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在挣钱,不是在拼命!
来源:大树乡长(ID:dashuxiangzhang) 投石问路是社会生活中非常经典的做事方式。 走在夜路上,前面或是有沟,或是有水,又或是平地,没人拿得准;等真踩了一脚水、摔了一身泥就晚了,所以就要先投以石子,看看情况。 生活不是电子游戏,没有攻略可以参考,也没有作弊码可以消除战争迷雾,有的只是边计划边调整,更多的时候要靠摸着石头过河。 用小成本的石子来换取高价值的信息,这就是投石问路的作用。 但在很多时候谁投的石并不重要,问出来什么路才重要。 读者朋友们可能都感觉到了,联合国会议和G20之后,国内对俄乌冲突报导的热度开始骤然降低。 但这不过是我们自己的策略和安排,实际上在万里之外,俄乌实际冲突的烈度并未下降,还有很多遗留问题仍在激烈博弈。 比如,还记得两个月前的9月26日晚,俄对欧输送天然气的北溪两条管道、三条支线在同一天内全部遭到袭击吗? 能源问题叠加地缘问题,当时可谓举世愕然。 随即瑞典展开调查。事情缘由很快查清,可是瑞典却极富智慧地不公开调查结果。 仿佛什么都说了,仿佛什么都没说。 如今事情已经过去两个月了,谁还关心北溪事件的真相?谁又在意真凶到底是谁?更进一步,知道了真凶又能怎么样? 所以,谁办的事不重要,重要的是达到了什么效果。 无论是国家恐怖主义行为还是独走团体的胆大包天,这一炸其实试出了多方虚实和各自底牌: 首先是俄罗斯的外强中干。 人人都知道经贸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事实上,国际政治里还有一个重要常识,那就是能源是俄欧关系的压舱石。 俄欧从“苏欧”的对立到俄欧体系的建立,靠的就是能源合作,就是比俄中都紧密的能源合作。 普京苦心孤诣、努力多年尝试融入欧洲的成果说炸就炸,俄罗斯赖以生存的能源经济线说断就断,普京会做出什么决断? 或者说,俄罗斯会做出什么报复? 没有。或者说有心无力。 这是一步险棋,试出了俄罗斯的外强中干;或者说根本不是险棋,就是要把俄罗斯的外强中干展现给世人。 都不重要了,反正诸公均看到了俄罗斯的孱弱。 这也为后续事件埋下伏笔。按下不表。 其次是美国的狼子野心和欧盟的唯唯诺诺。 很多人一开始还默认俄乌冲突仅仅是俄乌两国的冲突,用乌克兰的土地放毛熊的血。可是打着打着人们发现,毛熊是流血了,欧盟也在流血。 很多欧洲国家表面上宣布制裁俄罗斯,但是禁止天然气进口的制裁却是一拖再拖,直到管道一炸,才彻底断绝欧盟念想。 用纸颁布的禁令是可逆的,短期的,可以耍耍政治小聪明的;用炸药制造的窟窿则是长期的,不可逆的了。 能源危机是直接的,而产业危机是次生的;能源供应链的重组会造成产业成本长期高企,这才是对经济致命的地方。 至此,再愚蠢的政客都能看清美国及北约拱火背后的深层目的了。 经济结构高度互补的俄欧被强行拆散,欧盟对此竟然不能做点什么,一切事情的推动欧盟竟只能追随,不能主导。 乌冬平原这个磨盘,欧洲人以为自己是个看客,也许还能当个食客,但不曾想,自己竟是食材。 真正的食客只有一位。 欧洲产业加速出逃,中国的确捡了些便宜。 可殊不知,逃跑的欧洲产业资本的大头都去了美国,金融资本更是全部笑纳。 这一炸,确实炸出了很多东西。 北溪管道被炸的51天后,也就是11月15日,波兰境内,爆炸又起。 波乌交界处波兰境内的一个村庄,受到一枚导弹攻击,当场造成2名波兰人死亡。 可与1个多月前不同的是,美国及其领导下的北约却在极力降火,拜登在事发之后甚至立马表态,说导弹不大可能是从俄罗斯境内发射的,波兰总统随后也捏着鼻子认可了美国的说法,呼吁冷静对待。 只有乌方坚称是俄罗斯所为,泽连斯基更是一再矢口否认。 短短一个多月前还在踩油门,如今却在踩刹车? 这当然不是美国的外强中干。 说到底,他们是在挣钱,不是在拼命。 俄罗斯在军事上的失利和北溪事件上的无力能让美国很好地评估目前的局势:在不需要投入更多的情况下俄乌即能维持一定的平衡。 而这种平衡是离岸操盘手最愿意看到的局面,因为自己的力量能效果最大化,稍微加强或者稍微减弱即可影响局面的走势。 也许天平两侧的双方都压上了千钧筹码,但在平衡的情况下,只要微微的一克,便可左右局势,这是美国最乐见的局面。 而导弹炸波兰是什么后果? 波兰是北约成员国,一旦事态升级是要启动北约共同防御义务的,这就意味着美国必须亲自下场。 而现在的情形难道是俄罗斯摧枯拉朽,美国必须要亲自下场了吗? 恰恰相反。 俄罗斯已然失了面子,如果再咄咄逼人,那这个有核的五常国家会做出什么疯狂的事就难以预料了。 另一方面,欧洲也在持续放血,该跑的都在跑了,再下血本拼命还能得到什么? 这就是百年离岸操盘老手的自我修养。 这种经济账只是表层。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大国的外交永远服务于内政,军事始终是政治的继续。 当下美国最重要最瞩目的事是加息,是金融紧缩。 北溪事件发生于美国正在大幅加息的时候,强烈的战争预期会产生强烈的避险动机,自然驱动资金逃离。 避险是推力,高息是吸引力,两相配合才能完成人才和资金的流动。 而在波兰导弹事件发生之前,美联储已经明确表态会放缓加息节奏,何况此时中期大选尘埃落定,民主党也无选票需求,那么升级局势并无益处。 所以,这也是前面北溪事件的石试出了俄罗斯的弱,因为你弱,所以我不必冒险用强,我自可按国内的节奏来主导我外交的节奏。 读者朋友可能又会问我了,为什么此时此刻美国要放缓加息? 这是个很大的问题,本文篇幅肯定不够解释。单从加息本身说起也能让读者朋友了解大概。 美元潮汐收割看似厉害,但这并不是没有代价的,也逃不开经济规律的制约。 简单来说,任何经济体加息都会抑制投资,进而抑制国内需求,最终降低国内经济增速。 美联储今年年内已连续6次加息,连续4次大幅加息75个基点,累计加息375个基点,是1982年以来美国节奏最快、幅度最大、频次最高的加息周期。 美国金融紧缩不光降低世界市场内美元的流动性,也会降低美国国内流动性。任尔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短期内大幅压缩流动性也会造成金融市场失血,甚至造成金融资产崩溃,引起萧条衰退。 加息并不是降龙十八掌,所向披靡;而是七伤拳,伤敌也伤己,只不过内力不深者扛不住伤害会先倒下。 美国股市在过去大半年经历了大幅回调,美债收益率曲线也已出现40年来最深倒挂,这些信号不得不让美联储谨慎。 而金融周期往往领先经济周期半年以上,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存在时滞。今年第一次加息是3月16日,距离表态放缓加息刚好7个多月,这也是必要的调整和喘息。 所以,有人“炮打波兰”,意欲升级局势,虽未得逞,却也试出了美国缓和局势的决心,全世界的金融投资者可以暂舒一口气,至少放缓加息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说了这么多外人的投石?我们有没有投石,有没有试出什么呢? 外贸合成旅就是我们的石。 这不仅仅是卖武器,这是输出安全体系,输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决心。 沙特据说买了3个合成旅。买了多少不重要,这是一个回响,石油美元的盟友有了松动。 美国政府称沙特王储在卡舒吉案中享有豁免权。沙特是否回心不重要,这是一个回响,美国还在收缩力量,不想多点开花。 简而言之,俄乌在收缩,中东也在收缩。现在的喘息和各方的缓和让未来数月迎来了一个平和期。 但是,这究竟是暴风雨前的宁静,是要集中力量搞事,还是国内经济有了问题,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