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业户梁实:年近60岁依然在高考的路上,只为考上四川大学
每一年高考都是受人关注的,毕竟对于一个孩子、一个家庭,这很有可能是下半辈子的转换器。
高考出分更是让不少的家长和孩子彻夜难眠,恨不得一家子都守在电视机前,但是既然是考试,总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高考分数高自然不用担心,高考分数低,却不甘随便上个学校的,则会考虑来年二战。
然而,在高考的考场上有这样一个“钉子户”,今年的高考已经是他参与的第26次高考。
大学梦
梁实的父母都是教师,可惜,父母生了五个孩子没有一个是大学生。
虽然他的成绩在家里兄弟中不是最好,但是他自己对上大学有着莫名的执着。
他第一次就因为成绩太差没有通过,到了第二年依然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果不其然第二次,依然落榜。
随后,他转去技校读书,然而在技校的学习生活,他并不习惯,这不是他想上学校。
他一直想上一个好的大学可以改变后半生的命运,再加上自己的父母都是老师,却没有办法把自己的孩子们教成大学生。
上大学在他的心里就和一个心病一样,久久不能忘怀。这也成了他一直坚持不懈的原因。
在之后的人生里,他一边上班一边复习,打过零工也做过其他的买卖。
每年的高考报名就像是给他吹得集结号,无论在干什么,高考报名虽迟但到。
他的大学梦一直都没有消失过,在他数十次的高考生涯中,并不是没有考上过大学,但那些学校并不符合自己心目中的要求。
他的分数整体并不是很高,但是他的目标却是星辰大海。
他甚至和自己的儿子一起参加考试,但是他依然没有考上自己想要的大学。
也许他的大学梦是他这一生都放不下的东西。
今年他也像往年一样参加了高考,只是不知道这一次他的分数,能否让他去上自己心目中的大学。
多年的复习生涯
说起三年高考五年模拟,几乎是每一个高考生人手一本,它在辅导书里可是站C位。
然而,对于梁实来说这本书就是小意思,因为在书中的所有真题,那都是自己在高考的考场上亲自考过的。
他复习了多年,什么样子的题是他没有见过的?
但是,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高考这件事顶多也只是一场重要的考试,毕竟除了梁实意外,谁也不会想着参加十几次高考呀。
这么多年的高考,伴随着的是永无止境的复习。
当然他的复习可不像正常的高考复读生一样轻松,在1991年,他成为了一名工人,也像大多数人一样结婚成家。
本以为他的高考梦就可以这样停止了,没有想到他不顾公司的劝阻一心想要参加高考。
别人的复习生活只是单纯的复习,他因为坚持高考的时间过长,不仅要准备高考,还要准备各种人生大事,结婚生子找工作,一样都不能落下。
结婚后,他以社会人员的身份再次参加高考,这次又没有考上。
但是,那时的他已经被年龄限制,于是他转战成人高考。
本来以为这次他终于可以结束自己的高考梦,不用再继续复习。安安心心地念完成人高考就好了。
可哪有那么容易,他的目标从来都不是成人高考。
高考已经是参加不了了,自己上班的公司也倒闭了。
眼看自己一家子都要靠自己来养,在梦想和现实的面前,他选择了现实,结束了自己的高考复习生活,收拾好自己的复习资料。
他已经没有参加高考的机会了,于是每一年的复习时间被他拿来挣钱,为了生计,他做起了服装生意。
后来,得人赏识被推荐做了推销员,房地产行业兴起,随之相关行业也成为了大爆款。
梁实选择了建材行业,随着房地产的兴盛,建材行业也是水涨船高。
在那一段时间里,他没有翻阅过任何课本,他把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了工作上。
生意越来越好,一年的收益就高达一百多万元,在当时就算是有名的小富豪了。
他和妻子多年经营,自家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本来想着吗,这辈子都不用再进行高考复习,也不会走进高考考场的梁实,在2001年得到了一个让自己无比振奋的消息。
国家取消了对社会人士参加高考的年龄限制。
这就意味着,他又可以回到高考的考场了。
从得到消息那一天开始,他又开启了自己的复习时光,之前和朋友喝酒、打麻将的时间全部都拿来复习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即便梁实事业有成、家庭美满,高考在他的心里依然放不下。
重回高考考场
2001年,梁实已经不小了,家里有孩子也有生意,妻子害怕他一心高考,让生意荒废。
于是,妻子就对梁实进行劝导,都已经一把年纪了,记忆力和思维能力都比不过那些学生。
再说家里的生意好不容易做起来了,正是红火的时候,可不能半途而废。
面对妻子的顾虑,梁实并没有一味坚持自己的想法。
他和妻子进行耐心地解释,自己复习和高考绝对不会影响家里的生意。
看着丈夫对自己的承诺,再加上他对高考的满心执着,于是,妻子便也同意了。
有了自己家人的支持,他便和日常的娱乐项目说了再见。
除了日常的正常工作,平常生意人常去的麻将馆、茶楼等休闲娱乐的地方都被他换成了在家复习。
2002年,时隔这么多年他重新来到了高考的考场,他的年龄在一群刚满十八岁的高考生面前显得尤其突兀。
在进入考场时,甚至被当做了陪考的家长被比自己小的老师拦在了门外。
他拿出来自己的准考证,让老师进行反复地确认这才进入了考场。
自己离开高考的考场已经很多年了,自己的体型坐在椅子上非常的不协调。
开始发卷后,因为他多年没有用过笔了,字写得非常的生疏,书写时间太慢,临近收卷,他还有很多的题没有做完。
重返高考的首站,梁实的分数是三百七十分,虽然不是很高,但是准确率很高呀。
他对自己特别有信心,于是他准备来年再战。
那时梁实已经有了丰厚的家底,日常的复习也没有影响家里的生意。
相反,他被所有的时间都拿去复习,以前的坏毛病因为没有时间,自然而然地就改掉了。
没有后顾之忧,把高考当成一个兴趣,还能进行学习,也不失为一件坏事。
在几年之后,他也一直坚持着每年参加高考,即便一连几年,结果都不尽人意。
但是,梁实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妻子面对这样的丈夫也没有阻止,相反,她非常支持自己的丈夫。
面对再次失败的梁实,妻子开解他,高考其实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今年不行,那我们明年再来一次。
在准备第十五次的高考时,他改变了自己一味读书的学习方式,他开始找培训机构进行系统的复习。
学习高考里的一些小妙招,寻找更为专业的人士进行请教。
除了复习历年的真题,也开始把目光放在机构出的预测题上面。
他开始在茶馆进行复习,做到劳逸结合,在茶馆周围不少人都认识他,他在认真复习时,自然也不会有人打扰。
他心中一直有一个坚定的目标那就是——四川大学,只可惜多年高考他的分数并没有达到录取分数线。
他的儿子高考那一年,父子两人一起进入了高考的考场,那一年儿子走了一个二本的学校,而他依然把希望给予明年的高考。
这么多次参加高考,也不是没有人质疑过他,面对朋友的调侃和不解,他并没有做出过多的解释。
高考在他的眼里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执念,以他现在的年龄,如果他考上了大学,他或许比学校的老师还要大。
他在大学里要如何生活,其实他并没有想过,但是每年的高考他就像一个朝圣者如约而至。
网络爆火备受关注
2010年,43岁的梁实第十四次参加高考,他的事件突然爆火。
有人说他坚持不懈,有人说他朽木不可雕,多年高考分数一直不高。
在人们的质疑声和祝福声中,他再次踏进高考的考场,在一群阳光肆意的少年中,他虽然有些突兀,但是脚步却很坚定。
可惜,他的分数并没有因为网络爆火而有所突破,几次高考他的分数一直徘徊在三百多分左右,这似乎是一个魔咒,在梁实的身上久久不能散去。
自从在网络上爆火,他的关注度每到高考的时间段就备受关注,渐渐地“高考钉子户”“第一铁脑壳”的名号也逐渐传开了。
网上对他的这种行为,或褒或贬,但是这都不会影响他进入高考的考场。
他的分数不是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的,在2016年的高考结束后,他的成绩就超过了二本的分数线。
如果他选择一个普通的二本学院,他的大学生活就可以开始了。
但是,他的目标一直都是——四川大学,看着自己的分数有所提升,他对自己也开始充满期待,想着再复习一年自己说不定就可以过一本的分数线了。
于是,他放弃了二本的志愿,继续进行复习准备明年再战。
可惜,第二年他的分数并没有超过二本的分数线。
第22次高考,也就是2018年,他的高考成绩达到最高峰469分,他再次通过二本的分数线。
他再次进行备考,目标依然是四川大学。
在经历过二十五次高考后他把考试的目标从理科转向了文科。
因为文理两科的侧重点不同,他的改变也是想要解决自己理科写不完的现象。
今年,也就是他转战文科的第一年,他的预估分数和他的实际分数,还是有差别的,总分为428分,文综和语文成绩都比他预估的要低。
而今年已经是他参加的第二十六次高考,不知道明年的高考考场是否还有他这个“钉子户”出现?
多年高考惹争议
在他几十年的高考人生中,他并不是没有机会去上学,但是他却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目标不变。
在很多人眼里,他这叫有所追求。但是,更多的是对他的质疑,因为以他现在的分数,想要进入四川大学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可每一年因为他高考,而光顾他家生意的人不在少数。
和他一起长期参加高考的人不是没有湖南省的曹湘凡,同样是多次参加高考。
他也有着自己的目标,但是他在自己参加第十三次高考后就选择了收手,上了一所湖南的学校。
可是相比曹湘凡,梁实却认为他考学校并不是想要通过大学来获得一份可观的工作。
毕竟他自己已经事业有成,自己的儿子也去了美国读研究生,生活美满。
他一直以来坚持高考,只是想要去感受一下大学的生活。
对于他这种行为,网友们也是各持己见,毕竟高考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梁实这样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公共资源,毕竟向他这样拿高考当做兴趣的人,也是少之又少。
现在,他又参加了2022年的高考,他的头发已经明显变白,他的年龄也快六十多了,今年他的分数依旧差强人意。
他和自己想去的大学——四川大学再次错过。
他的大学时光到底何时能来,大家不得而知,也许连他自己都没有办法确定。
对于明年,要不要进行他的第二十七次高考,他也做出了回应,明年他依然会走进考场,再次进行考试。
高考毕竟是一件大事,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像他一样去多次参考。
对于更多的普通人来说,机会就那么一次,所以无论这次考的如何,都要认真的对待,报上自己感兴趣的志愿,争取上一个自己喜欢的大学。
在大学的选择上不留任何的遗憾,祝愿所有的考生都能如愿以偿考上自己的理想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