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掉水里后几十位村民袖手旁观,不知所以的父亲也转身离开
有一个心理学上的名词叫做“从众心理”,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通俗地解释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虽然这种结果并不总是坏的,但盲目地从众有时也会令人作出追悔莫及的判断。
岸边的围观人群
在2010年6月27日下午5点45分左右,无锡市北塘区黄巷街道的一条河边上有几个人围在河边指指点点,好像还在议论着什么,路过的人好奇也全都围了上来,伸长了脖子往水里看。
可是河面上很平静,除了有几根水草飘过什么异常都没有,即便是这样围上来的人还是越来越多,一大群人踮着脚探着头生怕错过了什么。
这个时候就有人议论开了,说有人掉河里了,而且还是个孩子。一听这话人群中顿时就炸开了锅,有人赶紧就给家里打电话,看看自己的孩子在不在家,还有人拼命往前挤,想仔细看个究竟。
可到底是不是真的有小孩掉进河里了呢?有人是听说,有人却很肯定,因为没有看见具体情况大部分人还是表示怀疑。
如果真的有小孩掉到水里总有人能看到,可是为什么就没有一个人愿意下去救人呢?人们还都站在岸上指指点点,好像这件事和自己没关系似的,大家七嘴八舌各说各的,难道仅仅就是为了图热闹吗?
人命关天的大事可不是闹着玩的,如果真的有人掉到了河里,为什么水面上什么动静都没有呢?此时岸上依旧是议论纷纷,眼看时间就将近六点钟了,人群还没有散去,而且是越围越多。
水里捞上来的孩子
可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突然一阵轰鸣声由远及近,还没等人们来得及看清楚,有一个人骑着摩托车就像疯了一样冲到河边,没等熄火就把摩托车一扔,衣服也没脱直接就跳到河里去了。
就在大家面面相觑的时候,也就过了一分多钟,这个人就浑身湿淋淋地上来了,而且他手上还真抱着一个孩子!
一看到这种情形人群中顿时是一片哗然,原来他们在岸上讨论了这么久没想到水底下还真有个孩子,这么长时间都过去了,恐怕孩子的性命已经很难挽救了。
下水的男子失声痛哭,岸边的人群也是阵阵叹息,再一看这个孩子附近的居民都认识,孩子名叫龙龙,而跳水捞人的正是龙龙的父亲姚先春。
此刻的姚先春不停地嚎啕大哭,而怀里的孩子却没有一丝生气。等到把孩子送到医院紧急抢救了10多分钟之后,医生也无奈地走出了抢救室,此时的他们也是无力回天,姚先春夫妇两个当即就瘫坐在地上。
一个活蹦乱跳的孩子就这样没了,谁家遇到这样的事情都是天塌了一般的大事,可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被责怪的父亲
龙龙没有救过来,姚先春夫妇悲痛欲绝,同时令他们不解的是那么长时间还有那么多的大人就在河边却没有一个人下去救人,按理说不管是不是真的有孩子掉进水里,尝试着下去捞一捞也是应该的。
更何况姚先春跳下水那么短的时间就把孩子捞了上来,说明孩子离岸边也不远,要是早点有人下去说不定孩子就有救了,但奇怪的是就是这些站在河边没有下水的人反而觉得忿忿不平。
他们说孩子没了他们也觉得惋惜,可是这件事还真不能怪他们冷漠,要怪的话只能怪孩子的父亲姚先春!
龙龙是姚先春的孩子,还没等他责怪村民不下水救人的时候,大家倒先怪罪起他来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消失的小孩
当时有一位姓李的村民就住在河边附近,他正好目睹了这一切。老李说当天下午五点钟的时候他正要出门倒垃圾,突然看到有三个十来岁的小男孩在河边的水泥台上玩水,小孩周围也没有大人跟着,他就觉得有些危险,就赶紧出言阻止。
孩子们听见有大人阻止便一下都跑开了,看到孩子们都离开了那个危险的水泥台子后,老李也就放心地倒垃圾去了。
可也就是过了大概20分钟左右的时间,老李却突然听见有小孩在岸边呼救,等他跑到岸边的时候那里已经围了很多人,而他先前见到的那三个孩子此刻也只剩下了两个。
老李的心里不禁一惊,可是再看水里却没有一点动静,这个时候的老李心里也没了底,不见的那个孩子是回家了还是真的掉进了河里呢?
要是真的掉河里的话按照时间推算应该是在五点二十五分左右,二十分钟过去孩子应该早就沉到河底下去了,水面上没有动静也正常,所以老李更不敢确定了。
村子里的人听到喊声陆陆续续赶来,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这件事,可奇怪的是居然一直没有家长跑过来说自己的孩子不见了,人们都在岸边上干站着,也没有人下水去救人。
父子的最后一面
那天正好是个礼拜天,姚先春夫妻俩都在家,时间刚过下午四点四十分,妻子就早早把饭菜做好了,因为他们准备吃完晚饭之后一家人去逛超市。
可是饭还没吃几口,龙龙就听到外面有小朋友玩得不亦乐乎,于是他赶紧扒拉了几口就说吃饱了,放下筷子起身就往门外跑。
考虑到时间还早,姚先春就由着孩子去了,因为平常龙龙到了这个时候都要出去和小朋友玩一会儿,他已经习惯了,姚先春也就没放在心里。
时间过了半个多钟头,等到夫妻俩吃完饭见龙龙还没有回家,姚先春就打算出门一趟,一来是想把孩子找回来,然后一家人可以早点去超市买东西,二来也正好到了社区集中打开水的时间,要是去晚了就没有开水了。
时间到了五点四十五分左右,姚先春拎着装满的开水瓶往回走,当他路过社区的那条河的时候,他看见岸上围满了人,还在闹哄哄地议论着什么。
看热闹的父亲
据姚先春回忆,当时男女老少足足有七八十人围在河边上探着头朝河里张望,他出于好奇就放下开水瓶挤进了人群。
这就难怪村民们事后要责怪姚先春了,他自己的孩子掉进了水里,他作为父亲却挤在围观的人群当中看热闹,这也太说不过去了。不过话又说回来,当时的姚先春只是想着时间还早,他也是出于好奇才想看个究竟。
要说这也是人之常情,而且那个时候他并不知道现场发生了什么事情,只听见人们在七嘴八舌地议论,有人说小孩掉进了水里,又有人说没看见,等他挤进去看的时候河面上也没有什么异常。
河面上什么都看不出来,再看岸边围着的这些人也是一脸的平静和镇定,大家都仿佛在说着一件离自己很遥远的事情。
姚先春当然和其他人的反应一样,也是一脸的平静,因为他听了半天也没听出个所以然来,更没有看见任何异常情况。在围观的人群当中待了一会儿,姚先春觉得很无趣,所以他也就没多想,转身就离开了人群。
有句老话讲“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和自己无关的事情少说少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知道当时围观的群众是不是这样想的,可是他们偏偏忘记了还有一句老话叫“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转身之后的悲剧
姚先春当时就在现场,如果他能记起这句话,不管有没有小孩掉进河里,他都尝试着早点下水,或许他孩子的生命就能得到挽救,而比他先到河边的人们如果能想起这句话,那么龙龙的命运或许就不是这种结局了。
只可惜就在姚先春拎着开水瓶离开河边的时候,就在他决定转身而去的那一刹那,一切都已经戛然而止了。仅仅一个多小时他们一家人已经是阴阳两隔,还有22天就满六岁的龙龙最终没有等来他的生日蛋糕。
在儿子身上寄托了所有希望的夫妻俩顿时像是陷入到了一片黑暗之中,姚先春的妻子从此更是一病不起。
一切美好的生活仿佛才刚刚开始灾难就从天而降,这让姚先春夫妇根本无法想象。而更让他们无法接受的是河边七八十个村民围观却没有一个人出手相救,到头来大家反倒是众口一词地议论他,而他自己也确实是到了现场又鬼使神差地转身离开了。
此时的姚先春已经不敢去想象当时的任何细节,突如其来的灾难让这个原本还算幸福的家庭顿时支离破碎。可是事情并没有结束,村民之后又有了一个惊人的说法。
村民指证说就在姚先春转身离开现场之前,有人还拉着他的衣服求他下水救人,而且求他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两个经常和龙龙在一块玩耍的小孩,可是姚先春还是选择了一走了之。
近在咫尺的抉择
事后通过派出所的询问笔录也证实了这件事,当时在河边玩的两个孩子一个12岁,叫小严,一个8岁,叫小冯。
小严和小冯都表示他们三个虽然都在河边玩,但是并没有在一起,当时他们都不知道龙龙是怎么掉下去的,他们只看到了水面上有一个溺水小孩的头部,也不知道掉下去的孩子是不是龙龙。
两个孩子回忆看到有人掉入水中之后他们就一直在岸边呼救,不一会儿岸边就围满了人,或许是先到的人没有亲眼看到小孩掉到水里,而后来的人又看到水面上平静如常,反正自始至终都没有一个人下去救人,就这样一直等到姚先春来到了岸边。
两个小孩没有看清楚是谁掉到了河里,可是有几点是肯定的,首先肯定的是有人掉下去了,在姚先春来之前两个孩子就喊了救人。
而且两个小孩是认识龙龙的,也认识龙龙的爸爸姚先春,看到其他人无动于衷的时候,他们就求着刚来的姚先春下水救人。
或许是看到这么长时间大家都没反应,姚先春的的第一反应并不是跳水救人,而是询问这两个孩子掉入水中的是不是他家的龙龙。两个孩子不能肯定,于是姚先春就拿起电话打给了在家的妻子,可是他妻子在电话里到底说了什么才让他转身离去呢?
父亲转身后的解释
原来在电话里妻子告诉姚先春龙龙并不在家,按理说孩子不在家就不能排除掉入河里的可能性,而这之后他的反应居然还是转身离去了,这就真的叫人大惑不解。
后来姚先春解释自己之所以没有下去救人是因为龙龙也有可能在别的地方玩,掉下去的不一定就是自己的孩子,所以自己才离开了现场去了别的地方寻找孩子,可是找了一圈并没有找到,他这才又返回来的。
其实退一万步讲就算当时不能肯定水里的就是龙龙,姚先春也完全可以等一下再去找,毕竟人命关天而且还不能排除是他的孩子,他当时是不是脑子糊涂了呢?最后在记者的反复追问之下,姚先春又给出了另外一个说法。
原来那个时候的姚先春并不糊涂,恰恰相反他很冷静,因为他没有看到有人下去打捞,他也有样学样不想多管闲事,所以他也就没下去,反而拎着开水瓶转身就离开了。
姚先春的冷静让人听得心寒,都说冷漠是一种传染病,在有意或无意之间会传播开来,冷漠又是一把双刃剑,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
很不幸这句话此刻在姚先春身上得到了印证,可惜的是他并没有察觉到不幸的到来,而且他当时居然还貌似冷静地分析了一下,当时那两个小孩拉着他下去救人的时候,他反而认为孩子们是在撒谎。
姚先春的意思是当时那两个小孩肯定知道掉下去的是谁,只不过他们是不敢说罢了,也正是因为这种想法他才迟疑了。可是让姚先春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命运竟然如此的作弄人,掉下去的还偏偏就是他自己的孩子。
难以名状的酸楚
事发之后姚先春在外人面前极力地为自己辩解,可是大家还是众口一词地说他是个不称职的父亲,是一个没有爱心的冷漠之人。
姚先春心里的愧疚和苦痛让他觉得简直是万箭穿心,与此同时他也想不明白大家为什么矛头一致对准了他,当时大家明明都在岸上观望,自己和他们唯一的区别就是掉下去的是自己的孩子,如果换做是别人家的孩子那自己是不是也要去谴责别人呢?
姚先春的心里压抑着一股难以名状的埋怨和酸楚,他的苦要对谁诉说呢?孩子没有了,妻子病倒了,自己还落得个灰头土脸不遭人待见,而这一切的发生仅仅就是在几个小时的时间里,让人不得不感叹世事无常。
无奈的官司
虽然姚先春也有责任,可他还是觉得这个世界对他和孩子太不公平,过了没多久他就有了一个惊人之举,他直接把社区的居委会告上了法庭。
姚先春说居委会在离河岸不到20米的位置安装了健身器材,孩子们来这里玩的时候很容易跑到河岸边去。而且居委会还在河边建了一个水泥平台,一半在水里,上面又湿又滑,也没有警示标志,这次如果不是自家的孩子出事,那么下次也会是别人家的孩子遭殃。
面对姚先春的质疑,社区的人也有些头疼,首先这条河道本来就不归他们管,这个平台也不是他们居委会建的,而且这条河流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属于自然河道,之所以设立这个平台也是为了方便附近居民的生活。
居委会觉得很冤枉,这个深入水面的平台居民也用了好几十年了,平时人们就在上面洗衣服、洗拖把、洗菜,这件事姚先春也知道,怎么能怪到他们的头上呢?
姚先春也许只是一种无奈,同时也可能是为了减轻自己所承受的压力与自责才选择了诉讼,可当他走上法庭的时候,作为原告的他却始终把自己的头深埋着,在一个半小时的庭审当中他几乎是一言不发,显然他已经知道了这场官司的结局。
在2011年的1月4日法院作出了判决,法院的态度非常明确,最终驳回了姚先春的上诉请求。事后居委会的人添置了一些安全防护和警示标志,并且还补助了姚先春一万块钱。
我们无意去谴责一个刚刚失去孩子的父亲,也无意去谴责那些不明就里的围观村民,只是希望当危难来临的时候,人们能够主动地出手相助,因为当你伸出援手的时候,被拯救的有可能就是你自己。
◐◐◐◐●☛█▼▲豪仕法律网http://www.7911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