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的舆论工作这么被动?
来源:圆方你怎么看啊
微信ID:yflooklook
在昨天的文章《谁在炒作“供销社”?》有一些读者说:
也有的说:
还有的说:
怎么说呢,我觉得的确需要说说我对于“舆论战”的看法了。
过去几年,在舆论战场上,总是感觉我们的工作十分的被动。最近一段时间感觉特别明显,有各种力量在疯狂地挑动各种议题,面对这些“无中生有”的议题,“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的情况比比皆是。

这还是在“内宣”上,在“外宣”上更是如此,面对西方各种咄咄逼人的指责,甚至于毫无逻辑的泼脏水,国内舆论虽然也有回击,要么显得绵软无力,要么根本没人注意。从目前的表现来看,着实不尽如人意。
更多时候,外宣和内宣还会产生联动,不管是贸易战还是新冠肺炎,不管是新疆西藏问题还是香港暴乱。每次外部势力对我们的抹黑和造谣,国内总是有一部分“反思党”,说:要先想想我们自己做错了什么!
我们的舆论战都打得非常被动,在这些事件中,我们往往都是被污蔑受害的一方,但我们却似乎总是那个没理的一方。
我们不只是受到西方世界的猛烈围攻,同时还受到国内公知们的激烈批判,甚至就连我们自己的很多老百姓都认为是我们有错在先,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我们一起聊聊:
事实真的是这样,这么简单么?并不是!
人的认知,是受“情绪”影响的,而这些“情绪”就像一把把刻刀,最终塑造了一个人的“认知”和“行为”这个塑像。
比如家庭教育,可能每一个父母都清楚,要鼓励孩子,耐心和孩子沟通,发脾气对抗解决不了问题,毕竟孩子是自己的,一定希望孩子越来越好。
但是,到了实际当中,在一次次辅导作业,管理教育中所积累的“情绪”,让很多父母一看到孩子“气就不打一处来”,然后无法顺畅的沟通,有的还带来了许多的家庭问题,最终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形成了一种“负面的沟通范式”,最后只会用争吵去沟通。带来了非常多的家庭矛盾和问题,有些最终形成了悲剧的结构。

所以我们看,这些家长是不懂得道理么?是不希望孩子好么?都不是!
但是最终还是走向了不好的结果。
“舆论战”也是这样,比如“供销社”这个事情,虽然昨天晚上20:53分侠客岛出来澄清了,给公众了一个回应。但是那种“恐慌的情绪”、那种“信心的消失”、那种“不爽的感觉”,即便在事情过去之后,这些情绪依然久久不散。

你看,挑动一个“议题”,进行“造谣、抹黑、扭曲”,带给大家“不好的情绪”,让社会“充满戾气”,然后就算澄清了,这些“情绪和戾气”也不会很快散去,然后再去挑动“下一个议题”。
这样,今天一个明天一个,即便“国家”什么都没做,也没想做什么,但是却在“公众心中”,条件反射有了一个“不好的感觉”。这种感觉“积少成多”,最终对公众信任造成一种“不可逆的伤害”。
其实这样的事情,我们的历史上早有“案例”
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二》:
“三人成虎”就来自于此。所以你看,哪怕提前打了预防针,哪怕接种了很多针“思想疫苗”,也抵挡不住一波一波,持续不断的“思想病毒”的侵袭。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处在今天如此被动的情况呢?
主要原因有三个:
一、攻守之势
二、模式落后
三、发展意愿
以上,就是我们现在所面对问题的原因。
舆论战场,是一个不亚于“军事战场”和“经济战场”的一个地方。我深切的希望,我们的舆论战场能有更多“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新时代舆论力量!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大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