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求职月薪5000被拒,赴美研发冷核聚变年薪1.2亿美元?本人回应
引言
4年前,在《非你莫属》求职节目现场,出现了一位叫刘本良的博士。他希望能够得到一份工作,当时他期望的薪资是5000元,这件事立即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很多人对他的博士学位产生了怀疑,特别是评委团的成员,对此感到不可思议。
结果可想而知,他最后求职被拒。但是4年之后,有媒体报道,当初在节目上受辱的刘本良博士在冷核聚变方面的研究实现了重大突破,如今他在国外的一家研究所工作,年薪高达1.2亿美元。后来,刘本良博士就此事作出了回应。

新闻出现后,在社会上引发了巨大的舆论,如果此事属实,那么当时的评委将会颜面扫地。刘本良是山东人,出生于1983年,大学就读于山东大学。后来他考上了硕士,硕士毕业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
接着他继续在香港中文大学读博士,在这里他主攻的方向是材料与工程专业,于2012年获得博士学位。获得学位之后,他进入了北斗导航公司,在那里,他研究的主要方向是传感器材料。由于这项工作和他的专业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所以刘本良在这里工作没有多久就选择了离职。

离职后,由于生活所迫,无奈之下他参加了电视求职节目《非你莫属》。在节目上,他坦言自己研究的领域是冷核聚变。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是冷核聚变。一般来说核聚变形成的温度需要上千万度,而冷核聚变需要的温度只有1000度左右。
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一位科学家在偶然的机会当中,进行钯电解重水试验。在试验的过程当中,观测到了异常高能的出现。因此他宣布自己实现了冷核聚变,实际上他的实验并不能重复实现。所以刘本良的研究方向是非常高端的。

而他在节目中声称,自己的期望薪资只是5000元。他认为,只要能够赚到钱养家糊口就已经满足。他的话让评委心生疑虑,纷纷抛出各种问题来刁难他,这些问题相当刁钻。虽然刘本良一一回答了这些问题,但是从这些评委的态度就可以看出,刘本良的求职最终会被拒绝。
本来很多人对这件事都一笑置之,但是没有想到4年过去,有消息传来,刘本良在冷核聚变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有媒体报道,刘本良制造出了一种一次充电可以使用2.8万年的超级电池,这就是他在冷核聚变研究方面突破所带来的成果。目前刘本良博士在纽约的冷和聚变研究所工作,他的年薪是1.2亿美元。
后来有新闻记者联系到了他本人,刘本良博士表示,网络上面的传言根本就是空穴来风,所以大家不要随意散播这些谣言,目前他生活在北京的海淀区,现在还没有工作,主要是靠着早些年的积蓄来生活,而且目前他还在钻研着自己的专业。刘本良还说,当年上了那档节目之后,他的老同事就找到了他,在他的帮助之下他回到了北斗导航公司工作。

而他的工作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这次他是从事算法研究,他的研究将来可以运用到北斗技术之上。去年该公司由于种种原因将研究部门裁撤,所有的研究人员通通转到业务部。
但是刘本良博士对于这些业务根本不熟悉,他只想专注于他的研究,另外他对与人打交道并不太擅长,在经过反复考虑之后,无奈之下只能选择离职。直到目前,他还处于失业的状态当中,原来之前所流传的传言都是子虚乌有,但是这场闹剧似乎告诉了我们一些东西。这件事让人们回忆起4年前,评委们质疑刘本良博士学历时候的态度。

他们是居高临下,而且还是傲慢的。无论刘本良的博士学位是真是假,即便他是一个普通人,也应该给予应有的尊重。不能够因为自己已经功成名就,就以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来对待别人。就连小孩子都知道基本的礼貌,难道他们真的不懂吗?还是他们在节目上想显示自己的高人一等?
结语
这件事也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拥有高学历的人,在一档公开的节目中竟然也会受辱,让很多有才华的人感到寒心。因此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有很多人才选择去留学之后再也不愿回来,这些问题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无论任何时候,尊重都是对待人才的基本态度。虽然现在都知道,刘本良博士被国外以1.2亿美元的年薪挖走的消息是假的。但如今我国虽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才严重流失的问题到目前仍然没有解决,我们应该反思是否已经给人才足够的尊重。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