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母亲捡聋哑弃婴,离婚卖房培养他成舞蹈冠军,生母却来相认
在黑龙江哈尔滨市,有这样一位母亲。
她含辛茹苦20多年,将聋哑儿子培养成舞蹈冠军。
而这个孩子,是一名弃婴。
为了这个孩子,她不惜离婚,不惜卖掉唯一的房子,只为他能在无声的世界,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就在孩子功成名就之后,生母却突然出现……
都说养恩大于生恩,这个孩子该如何抉择?
他们背后又有怎样的辛酸过往?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赵丹与她的聋哑儿子史秋捡的感人故事。
一,捡回残疾弃婴,家庭破裂
1995年9月10日,刚过完中秋节,赵丹像往常一样,和丈夫在哈尔滨南岗客运站跑客运。
上午10点左右,客运站的电话亭前围了许多人.
出于好奇,赵丹也凑上前,拨开人群,她看到桌子上竟然放着一名七八个月大的婴儿,正躺在襁褓里虚弱地啼哭。
电话亭的老太太站在一旁,义愤填膺地向众人倾诉。
有个女人一大早抱着男婴来到电话亭,打了一个电话后,她借口上厕所,将男婴交给老太太看管,谁曾想一去不回……
老太太在婴儿的襁褓里翻出一张纸条:
因父母离异,孩子双耳聋哑,实在无力抚养,恳请城里的好心人士予以收留。孩子的出生日期为1994年12月30日。
纸条的背面,还粘着一张医院的诊断报告。
毫无疑问,这个身患残疾的婴儿,被亲生母亲抛弃了。
围观的众人议论纷纷,谁也不肯上前,仿佛他是一块烫手山芋。
赵丹有个三岁半的女儿,身为人母,最不忍看的就是孩子的眼泪。
她俯身将婴儿抱起,这时啼哭声突然停止了,婴儿安静下来,睁着两只眼睛一直看着赵丹。
看着这个浑然不知已经被生母抛弃的孩子,赵丹心生怜爱。
“这孩子我养了。”
赵丹托人给丈夫带了话,直接把孩子抱回家中。
赵丹出生在哈尔滨市,母亲姚荣华经营一家幼儿园,她和丈夫跑客运,生活虽然无忧,但算不上大富大贵。
突然抱回一个残疾孩子,无疑引起轩然大波。
公婆闻讯跑到赵丹家里,怒斥她是疯掉了。
“你想要儿子,自己生一个啊,干嘛抱回一个聋哑孩子!”
就连赵丹的丈夫也不理解,劝妻子趁早把这个“拖油瓶”放回去。
原本和睦的家庭,一夕之间气氛剑拔弩张。
赵丹看着怀中的孩子,也开始思索未来的生活。
如果收养这个残疾孩子,以后必定要花费异于常人的金钱和心血。
可如果再度把他丢弃,自己是万万做不来的。
纠结之下,赵丹找到母亲姚荣华,决定听取她的意见。
当时开幼儿园的姚荣华对赵丹说:
“这个孩子已经被亲生父母抛弃一次了,我们再抛弃他一次,岂不是罪过?”
“既然抱回来了,就专心把他养大,妈帮你一起养!”
母亲的话,让赵丹吃了一颗定心丸,此后任凭别人怎么反对,她也不为所动了。
赵丹为婴儿取名:史秋捡,寓意他是在秋天捡到的。
她无意隐瞒儿子的身世,因为儿子早早知道,总比从别人嘴里听来要好。
史秋捡来到家里后,赵丹把女儿交给母亲照顾,她把全部的精力放到儿子身上,带他四处求医治病。
她无心顾及客运,生意交给丈夫打理。
丈夫一个人力不从心,一年下来亏损了6万多元,最后只能卖掉客车抵债。
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丈夫满腔怒火全部撒在赵丹和史秋捡身上。
他认为如果没有收养史秋捡,他们的生意或许一直红火。
夫妻间矛盾频发,丈夫的言语,也愈发激烈刺耳:
“我宁愿找个黄花大闺女再生个儿子,日子也比现在强!”
1997年,在一次争吵后,丈夫对赵丹下了最后通牒:“我和孩子,你选一个!”
频繁的争吵早就让赵丹身心俱疲,看着丈夫冷冰冰的态度,这次赵丹丝毫没有留恋:
“你想离婚,就离吧,孩子是无辜的,反正我不会放弃他。”
二,治疗无望,意外发现天赋
离婚后,赵丹独自一人带着女儿和儿子,生活捉襟见肘。
母亲姚荣华帮忙带孩子,赵丹则在外打工,顺便打听还有哪家医院能治疗儿子的耳疾。
后来,她听说北京来了位外国专家,赵丹仿佛看到了治愈儿子的希望。
她四处借钱,又卖掉自己和母亲所有的首饰,带着儿女去了北京。
可是专家的话,犹如当头给赵丹泼了冷水:
史秋捡的双耳是极重度听力障碍,即使戴上人工耳蜗,也无济于事。
所有的希望落了空,赵丹和母亲暗自叹气,而秋捡和姐姐第一次来到北京,却兴奋异常。
晚上,赵丹和母亲带着两个孩子散步,3岁的秋捡看到广场上有人跳舞,虽然听不到音乐,也欢快地跟着手舞足蹈。
看到开心的儿子,赵丹在心里暗暗发誓:
无论如何,妈妈都要让你在人生舞台上,舞出属于你自己的人生。
半年内,赵丹跑遍了北京所有的医院,得到同样的诊断结果后,这才终于死心。
从北京回来,秋捡跟着姥姥姚荣华进了幼儿园。
没多久,姚荣华发现幼儿园的学生越来越少了。
原来秋捡的入学,引来其他孩子家长的不满。
“我们家孩子从幼儿园回来,也不说话了,就手舞足蹈的瞎比划!”
面对家长的抗议,姚荣华没有多做解释。
她明白,不能为了自家孩子,影响了别的孩子。
姚荣华关掉幼儿园,和赵丹开了一家开了一家馒头店。
每天凌晨3点她们就要起来忙活,干到晚上10点才回家。
母女俩做了分工,姚荣华主要负责带孩子,赵丹则走街串巷卖馒头。
这时候,史秋捡显现出了远超其他同龄孩子的懂事。
在姚荣华的记忆里,史秋捡虽然也调皮,但从不让大人操心,也很少闯祸。
虽然是聋哑人,史秋捡却像个男子汉一般,承包了家里所有跑腿的活计。
买调味品,交电费,照看姥姥晒在院子里的东西……
为了讨姥姥开心,史秋捡在家为姥姥表演舞蹈。
他跟着电视上的表演,跳得有模有样。
有时候,他拿纱巾蒙上脸,额头用妈妈的口红点一个红点,为姥姥表演新疆舞,时常惹得姚荣华开怀大笑。
后来,赵丹的弟弟为俩孩子买了一台录音机,秋捡就把录音机放在地板上,跟着音乐起舞。
起初赵丹和姚荣华没有在意,后来发现:秋捡好像有跳舞的天赋!
他是一名聋哑孩子,听不到任何声音,却总能卡准音乐节拍。
史秋捡打着手语告诉姥姥和母亲,他是靠地板震动来找节拍的。
赵丹问儿子:你想不想学跳舞?
秋捡的眼神明显亮起来,重重地点了点头。
赵丹仿佛看到了儿子的希望,她决定将儿子送进舞蹈培训班。
在当时,送聋哑儿子学舞蹈,简直天方夜谭。
邻居们纷纷劝她,不要异想天开,再说学舞蹈费用不菲。
赵丹却说干就干,带儿子去舞蹈培训班咨询。
一连跑了几家,老师们看到史秋捡只能“咿咿呀呀”地说话,纷纷摇头拒绝。
后来,赵丹想到一个办法,再去培训机构时,她让儿子不要说话,看她眼色行事。
2007年,赵丹带着史秋捡来到东方剑桥国际标准舞学校,顺利给儿子交上学费。
从学校出来,尽管身上只剩下10元钱,赵丹内心却无比雀跃,儿子终于能接受正规培训了。
以后每个周六,在姥姥的陪同下,史秋捡准时去舞蹈学校上课。
因为失聪,别人一遍就能学会的动作,他往往要练上十几遍,就连回到家里也不肯松懈。
每次放学回家,赵丹看到儿子脚上磨起的水泡,别提多心疼了。
每当这时,史秋捡都会笑着对妈妈打手语:“妈妈,我没事,我喜欢跳舞。”
上了几节课后,史秋捡就受到老师的表扬,这时赵丹才坦言:我儿子是聋哑人。
这话一出,就连老师也吃了一惊,她本以为这个羞涩的男孩子只是不爱说话。
学校得知后,反而没有勒令史秋捡退学,而是让他周天也免费参加课程。
史秋捡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更是付出了异于常人的努力。
皮制的国标舞舞鞋,秋捡不到一个月就穿坏一双,脚上的伤疤,更是惨不忍睹。
可是对这个孩子来说,只要能跳舞,吃再多的苦,心里也是甜的。
岁月不会辜负每一个迎风起舞的日子。
这句话是对史秋捡最真实的写照。
三,参加大赛,“一鸣惊人”
2008年1月12日, 第24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第三届“华侨杯”国际标准舞公开赛在哈尔滨举行,老师鼓励史秋捡参加。
这时,他对自己的实力充满怀疑,回家将担忧告诉了母亲:"妈妈,我能行吗?"
赵丹鼓励儿子说:“儿子,你这么努力,妈相信你一定可以的!”
母亲的鼓励让史秋捡信心倍增。
比赛现场,史秋捡和搭档凭借优美的舞姿,征服了在场所有评委,并且同时拿到C组和D组的冠军。
评委们得知史秋捡的身世后,愈发佩服这位坚韧的聋哑孩子,忍不住起身为他点赞。
史秋捡一战成名。
2009年,他被中国残联艺术团录取,母亲赵丹也暂时松了口气。
可是没多久,史秋捡就向母亲倾诉了烦恼:我不想学习千手观音,我想学习拉丁舞。
当时在北京学习拉丁舞,不算吃喝拉撒,一年学费就要3万多元。
先前给秋捡看病,家里已经欠下外债,这笔学费,对赵丹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
赵丹理解儿子对舞蹈的热爱,没有劝说他继续留在艺术团,而是对儿子说了一句话:
“儿子,你等着,妈回家想办法。”
而赵丹唯一能想到的办法,就是把母亲给她的房子卖掉。
这次,身边的人再次觉得赵丹疯了。
母亲姚荣华却再次站了出来:
"卖吧,为了让孩子有个光明的未来,我们住哪都行。"
拿着卖房得来的15万元,赵丹带着儿子来到北京,儿子在学校学习拉丁舞,她则去摆摊卖衣服挣钱。
为了培养史秋捡,全家可谓倾注了全部心血。
就连赵丹的亲生女儿史田美子,自小在母亲和姥姥的熏陶下,对这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弟弟也是疼爱有加。
史田美子说,她从来没有吃过弟弟的醋,因为母亲时常告诉她,正因为弟弟是捡的,我们才要给他百倍千倍的爱。
为了养家,懂事的史田美子14岁就出道做了模特。
而史秋捡也没有辜负3个亲人的厚望,在2009年,获得“桃李杯”拉丁赛冠军;
2010年,获得《中国达人秀》冠军。
凭借出色的舞姿,史秋捡先后登上《非常6+1》,《中国梦想秀》等节目,而他被赵丹收养的故事,也被更多的观众知晓。
四,与生母相认
2017年,史秋捡登上《向幸福出发》栏目,母亲赵丹当众展示了当年秋捡生母留下的字条。
机缘巧合之下,这一幕恰好被史秋捡的亲生母亲看到。
她激动万分,主动给节目组打来电话,联系上赵丹。
得知亲生母亲找来,史秋捡显得很淡然,姐姐和姥姥却整天以泪洗面。
她们早就把史秋捡视为亲人,从没有想过他的亲生父母还能找来。
姐姐说:
“我从没见过丢弃孩子的母亲会主动认领孩子,如果孩子现在不那么优秀,她肯定不会相认。”
那段时间,全家被一股悲伤的氛围笼罩,而史秋捡对赵丹比着手势:
“妈,我哪也不去,我要陪着你一辈子。”
而赵丹却劝说儿子:
“儿子,去见一面吧,也算了了多年的心愿,如果你要回去,妈也不阻拦你。”
2017年6月5日,史秋捡在姥姥、母亲和姐姐的陪伴下,与亲生父母相见了。
一见面,史秋捡的生母就解释道:
“当年我是在给他看病的途中丢下他的,我想着城里有钱人多,万一他被好家庭收养的话,好起来的可能性会大一些。”
22年的骨肉分离,这种解释显得苍白无力。
当年史秋捡出生时,生母已经与生父离婚,后来又复婚,还生下一个健全的儿子。
现在,他们经营着培训中心,生活得不错。
对于过往,史秋捡毫不在意,而赵丹也表示了理解:
“我们两个都是傻女人,你傻在抛弃了你的亲生儿子;我傻在收养了一个残疾孩子。”
“以前我一直以为自己傻,直到我的孩子成名之后我才发现,我不是傻,我是坚强。”
两家人见面,礼貌而不亲近,看到史秋捡冷淡的态度,生母表示:
“不会认回儿子,只想弥补当年欠下的责任,当亲戚走动。”
如今,史秋捡依旧从事着他热爱的舞蹈事业,他成了哈尔滨残疾人艺术团的台柱子,几乎每场演出他都是男主角。
2022年,冬奥会在北京举行,史秋捡作为残疾人代表,参加了开幕式和闭幕式的演出。
母亲赵丹则开通了短视频账号,时不时分享儿子和女儿的日常。
结语
对史秋捡来说,身患残疾,自小被亲生父母抛弃,这样的身世是不幸的;
但是他遇到了善良坚强的养母,咬紧牙关为他铺就了一条光明大道,这是他最大的幸运。
“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史秋捡没有因为身体的残疾而自暴自弃,反而凭借异于常人的努力,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而善良的赵丹一家,不计回报地为史秋捡付出,这种大爱,值得所有人尊敬和赞赏。
祝福赵丹一家,希望他们永远幸福。
我是米粥的阅读时光,热爱阅读,随时分享人生百态,欢迎关注!欢迎点赞、评论与转发,您的喜欢是我继续创作的最大动力!
●☛█▼▲豪仕法律网HtTp://Www.7911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