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断供,中国怎么帮助华为?
作者: 明叔
来源公众号:明叔杂谈
微信ID:laomingdashu
1
2020年9月15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中国在21世纪的“国耻日”。
从这一天开始,迫于美国政府淫威,全世界所有使用美国技术和工具的公司,未经美国政府许可,都不得向华为供货。
华为多年来一直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面向全球产业链坚持开放战略。基于市场规则,华为充分利用全球产业链中的优势资源和要素,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但这种战略,被一贯标榜自由市场经济原则的美国政府彻底打乱。特朗普政府滥用国家安全概念,出于遏制中国发展的角度,对中国最优秀的民营高科技企业进行打压,严重扰乱了信息通信技术全球产业链的正常运作,给华为和中国在短期内制造了巨大的麻烦和挑战。
通过这一事件,相信稍有常识的中国企业家和民众,都能理解,中国作为一个全球性大国,在21世纪地缘政治竞争的大背景下,核心技术求不来、买不来,只有靠自己。
对于一个大国来说,特别是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与西方文明和意识形态迥异的东方大国来说,必须将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中国强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是盲目拒绝世界市场的先进要素,而是因为只有中国实现了高水平的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才能确保世界市场最先进的要素可以对中国保持开放,避免中国被卡脖子、被讹诈、被勒索。
2
过去一年多,伴随着美国对华为“绞杀”计划的升级,在中国国内,一场“拯救”华为的世纪行动也在上演。
痛定思痛,美国今天之所以动辄可以使用长臂管辖,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政府、企业和个人进行制裁,是建立在美国强大的科技和金融实力基础之上的,而这种科技和金融实力,又是美国几十年、上百年长期投入的结果。
虽然美国的科技和金融实力,与其巅峰时期已经有很大下降,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纽约时报》分析说,如果美国接下来不能持续加大对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的投入,对华为的“绞杀”有可能成为美国科技霸权的顶峰。
对于中国来说,通过美国对华为的“绞杀”,最大的感悟应该是——放弃浮躁、速成的心态,在重大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上坚持长期主义,稳扎稳打,逐步夯实中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基础实力。
3
在华为内部,“自救”行动相信早已经开始。我听到不止一个华为前同事说,自从美国将华为纳入出口管制的实体清单,华为上上下下已经进入战时状态。
相信凭借华为长期以来形成的“死磕”精神,加上华为从西方学习并进行发扬光大的科学管理,华为即便像那架二战时的轰炸机一样,被打得千疮百孔,只要核心的发动机和邮箱没有出问题,依旧可以活下去,并安全返航。
我一直都说,在全球信息通信技术行业,华为本来只想做一个单项冠军,顶多可能是三个单项冠军,但现在美国逼着华为生生朝着“十项全能冠军”的目标前进。
华为接下来将被迫跟国内产业链合作伙伴一起,逐步解决芯片生产设备、设计软件、工艺、流程、材料等全方位难题。
这是新时期的两万五千里长征,爬过了雪山,走过了草地,到达陕北,又是一个新天地。
4
我两年前发表过一个观点,中国有华为,是一件幸事;但如果中国只有华为,就是一种悲哀了。
华为要突破美国政府的包围圈,需要“友军”的配合与支持。从操作系统到工业设计软件,从零部件到原材料,从流程到工艺,只有整个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全产业链发展起来了,华为才有更大的希望活下去,并活得更好。
应该说,过去十几年,中国信息通信技术行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目前中国并非一穷二白的局面,而是几乎在所有领域都有一定的积累,只是技术的先进性与国外有差距而已。
在美国不对华为断供的时候,国内这些企业的技术和产品,由于先进性不够,也获得不了进一步去试错和迭代的机会。
在美国断供之后,国内这些企业反倒有了与华为一起去尝试和迭代的机会,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不要浪费一场危机提供的机会,这是当前中国举国上下应该坚持的态度。
5
对于中国的消费者来说,我还是强烈呼吁大家支持华为的产品,这不是出于什么狭隘的民族主义的情绪,而是在当前严酷的中美斗争局面下,我们应该有的大局观。
我们不应该去仇恨美国和美国企业,但在美国政府对华为进行野蛮“绞杀”之际,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毫无疑问,应该支持华为。
过去10年,我用过几十部华为手机,我现在也在同时用华为和苹果的笔记本电脑,接下来正准备买华为的平板。从我自身经验来说,华为的消费电子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是全中国公司中
最好的。欢迎大家放弃对国产手机的偏见,多多体验一下华为的产品。
更重要的是,在半年或者一年之后,华为手机不能再使用最先进的芯片时,我们更要支持华为的手机。
手机是一个系统集成后的产品,芯片只是其中的一个部件而已,只要你不是“参数党”,即便华为手机不能使用最先进的芯片,对个人使用体验影响也不会太大。
6
我一直强烈呼吁,中国的其他国产手机制造商,包括OPPO、vivo和小米等,千万不要趁着华为受难而幸灾乐祸、落井下石。
当然,令人欣慰的是,尽管中国手机行业竞争白热化,此前跟华为打过很多次嘴仗的国产手机厂商,近来都非常克制,这是好事。
但更重要的是,国产手机厂商,在战略上,不要急着利用美国对华为的打压,去抢夺华为在国内的市场份额,而是要花更大的力气去抢占国际市场份额。
华为本来在国际市场突飞猛进,有望超越三星和苹果,成为全球第一大手机厂商,但因为美国的“绞杀”,华为的这一目标被无限期延迟了。
华为从国际市场撤退,中国的其他手机厂商应该接过这面大旗,在东南亚、印度、独联体、中东、欧洲、非洲、拉美等地区,奋发有为,续写华为开创的高科技行业“中国制造”的神话。
这不仅仅是一种产品和市场战略,更体现了OPPO、vivo和小米掌舵人的大格局。
我这么建议,是因为,从长远看,华为在中国市场的地位将难以撼动,中国其他手机厂商为了活得更好,“出海”是必然的选择。
我知道,OPPO、vivo和小米,在国际化方面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那就再接再厉,让苹果和三星瑟瑟发抖吧。
7
美国对华为断供,实际上也给了中国一个让美国更加孤立的大好机会。
在全球产业链中,美国的优势是核心技术,但中国的优势是巨大的市场潜力。
美国可以用核心技术逼迫其他企业断供华为,那么,中国有没有可能利用巨大的市场潜力,促使这些企业“去美国化”?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考虑和探讨的关键问题。
8
令人气愤的是,对于像台积电这样的芯片代工巨头来说,失去华为的订单,它丝毫不觉得受到伤害,它丢掉的华为代工订单,完全可以从高通、苹果等其他公司那里获得。
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果高通和苹果的订单也大幅下滑,那么,台积电是不是必然受到影响?它为了生存和发展,是不是必然要考虑如何建立一条不受制于美国制裁禁令的代工生产线,从而保证可以继续向华为供货?
怎么才能打掉高通和苹果为台积电提供的订单?答案肯定是大幅减少高通和苹果的市场份额。
中国商务部是不是可以考虑,禁止在中国市场销售的手机使用对华为断供企业的技术和产品。
简言之,台积电对华为断供,那么,苹果手机如果想在中国市场销售,就不能使用台积电代工的芯片。其他国产手机厂商如果想在国内销售,同样也不能使用台积电代工的高通芯片。
这一政策至少有三个好处:第一,避免苹果和国产手机厂商抢夺华为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减少美国禁令对华为的打击;第二,迫使国产手机厂商以更大的力度向海外进军;第三,迫使台积电认真考虑如何向华为恢复供应。
从TikTok的例子可以看出,在美国的野蛮打压之下,中国政府并不是没有牌可打,关键是要引入专业力量,找到抓手,一击即中。
9
上述政策,其实并不需要立即执行,可以像美国学习,提供3个月、6个月的缓冲期,或者需要这些企业向中国商务部提出申请,这样,就在台积电、苹果、高通和其他国产手机厂商头上悬挂着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逼着他们想办法。
中国的根本目的,应该是促使台积电建立去美国化的生产线。凭借台积电的强大技术积累,如果在最新的5nm、7nm制程中,无法实现去美国化,是不是可以在12nm、16nm、28nm等领域,实现去美国化,确保可以向华为供货,为华为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
肯定有人说,如果采取这项措施,会对苹果在中国的产业链构成打击,但苹果在中国市场份额本来就不大。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向美国学习,在战略方针已经决定的前提下,美国为了打击中国,连华为每年100多亿美元的订单都可以放弃,我们为了支持华为、孤立美国,也需要接受一定程度的损失。
中国采取这一措施的同时,还可以明确表示,这并不是意味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倒退,而是基于美国不合理政策的对等反应,其他遵循市场规则的外国企业,中国依然非常欢迎,而且会加大在市场开放、国民待遇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10
如果特朗普政府吃了秤砣铁了心,一直追求中美脱钩,中国需要做的,不是苦口婆心去说服他们,这是与虎谋皮,没有任何用,而是要考虑如何在这种局面下,尽可能维护中国的利益,并打击美国的利益。
中国突围的方向,应该放在进一步扩大与非美国市场、企业、资金和技术的合作。目前看,这一策略已经有所奏效。在美国对中国发起贸易战后,中国与东盟、与欧盟的经贸联系获得了更大的发展。
中国面临美国的打压,最大的底气就是国内政治稳定、市场空间巨大。有了这两点,除了少数国家依然会选择下注美国之外,更多的国家会两边下注,这就是中国要的效果。
相反,美国滥用其科技和金融霸权,则会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广泛的担忧和焦虑,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能建立去美国化的产业链和国际金融体系基础设施,这恰恰是推动中国科技和金融实力发展的一个历史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