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参考,东方金报

微信
手机版
东方金报

看完《花木兰》,我觉得中国故事不能给美国拍了!

作者 :正文注明 2020-09-12 17:46:09 围观 : 评论

作者:温伯陵
来源:温乎(ID: wenhu491001)


温乎曰:

中国故事在欧美文化体系里,

永远不可能出圈。


01


《花木兰》我去看了。


为了给神仙姐姐刘亦菲打榜,大中午专门跑去看的,但是说实话,能坚持看完也是冲着刘亦菲的神颜。


不是说演员的表现不行,其实刘亦菲的演技挺在线,表现也可圈可点,比以前进步不少。


尴尬在于美国人讲中国故事的逻辑。


估计你们也不太会专门去看,我就剧透一点吧,反正上映前已经有高清版流出,前几天网上就能下载了。


通过《花木兰》这部电影,我们也能稍微明白一点,中国的文化输出为什么总是失败,以及该怎么挽救一下。


第一个尴尬的地方是家族。


电影里到处都是类似的痕迹,什么为了家族荣誉而战、什么你的工作是给家族带来荣誉等等。


给人感觉国家永远是不重要的,家族荣耀和前途才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


嗯,这个逻辑很欧美。


数千年来,中国人讲究的都是家国天下,在家孝顺父母出门忠君报国,只要踏出家门走入社会,国永远排在家的前面。


你能想象霍去病封狼居胥的时候,嘴里念叨“为了霍家的荣耀”嘛,肯定不是,霍去病风餐露宿北伐匈奴,目的是保卫大汉江山,争的是大汉荣耀。


只有国家登上世界之巅,家才能跟着沾光。


这才是中国人的逻辑。


中国军人要是敢说为了家族而战,首先皇帝就不答应,不送一碗鹤顶红是皇恩浩荡,而且还被周围同僚看不起,觉得这个人小气没出息。


而欧美传统就不一样了。


漫长的农业社会,欧洲一直是裂土分封的封建制度,国王给诸候分一块土地,土地上的一切都是诸侯的,作为回报,诸候要承担上贡和服兵役的义务,类似于中国商周时期的诸候封国。


直到大航海以后,国王才联合新崛起的市民阶层,把诸侯的权力收回来,这才有了强盛的欧洲列国。


不过欧洲的基因就不是大一统国家,资本主义起来以后,资本家取代了诸侯的地位,成为欧美国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只有把资本家和产业拼凑起来,一个国家才算完整,要是没有资本家的资金和产业,这个国家就算散架了。


对于欧美国家来说,家在国的前面没问题。


可能欧美人觉得《花木兰》没问题,本来就应该如此嘛,但中国人水土不服。


第二个尴尬的地方是气。


电影里的花木兰是一个有种族天赋的少女,体内藏着海量没有觉醒的气,花木兰必须以女性身份示人,才能激发出体内的气,完成打怪升级的逆袭之路。


看完这个设定,没看过电影的也明白,这个花木兰和钢铁侠、蜘蛛侠等美国大片角色没什么不同。


他们天赋异禀,生来和普通人不一样,注定是要成大事的,唯一需要的只是一个机缘而已。


可中国的花木兰不是这样的。


我们在课本里学过的花木兰,完全是一个普通少女啊,她没有过人的容貌,没有天赋禀异的体力,更没有超绝的智商。


她不过是为了完成替父从军的任务而已。但就是这个普通少女“万里赴戎机”,通过“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血火磨练,成长为军中的英雄。


就连天子都对花木兰赏识不已,想让花木兰留在朝廷做官。


花木兰不是天赋型选手的闪亮登场,而是你我一样的普通人,上演了一场屌丝逆袭的史诗。


这种普通人的励志故事,难道不比有种族天赋的精英视角,更加激动人心?


所以我说,中国故事让美国人讲残了。


因为他们崇尚的是个人英雄主义和血统,而我们更有平民视角,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想要的东西。



电影最尴尬的地方是皇帝单挑。


柔然可汗攻入都城了,约李连杰演的皇帝决一死战,皇帝想都没想就带着几个人去了,说是要亲手把敌人斩于刀下。


然后......皇帝被绑在楼顶,等着花木兰来救。


这个简直无力吐槽,拜托,堂堂统领千军万马的大国皇帝,放着军队和官员百姓不用,自己出门单挑,是不是脑子瓦特了?


放眼中国历史,皇帝亲自上战场的都很少,更不用说和敌人首领单挑了。项羽想和刘邦单挑定江山,结果被嘲讽了两千年。


中国人讲究的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越是位高权重的人,越讲究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他们胜利的方式是调集资源下大棋,让敌人走投无路举手投降。


出门单挑是欧洲土城主的做派。


毕竟地盘不大,死了别人也抢不走,尽可以表现所谓的骑士精神。


《花木兰》把欧洲城主的行为艺术,套在统治数千万人口的中国皇帝身上,要多尴尬有多尴尬。


可能有人会说,花木兰原本就是迪士尼系列的片子,你前面说的完全是抬杠嘛。


但是我们要知道,花木兰是中国故事。


我们没有做好花木兰的IP,反而被迪士尼拿走了,你拿走就拿走吧,做好也能提升中国形象,让世界更好的认识中国。


可我们现在看到了,花木兰的IP被迪士尼拿走了,却没有讲好中国故事,中国的文化和精神世界,根本没有走出国门。


这不是一部电影的事情,而是中国文化在西方文化体系中,如何突围的问题。


郑佩佩挺慈祥的老太太,被装扮成这样


02


《花木兰》的种种尴尬之处,其实从本质上来说,在于中国和欧美完全不是一个文化体系。


2020年的世界疫情,就给我们上了一课。


疫情在中国爆发以后,政府一声令下在家隔离,出门必须戴口罩,全国人民很自觉的遵守规定,说不出门就不出门,说戴口罩就戴口罩。


虽然偶尔冒出几个刺头,很快就被按下去了。


全国人民坚持几个月,基本把疫情控制住,开开心心的复工生产了,以后几个月有些地方反复爆发,但是按照老规矩办事,也没有扩大范围。


现在大半年过去,中国是全世界应对疫情最好的国家,没有之一。


再看欧美。


政府号召居家隔离和出门戴口罩,结果人家根本不听,咣当咣当跑到街上游行,说什么要争取自由和人权。


对于欧美国家的人来说,政府强制性命令就是侵犯人权,哪怕在街上瞎溜达感染病毒死了,那也是个人的自由,别人管不着。


我们看新闻,觉得这不是一帮神经病嘛,整个国家都感染了,个人再自由又怎样,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可是他们不管,国家好坏关我屁事,个人权力才最重要。


前几天和一朋友聊天,得出一个共识,中国和欧美完全处于两个世界,底层操作系统就不一样,进而让国家和人民的表现也大相径庭


2020年的魔幻之旅,其实在历史上都能找到先例。


向前推500年。


那时候的大明是世界强国之一,如果考虑到荷兰和西班牙都是小国,做的也是欺负老弱病残的勾当,我们甚至可以把之一去掉。


但强盛的大明王朝,并没有仗着强大欺负周围小国,更不会派兵占领东南亚和朝鲜的领土,反而列了几十个不征之国,尽可能和平相处。


郑和的船队够强大吧,下西洋之后200年都没有等量级的船队,可郑和在海外航行7次,从来没有主动欺负过谁,除非有人挑衅,郑和才不得已发起自卫反击战。


而欧洲的麦哲伦、哥伦布之类的冒险家,不论船队到什么地方,只要发现能打过土著,就要插一根旗杆,跟狗尿苔似的,宣布这里是他们国家的地盘。


他们管这叫殖民地。


你能说这是偶然?


向前推1000年。


中国很早消灭了封建制度,陈胜吴广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宋朝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明朝吴承恩借孙悟空之口,说出“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的话。


我们从来不相信血统的传承,更不在乎种族天赋的力量,我们要的是平凡的普通人,也能通过努力奋斗成就事业的逆袭战歌。


那时候欧洲遍地都是贵族,他们有封地有军队,往往可以世袭几百年,而且贵族之间相互联姻,实现利益和地位互相捆绑。


欧洲普通人几乎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除非混到贵族身边做仆人什么的,几代人下来才能积累点资源,给后代发展打下根基。


所以他们更讲究贵族身份,以及血统传承。


要是没有厉害的祖宗,普通人的一辈子也就定型了,还奋斗什么劲呢。


向前推2500多年。


中国的诸子百家创造各种学术,孔子说要入世要学习,老子说世界有阴阳,韩非子说治国要用技巧,孙子说打仗也有办法等等。


《易经》开篇就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他们共同编织了一个世俗世界的轮廓,告诉中国人生活要靠自己,此后的哲人贤者,不过是在这个轮廓内修修补补,直到今天。


而那个时候的欧洲有《圣经》,创世纪篇里讲了一个诺亚方舟的故事,还有一个民族是如何被上帝选中的。


再后来,他们有了信奉上帝的基督教。


欧洲人要向上帝忏悔、祈求上帝保佑......好像没有上帝,他们什么事情都做不成一样。


中国人拜神仙也挺起劲,土地要拜、观音要拜、太上老君也要求一下,总之有枣没枣打两杆再说。


但是真要说信谁的话,其实也不见得,因为中国人信的神仙其实是自己。


所以说,中国和欧美完全是两套体系,从根子上就不一样。


虽然说大道至简殊途同归,吃饭的目的都是吃饱,但是吃汉堡或者红烧肉,还是有区别的嘛。


2020年的疫情表现不同,《花木兰》的审美口味尴尬,其实都是文化体系冲突激起的小水花。


“难道我输给了历史的进程?”



03


那中国和欧美的文化,到底能不能互相兼容一下呢?


以前也有人这么想过。


早年间中国和欧美国家差距悬殊,导致中国人拼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什么劣根性之类的玩意都出来了。


其实要说劣根性,哪个国家没有呢,老外来中国闯红灯也挺起劲的,怎么就不说劣根性?


不过穷弱是万恶之源,既然中国是一个穷弱之国,也就没有什么话语权,只能躺平任由外国摆布。


在中国没有话语权的年代,做过最大的努力是求欧美国家认同


不是说中国人有劣根性嘛,那就向欧美国家学习,一举一动都模仿欧美国家,不管好的坏的都学过来了。


那时候的政治正确是民主自由和一人一票,谁要是敢反对这个,差不多要没朋友了,因为在很多人眼中,你要是不认同欧美的政治制度,就是个落后的愚民。


如果敢说民主集中制的好话,你猜会怎么着?


军事爱好者言必称巴顿,要么就是蒙哥马利和艾森豪威尔,中国军事家是一钱不值的,不过是群土炮而已。


至于传统文化,那是什么玩意?


我们以前总说,国力穷弱的时候,中国人崇洋媚外,但是反过来看,崇洋媚外的另一个意思是求认同。


意思就是,我都和你一样了,你总不会看不起我了吧,我们应该可以做一家人了吧。


在这股风潮吹荡下,中国明星纷纷闯荡好莱坞。


从周润发、成龙、李连杰,到巩俐、章子怡、李冰冰,纷纷放下中国如日中天的事业,跑到好莱坞打酱油。


但是闯荡的人多,成功的极少,能留下优秀作品的更没有几个。


因为美国人根本不认可他们,请他们演的角色大部分都是固定刻板的,即便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揣摩角色,美国人也不认可,说他们分析的不对。


这样一来就只能露一张中国脸,还谈什么作品。


随着闯荡好莱坞没希望成功,中国明星们都回国发展,结果因为在好莱坞混了一圈,反而身价倍增,也挺魔幻的。


这还是中国明星希望得到好莱坞认同嘛。


几十年来,中国各界都在求欧美国家认同,但是效果怎么样,人家认同接纳了吗?


没有吧。


欧美印象里的中国,依然是落后愚昧的旧中国,张口闭口就是你们的制度如何如何,法律如何如何......影视剧里万年不变的傅满洲,才是欧美人民对中国的刻板印象。


中国人民多年求认同的努力,其实并没起到什么效果。


回到《花木兰》。


迪士尼拿到花木兰的IP以后,明知道这是来自中国的故事,但是那又如何,他们根本不在乎真实的中国故事是什么样。


他们只需要按照自己的理解,把中国的故事和人物整体搬过来,然后用自己的逻辑改的面目全非。


至于中国故事里的精神世界,对他们来说,重要吗?


再细说一点,他们真的愿意去理解吗?


就算他们愿意研究中国故事,由于不同文化体系的跨界隔阂,他们又能理解多少?


做出来的东西,还是驴唇不对马嘴。


当然,迪士尼的目标是赚钱。


世界大部分国家都是欧美文化体系,再不济也是受其熏陶过的,他们按照欧美文化的逻辑改编剧情,可以做到传播最大化。


但我们关心的不是这个。


而是中国故事在欧美文化体系里,根本不可能出圈,也不可能让世界人民真正理解中国文化



04



既然得不到欧美的认可,那么想讲好中国故事,只能我们自己动手。


问题是,中国也不会讲故事啊。


原因在哪里?


因为经过100多年的挨打岁月,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最后狠心把数千年传统全都抛弃了。


这么做的好处是可以轻装上阵,重建起一套国家制度,快速实现工业化,成为世界有影响力的大国之一。


但是代价就是,中国文化成为散乱的、不成体系的碎片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就算有些人想讲好故事,恐怕也不知道故事里到底说了些什么,那种精神韵味该如何去表达。


虽然现在爽文爽剧和玛丽苏太多了,可真要搞出好东西来,观众还是可以辨别的。


比如去年的《长安十二时辰》,没有任何爽感,照样口碑炸裂。


比如前几年廖凡演的《师傅》,刚出来的时候扑街了,豆瓣评分低的要死,结果这几年的口碑越来越好,大有封神的趋势。


说明观众的眼睛不瞎,能分得清好坏。


唯一的要求是,做内容的能端出好东西来。


可要是没有一个文化体系的长久熏陶,怎么可能做出好内容,怎么可能出海和欧美文化争锋。


所以我觉得,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是,重新整理国故,把散乱的中国文化体系拼凑起来,然后和现代工业结合在一起推陈出新。


这件事做好了,讲出来的故事才有人信。


唯有真实的才最动人。


要是做内容的都不知道做什么,那就成了月薪3000的编剧,幻想月薪50万的土豪生活,写出来的剧本和拍出来的电影,总给人一种塑料感,观众看的也很出戏。


原因无他,编剧根本没有土豪的生活,怎么可能讲好土豪的故事。



05



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完成工业化,所以数十年重理轻文,专注于培养工业化需要的理科人才。


经过70年发展,中国工业化已经初具规模,可以说,理科人才已经完成历史使命,以后的任务是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


可70年来,文艺界做了什么?


几乎没出什么成绩。


偶尔有几个文化人成名,还是靠挖中国黑历史向欧美求来的,指望这些人完成历史使命,想都不要想。


未来的中国崛起之路,年轻的文科生要加油啊。


整理中国文化,以中国的逻辑讲好中国故事,出海和欧美文化争锋。


还要把我们的花木兰赢回来。


相关文章

  • 陈都灵一袭绿色抹胸长裙 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
    陈都灵一袭绿色抹胸长裙 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

    近日,陈都灵最新造型美照释出,她身着一袭绿色抹胸长裙,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神秘而又清新。...

    2025-04-24 09:21:51
  • 梁朝伟刘嘉玲周润发齐聚 为杜琪峰庆生掀起回忆杀
    梁朝伟刘嘉玲周润发齐聚 为杜琪峰庆生掀起回忆杀

    4月22日晚,刘嘉玲于社交账号上发布了与梁朝伟、周润发、张叔平等好友为杜琪峰庆生的合影,画面中众人笑容满面,多年情谊尽显。刘嘉玲周润发同框合影,刘嘉玲微卷的利落短发造型十分吸睛。...

    2025-04-24 09:21:44
  • 林心如就黄子佼事件强硬表态:对虐待及影片持有行为零容忍
    林心如就黄子佼事件强硬表态:对虐待及影片持有行为零容忍

    台媒消息显示,林心如于近期就黄子佼藏匿未成年人性影像一事再度发声。她郑重表明立场,明确表示对虐待未成年人以及持有相关影像的行为绝无妥协余地。...

    2025-04-24 09:21:41
  • 蒋勤勤复古牛仔秒变港风女神 红唇大波浪风情万种
    蒋勤勤复古牛仔秒变港风女神 红唇大波浪风情万种

    蒋勤勤晒出一组写真,身穿复古牛仔外套秒变上世纪港风女神。...

    2025-04-24 09:21:29
  • 董璇泳池旁喝椰子水好惬意 穿优雅礼裙身姿曼妙
    董璇泳池旁喝椰子水好惬意 穿优雅礼裙身姿曼妙

    近日,董璇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一组写真美照,并配文称:“提前在广州感受了夏日赛道。”照片中,她身着一袭优雅礼裙在游泳池旁喝椰子水,面露明媚笑容,十分惬意。...

    2025-04-24 09:21:14
  • “疯王”毫无信誉!
    “疯王”毫无信誉!

    原创: 申鹏来源公众号:平原公子已获授权转载“关税战”刚打没几天,特朗普又开始扯犊子了。他表示——“对华145%关税确实很高,协议达成后美对华关税将大幅下降,但不会降至零”。美财长贝森特也表示,当前局势本质上是贸易禁运。美国目标并非与中国脱钩,两国可能在两到三年内达成一项全面协议。贝森特还说:“眼下中美关税对峙僵局“难以为继”,并称预计“短时间内”将出现缓和态势后,“先眨眼”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再度释放“降温”信号”。特朗普还说出了逆天言论——“我们会对中国很好的,我们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谁TM...

    2025-04-24 09:21:05
  • 形势比人强,特朗普关税战打不下去了!
    形势比人强,特朗普关税战打不下去了!

    原创: 后沙来源微信公众号:后沙已获转载授权昨天在短短不到6个小时之内,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又变调了。北京时间0时左右,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摩根大通的闭门会议上,放风称,中美之间的高关税是不可持续的,预计会降温。预计什么,预料到中国的态度?自己信吗?1点左右,白宫发言人莱维特在新闻发布会上也表达了类似的态度。5点左右,特朗普亲自确认,针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不会维持在当前水平(145%),“它会大幅下降,但也不会降至零,中国将对最终的关税税率非常满意”。特朗普还说了些肉麻的话,要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v...

    2025-04-24 09:21:03
  • 孟佳一头金发短发酷飒帅气 造型百变时尚感满满
    孟佳一头金发短发酷飒帅气 造型百变时尚感满满

    孟佳晒出一组时尚大片美照,照片中她大胆尝试新造型,一头金发搭配黑色抹胸上衣,酷飒凌冽。...

    2025-04-24 09:21:02
  • 怂是真认怂,事是真没完!
    怂是真认怂,事是真没完!

    作者:码头整薯条的海鸥来源:码薯学人今天我们来聊聊服软的特朗普。在美国时间4月22号发生了4件事:特朗普公开说开始考虑降低对华关税税率(强调不是0);特朗普放出消息说中美贸易谈判进展顺利;特朗普表示无意解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但是还是要求美联储降息;特朗普的财长贝森特在22号摩根大通的闭门投资会上明确表示中美贸易战不能长期持续。这4条消息合在一起,我们可以明确一点,特朗普在释放善意。但是,善意不代表胜利。果然,就在4月23日,美国媒体突然传出消息说中美芬太尼谈判陷入僵局。22号的宣传口径表明特朗普确实在认怂...

    2025-04-24 09:21:01
  • 特朗普不想打关税战了,想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特朗普不想打关税战了,想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原创: 一棵青木来源公众号:远方青木已获转载授权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又进入新阶段了,以一种你想都不敢想的方式。4月23日,特朗普公开发言称对中国的145%关税太高了,自己很快会大幅度降低,但不会降低到零。特朗普还说,中国将对最终的关税税率非常满意,但他们必须跟美国达成协议。还有更离谱的,特朗普说:“我认为中国会很高兴,我们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没错,真的是这么说的。中文翻译看起来非常肉麻,但原文其实更肉麻,特朗普使用的英文单词原文是“very happily”。不仅要在一起(live together),还...

    2025-04-24 09: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