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疫情的一些思考和判断!
来源微信公众号:九边
已获转载授权
今天的这个话题,并不是说我是这方面专家,而是说我把我自己想到的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下,过段时间再回过头来看看是不是这样。
尽量理性,尽量克制,尽量同理心吧。
1、悲喜并不相通。
你是一个卡车司机,钟点工,公务员,餐饮从业者,旅游从业者,对现在的状态的体验完全不是一码事。疫情爆发以来,我在后台和评论区看到无数人把我这里当树洞。整体来讲,如果你有旱涝保收的职业,对之前强力清零大概率持赞成态度。但如果你手停口停,对于你来说,感染新冠什么的,可能并不是眼前最大的麻烦。
但是问题是,在咱们这个国家,哪部分人多大家应该心里有数吧。
之前有个小伙伴给我发消息让我很心酸,他说他母亲70多了,有基础病,有一个孩子,老婆不上班,自己高中毕业。
他觉得新冠非常可怕,有几十种后遗症,如果放开,担心母亲抗不过去,也担心自己的孩子出问题,可是眼下就有一个大麻烦,已经没钱给母亲看病了,家里的积蓄也耗的差不多了。他觉得非常害怕,可是必须得去干活挣钱,长期看来新冠可能伤害很大,可是现在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
我刚还看到一个数据,疫情之下,几乎所有行业都遭到重创,但是在北京,金融和IT依旧保持着6%和8.6%的增速,现在这俩行业,支撑起了北京37.8%的GDP。这和我的体会差不多,疫情开始以来,我们软件行业遭受到了一轮又一轮的裁员,但是周围没被裁的人几乎年年涨工资,而且北京几乎没有封小区,所以大家对清零还是放开非常无感。
我如果不是有那么多人找我诉说他们的痛苦,我说不定也坚定地支持清零一百年。
但是你一旦被裁,那就完全是另一种体验了,找工作非常难,因为要直接和过剩的大学生竞争,很多人觉得有私家车,找不到工作可以去开滴滴凑合过渡下,可是去试试裁知道网约车这两年也迎来了一波暴跌,问题是又有大量的失业中产涌入这个行业,痛苦的感觉可想而知。
很多人现在不在乎放开之后到底经济能不能好,大家只是现在太苦了,希望看到改变。
之所以“放开派”声势越来越大,因为每次“封城”“静默”,都把中立地带的人推向对立面。整体趋势就是,当前这种模式执行得越久,反对力量越膨胀。
事物会走向自己的对立面,说的就是这么回事。
2、最新的20条优化,某种意义上讲是想回到2021年,继续清零,但是采用低功耗模式。
原因也不复杂,现在的状态成本高得离谱,而且群众情绪上的拮抗越来越严重。
但是执行了一段时间,到如今,显然跟大家预期不一样,原因也不复杂,以最新毒株的传播能力,根本没有中间路线,要不采取极端严控,要不就会大规模泛滥。
所以前段时间稍微有点放松,立刻大爆发,然后再防治层面又来了一波反弹,导致很多人觉得现在的状态比“20条”颁布前还要严格,本质就是“放松导致的疫情反弹,反弹导致更加严控”。
严控又导致群众怨气爆表,经济也严重受损,用很多人的话说,得了新冠的死亡率是万分之几,但是一直这样不赚钱,穷死的概率是百分之百。
这也从另一个层面说明一件事,“严控”和“坚决清零”这事,其实这不是好不好的事,是能不能的事。
我觉得每天给我一万块零花钱比较好,每天不上班比较好,为啥不给我来两套市中心别墅呢?成年人的世界第一要想的就是成本,或者说成本谁承担了?
所以说这种状态本身是不可持续的,财政没钱了,很多基层老百姓没钱了甚至很多核酸公司现在也拿不到应收账款,压力大到飞起。所以调整几乎是必须的。
就好像我一个粉丝小伙伴,疫情开始以来他非常爽,因为公司要求大家居家办公,而且公司业务减少,居家每天工作两三个小时就行,有大量的时间在网上跟人辩论,狂扁“躺匪”。他觉得这种状态实在是太好了,觉得清零是世界上最好的政策,既保护了经济,又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啥不拥护的道理呢?
持续到今年公司终于黄了,然后又碰上了封控。接下来慌了,因为不但没有面试,甚至都出不去。
他的诉求很简单,不管经济能不能好,他希望放他出去求生,只要放出去,他能自己求生,就不至于一直惨下去。
这个例子延伸到抗疫上其实是一样的,如果你觉得长期呆在家里不上班的状态很好,大概率是成本被别人给承担了。那个“别人”跟你心态能一样吗?他是否也觉得挺好呢?在咱们国家,是承担成本的人多,还是能转移成本的人多呢?
3、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奥密克戎的穿透力和传染性,导致可能只有两个状态,“严控下的极低的感染率”和“大面积感染”,基本没有中间态。
而且一旦滑向“大面积感染”,也就几乎没有回头路了,到时候就算不承认放开,事实上也没法补救了。
从现在的民意和财政角度来讲,可能那一天的到来是迟早的。如果是去年的状态,可以看做是一个可以忍受的长期执行方案,而且不会导致社会财富的大幅下降,今年的模式明显不可持续。并不是因为政策本身有问题,而是病毒太过变态,已经超过了社会层面的承受能力。
这种情况下,只好改变策略,一改大概率会滑向“大面积感染”。可以说,确实没啥办法。
另一个层面上来讲,如果说“放开”是一个迟早要到来的选择,就好像大学毕业迟早得去找工作,就算你大学毕业找各种理由论证躲在大学不出去的好处,迟早也得出去,面对人生的风雨。
4、但是问题是,彻底放开就行了?
显然没那么简单,从其他国家的经验能看到的情况是,如果彻底放开,增长是指数级的,很快就会出现每天百万感染。到那个时候怎么办?
只能是通过行政手段,让大家不聚集,尽量压低单日感染,以降低医院的压力。到时候可能会给每个城市一个配额,也就是你所在城市感染人数不能超过某个数,那能怎么办?只能是尽量降低聚集,关闭饭店、电影院、商场、学校,让大家尽量居家,避免每天过多感染。可能执行起来的效果又和封城差不多。所以说如果将来真的彻底放开,可能跟大家想得不太一样。
此外还有被说烂了的医疗挤兑什么的。
如果真有那一天,可以说,我们这三年是在“防疫”,真正的“抗疫”还没开始。
但是压低感染率的事,可以努力压到每天感染十万人或者五十万人吗?
也不行,因为那样的话,中国还得抗疫长达十几二十年,也是不可被接受的。而且可能也做不到。
所以可能到时候尝试压曲线,但是压不动,最后被迫放开,让老百姓自行求生。大概率跟香港似的,短时间内迎来一波高伤亡,然后慢慢趋于稳定。
此外还有个问题,之前应该是谁都没注意,经过三年宣传,很多老百姓对新冠怕的要死,甚至觉得新冠就是艾滋,这一点从之前富士康的事就能看出来。此外还有个女的放舱上吊了,因为她害怕得新冠后被歧视。这事可能会造成更大的混乱,因为他们对新冠的恐惧几乎成了思想钢印,几乎没法克服。接下来只能依赖宣传了。
5、也就是说,真正的大决战还没有开始,而且接下来的决战从现在来看是板上钉钉的事了,真正的消耗战是在那时候。
有时候我也觉得应该现在这个阶段的消耗,集中资源去下一个阶段打困难仗,毕竟现在这个阶段是可选的,下一个阶段根本没得选。
而且我坚信放开后经济会迎来大反弹,并不会出现很多人说的物资匮乏和崩溃。写这个不是跟你们辩论的,我知道有很多人不这么认为,我写出来,就是放在这里到时候回过头来回溯的。不为啥,我只相信一点,中国人赚钱的激情和动力举世无双,你只要不去限制,他们就会创造奇迹。
7、三年前疫情在印度和美国失控的时候,人类对新冠的战争已经输了。
不过也不用怕,中国近代以来,每次碰上过不去的坎,几乎都是依靠人们自己去寻找出路,我们的人民是这个世界上最能战的人民,这也是为啥毛主席从来都相信人民自己,反倒是很多人自称是毛主席的信徒,最不相信的就是人民。不管咋样吧,团结一心,总能挺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