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参考,东方金报

微信
手机版
东方金报

清北博士入职街道办!我们真的陷入“内卷”怪圈了?

作者 :正文注明 2020-09-09 09:37:44 围观 : 评论

作者:蒋校长
来源公众号:蒋校长
已获转载授权

一条旧闻能跨越两年戳痛大众,一定是那时的痛点到现在都没解决。

这次让网友们不淡定的,是2018年杭州市余杭区各街道办的一份招聘公示,报名的清一色清华北大毕业生,不是硕士就是博士。

精挑细选之后,乔司街办事处录取了一位北大软件工程硕士,南苑街道办录取了一位北大地球物理学博士。

街道办录用如此般"神仙打架",大家在吃瓜之余,更有隐隐的担忧:

中国的内卷真的已经这么严重了吗?

01

清北硕博任职余杭街道,大众普遍觉得是地方高攀、人才低就。

表面看,地方确实“高攀”了。

被录取的地球物理学博士怎么着也得去中科院搞科研、去中科大搞教学吧,去街道办能干嘛?

协助落实计划生育和劳动保障?还是代表工会、妇联消灭剥削和罪恶?

但仔细想想,又并非如此。

现在的就业市场本就是多元选择、双向选择并存的。职业和专业之间已不再是强绑定,学历越高就意味着学习能力更强、更自律也更有潜力,就业选择面就越广。

再具体到余杭区和南山区,放在杭州、深圳乃至全国都是逆天的存在,待遇和环境都是其他地区比不了的,妥妥的就业高地。

35万+的年薪、8~6万的安家费、10~20万的购房补助它不香吗?

天天打交道的都是辖区里阿里巴巴、腾讯、中兴、华为这样的超级大厂、科技企业,这地界的招商、引资、经济发展规划、统计、城市规划、建设等工作,在街道办都能参与,这种涵盖了经济、法律、软件工程、材料科学、社科、心理等诸多专业学科的综合型工作,简直太适合学霸高材生了。

我觉得这则旧闻能火,是因为它激起了当下人们对社会“内卷化”的焦虑。

内卷这个词儿真的太热了,我们平时最爱提的“内卷”是狭义的内卷,是说:

举个栗子,比如坐电梯。

你的公司在18楼,晚上六点下班的高峰电梯一上来,已经是满的了。

因为下面楼层的人怕电梯下来的时候已经满载,所以就先坐上来,再坐下去。

这样一来,既浪费了低楼层人们的时间和精力,对高楼层的人来说,也增加了等待时间,并且双方没有人真正受益。

但是因为电梯资源有限,不得不争,所以也不得不这么做。这也是内卷。

内卷是一种现象,不是结果,通常发生在“上升期”的社会里。

因为内卷的社会,往往阶层没有完全固化,上下可以流通,还存在着“机会公平”。又因为大家都有机会,又都想出人头地,因此所有人都会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想办法往上爬,多吃、多占。

拿人才内卷来说,高考也是个典型的例子。

大多数人都要高考,但985、211、一本的名额只有那么多。

并且相比建国初期,近两年的高等教育在学人数增长了323倍,相比高考恢复初期,高校在学人数增长了44倍、高等教育的经费增长了741倍,高校在读规模世界第一。

70年来教育规模的空前扩大,让我们超过美国,成为了世界第一高等教育大国。

教育水平进步,人才体量飞跃的另一个负面影响就是,我们开始面临人才内卷的问题。

早前经济发展水平没上来,大家的教育资源都比较平均,靠努力和个人天赋就能考上好大学。

后来有个鸡贼的小孩为了成绩更好,上了辅导班,最后逼得大家都去上辅导班,然而大家最终排名还是没变,大学录取的名额也没有变多。

再后来有个鸡贼的学校,从中考就开始大规模收拢高分学生,开始高强度的训练、考试。

于是,所有学校、所有学生、所有家庭都这么干,这就导致大家的受教育环境越来越差,竞争难度也越来越大。

这时内卷形成,大家开始互相消耗。

像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周期性金融危机一样,内卷也是人类发展不可避免的现象。尤其在三次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越来越赶不上人类需求的增长速度,只要僧多粥少,内卷就不可避免。

02

世界上最懂内卷的,是东亚国家。

东亚人的聪明和勤奋是世界公认的。

但作为东亚三巨头,中国、日本、韩国的高压地狱模式,也在全球出了名。

东亚的三个国家都是制造业强国,也都是以贸易为支柱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在美国主导的全球经贸体系下,贸外贸大国酒不可避免的成为被美国薅羊毛的对象。

作为美国的“工具人”,东亚国家最重要的价值就是生产品类齐全、质量过硬产品,而做游戏工厂的前提是要有优秀的工人。

所以,东亚国家真正值钱的资源是人力,而人力资源又依赖教育和产业才能变现。

没有教育,人口就无法变成人力资源,没有产业,人力资源就没有用武之地。东亚毫无疑问都非常重视教育,而且人力资源素质极高,可依旧改变不了赚辛苦钱的命运。

在中日韩这东亚三巨头里,最苦逼的可能就是韩国年轻人。

首尔的江南区是韩国的“天空之城”,里面住着韩国最顶级的精英,他们把持着韩国的争执和经济命脉,城外的人都在给他们打工。

“进城”的路就三条:首尔大学、高丽大学、延世大学,它们的首字母刚好组成SKY。全韩国的学生每天学习14小时、上各种补习班,削尖脑袋都要进这三所大学。

然而,由于阶级固化,寒门早已难出贵子,贵子都出自江南区,毕竟最好的教育资源,大多数韩国家庭可负担不起。

▲ 首尔地区和其他地方高中生考上首尔大学的比例,分别为94.9%和37.4%

进不去名校就意味着要面临更残酷的“内卷”。

2016年,韩国的青年失业率高达10.9%,创历史新高。年轻人为了保住来之不易的工作,一年要干2024个小时,上班族们每周会喝12杯咖啡,来应对高强度的工作。

为什么大家不创业呢?

中国去年的创业率是8%,而韩国只有0.8%。

因为韩国的经济命脉被五大财团三星、LG、SK、乐天、现代牢牢锁死了,科技、市场全被垄断瓜分完了。政府官员与财团老总之间利益交换,形成了强力的权钱纽带。从内到外堵死了韩国年轻人的路。

▲ △ 韩国前总统李明博,向三星会长李健熙鞠躬

“自由主义”盛行的今天,谁都觉得自己才是天选之子,为了争夺有限的机会,大家开始不择手段、比着突破底线,德行低下、没下限的人反而容易胜出。

大家生存的社会环境会越来越糟,大众获得心理满足感的阈值也越来越高。所有人都在焦虑,底下的人害怕自己不能实现阶层跃迁,上边的人恐惧自己会从这个阶层跌下去。

这种内卷已经困扰了日本和韩国三四十年,并且至今仍是日韩年轻人自杀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中国也不能作壁上观,因为内卷的阴云已经开始蔓延到中国上空了。

虽然东亚人最勤奋也最敬业,但人力资源赖以变现的产业方面,东亚国家存在高度的同质化。

看下日本、韩国、中国大陆、中国台湾、越南、印度的相关产业,会发现相似度非常高,

50年代,美国把钢铁、纺织转给日本,自己干汽车、航天、电子,后来日本也拼了举国之力把产业攻到了汽车和电子,发展成自己的核心产业。

60、70年代,日本把服装、玩具转给亚洲四小龙,自己留下了汽车、电子、半导体、仪器和设备制造,到今天还镇住了大半块江山。

90年代,亚洲四小龙纷纷把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给中国大陆,新加坡跑去搞炼油和制药,台湾留了个台积电,韩国留了个三星。

现在,我们在自己的意愿和美国压力下,把大量“低端”产业转移至东南亚。

今天的中国就是昨天的日本和韩国,也将是明天的越南和印度,一个巨大的产业梯度在东亚流转了几十年,还在继续转动。这个涵盖了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梯度里,总人数高达39.91亿,都在为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服务。

而这个梯度最顶端的日韩虽然属于发达国家,但陷在内卷里三四十年都无计可施。

日本拼命奋斗的结果是:日本人均GDP从1995年的世界第三,一步步跌落到现在全球二十多位。

反超日本的,却是最悠闲的欧盟国家。

在欧盟国家,几乎每天都有coffee break,下午四五点钟下班非常正常,没有一脸疲态行色匆匆的上班族,整个社会处于非常放松的状态。

而苦命到发明了【社畜】一词的日本,却在经济增长上输给了这样一群“懒人”。

为什么东亚人要活得这么累?

因为欧美人的一部分消费、福利是东亚人在帮着买单。

《韩非子 · 五蠹》里说过一件事:

简单来说就是,生产力的增长让人们安居乐业,平均下来,每个人有5个孩子25个孙子,导致人多养不起,被迫开辟新的耕地/领地,在有限的资源里争夺。想过之前富足的生活,得比从前再努力百倍。

韩非子说的正是内卷的问题。

欧洲解决内卷的方式就是【走出去】,18世纪初,以西班牙和葡萄牙为首的欧洲人已经控制了地球上超过35%的土地,完美解决了欧洲国家的资源匮乏。

到了19世纪,“走出去”结束了欧洲大陆上持续了几个世纪的战争。

通过海外殖民,欧洲人占领了全球80%的土地,这一波“红利”一直持续到今天,加上混血在内,欧裔总人口达到17亿,这17亿人仍占据着欧洲、美洲、大洋洲、北亚等大片土地,总面积约7500万平方公里,超过全球陆地面积的一半。

而另外60多亿人则挤在世界的另一小半,并且这一半还包括了南极洲和大多数的沙漠。

再看盎格鲁·撒克逊人,这个自诩为最纯正的欧洲人、被上帝选中管理世界的族裔。

盎格鲁·撒克逊人总人口约4.7亿,占据了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些优越的地理位置,6%的人口享有20%的土地,这是世界上最富饶的土地,肥沃的大平原、开阔的领海。

相比之下,中国要用世界7%的土地养活20%的人口,从自然资源的底子上我们就比他们薄。

正因为工业起步早,欧美国家很早就建立起符合自身利益的贸易规则和体系,把全球贸易的主导权攥得死死的,雄厚的资本积累和技术积累,让他们早就能靠揩第三世界的油水躺赢了。

起步晚、底子薄的东亚国家只能玩命学习、拼命工作赚辛苦钱。

因为必须依靠出口换汇才能买到资源,东亚商品必须比欧美更物美价廉才卖得出去;东亚的企业必须比欧美更有创新活力、更精于管理才能在国际市场生存下去;东亚人必须比欧美人更有竞争力才能活得下去。

这种只有比别人强才能活下去的社会现实,化作焦虑,在每个东亚人心里蔓延。

日本人败了二战,韩国打输了朝鲜战争,代价就是把自己本国的军事指挥权交给美国,可日韩不仅军事指挥权在美国,连发展的权力也掌握在美国人手里。

二三十年前,在美国的眼皮子底下,日本和韩国尝试过【走出去】——

结果就是,美国针对日本陆续出台各种政策、协议,只要日本敢露头,必然会挨揍:

然后是尝试本币国际化,日元起于1970年代,韩元起于1980年代,当然,都以失败告终,并被美国施以不同程度的阉割。

由于没有“自主权”,日本、韩国、新加坡这些东亚巨头只能靠抱紧美国大腿活着,想要破除内卷、打破东亚全民“工具人”的诅咒,中国就是东亚乃至整个亚洲唯一的希望。

03

网上流行过一种观点:新中国前70年的历程很像明朝初年。

农民起义白手起家打下天下,然后大力发展农业恢复生产,同时还彻底打服不安分的蒙古、安抚了周边的小国,为复兴汉唐荣耀打下了基础;

新中国建国初期从苏联引进资金和技术,用不到30年的时间打下工业化的底子,也为复兴打下了基础。

到永乐年间,浩浩荡荡的郑和船队7下西洋,巡航半个地球,最远到达东非和红海,让大明的威名声震海外;

新中国选择的道路是改革开放,用前30年的工业化底子,承接西方国家的资金和技术,后用40年成为世界工厂,并完成西方国家一个世纪才完成的城市化。

但再下一步,新中国和大明完全不同了。

明朝选择缩回来——郑和七下西洋之后,明朝紧锁大门一百多年,一切自给自足,一直到1567年隆庆年间,才又扭扭捏捏地放开了东南一省的贸易。

这种小规模的开放对国家而言,帮助实在有限,大明就蜷缩在自己的世界里100多年,与世界发展的大潮完全脱节。

今天中国的选择是,更开放更包容,更大力度的走出去。

特斯拉中国、一带一路、金融开放、设立自由港,中国在美国叫嚷着美国至上的时候,我们却越来越紧密的与世界结合在了一起。

我们倡议全世界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去共同发展,但却一直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围追堵截。

每次我们在形成规模、气候的时候,就会遭到西方联合打压,远的有华为、中兴、海康威视,近的有字节跳动。

因为在他们看来,地球就这么大,资源就这么些,人类消费水平有一个确定的阈值,自然要“西方精英优先”。

奥马巴说:如果让13亿中国人过上和我们一样的生活,那将是地球的灾难。

但在我看来,这不是地球的灾难,仅仅是他们的灾难。

要想继续维护高福利、低压力、天天都有下午茶的生活,欧美国家必然会想办法把世界造成一个金字塔,自己在塔尖分蛋糕,还要防止下边的人往上爬。

欧美人手里的各种前卫设计、技术专利,就像一张滤网,网住大块的红利,漏一些小鱼小虾给底层的人。

金字塔中层的东亚各国负责生产,只能赚个辛苦钱,但好歹还在赚钱。

最底层的拉美、非洲国家,只能靠廉价出卖国内资源活着,国民都吃不饱肚子一片水深火热。

说到底,人类囿于技术,只能窝在地球这一亩三分地上,有限的资源和空间决定了国与国之间,就会是一条无比残酷的食物链。

如果西方的国家永远都以居高临下的视角俯瞰着发展中国家,永远都不能理解何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何物的话。

那也只能悲观又现实的说一句:以国家为单位的互相伤害,内卷或许本质上就是70亿人的宿命吧。

但发展总是要继续,眼界总是要向前。

我们每一次的技术飞跃进步,都在无限的扩展发展的边界,都是在帮助全人类破除内卷的消耗。

这样的事情,全人类已经成功的做过无数次,我们所有人都是人类文明突破极限边界的受益者,谁能用当下的经验来预判未来走向呢?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思想不滑坡,奋进在路上,世界就有无限可能。


相关文章

  • 陈都灵一袭绿色抹胸长裙 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
    陈都灵一袭绿色抹胸长裙 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

    近日,陈都灵最新造型美照释出,她身着一袭绿色抹胸长裙,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神秘而又清新。...

    2025-04-24 09:21:51
  • 梁朝伟刘嘉玲周润发齐聚 为杜琪峰庆生掀起回忆杀
    梁朝伟刘嘉玲周润发齐聚 为杜琪峰庆生掀起回忆杀

    4月22日晚,刘嘉玲于社交账号上发布了与梁朝伟、周润发、张叔平等好友为杜琪峰庆生的合影,画面中众人笑容满面,多年情谊尽显。刘嘉玲周润发同框合影,刘嘉玲微卷的利落短发造型十分吸睛。...

    2025-04-24 09:21:44
  • 林心如就黄子佼事件强硬表态:对虐待及影片持有行为零容忍
    林心如就黄子佼事件强硬表态:对虐待及影片持有行为零容忍

    台媒消息显示,林心如于近期就黄子佼藏匿未成年人性影像一事再度发声。她郑重表明立场,明确表示对虐待未成年人以及持有相关影像的行为绝无妥协余地。...

    2025-04-24 09:21:41
  • 蒋勤勤复古牛仔秒变港风女神 红唇大波浪风情万种
    蒋勤勤复古牛仔秒变港风女神 红唇大波浪风情万种

    蒋勤勤晒出一组写真,身穿复古牛仔外套秒变上世纪港风女神。...

    2025-04-24 09:21:29
  • 董璇泳池旁喝椰子水好惬意 穿优雅礼裙身姿曼妙
    董璇泳池旁喝椰子水好惬意 穿优雅礼裙身姿曼妙

    近日,董璇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一组写真美照,并配文称:“提前在广州感受了夏日赛道。”照片中,她身着一袭优雅礼裙在游泳池旁喝椰子水,面露明媚笑容,十分惬意。...

    2025-04-24 09:21:14
  • “疯王”毫无信誉!
    “疯王”毫无信誉!

    原创: 申鹏来源公众号:平原公子已获授权转载“关税战”刚打没几天,特朗普又开始扯犊子了。他表示——“对华145%关税确实很高,协议达成后美对华关税将大幅下降,但不会降至零”。美财长贝森特也表示,当前局势本质上是贸易禁运。美国目标并非与中国脱钩,两国可能在两到三年内达成一项全面协议。贝森特还说:“眼下中美关税对峙僵局“难以为继”,并称预计“短时间内”将出现缓和态势后,“先眨眼”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再度释放“降温”信号”。特朗普还说出了逆天言论——“我们会对中国很好的,我们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谁TM...

    2025-04-24 09:21:05
  • 形势比人强,特朗普关税战打不下去了!
    形势比人强,特朗普关税战打不下去了!

    原创: 后沙来源微信公众号:后沙已获转载授权昨天在短短不到6个小时之内,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又变调了。北京时间0时左右,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摩根大通的闭门会议上,放风称,中美之间的高关税是不可持续的,预计会降温。预计什么,预料到中国的态度?自己信吗?1点左右,白宫发言人莱维特在新闻发布会上也表达了类似的态度。5点左右,特朗普亲自确认,针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不会维持在当前水平(145%),“它会大幅下降,但也不会降至零,中国将对最终的关税税率非常满意”。特朗普还说了些肉麻的话,要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v...

    2025-04-24 09:21:03
  • 孟佳一头金发短发酷飒帅气 造型百变时尚感满满
    孟佳一头金发短发酷飒帅气 造型百变时尚感满满

    孟佳晒出一组时尚大片美照,照片中她大胆尝试新造型,一头金发搭配黑色抹胸上衣,酷飒凌冽。...

    2025-04-24 09:21:02
  • 怂是真认怂,事是真没完!
    怂是真认怂,事是真没完!

    作者:码头整薯条的海鸥来源:码薯学人今天我们来聊聊服软的特朗普。在美国时间4月22号发生了4件事:特朗普公开说开始考虑降低对华关税税率(强调不是0);特朗普放出消息说中美贸易谈判进展顺利;特朗普表示无意解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但是还是要求美联储降息;特朗普的财长贝森特在22号摩根大通的闭门投资会上明确表示中美贸易战不能长期持续。这4条消息合在一起,我们可以明确一点,特朗普在释放善意。但是,善意不代表胜利。果然,就在4月23日,美国媒体突然传出消息说中美芬太尼谈判陷入僵局。22号的宣传口径表明特朗普确实在认怂...

    2025-04-24 09:21:01
  • 特朗普不想打关税战了,想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特朗普不想打关税战了,想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原创: 一棵青木来源公众号:远方青木已获转载授权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又进入新阶段了,以一种你想都不敢想的方式。4月23日,特朗普公开发言称对中国的145%关税太高了,自己很快会大幅度降低,但不会降低到零。特朗普还说,中国将对最终的关税税率非常满意,但他们必须跟美国达成协议。还有更离谱的,特朗普说:“我认为中国会很高兴,我们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没错,真的是这么说的。中文翻译看起来非常肉麻,但原文其实更肉麻,特朗普使用的英文单词原文是“very happily”。不仅要在一起(live together),还...

    2025-04-24 09: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