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年陈永贵病逝于北京,葬礼规格引起争议,邓小平一句话定下标准
作为农民出身的国家副总理,陈永贵无疑是中国朴实的劳动人民的形象代表,一生经历多次大起大落的他,有过高光时刻,也有过被人谩骂的时候,不论如何他始终坚守初心,为人民办着实事,实在难能可贵。
1986年,他因病在北京去世,可这却让负责安排葬礼的人愁坏了,因为这时的陈永贵早就已经脱下了副总理的身份,他的葬礼规格也因此引发了争议,最终还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拍板,这才定了下来。
农民翻身变副总理
1914年出生的陈永贵,从农民到副总理,一生可谓精彩,而这都是他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出来的。
人生的前三十年,他过得可谓磕磕绊绊,家人分散。
父亲自缢,年幼寄居别人家当长工,还为地主家放过牛,好不容易结婚后,有了孩子,他又被宪兵队以通匪罪将其逮捕并关入留置场,还挨过批斗,兜兜转转,历经坎坷,人生才迎来了一段上升期,而这也是他亲手打拼下来的。
1948年,陈永贵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因为表现突出,在1952年被评为了省级劳动模范,之后一路成为了大寨村党支部书记,开始了他为大寨奉献的一生。
在那之后的几年里,他深深扎根大寨,辛苦耕耘,一心为大寨、为百姓。
从初级社到高级社再到昔阳县的第一个人民公社,从制订治山治水十年规划,首战白驼沟,再到三战狼窝掌,陈永贵的付出,大寨的百姓都看在眼里。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大寨有了明显变化,1958年,陈永贵成为了大寨党支部书记,并在次年参加建国十周年大庆活动,登上天安门观礼台。
由于陈永贵在大寨的工作成绩显著,中共山西省委还发出号召,让其他人向陈永贵学习,在那之后,陈永贵的名字便在各大媒体报刊上时常出现。
虽然陈永贵在那时已经有了不小的名气,但是并没有进入中央高层的视野,而1963年的天灾,使得大寨从山西省迈入了全国,陈永贵也借此契机,出现在了全国百姓的眼中。
1963年的大寨,可谓艰难无比,洪水、冰雹、霜冻,不仅将大寨摧毁得面目全非,农业建设也损毁严重,本以为要靠国家救济,却没想到,在这种情况下,陈永贵带领大寨人民发展生产,重建家园,凭借自力更生的精神,硬是扛了下来,没给国家添一点“麻烦”。
不仅如此,大寨在顾好自己的同时,还向国家缴了24万斤商品粮,社员们也都全部搬进了石窑新房,在如此严重的灾情之下,这完全是难以做到的。
也正是因为大寨面对天灾交出的这一份满分答卷,一下子引起了上级领导的注意,向大寨学习的风气开始席卷山西全省,为此,陈永贵还被邀请在省农业劳模大会传授经验。
台上的他侃侃而谈,仔细讲述着大寨抗灾的同时积极发展农业的过程,他的讲话在全省引起了轰动,而著名作家赵树理听完讲话后,对陈永贵很是欣赏,转身就跑到山西省委书记陶鲁笳的办公室进行举荐。
接着,陈永贵的事迹从陶鲁笳到伟大领袖,再从伟大领袖到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一步一步,他的事迹在中央广为流传,但毫无疑问,陈永贵成为了中央的“名人”,并且都对他有了很高的评价。
1964年,陈永贵凭借在大寨作出的显著成绩,成为人大代表出席全国大会,出现在中央高层的视野里。
那大寨发展得到底有多好呢?这其实从中央的反应就可以看出。
由于自力更生,进行农业规划,大力搞生产,大寨可以说远超了其他地方,得到了伟大领袖、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以及周恩来等人的赞扬与认可,他们不仅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赞扬大寨,还向全国发起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
1975年,陈永贵在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
随着学大寨的风头正盛,全国农业学大寨的会议在昔阳召开,由华国锋主持,陈永贵和改革开放总设计师致辞。
在开幕式结束后,陈永贵邀请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到大寨进行实地视察,在大寨里,陈永贵陪同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在各处巡视,查看了各色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以及庄稼长势,之后,改革开放总设计师被陈永贵请到了家里作客,在看到陈永贵家里那些简单陈设后,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对他更为赞赏了。
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之后,为了将“学大寨”在各处落实下来,整顿农业,在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陈永贵和华国锋三人的主抓下,各地派出了上百万干部下农村搞整顿。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动员几亿农民靠人工进行农田水利等农村基本建设,但是经过学大寨,农业很快大幅度增产,第二年就取得粮食大丰收。
大起大落情义深
说起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和陈永贵,两人虽然相识较晚,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他们两人在工作接触中,产生的互相维护、互相支持鼓励的深厚情谊。
1974年,江青想借用小靳庄另立典型,以此来达到打击并否定大寨的目的,企图对全国农业学大寨进行干扰,被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看穿严厉批评。
另外,1975年9月,在全国筹备第三届全运会期间,在开幕式上的节目中,江青放进去的小靳庄群众体育活动也被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给撤掉了。
而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把小靳庄的节目拿下来,正是对大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支持,也是对陈永贵的支持。
学大寨,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其中也不乏走错路的,由于学习过程中生搬硬套,过于片面,不懂因地制宜抓重点,导致走了不少弯路。
面对这些情况,陈永贵按照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在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上讲话中强调的“要学大寨精神”的指示,及时进行纠正,让他们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
就在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支持陈永贵抓农业、抓全国农业学大寨取得很大成绩时,他自己却在政治方面遇到了麻烦,处境十分艰难。
尽管陈永贵非常清楚当时的中央政治形势,但他并不随波逐流,还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公开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说话,为他打抱不平。
在“雨过天晴”的时候,陈永贵也是真心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高兴,并且坚决主张让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早日复出,在此后工作中也一直和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配合默契。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复出后的一段时间里,陈永贵仍然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主抓农业工作,在这段时间里,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以及中央其他领导同志都大力支持陈永贵抓农业。
在当时中央领导集体支持下,陈永贵把农业工作抓得有声有色,当时中国不仅连年取得丰收,农业现代化水平也大为提高,大寨的生产更是一年上一个台阶。
1978年,由于联产承包制度在农村已经普遍铺开,人民公社制度解体了,学大寨的那阵风,也就这么吹过去了。
在这种情况之下,陈永贵先后辞去了省、地、县的领导职务,此时的他,在众人眼中,已经没有了什么“价值”,他倾尽心血、用来造福百姓的昔阳西水东调工程也被迫中止。
随之而来的还有铺天盖地的非议,对大寨和陈永贵的“全盘否定”,就连与大寨昔阳沾上边的干部们也处处被针对排挤。
更让陈永贵心寒的是,有一些人以为他要垮台了,开始对他极尽抹黑,甚至到了无中生有,说谎诬陷的地步,而伤他最深的竟然还是他身边亲近或是看重的人。
在那些日子里,他这个为人民办实事的人,有口难辩,他是个宽容的人,可又不能不为之动容。
有的记者在大寨红的时候,不惜笔下生花;当大寨失落时,不惜落井下石,有的攻击大寨说,它不是干出来的,是国家喂起来的,就连造福百姓的工程也被抹黑成了劳民伤财。
在这种情况下,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为大寨和陈永贵说了句公道话。
1980年6月8日,郭凤莲面见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委屈的汇报了当时社会上对大寨和陈永贵的攻击诬蔑情况,为陈永贵抱不平。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明确表示学大寨没有错,称自己有机会还要去大寨,而这也是他对大寨和陈永贵的鼓励和支持,当时在场的陈永贵虽然没说一句话,但他的内心得到了安慰。
当年9月,陈永贵辞去了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可是即便如此,舆论依旧未曾停止,见事态愈发发展严重,中共中央觉得有必要由山西省委对学大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11月23日,中共中央下发了83号文件,内容都是由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亲自过目、修改、把关的,它实事求是地评价了大寨和农业学大寨等问题,可以说代表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对大寨的新的认识。
陈永贵虽然已从中央退了下来,但依旧十分关注这份文件,看完内容后的他,还是比较能接受,文件中对于学大寨的问题,中央和他各自承担了责任,客观的阐述了事实。
在这份文件下达之后,舆论基本得到了控制,停止了对大寨的批评和语言攻击。
之后,万里副总理到山西视察,认为大寨的“三深法”、海绵田是对的,大家不要再提大寨的问题了,舆论界的评价才逐步走向了公正。
人去灯灭惹人念
虽然陈永贵起起落落,但他与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关系一直都非常好,在一些人攻击大寨和陈永贵时,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也会为大寨和陈永贵说话。
在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非常严肃地对胡耀邦说:你告诉新华社、《人民日报》,报纸不要再骂大寨了嘛,你再骂,没人搞农田基本建设了。
陈永贵辞职后,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意见是,保留陈永贵此前的一切待遇不变,不仅每月发给在当时来说不算低的生活费,还由组织上把他和他家属的户口转入北京,而且他还可以继续住在北京交道口的房子里。
可是自我要求严格的陈永贵,却主动提出不再住交道口的房子,他认为自己不是副总理了,就应当搬出副总理级别的住房,最后,在他的再三坚持下,国管局只好把他安排到复兴门外大街木樨地部长楼22号楼定居。
1983年,年近七十的陈永贵提出自己还想做一些工作,最后分配他到北京东郊农场当顾问,在这段日子里,他做了大量工作,也向中央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这段时光,是晚年陈永贵十分高兴的日子。
1985年,陈永贵被查出肺癌晚期,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得知消息后,十分难过,指示中央有关部门安排最好的医生为他治疗,陈永贵病重期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经常派人到医院去看望他。
而华国锋在得知陈永贵住进北京医院后,也在当天就赶到病房探望,陈永贵之前在政治局的朋友和同事也纷纷前来探望。
即便病重,陈永贵最放心不下的还是西水东调和国家支援的问题,他特别想回大寨,可是病情严重的他,又如何能让牵挂着他的人放手,他们更多的是想让他在北京好好治病。
1986年3月26日上午,陈永贵在北京医院病逝,他的葬礼规格却引起了很大争议,最终按照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意见,依照副总理规格召开了追悼会。
陈永贵去世的第三天,在八宝山火葬场的一间告别室里,聚集了几百位来送行的人,这里有陈永贵的亲友,有东郊农场的职工,但是没有中央领导人。
可在当天下午,华国锋却坐着轿车匆匆赶了过来,专门来送陈永贵最后一程。
他一言不发地走进告别室,在陈永贵的遗体前三鞠躬,之后安静地站了很久,也看了很久,不住的流泪,又慢慢地绕着陈永贵走了一圈,似是在与陈永贵这位老朋友做着最后的告别,在与陈永贵的亲属一一握手后,华国锋沉默着走出了告别室,上了车。
4月4日,陈永贵的亲属抱着骨灰盒登程返回了大寨,按照陈永贵的遗愿,他的骨灰一把把地撒在了大寨的大地上,除了狼窝掌,最后一撮骨灰埋在了陈永贵亲自选定的那“观了咱大寨,也观了昔阳”的虎头山顶。
大寨人在那里为他立了一座碑,上书:“功盖虎头,绩铺大地。”
文献来源: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与陈永贵》——《湘潮(上半月)》2012年06期 作者:霞飞
《孙女解密陈永贵升迁内情:如何进入高层视野》:人民网
《3月26日:原国务院副总理 全国劳动模范陈永贵逝世》: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