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出谋划策,右翼高调叫嚣,袋鼠国也想卡中国脖子?
作者:戎评
来源公众号:戎评
已获转载授权
近期中澳关系再次因澳情报机构“突袭”中国记者住所而陷入泥沼之中。
事情的经过大抵如下:
两个多月前,澳大利亚情报机构人员在没有任何理由以及证据的情况下,以突然袭击的方式搜查了中国驻澳记者居所。这一期间,澳情报部门不仅对中国记者展开了长达数小时的盘问,还带走了记者的工作电脑、手机、U盘和文字手稿,并要求中方记者就此次搜查活动对外“保密”。
澳大利亚内政部长彼得·达顿
达顿在昨日的采访中说道:如果人们以记者身份来到澳大利亚,而且公正地报道新闻,那就没事,但记者对特定的团体不应该提出带有‘有倾向性的’观点。
更令人作呕的是,当中国外交部门多次要求澳方作出合理解释时,以美国为首的捂眼联盟舆论界,竟大有一种加害者有理论的诡异气氛中。
甚至有不少媒体怂恿澳大利亚就此事向我们作出强有力的回应。
彭博社就是其中之一。
9月13日,彭博社刊登题为《澳大利亚在对华外交决策上有“核选项”》的评论员文章,鼓吹澳大利亚在对华外交决策上可以将铁矿石用作“末日武器”。我粗略看了一下文章,大概内容是这么说的:
经过多年缓慢的恶化,中澳之间的外交关系近期以来“急剧恶化”。从澳大利亚野蛮粗暴搜查中国记者住所到农产品贸易争端和游泳比赛,都是中澳关系急剧恶化的反应。 不过,两国贸易依旧稳定。这其中,铁矿石是两国贸易的核心产品,它对中国经济能力绝对至关重要。 新冠疫情结束后,电力等建筑工程行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这台经济机器非常依赖钢铁资源的运转,而澳大利亚在这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如果澳大利亚政府试图在两国间的外交争端中巴这条供应链当做一件武器,那这将对后者经济的核心能力造成重大影响。
彭博社报道截图
事实上,用断供铁矿石来卡中国脖子,在澳国内也有很大的市场。八月初,澳大利亚土豪帕尔默在接受知名右翼电视节目天空电视台的采访时叫嚣道:如果没有澳大利亚的铁矿石供应,他们就会崩溃。
——无独有偶,在前不久的联邦会议上,也有议员提议称向中国出口的铁矿石施加限制: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国。中国严重依赖澳大利亚的铁矿石,这对中国经济至关重要。如果对此施加限制将迫使他们不得不放松对我们的贸易制裁!
在堪培拉此起彼伏的反制声潮中,不乏有人将澳大利亚铁矿石放在和中国稀土一样的高度:既然中国稀土对美国的有着如此强大的威慑力,而同样作为工业生产必不可少且被广泛运用于各大经济领域的原材料,澳大利亚的铁矿石自然也能拥有同等的战略地位!
对此,我且有一副表情包相赠:
澳大利亚铁矿石之于中国,正如中国稀土之于美国?私以为,中国最大的过失就是在看似奇迹又是必然的发展中,给广大国际同行一种你行我也行的错觉,印度算一个,澳大利亚也算一个。
虽然同样是原材料,但中国稀土出口和澳大利亚铁矿石出口,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
去年五月,美国咨询公司Adamas Intelligence报告显示:
2018年,中国进口41400吨稀土氧化物和稀土氧化当量,比2017年激增167%,由此成为全球最大的稀土进口国,而美国是其最大的供应商。
或许会有人问,中国不是全球最大的稀土出口国吗?怎么又成了最大的进口国?还是美国向中国供应?这难道不是自相矛盾?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我们日常所提及的稀土只是初级原材料,并不能直接用于其他工业级产品的生产。比如航空发动机依赖重质稀土中的钪(Sc)元素来抵御燃烧时的高温,而这个Sc必须在一堆矿物质中提炼出来,然后加工成可用于生产端的耐高温材料。
从矿物质提炼再到加工塑性需要什么?
先进且完整的冶金工业技术!
美国向中国供应的稀土,是初次从矿山中挖出来富含镧的矿石,不能直接用于生产端生产。因为国内不具备相关技术,所以需要出口到中国通过其先进的冶金工业技术加工成氧化物和其他化学产品,然后再运回国内。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是唯一一个建立起一整套涵盖十七种元素的开采、提炼、加工全稀土产业链的国家。
原材料分为两种,一种是从矿山直接挖出来的初级原材料,不能直接用于生产端;另一种是从矿山挖出来后,经过冶金工业提取和塑性的工业级原材料,可用于生产端进行生产和组装。
而澳大利亚出口的铁矿石,仅仅是初级原材料,非用于生产端的工业原材料。
通常来讲,以钢铁为主的金属制品生产分为八个过程:勘测——勘探——采矿——运输——冶炼——轧制——成品——用户。而这八个过程分别涉及煤矿、铁矿、石灰石矿、洗精厂、选矿厂、焦化厂、烧结厂、炼铁厂、炼钢厂、初轧厂、精矿厂等十多个部门。
澳大利亚铁矿石产业只占据前四个过程和前三个部门,但中国稀土产业则是全部占据。
这是其一。
其二,由于稀土的稀缺性,其相关产业链的技术含量高,全球鲜有;而铁矿石最大的下游产业钢铁制造业,是发展重工业的叩门砖,故而其冶金技术链早已成熟,即便是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的印度,也是世界主要钢铁出口国之一。
所以,两者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如果把中国稀土和澳大利亚铁矿石比作饭店,前者就是从配菜到烧制全面兼具的国宾馆,而后者只是农贸市场上的卖菜商人。
2018年澳大利亚对外出口产品和对中国出口产品TOP15对比
不过,单纯从进口和占比数据上来看,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对我们似乎存在着一些杀伤力:
1、过去12个月,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7亿吨,是十年前的两倍。
2、在我国铁矿石来源比例中,80%依靠进口,其中自澳大利亚进口的铁矿石占比60%,20%来自巴西。
而由铁矿石冶炼出的钢铁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也确实非常关键:
1、钢铁工业是我国冶金工业内部结构中比重最大的部门,没有之一。
2、钢铁生产过程中需要多个生产部门辅助,且这些部门间有着高度的系统性和综合性,牵一发而动全身。
3、作为重工业的叩门砖,钢铁工业几乎贯穿了国家经济的所有领域,其上游对接原材料、辅料、燃料、专用机械设备制造;下游影响轻工业、家电业、建筑业、汽车业、机械业、造船业、交通运输业。加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生产国,钢铁的重要性必然会更加突出。
毫不讳言,如果钢铁业出了问题,别说中国,整个世界经济都会哀鸿遍野,但前提是澳大利亚的铁矿石有着如中国稀土般那样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他们高估了自己的实力!
第一、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对中国是最优选择,而非唯一之选择。
矿石区一般分为富矿和贫矿两种,就铁矿石而言,含铁量在50%的为优质富铁矿,低于45%的为贫矿。
由富矿采出的铁矿石在经破碎筛选分成合适的粒度后可直接进入高炉冶炼。
而贫矿开采的铁矿石由于品相低、杂质多、含铁量少,需要经过浮选法、电选法、磁选法等选矿措施把有用的矿物与脉石矿物分离,并使各种共生的有用矿物尽可能的分离(有些矿石不止含铁,还含有其他元素),以最终获得能够冶炼钢铁的工业级铁矿石。
相较于贫矿,富矿因为少了选矿环节,不用建立分离杂质和筛选其他有用矿物的选矿厂,所以成本非常低。
在矿区种类的分布上,大洋洲、南美洲、非洲的富矿多,铁矿石品相高。而我国的铁矿石资源虽然也非常丰富,但主要是贫矿多,富矿少,综合品相率只有33%,远低于世界44%的平均水平。
在我国钢铁企业铁矿石来源分布上,辽宁、河北、海南、广东由本土铁矿供应其他省市则主要由海外采购的铁矿石供应。
更倒霉的是,中国的贫矿在伴生矿和杂质方面,也比其他国家多,这就进一步提高了我国本土开采冶炼的成本。加之中国工业产能的不断提升,大幅增加进口在经济效率上是最佳的选择。
那为何澳大利亚会在一众进口国中脱颖而出呢?三点原因:
1、由澳大利亚独占的大洋洲大陆富矿多、品相高,像中西部地区的磁铁矿,含铁量高达72.4%。
2、澳大利亚采掘业成熟,在开采成本上较低。
3、中国到澳大利亚的距离比非洲、南美洲更近,在综合海上运输成本上有先天性优势。
也就是说,中国对澳大利亚铁矿石的依赖,仅仅是出于经济效率的考量。如果在更高的战略层面上需要减少这种依赖,也很容易做到。比如建立多个大型选矿厂,以国内贫矿分离的铁矿替代部分产量。
有钢铁行业专家曾做过评估,如果不考虑经济效益全面本土化开采,在去产能和工业升级的大背景下,基本能做到供应独立。
第二、生产钢铁未必只能依靠铁矿石
钢铁生产流程分为长流程和短流程两种,长流程就是前文提到的以经过冶金工业加工的铁矿石为原材料,短流程则是以废钢为原材料。
注意,可用于钢铁冶炼的废钢在定义上,与日常生活中的废钢并不一样。
该废钢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无法成为产品的钢铁废料,比如切边、切头等,还有就是经过使用后报废的设备及构件中符合要求的钢铁材料,比如单件废钢尺寸不应大于1500mm,重量不大于1500kg;混合有医药废物或放射性物质的钢材,禁止回炉再生产。
而在生产环节上,废钢也比铁矿石相对宽泛。
后者只能用于高炉冶炼,且在炼成铁水后必须进入转炉才能炼成钢铁。而废钢既能在电弧炉和中频炉冶炼,也能直接进入转炉炼制成钢。如果是进口大国,在省去采掘、选矿等环节后,以废钢为原料的钢铁生产成本会更低。
钢铁生产工艺流程
生产成本低只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铁矿石在冶炼时必须有炼焦煤、石灰石等辅料进行长时间的共性生产,而辅料间产生的化学气体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使用废钢这种可循环资源生产钢铁,不仅可以节省能源,还能减少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
据统计:每吨废钢在二次生产中可节省60%的综合能源消耗,CO、CO2、SO2和其他排放物下降86%。
前两年中国工业生产是个什么情况?
四个字:产能过剩。这其中,水泥和钢铁的过剩产能尤为突出。
从经济效益上讲,产能过剩固然对良性工业循环造成不利影响,但在天量的钢铁生产中遗留下来的废钢,却成为中国在未来某一天防止西方国家企图用铁矿石卡脖子的战略资源。
2019年,我国废钢资源产出量2.4亿吨,连续两年增量达2000万吨;钢铁企业废钢用量2.16亿吨,利用率为7.2%。
如果按照世界平均水平25%来算,我国以废钢为原材料生产的钢铁产量,还有几亿吨的上升空间。当然,要是再算上可以进口的废钢总量,这个数值还能翻上几番。
第三、中国钢铁在原材料端上正积极推进去澳化产业线建设
面对单一来源的战略风险,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铁矿石的去澳化产业线建设,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提升国产铁矿石采购比例:前文说过,中国矿区受制于地势和品相的约束,上游开采成本高导致下游钢铁生产企业转向海外进口。为解决这个问题,今年的两会上已有行业内重要人士建议降低铁矿企业综合税费负担,以增强和海外矿企的竞争力。
二是推进海外资源开发:2020年6月10日,几内亚矿业地质部与由中国魏桥创业集团牵头,联合烟台港口集团与新加坡为韦立国际、几内亚UMS组成的赢联盟正式签署《西芒杜铁1、2号矿块基础公约》。此举标志着世界上最大铁矿的开发权,被中国企业拿下。
三是多元化购进:南美洲的巴西是全球主要富矿聚集区,只不过因为路途太远,海上综合运输成本过高,以及港口不匹配等原因(巴西淡水河谷的货轮多为40万吨以上的载重,国内港口缺乏此类泊位),一直不被中国的钢铁企业们所重视。
随着战略层面对铁矿石去澳化产业线建设的需求,中国开始在烟台着手建造可容纳50万吨级货轮的深水港,并于上个月初接受了来自淡水河谷的第一艘超级铁矿石运输船
——名为Valemax的铁矿石船重45万吨,这是烟台港开港159年来接卸的最大船舶。
而这类超级深水港的数量将在未来几年内达到11个!基本可以满足非洲和巴西的所有重型轮船的停靠。
届时,澳大利亚铁矿石的竞争力,将在国际市场上一路下跌。一个国家只有具备某种他国无法生产或无法替代的东西,那才有能力卡脖子。
而像澳大利亚这种依靠资源出口、又毫无技术含量、且全球范围内可替代性广的国家,想用区区铁矿石卡中国脖子,不过是自不量力的痴人说梦罢了!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你澳大利亚若放着一个人畜无害能赚大钱的袋鼠不当,非要做惹人厌的苍蝇和妄想撼动巍巍大树的蚂蚁,总有一天是要被当做害人虫消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