被形成习惯性定式,最终会不会发展成粗暴的懒政、怠政?
民生不只是用电、开空调这些眼前的东西,经济也是影响民生的极重要根本。
而电力供应是保证经济运转的基础前提。
动不动就限电,它是一定会影响经济的!
而受到限电影响的企业,在面对停产、限产环境时,如何保证生存呢?如何保证工人收入呢?
别认为这些限电都是个例,在能源形势日趋紧张,和居民人均耗电量逐年攀升的背景下,拉闸限电一定还会有,只是说会不会更加频繁的问题!
至少两年发生了三次大范围限电停产,这是摆在桌面上的客观事实。
前两次东南、东北两次限电,已经事实上给出了结果。
为保民生而牺牲掉的经济,最终还是会在日常消费和收入环节中,让老百姓来买单的。
这不叫“保民生”,这么做只能算是应急,至于最终付出的代价,对于老百姓来说也就是一种“分期付款”而已。
所以,我认为限电只解燃眉之急,是顶多就是个“速效救心丸”的概念,还是副作用贼大的那种。
关键还是在于治本,除了更高效的集中能源供应以外,更亲民的“散化新能源结构”也应该引起重视。
我国目前已经是全球第一大光伏生产国,光伏和储能设备的成本不仅逐年下降,而且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初具垄断地位。
是否可以拿出一部分财政份额,用来推广以社区、住户为单位的独立能源体系?
诸如光伏、小型风机以及储能的社区化,是否可以成为一个推广和发展的重点存在?
绿色化社区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事情。
这样将居民用电和发电分散化,作为主要电力系统的补充存在。
平时能省钱,关键时刻也能极大的减小主流电力系统的负担。
5
第二:中国能源结构确实存在问题
特高压输电还是得弄!
从这几次的限电能够看到,东部、中部地区人口稠密,经济更为发达,但是能源资源一直都是短板。
上次全球供应链紧张,直接干崩了东部的火力发电系统。
这次四川大旱,又干崩了水力发电系统。
什么叫保能源安全?
或者说,什么叫“保安全”?
保的就是在不安全的或者极端情况下的抗压能力!
就是要应对平时想不到的那种幺蛾子,比如长江干了、海运断了,原油管道炸了什么的。
两年,拉闸停产三次!
遇到极端情况就拉闸停产,这不叫“保”,碰上极端情况时依然能够不拉闸不停产,这才算“保”!
同时这次极端气候也告诉我们:不能把过多的安全权重放在某一省,或者某一区域。
就像现在,四川遭遇大旱,不想让东南经济区趴窝,就得行壮士断腕的悲壮之举。
虽然其他地区的群众听着是个感动的故事,可放在四川人民身上那就叫事故!
不能因为四川有电,就逮着四川猛薅,整个东南能源的半壁江山押在四川身上,就犹如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平时没事儿自然巴巴适适,这一出事儿不就差点鸡飞蛋打了么?
西藏的水利、西北的风能太阳能,这都是大有可为的清洁能源。
山西的煤矿大力发展坑口电站和碳中和设备,也是相当大规模的供电来源。
将这些区域的电力通过特高压技术连接起来,形成网状的结构,而非如今西电东输、南水北调一样的线性结构。
这样一来,不仅多出了更多的供电线路,减小的某一区域的权重,而且分散能源来源。
只有让能源供应主体网络更稳、供给通道更多,才能避免更多拉闸限电事件的发生。
说一千道一万,不能每次都靠“为有牺牲多壮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