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参考,东方金报

微信
手机版
东方金报
  • 烧光400亿,首辆法拉第FF91抵达上海,贾跃亭要打翻身仗了?
    烧光400亿,首辆法拉第FF91抵达上海,贾跃亭要打翻身仗了?
    法拉第FF91的首款准量产车已抵达上海,此条消息一出,立马引发了国内媒体的轰动。在此之前,贾跃亭的“法拉第未来”造车公司在造车上已经烧掉了400亿,但依旧没什么起色。现如今他却突然宣布,FF91即将在4月实现量产。很多人开始讨论,贾跃亭这是要准备打翻身仗了?还是说回国继续再圈一波钱?一、折戟沉沙的“法拉第未来”说起“法拉第未来”这家造车企业,简直就是一言难尽。早在2014年的时候,乐视创始人贾跃亭...
  • “一户一田”来了!中央一号文件:土地整治,小田并大田
    “一户一田”来了!中央一号文件:土地整治,小田并大田
    中国是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农业大国,可我们的农业发展程度反倒不如仅有百余年历史的美国。其关键在于,中国农业发展目前仍较为粗犷,农村土地耕种模式需要在未来得到变革。中央一号文件已正式向下公布。在文件内容当中,涉及到三农改革的条例有很多。其中比较受人关注的,当然就是此前传的沸沸扬扬的土地整治,小田并大田。具体情况如何呢?一、传统农村耕地在农村生活过的居民都知道,分耕地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毕竟有些耕地适合种...
    2023-02-24
  • 钟南山张文宏预判正确,疾控发声,疫情迎来转机,一定向专家道歉
    钟南山张文宏预判正确,疾控发声,疫情迎来转机,一定向专家道歉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专家”不再是一个褒义词,而是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甚至有人提出“建议专家少提建议”,表达了对专家们的不满。任何一个群体都有不负责任的人,有的“专家”只有高学历,而不是真正为百姓着想。因此大家才会对这个群体产生抵触情绪。其中也有一心为民的好专家,钟南山、张文宏教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做出的预判都被证实,疫情能够迎来转机离不开他们的努力。当初那些质疑甚至谩骂他们的人,应当向他们道歉...
    2023-02-24
  • 2023年才刚开始,这些专家就开始哗众取宠,连央视都看不下去了
    2023年才刚开始,这些专家就开始哗众取宠,连央视都看不下去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专家”不再是一个象征权威的褒义词,而是变成了人们不信任的“笑柄”。之前的专家都是有真才实学的,能够给人们提出有效的建议。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网络上自称“专家”,不仅提不出好的建议,他们说的话甚至让人感到离谱。“建议专家不要再建议”,这句嘲讽很好的表明了人们对有些专家的态度。这不2023年才刚刚开始,有些专家又开始哗众取宠,连央视都看不下去了。他们究竟又提出了什么让大家感到...
  • 中国资本大鳄确认失联!他的事包不住了,朋友圈有刘强东马化腾等
    中国资本大鳄确认失联!他的事包不住了,朋友圈有刘强东马化腾等
    进入2023年,包凡与往年一样,在社交媒体上转发了一条集团年度回顾的博文。然而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当天还在网上活跃、看似没有任何异常的人,却在这之后神秘失联了!据新闻媒体报道称,包凡已于2月中旬彻底确认失联,本人接连多次未出现在工作场合,一切联系方式也无法找到本人。难不成他的事包不住了?据说他的朋友圈还有刘强东马化腾,具体怎么了?一、私募股权投资的大佬在如今的投资圈,通过PE+上市公司的模式盈利...
    2023-02-24
  • 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银行融资流动性是如何影响银行贷款风险的?
    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银行融资流动性是如何影响银行贷款风险的?
    引言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银行融资流动性是如何影响银行贷款风险的?本文在评估银行贷款风险时,首先基于信用评级度量借款人还款能力下降给银行贷款带来的未违约损失;然后结合实际中国内银行贷款LGD并非持续不变而是具有双峰U型分布特征的变量的情况,度量了银行贷款违约损失;最后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以融资利率表示银行融资流动性,并分析它会如何影响银行贷款风险。一、结论主要得出以下结论:一、在某些分位数上,融资流...
  • 时代“抛弃”C1驾照,连“招呼”都没打一声?怎么回事
    时代“抛弃”C1驾照,连“招呼”都没打一声?怎么回事
    衣食住行是中国人最重要的四件大事,而如今出行问题则成了重中之重。截至2022年底,我国拥有汽车驾照的人已经达到4.64亿人,这让我国成为全球当之无愧的“司机大国”。为了保障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国家建立了“分级管理,证车对应”的驾照管理制度。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驾照就成了非常关键的事情。网传C1驾照将被时代抛弃,未来是C2的天下,这到底是真是假呢?一、自动挡和手动挡的纠结在车友...
  • 银行定期存款,“有本子”和“无本子”究竟有何区别?望储户周知
    银行定期存款,“有本子”和“无本子”究竟有何区别?望储户周知
    引言对于有钱的老百姓来说,他们更喜欢让钱变得更值钱,因此他们就会把钱存在银行里面,因为这样的话就能够让自己获得更多的利息。不过,当进行银行定期存款的时候,我们也有一件事情表示怀疑,有本子和没有本子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区别呢?储户也应该知晓这件事情。为什么要把钱存在银行里?其实对于我们中国的老百姓来说,他们都是比较喜欢理财的,而事实情况也是这样的,只有那些精于理财之道的人才能够把钱用在该用的地方。再说...
    2023-02-24
  • 在“新版人民币”发行后,纸币会不会“消失”?苏州率先“试点”
    在“新版人民币”发行后,纸币会不会“消失”?苏州率先“试点”
    引言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是比较快的,再加上科技的水平在不断地提升着,这也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如果说最近这几年我们的感触最深的地方是什么的话,那就是我们已经不再使用现金去支付了,我们一直在使用移动支付的方式来完成购物。譬如说我们会选择用微信或者是支付宝来进行消费。不过最近关于人民币的事情也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当中,也就是央行推出了我们已经非常熟悉的新版人民币。那么,新版人民币的出现之后,...
  • 老房加装电梯后,6楼为何“后悔”了?老业主:3个原因很“现实”
    老房加装电梯后,6楼为何“后悔”了?老业主:3个原因很“现实”
    引言随着我国对于老旧小区的翻新和改建效率越来越快,很多老房都安装上了电梯。不过有一些户主确认为电梯的安装影响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甚至要求将电梯拆除,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对于老房的翻新和改建是国家一直以来比较重视的一项社会问题。这些老房已经明显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很多老房虽然基础设施有缺陷,但他们位于一个城市当中最繁华的地方,如果不对这些老房进行翻新旧改的话,那么这些老房将会拉低周边房价,降低城市的...
    2023-02-24
  • “延迟退休”即将落地,70后“躲过一劫”,哪类人或有机会获益?
    “延迟退休”即将落地,70后“躲过一劫”,哪类人或有机会获益?
    引言当前如果提问各位国民朋友最敏感的话题,毫无疑问肯定是退休年龄这个词语。众所周知,哪怕是经济非常发达的国家,想要推迟退休年龄都会受到极大的阻碍和限制,甚至需要多年时间才能够顺利实施。所以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想要实行延迟退休政策仍然十分困难,而且多年时间以来都没有一个准确的论断。根据当前有关部门释放的信号来看,我们真的要实施延迟退休政策了。这样一来,70年代出生的国民群体是最有可能躲过延迟退休政策...
    2023-02-24
  • 社保新消息:2023年养老金可能“停发”?这7类退休人员或受影响
    社保新消息:2023年养老金可能“停发”?这7类退休人员或受影响
    引言根据最新消息,2023年起,养老金将暂停发放,也就是我们之前说的停发养老金了。这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坏消息。但这一消息的出台并不意味着所有退休人员都会受到影响。因为养老金是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的,因此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不会有任何影响。而且如果大家都停止发放养老金了,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总的来说停发养老金的有7类人,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一、没有及时进行养老金资格认证的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都...
  • 第二波冲击离我们不远了,它已经悄悄的来了
    第二波冲击离我们不远了,它已经悄悄的来了
    随着去年疫情放开,持续了三年之久的疫情封控总算是结束,但是德尔塔病毒的爆发也让无数人感受到高烧不退、浑身酸痛的痛楚。虽然第一轮疫情已经结束,但是并不代表新冠病毒不会卷土重来,院士张文宏就预料,第二轮新冠疫情将在今年的3月-6月爆发!而新冠疫情的第二轮冲击距离我们已经不远,甚至已在悄悄逼近!那么面对第二轮的疫情,有哪些人需要特别注意,普通大众又该做好哪些防范呢?一、新冠疫情卷土重来新冠疫情的毒性,远...
  • 疫情3年,美国GDP增长了19.13%,印度增长了22.31%,我国呢?
    疫情3年,美国GDP增长了19.13%,印度增长了22.31%,我国呢?
    近几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给各个国家的经济都带来了不容小视的冲击。在我们普遍认为全球经济都在负增长的时候,其实世界七大经济体的GDP都实现了正向增长。不过各国的GDP增长幅度有大有小,其中老美GDP的涨幅很是可观,同比增长了19.13%。让人万万想不到的是,印度的涨幅比美国还高出了3.18个百分点。那么,疫情三年,我国GDP的增长情况又是如何呢?一、中国经济成为疫情期间,唯一连续三年正增长国家如果...
  • 3月开始:我国将取消“阶梯电价”?中央定调:“二禁一封”新规
    3月开始:我国将取消“阶梯电价”?中央定调:“二禁一封”新规
    用电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基础民生,不夸张的说人们的日常生活没办法离开电力供应。虽然每天都用电,但大多数人并不清楚我国电费的收取标准是按阶梯收费的,即用电越多电费越高。这样的收费标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用电浪费,但是却让那些需要长期用电的商户和家庭“苦不堪言”。不过这样的局面或将得到改变。相关人士在网络透露,“阶梯电价”将迎来取消。那么,取消“阶梯电价”之后,电费又该如何计算?一、“阶梯电价”让一些人苦...
    2023-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