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参考,东方金报

微信
手机版
东方金报

被逆转的碳中和!

作者 :正文注明 2022-08-28 14:43:12 围观 : 评论

作者:卢克文
来源公众号:卢克文工作室
已获转载授权

2022年8月22日,丹麦哥本哈根市长安诺生,宣布该市放弃2025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8月4日的时候,德国下议院撤销了“在2035年之前,能源行业实现温室气体排放中和”的法案,允许可再生能源、天然气进口、以及燃煤和燃油发电机组一齐进入电力市场。


德国原本是准备在2035年前,实现100%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也就是说原本不再使用煤炭这种高耗能火力发电,现在俄罗斯的天然气要断了,美国的天然气又贼贵还不好储存,德国吃不消了,只好搞火力发电。


但德国现在还是咬着牙说,2045年碳中和的目标不变。


烧煤是烧不出碳中和的。


现在全球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承诺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我国也是),发达国家则承诺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这事欧盟最卖力,作为欧盟领头羊,德国说我先打个样,我2045年提前实现,大伙跟上啊。


除了德国外,其他几个国家也没有明面上说咱们不搞碳中和了,但都暗戳戳用起了煤炭。


法国将在今年冬天重开圣阿沃尔德3月关闭的火电厂;奥地利总理已宣布重启在梅拉赫区的火电厂;荷兰能源部长宣布内阁将修改法律,解除对本国火力电厂35%容量运行限制;希腊将火力发电厂的退役推迟到2028年,还加大了煤矿开采。


俄乌战争刚开始的时候,欧盟还雄心勃勃地搞了个REPowerEU能源计划,打算在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目标从40%提高到45%,并在2030年摆脱对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但七月又改回到40%,怂了,2030年能源目标也从13%改成9%。


为了用得理直气壮,将天然气和核能也贴上了绿色标签。


2021年,欧洲一共用掉了5711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其中3410亿立方米来自进口,这当中,42%又来自俄罗斯,其实欧洲每年进口动力煤的70%也来自俄罗斯,欧洲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太深太深。


俄罗斯的天然气主要从北溪一号管道、亚马尔-欧洲管道、Velke Kapusany三条管道进入欧洲,是欧洲人幸福生活的基础之一,要是没有俄罗斯的天然气,他们就得找美国买LNG。


但美国的LNG一年只能再填150亿立方米的空缺,而且贵,死贵,比如今年3月时,俄罗斯每吨LNG成本4736元人民币,美国是9351元,现在应该更贵了,用不起。


2021年,欧盟从美国进口了223亿立方米的LNG天然气,就算再加上今年的150亿,还是远远补不上俄罗斯欠下的窟窿。


碳中和是由欧盟最早提出,并干得最为卖力,他们自己也没想到,玩到今天玩脱了。


碳中和这个概念,指的是国家、企业、产品、活动、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总排放量,得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取代煤、石油、天然气,或者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抵消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的零排放。


2015年《巴黎协定》签定,要求全球气温控制在工业化前2度以内,每5年审查一次各国对减排的贡献,从此全球碳中和正式开始。


欧盟主导碳中和,明面上是为了控制温室效应,但实质上,欧洲是希望上则制约美元,摆脱石油美元体系,下则提出“碳总量限制”,打压收割发展中国家。


打击美元的本质是打击石油美元绑定,碳中和会削弱化石能源的价值,要求多采用新能源,这是把沙特等国往死里逼,连沙特自己都宣布了2060年实现碳中和。


收割发展中国家,是各个国家按《巴黎协定》都分配到了减排任务,如果不减排,就会对这个国家征收高额税款,市场会被限制,减排做不到,你可以通过碳交易找别的国家买碳排放指标。


欧美这些国家掌握高端制造业,污染重高能耗的工厂都放在发展中国家,因此欧美碳排少,发展中国家碳排多,那欧美可以一直薅发展中国家羊毛,靠卖碳排放锁死发展中国家的上升通道。


这个碳指标的出现使社会生活发生了一些很有趣的变化,比如我们知道五菱宏光MINI这款车,售价低得不正常,卖一台车赚89块,因为他们家主要是靠碳积分赚钱,一年积分能赚十几亿。


我去广西沿海调研时,发现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很希望引进其他省一些高能耗产业,虽说产业不太优质,但有总比没有好吧,不过各地干部都说受到碳积分的限制,引进总遇到麻烦。


联合国预测碳交易将来能达到3.5万亿美元,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


大家都看过2010年柴静采访丁仲礼的那个著名视频,当时丁仲礼院士就说发达国家耍流氓,用碳排放限制发展中国家的上升空间。


丁院士的观点是实事求是的,只是后来的故事情节发生了一点变化。


后来中国不仅参与了碳排放,而且还非常非常积极,怎么事情突然往相反的方向发展?


因为中国逆转了在碳排放中的角色,我们顺着欧美人的宏观战略,来了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使碳排放不仅没有限制住中国的发展,还使中国从中获益。


要减少碳排放,说人话就是不要开燃油车、不要用煤发电、要用新能源替代石油天然气。


新能源一般就是指风能、光能、地热能、海洋能这些,还有个常见词叫清洁能源,一般指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地热能等,大部分跟新能源是重叠的,我感觉这两个词最大的区别是水能,就是水电站,水电搞了好多年了,属于清洁能源,是好东西,但大伙对它太熟了,不好意思下手,没把它归到新能源里头去。


要搞定碳中和,就要搞定新能源,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异军突起,突然干翻了发达国家,是欧美预料之外的事情。


中国就一个大法宝,叫“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中央集权大政府下的特殊BUFF,其他国家没这个属性。


在旧有的工业体系下,比如燃油车发动机这种领域,我们发展起来特别痛苦,因为你动一下,发现这是别人的专利,没法搞,又动一下,又触碰到别人专利,又搞不下去,欧美日把地都占完了,我们根本没发展空间,踮着脚尖都挤不进去。


但是!但凡是新的工业体系,除非极顶尖稀缺的科学领域,中国发展起来都特别快,因为大家是同时起步的,没有谁先跑一百年,中国人才资源多,底子好,地域广,这时候中国的大政府优势就出来了。


我们以太阳能举例。


太阳能是美国人发明的,1954年美国人最先研究出硅光伏电池,灯塔国光芒万丈,将这项技术应用在航空卫星、太阳能发电领域。


一直在21世纪前,美国的光伏产业一直都是世界第一,一直到中国决定梭哈光伏。


中国最早的光伏产业是施正荣这波人带起来的,施正荣2000年在澳大利亚便拥有14项太阳能专利,感觉这事能在国内搞成,便拎着笔记本电脑和一把牙刷就回国创业了,后来得到无锡市政府投资,搞出了无锡尚德,第二年产能就达到了10MW,是此前四年中国光伏组件产量的总和。


2004年,在苏州靠做外贸发家的江西吉安人彭小峰,在去欧洲出差时了解到光伏产业前途远大,决定投资光伏,2005年江西新余市政府给予2亿元配套资金,邀彭小峰到新余成立了赛威集团,第二年赛维就成为亚洲最大多晶硅片生产厂商,2007年就完成了在美国的IPO,还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IPO。


2007年,中国光伏组件产量跃升到1088MW,从这时开始,就已经是世界第一。


2008年金融危机,全球多晶硅暴跌九成,光伏产业突然陷入困境,2011年,价格低廉质量也过得去的中国光伏产品进入美国市场,把美国的SolarWorld Americas公司打得哇哇叫,美国公司集体向美商务部诉讼,要求制裁中国光伏企业,东西卖得太便宜,“扰乱太阳能市场”,美国便对中国光伏企业征收高额反倾销税。


2012年9月,欧盟也因为同样的原因对中国光伏发起反倾销调查,几百家企业涉及200亿美元牵涉其中。


这三波下来,把中国光伏企业打得苦不堪言,当年许多人预测中国光伏就要完蛋了。


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但凡是同时起步的新兴产业,欧美人很难玩得过中国制造,他们承平日久,各种生产成本太高,但凡玩不过中国,就开始耍流氓,说你搞倾销,用高额税打压你的发展。


眼看中国光伏产业要完,政府及时出手,加大补贴力度,出台相关政策,保证光伏能做大做强,加上国内自有的大规模市场,光伏又活过来了。


一看有补贴,马上就冒出一堆骗子企业跑来骗补,不过这只是副生现象,中国电动车、光伏、芯片三大产业都有政府补贴,都曾经冒出不少骗子跑来骗钱,但骗子是一时的,最后都会诞生出强大的本土企业。


那些看到骗补现象就否定补贴方式,也否定整个行业的人,都是悲观主义者,他们永远正确,但他们永远不会向前发展。


通过正确的引导,光伏在随后几年冒出一大批真正的王者,天合光能、阳光电源、隆基股份、协鑫集团都已经是全球光伏产业巨头。


欧美的反倾销不仅没搞死中国的光伏,反而让中国光伏优胜劣汰,重回世界第一。


2021年,中国新增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5300万千瓦,连续9年稳居世界第一,光伏发电并网总容量还实现了全球七连冠,突破3亿千瓦大关,全球光伏产业20强里,中国占据了15个席位,全球硅片产量前十来自中国,96%的硅片都是中国制造。


在光伏领域,我们还会一直保持领先。


中国风能发展也是世界第一,2021年以328973兆瓦排第一位,是第二位美国的两倍多。


我曾开车五小时,深入大凉山贫困区,那里家家户户的屋顶,都布满太阳能热水器,我在中国东部沿海旅游时,也能看到大片大片巨大的风电机组,一直发展不起来的汕头市,将来就会形成几千亿规模风电大市场。


风机之所以造得无比巨大,像巨人一样站立在海边或山岭,是因为成本问题,大风机可以降低度电成本。


这些都是中国太阳能和风能发展,肉眼可见的事物。


202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0亿千瓦,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均突破3亿千瓦,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直接干到了世界第一,那碳中和对我们是有利的,所以我们反过来支持碳中和。


印度就愁死了,他们新能源发展不起来,莫迪说印度要在2070年实现碳中和,那发达国家必须给我们提供1万亿美元金融援助,否则我们可做不到。


碳中和跟推恩令一样,是世纪阳谋,没想到中国逆转了阳谋,为我所用,现在中国正充分受益于碳中和,我们的风电、光电、新能源车、锂电池产业都受益于此。


那这回欧洲因为俄乌战争又搞回煤炭发电,放弃了2025-2035年的碳中和目标,他们会不会全面放弃2050年碳中和呢?


不会。


欧洲舍不得这费心铺下的前程,哪怕冒出一个无解的中国,但欺负下印度这种发展中国家还是可以的。


自己造的光伏太贵?没关系,买中国的,砸钱都要砸死其他发展中国家。


欧洲地区2022年1-5月,进口中国光伏组件,同比增长144%。


欧洲的态度是:既然打不过你,那就加入你,一起合作,总有其他国家做垫脚石。


欧盟还是坚持,将2030年可再生目标,从40%提升到45%,德国计划到本世纪末,全国风能和太阳能装机实现三倍增长,从目前的117吉瓦,增加到360吉瓦。(1吉瓦等于10亿瓦)


中国各厂家正在疯狂扩产,扩建中的产能在两年投产后,相当于340座百万千瓦核电站的年产能。


他们也认命了,实在摁不住中国,就去欺负其他国家。


最后另外提一句,美国最近签了个《芯片与科学法案》,名字取得高大上,好像这个法案是专门为科学做贡献,实际上这就是针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法案,欺负中国在这块还比较弱,给我们下套。


这是盎撒人惯用手段,干什么都贴一个高贵的标签,以保证他们干起来理由气壮。


这个世界一直是弱肉强食的,你自己不努力,就会被人欺负,别人不仅欺负你,还打着高尚的旗号踩你一脚,你反抗,就说你是反人类、反现代文明的。


凡事还是得自己争气,不争气的人或国家,就真的生生世世遭人欺凌。


以前他们就是这样对中国的,但中国起来了,他们每有一个产业欺凌不动了,才会在这个产业心平气和,坐下来和你好好说话。


新能源产业已经让他们学会了心平气和,我相信半导体产业难是难了点,但也不远了。




相关文章

  • 欧洲不要“碳中和”了?
    欧洲不要“碳中和”了?

    原创: 申鹏来源公众号:平原公子已获授权转载大家都知道,从德国,到丹麦,欧洲“碳中和”的戏唱不下去了。这就很有意思了,巴黎协定是他们发起的,哥本哈根协议是他们带头签的,现在都跟放屁一样,搞到现在,真正在搞“碳中和”的只有我们了。这时候,你就不得不佩服我们的丁院士了,他不但有科学家的智慧,还有着政治家的远见,早在很多年前,就把某些人看穿了。所以你知道,真正的科学家,绝不是随着大流人云亦云,而是有着自己坚定的意志和战略眼光,为自己的国家和人民负责。“碳中和”这件事,我就拿《三体》小说做个类比吧,实际上刘慈欣这...

    2022-08-28 14:43:14
  • 被逆转的碳中和!
    被逆转的碳中和!

    作者:卢克文来源公众号:卢克文工作室已获转载授权2022年8月22日,丹麦哥本哈根市长安诺生,宣布该市放弃2025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8月4日的时候,德国下议院撤销了“在2035年之前,能源行业实现温室气体排放中和”的法案,允许可再生能源、天然气进口、以及燃煤和燃油发电机组一齐进入电力市场。德国原本是准备在2035年前,实现100%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也就是说原本不再使用煤炭这种高耗能火力发电,现在俄罗斯的天然气要断了,美国的天然气又贼贵还不好储存,德国吃不消了,只好搞火力发电。但德国现在还是咬着牙说,2...

    2022-08-28 14:43:12
  • 五角大楼最新报告:再不采取措施,中国将超越美国!
    五角大楼最新报告:再不采取措施,中国将超越美国!

    作者:龙牙来源:龙牙的一座山(ID:Longyadeyizuoshan)由美国太空部队、国防创新小组、空军和空军研究实验室的官员编写的2022年《太空工业基础现状》报告中写到:“尽管美国的太空工业基础仍处于上升轨道,但中国的上升轨道甚至更‘陡峭’,从而超越(美国)的可能性很大,这要求(美国)采取紧急行动”,“美国缺乏一种明确且具有凝聚力的长期愿景,以及在未来半个世纪及以后继续维持经济、技术、环境、社会和军事领军地位的宏大太空战略”。我大概是在2006年左右开始接触到“太空战”这个概念的,当然不是那种军事杂...

    2022-08-28 14:43:08
  • 上半年美国GDP总量中国8.68万亿美国12.27万亿中美差距有点拉大
    上半年美国GDP总量中国8.68万亿美国12.27万亿中美差距有点拉大

    二战结束的时候,美国的GDP总量占据世界GDP总量的56%,一跃成为了世界经济最强国。虽然在后来美国的GDP一路下滑,但是目前仍然是GDP总量最高的国家。反观我国,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

    2022-08-28 12:52:30
  • 净利润骤降39%,康师傅方便面被预制菜坑惨了?
    净利润骤降39%,康师傅方便面被预制菜坑惨了?

    文 | 华商韬略 张伟  对于康师傅来说,今年是个多事之秋。三月风波之后,3月16日早盘刚开盘,康师傅控股股价就开始暴跌,跌幅最高超过15%。  而在本月,我们发现康师傅上半年的财报数据中显示,其上半年的收益约为382.17亿元,同比增长7.97%,但方便面业务的净利润却骤降39%,接近4成之多,比去年少半年上升了大概3.5亿元。  康师傅方便面净利润的大幅下滑,原因何在?  从数据中可以看到方便...

    2022-08-28 12:46:00
  • 杨幂被指蹭热度?花少里被认错三次的话题,关联标签是《苍兰诀》
    杨幂被指蹭热度?花少里被认错三次的话题,关联标签是《苍兰诀》

    近日,杨幂在花少里有个片段上了热搜,就是说她在参加节目的时候被当地人多次认错。有的人把她叫成了刘敏涛,也有人叫她赵今麦,甚至还有人叫她杨明。她自己也觉得很有趣,怎么大家都把她认错了,于是就也跟其他嘉宾分享她被叫错的一些搞笑场面。而且被叫错时也没有特意纠正别人,顺着对方就认了,说明是真的不在意的。毕竟不可能每个人都会追星或者关注娱乐圈的人和事,所以有的当地人不认识或者搞混了也是正常的,毕竟美女们都...

    2022-08-28 12:16:56
  • 陈晓陈妍希被传疑似已经离婚,网友表示坐等后续,看到时候谁打脸
    陈晓陈妍希被传疑似已经离婚,网友表示坐等后续,看到时候谁打脸

    最近的瓜真的是一茬接一茬,张天爱徐开骋的瓜还没吃够,陈晓跟陈妍希又出事了,事情是这样的,有网友在某社交平台上匿名评论,说这两人已经于2020年7月协议离婚,同年10月份时签了离婚协议。该网友还说两人今年会官宣离婚,最快九月底,最慢春节前。看着该网友准确到了具体的时间点,不少人惊到了,难道两个人真的离婚了吗?不过还有一些网友表示不信,前段时间陈晓陈妍希夫妇还一起去做核酸,卡点庆生,评论区甜蜜互动,...

    2022-08-28 12:16:53
  • 黄渤胜诉,获赔百万
    黄渤胜诉,获赔百万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文景近日,黄渤与山东鼎味康有机食品有限公司姓名权纠纷民事一审判决书公布。根据裁判结果,该饼干品牌因捏造黄渤代言被判赔百万。黄渤起诉食品公司侵权获赔百万天眼查APP显示,近日,黄渤与山东鼎味康有机食品有限公司姓名权纠纷民事一审判决书公布。文书显示,原告黄渤诉称,鼎味康公司未经黄渤授权,擅自在其经营销售的“鼎味康”品牌日式小圆饼、小米煎饼、日式小黑饼等多款产品的外包装显著位置使用黄渤...

    2022-08-28 12:16:49
  • 他的画被李冰冰转发大赞,画张雨绮的身材迷倒无数宅男,太牛了
    他的画被李冰冰转发大赞,画张雨绮的身材迷倒无数宅男,太牛了

    他的素描被李冰冰转发作品被哈林点赞,素描被无数明星摊牌被称为“素描界的冷军”的刘斌仅用5天时间完成了近期的新作《戚薇》一开《戚薇》用时5天。七哥给人一种很有气场的范儿,御姐风范,但是她把这种感觉把握得恰到好处,给人一种想被她保护的感觉。七哥无论怎么拍照都好看,长得漂亮,非常有气质,她是一个很时尚,很会穿搭的女生。戚薇局部这是刘斌画的姚晨姚晨,很少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一旦出现就是“爆款”,2019年...

    2022-08-28 12:16:30
  • 徐克《新龙门客栈》首映30周年,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再谈
    徐克《新龙门客栈》首映30周年,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再谈

    【影讯】《新龙门客栈》是由香港思远影业与潇湘电影制片厂联合制作的武侠片,由徐克监制,李惠民导演,梁家辉、张曼玉、林青霞、甄子丹主演,程小东担任武术指导。影片改编自胡金铨的《龙门客栈》。电影背景基于明朝中叶,讲述了武林侠士救助忠良之后,跟东厂高手在大漠龙门客栈发生尔虞我诈的遭遇战故事。影片以高亢大气的西北风述说了江湖儿女的恩怨情仇,无论是人物刻画抑或故事气度,在遵循传统武侠形制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开...

    2022-08-28 12: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