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拼死救下25万中国人,83年后孙子求援,我国:所有物资无偿援助
2020年,全世界都笼罩在新冠肺炎的阴影下,突然而来的病毒让许多国家出现药物缺失、口罩供不应求的情况。
听到对方的身份后,中国大使馆极为重视,立刻对其核实身份。确认对方身份信息无误后,中国政府表示对德国进行无偿援助,用最快的速度运送德国需要的防护用品和药品。中
为什么中国政府会对这个德国医生如此重视?
相信看过历史或电影的人都猜到了,这个德国医生名叫托马斯.拉贝。之所以中国政府无条件帮助这个德古医生,只因为他的爷爷就是让中国人一直铭记于心的恩人:约翰.拉贝。
约翰.拉贝凭一人之力,在日本侵华时期保护了整整25万中国人,他更将自己所看到的日军罪行全部记录在自己的日记中,这就是著名的日本罪恶铁证《拉贝日记》。
但也因为他为保护中国人穿上了纳粹军装,回国后遭到多国审判,虽然后来解释清楚无罪释放,但因为有“恶劣行为”导致他无法找到工作,晚年时更是穷困潦倒。中国政府得知消息后,采用一切手段保障他的晚年生活,表示为他养老。
少年丧父,辍学打工补贴家用
1882年,拉贝出现在德国汉堡,因为有一个当船长的父亲,所以拉贝的家庭虽然不上富裕,但至少衣食无忧。船长父亲一生都在与大海搏斗,勇往无前的英雄形象深深影响着拉贝。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拉贝16岁时,父亲突然去世,让这个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一下子走向萧条。家里的顶梁柱塌了,母亲微薄的工资不足以抚养他和两个幼小的妹妹。
为了减轻母亲的压力,拉贝前往一家英国公司上班。因为勤奋好学,在工作闲暇之余他又学习了一口流利的英语。因为身怀两门语言,并且业务能力强,1908年公司派他前往北京负责分公司运营。
感受东方文化的魅力,热爱着这片土地
当踏上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后,他感受到了与德国完全不同的文化气息。丰富多彩的文化,善良朴实的百姓,让他一下子爱上了这个国家。在休息的时候,拉贝喜欢带上他的相机到处拍照,为此他收藏了大量老北京的建筑、人物以及各种事物。
就在拉贝在北京开心的工作与生活时,从德国传来消息,一战结束德国战败,他不得不在1919年带着家人回到自己的国家。但在中国生活的这段日子里,他非常开心,如果还有机会他还想回到这里。
果然,拉贝的愿望仅仅在一年后就实现了。
1920年,德国与中国的关系得到缓和,因为拉贝在中国生活过,算是半个中国通,于是公司再次决定派拉贝回到北京处理公司的相关事宜。让他没想到的是,离开北京一年的他,回来后看到自己曾经的房子和财产都原封不动地在那里,这让他对中国的好感再次提升。
第三次来中国,一呆就是30年
1930年,德国西门子公司在南京成立分公司,鉴于拉贝对中国极为了解,公司决定派他前往中国分公司担任总经理。
作为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六朝古都,曾经出现过绚烂的文化,这对于本就喜欢中国文化的拉贝来说,无疑是梦想之地。
在南京期间,他认识了许多社会人士,向他们请教中国文化,并还在当地建立了德语学校。然而,这安逸恬静的生活,在不久之后就被打破了。
1937年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为了攻击南京国民党政府,日本飞机经常在南京上空轰炸。9月份时德国发来电报,让拉贝等德国人紧急收拾行李撤离中国。日本方面也联系了其他国家的大使馆,让各国人员撤离南京,以免遭到他们误炸。
此时的拉贝已经在中国生活了近30年,他热爱着这片古老的土地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拉贝更知道当贫瘠的中国遭到日本进攻后会是怎样的下场,他放心不下曾经跟他喝酒聊天、交流文化的伙伴。
在拉贝的心里,他早已把自己当成一个中国人了,现在这个国家有危险,面对即将遭受战争摧残的人们,他觉得自己即便能力再微小,也是出来保护他们。于是,拉贝拒绝了德国政府撤离的要求,选择留在这里与南京百姓共存亡。
想尽一切办法,保护了25万中国百姓
说干就干,拉贝立刻找人在自家后院修建了一个防空洞,同时又迅速定制了一面长6米宽3米的德国纳粹军旗,因为当时德国跟日本是同盟国,有了这面极度显眼的军旗后,日本飞机就不会轰炸这面区域。
果然,效果很明显,作为德国的小弟,日本轰炸机的飞行员看到这面军旗后就离开了。
为了预防难民涌入导致食物不够,他早早地准备了大量的食物、水和药品等。许多人听到拉贝的房子不会被轰炸后立刻赶来避难。但他没想到刚开始才600人,几天之后就达到了数千人。
拉贝知道来这里避难的人会越来越多,于是就联系了几个国际友人一起保护这片区域,并申请了4平方公里的土地作为国际安全区。此外,他与几个国际友人到处游说其他国家官员,让他们承认这4平方公里的合法性。
德国那边见到撤离回来的人中没有拉贝,便再次联系上拉贝让他迅速撤离,但再一次被“固执的”拉贝拒绝了。
但他没想到,一个星期内这片不到4平方公里的土地聚集了25万逃难的中国人,为了不让日本士兵伤害这些人,拉贝只能穿上纳粹军装。因为他知道,自己身穿纳粹军装,日本人就不敢对他下手,毕竟没有哪个日本人敢挑起两国矛盾。
然而,南京市民的生命暂时得到保障,可这么多人的吃喝却是个大问题。
无奈之下,拉贝只能拿出自己的财产贿赂日本高官,让他们售卖粮食给自己,并组织人手让美国、德国等其他国家向日本施压,允许安全区每天可以买到至少100带大米,以维持这么多人的温饱问题。
对于拉贝这种行为,日本觉得他严重妨碍了帝国主义的侵略进程,于是让德国将拉贝强行召回。无奈之下,拉贝只能回到德国,但在临走前他再三请求国际委员会一定要保证这些难民的安全。
因为“污点”,晚年穷苦潦倒,中国人表示为他养老
回到德国的拉贝将自己的日记公布出来,希望社会各界向政府施压,再把压力给日本。可惜的是,当时德国跟日本是统一战线,拉贝的日本不但没有被公之于众,本人还被盖世太保给关了起来,最后还是西门子公司总裁将他保释了出来。
二战结束后,拉贝因曾经穿上纳粹军装,被几个国家轮流抓捕审判,经过核实后发现他并没有犯下什么罪就将他释放了,但也因为他的日记还没公开,也没人知道他的英雄壮举。
出狱后的拉贝,因为曾经穿纳粹军装的“污点”,没有公司收留他,只能做一些简单但收入微薄的工作。而随着年纪的增长,他的收入更是微乎其微,最后甚至连饭都吃不上。
对于中国人的善良,拉贝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他声称自己依然热爱着这个国家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善良的中国人。这封信如今还珍藏在南京档案室内。
1950年,约翰.拉贝,这位来自救了25万中国人的外国英雄逝世,听到他去世的消息后,许多当初被他相求的中国人痛哭失声。
1997年,为了让更多中国人了解这位英雄,也为了让他感受中国对他的爱,拉贝的墓碑从德国柏林转移到了中国南京。
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庆典,约翰.拉贝的孙子托马斯.拉贝得到了主席授予的“胜利纪念勋章”。
这份荣耀托马斯.拉贝值得拥有,只因他是恩人的孙子,而我们必须时刻铭记约翰.拉贝的这份恩情。中国人一直记得那句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因此当他的孙子托马斯.拉贝需要我们帮助时,中国政府没有一刻犹豫,尽最大努力回报这位英雄的孙子。
虽然这些物资相比拉贝救下的25万人显得微不足道,但也可以证明我们一直没有忘记这位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