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必须回到上合阵营来,不能与美国结盟,否则就是与中俄为敌!
作者:龙凯锋 来源:龙凯锋瞰天下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外长理事会会议9日至10日在俄罗斯莫斯科召开。在许多外媒眼中,比起这场多边会议,两个人的“同台”更值得关注——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和印度外长苏杰生。
印度方面的消息称,苏杰生可能在10日与王毅会晤,这将是自5月份中印边境实控线西段发生对峙以来两国外长首次面对面会晤。9日在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面对印度记者的连续追问,发言人赵立坚未证实双方会晤的消息,但表示会议期间王毅将出席中俄印外长午餐会。
眼下中印边境局势持续紧张,特别是印军日前向中国巡逻人员鸣枪威胁,打破45年来双方在冲突中不开枪的默契,就像打开潘多拉盒子般令局势更加危险而难以预测。苏杰生在出发前表示,当前的局势“非常严峻”,需要双方在政治层面进行“非常、非常深入的对话”。

我们看任何问题,都要善于抓主要矛盾。中印边境冲突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有人说是领土纠纷。其实,中印之间边境冲突的主要矛盾,根本不是领土纠纷。中印45年来,边境一直很安全,连枪声都没有响过,说明中印领土纠纷并不是急剧解决的矛盾,也是可以通过谈判来解决的。
我认为,中印之间主要矛盾是站队问题,也就是两国战略发展方向的直接冲突导致的。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中国支持中俄欧的多极化,印度支持美国的单极化,在世界发展方向上,中印存在战略冲突。
二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支持区域经贸一体化;印度加入印太战略,支持美国冷战思维,破坏区域一体化进程。
三是中国支持上合组织安全稳定,构建更紧密的伙伴关系;印度听从美国指挥,挑起 中印矛盾,破坏上合稳定,离间中俄关系。
中印防长会谈刚结束,结果中印边境冲突升级。中印外长会谈,能够解决矛盾吗?对此,我们表示疑问。印度如果不从战略发展方向上改变,与中俄相向而行,那么中印的战略冲突,恐怕很难解决。
所以,中印会谈的要点,我认为,在于三个方面:
一是印度要公开表示支持世界多极化,反对美国的单极化。这意味着,印度不能只跟美国搞好关系,而要积极与中国、俄罗斯、欧盟搞好关系。目前印度表明跟俄罗斯搞好关系,那只是一个军火贸易而已,但在战略上印度是跟着美国走的,才导致目前印度的战略被动和矛盾。
二是印度要承诺积极参加一带一路倡议,支持区域经贸一体化,反对美国的印太战略和冷战思维。在中印边境冲突后,印度以此为借口,禁止中国软件在印度使用,打压中国企业,这种做法和美国是一样的,说明印度是听从美国指挥,加入美国的印太战略,视中国为敌,对中国搞冷战。
三是中印要谈的是,减少中印边境驻军,建立战略缓冲区,避免中印之间的军事冲突。以维护上合组织的安全与稳定。
我认为:对印度,不要抱有太大的幻想。因为印度的战略,很难改变,除非印度遭受重大的军事失败,才可能被迫改变其原有的战略思想。
印度需要美国的资本谋发展,意识形态和战略层面已经被美国资本所主导,所以不得不支持美国的单极化战略,成为美国在印度洋称霸的代理人。印度靠自己发展,能发展吗?有这个能力自力更生吗?印度做不到,所以也就改变不了依附美国谋发展的客观事实。如果印度不听美国的,美国资本立即撤资,印度很可能发生经济危机而内乱。
在美国资本主导印度的情况下,印度反对一带一路倡议,破坏上合组织的稳定,就成为印度必须完成的战略任务。所以,只要印度不能独立发展,印度就必须听从美国的指挥,否则印度国将不国。这意味着中印谈判只是战术层面的妥协,不可能是战略层面的改变,所以中印之间的矛盾可能缓和,但难以解决。
印度是多党制,意味着印度的多党之间,相互掣肘,相互制约,很多党派沦为西方资本的傀儡,莫迪就是想摆脱美国控制,也很难做到。
对印度,我们做好两手准备:一手是谈判。一手是大棒,做好大打、中打、小打的战争准备。如同美国总统罗斯福说的:说话要和气,但手里要有大棒。只有这样,才可能使中印矛盾不会爆发,而局限在可控的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