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红色幻想乡:全球目光聚焦中东时,俄罗斯还在继续行动……
- 以色列和伊朗的新一轮冲突升级后,全球目光再次聚焦中东,也让“蛛网行动”之后的俄乌战场陷入了更为复杂的局势。以色列的军事行动不仅对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势力构成了直接威胁,也间接影响了俄乌冲突的走向。各方势力在此背景下的博弈与调整,使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充满了不确定性。长期关注俄乌局势的朋友可能已经注意到,俄罗斯方面近期在全线发动了相当规模的进攻,并对顿巴斯全线乌军和北线乌军造成了巨大压力,迫使其收缩防线。 观察者网:从您的角度看,俄乌战场在经过三年多后,战场上发生了哪些根本性变化?此前米尔斯海默在一档节目中表示,乌...
-
- 伊朗以色列新一轮激烈互袭:伊朗称成功让以防空系统自相攻击
- 6月13日,以军对伊朗发动代号为“狮子的力量”的大规模空袭,对伊朗关键设施、军事决策层等造成重创,伊朗方面随后使用弹道导弹等装备进行回击。此后,双方持续相互空袭。交火一直持续到16日。综合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路透社、央视新闻等消息,以色列15日打击了伊朗的多个军事目标。以色列国防军(IDF)称,伊朗的多个武器生产基地遭到了“大规模”的打击,这些目标包括生产各型号导弹的导航系统、发动机、...
-
- 马兰迪:伊朗关键设施已转入地下,地面损失不影响核心功能-穆罕默德·马兰迪
- 以色列与伊朗之间的冲突进入第四天,双方持续发动相互空袭。当地时间6月15日,以色列国防军称大规模打击伊朗的多个武器生产基地;16日早间,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声称对以色列发动了新一轮导弹袭击,甚至“让以防空系统自相攻击”。目前伊朗国内遭遇的袭击受损情况如何?伊朗计划如何反击以色列,如何看待美国扮演的角色,并就这场愈演愈烈的地区冲突制定相应的策略?来自德黑兰大学的穆罕默德·马兰迪教授与“中立研究所”项 马兰迪:您的问题恰恰暴露了以色列政权的疯狂与犹太复国主义的荒谬,导致居然有人去构想这种情景。我认为,如果有人认...
-
- 桑贾尔·瓦列耶夫:“中间走廊”和中吉乌铁路是竞争性项目?我想做点解释-桑贾尔·瓦利耶夫
- 在全球经济承压、地缘格局深刻重塑的背景下,中亚地区站上了新的发展风口。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召开前夜,北京对话和观察者网与乌兹别克斯坦外交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地区重要战略学者桑贾尔·瓦列耶夫博士连线对谈,话题围绕中国+中亚五国“六国”合作机制、中乌双边关系及区域一体化前景展开。瓦列耶夫指出,中亚国家共享历史文化纽带,但资源禀赋与经济结构多样,在差异中孕育协同潜力。随着区域联通不断加强,中亚正迈向 瓦利耶夫:近年来,我们在发展务实合作的结构和内涵方面取得了飞跃性的进步,两国经济的互联互通已经成为一个实实在在...
-
- 特朗普称或很快达成协议,“伊朗提条件:以色列须立即停火”
- 当地时间6月1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加拿大参加七国集团(G7)峰会时表示,他可能很快与伊朗达成外交协议,促成以伊停火,同时重申美国致力于确保伊朗不会研制核武器。同日,路透社援引消息称,伊朗方面已通过海湾国家与特朗普政府沟通,要求美国施压以色列立即同意停火。据透露,阿曼正在起草一份停火提案,旨在重启美国和伊朗关于伊朗核计划的谈判。有伊朗消息人士表示,如果以色列立即停火,伊朗愿在核谈判中表示出灵活性...
-
- 准备有条件接受美国10%关税?欧盟否认
- 【文/观察者网 刘程辉】早前,一则有关“欧盟准备有条件接受美国10%关税”的报道引发市场猜测。不过欧盟发言人否认了相关说法。他表示,相关报道属于“猜测,不反映当前谈判状态”。目前欧美贸易谈判仍在进行,双方尚未达成协议,欧盟从一开始就反对美国“不公正且非法的关税”。美国“政客”新闻网6月16日援引欧盟首席发言人保拉・平霍(Paula Pinho)的话说,欧盟尚未准备好接受美国提出的10%全球基准关...
-
- 石破茂:日美双方认识仍然不一致,关税还得接着聊
- 据日本东京广播公司(TBS)新闻6月17日报道,日本首相石破茂前往加拿大出席G7峰会后,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了会谈。但即便是在日美领导人直接接触后,两国还是未能就关税问题达成一致,双方只是决定在未来继续进行磋商。报道称,石破茂是在加拿大当地时间下午3点左右与特朗普会面的。两人总共交流了约30分钟时间。会后,石破茂表示:“现在仍然存在双方认识不一致的点,因此未能达成整体的一揽子协议。”石破茂还称,...
-
- 亚历山大·丘巴良: 中国抗日战争的贡献被大大低估了
- 在5月9日俄罗斯纪念伟大的卫国战争80周年及阅兵式上,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我们会牢记二战教训,俄罗斯将永远是纳粹主义不可逾越的障碍,俄罗斯将打击纳粹追随者的暴行。5月9日发布的中俄联合声明中也提到,当今世界,中国和俄罗斯肩负维护正确二战史观的共同责任和使命。双方将坚定捍卫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成果,坚决粉碎任何企图篡改二战历史、贬低和抹杀中俄二战历史功绩、抹黑解放者形象的行径,强烈谴责亵渎或损毁二战烈 谈回俄罗斯的历史教科书,目前俄罗斯历史教科书中涉及二战内容的章节大幅度扩大,这是第一。另外,从2023年开始...
-
- 金杉宪治:两千年来中日始终互相学习,密宗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 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两国关系历经风雨,却始终彰显韧性——2023年,中日重新确认“战略互惠关系”定位;2024年以来,高层对话机制重启,两国在经济合作、人文交流等领域达成多项共识;时至今日,中国稳居日本最大贸易伙伴之一的地位,日本对华累计投资超1300亿美元,两国更在数字经济、绿色转型与老龄化应对等领域开辟合作新赛道。时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格局深刻变革,地缘政治冲突频发,中国 接下来,我想谈谈日中经济关系的重要性。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持续发展不仅对中国自身,也对全球具有重要意义。...
-
- 刘燕婷:以色列导弹将美国的中东“大转弯”炸回原点
- 当地时间6月13日凌晨起,以色列对伊朗发动多轮大规模空袭,目标包括德黑兰附近的军事基地、高级指挥官驻所,以及纳坦兹(Natanz)、孔达布(Khondab)、霍拉马巴德(Khorramabad)等地的核设施。截至当下,伊朗已确认伊斯兰革命卫队总司令萨拉米(Hossein Salami)、伊朗武装部队参谋长巴盖里(Mohammad Bagheri)、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高级顾问沙姆哈尼(Ali 再来就是最关键的伊朗核谈判。3月,特朗普公开表示希望重启谈判,伊朗虽一度不置可否,却也没有悍然拒绝。4月12日...
-
- 合川老农民:“袁老师,您的杂交水稻在冈比亚生根了”-合川老农民norlanseed
- 细雨中的长沙唐人万寿园,袁隆平的非洲学生、来自冈比亚的穆萨·达博双膝触地,将一袋金黄的稻米轻放于袁老的墓前。这袋稻米,从冈比亚出发,辗转四国航程,跨越1.2万公里,最终抵达湘江之畔。穆萨摩挲着墓碑上的稻穗浮雕,声音哽咽:“老师,您的种子在冈比亚生根了。”来自冈比亚的穆萨跨越万里,将一袋在非洲土地上生长的中国杂交水稻稻米,恭敬地放在袁隆平院士墓前 同一片潇湘烟雨下,马达加斯加农业部前秘书长菲利贝尔 再者,殖民经济体系对非洲的长期榨取,严重阻碍了自主农业技术与基础设施的形成。中国网友常说的“非洲农业不发达必须...
-
- 萨布丽娜:现在很多人都在讨论“加州独立”,这并非不可能
- 刚刚过去的周末,美国可谓经历了冰火两重天:一边是特朗普为庆生大搞阅兵典礼,一边是全美各大城市的反特朗普抗议声潮,数百万民众走上街头,高喊着“不要国王”,抗议特朗普驱逐移民等一系列政策的不满。2025年6月6日,美国移民和海关执法局(ICE)在洛杉矶的突击抓捕行动点燃了火药桶。愤怒的民众涌上街头,抗议迅速升级。面对激化局势,联邦政府在未经州长请求的情况下,直接援引法律条款下令动员国民警卫队进驻洛杉...
-
- “内塔尼亚胡岌岌可危的地位,因袭击伊朗重新巩固”
- 【文/观察者网 刘程辉】对于本轮伊以冲突给以色列政局带来的影响,美国《华盛顿邮报》6月15日分析文章指出,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凭借对伊朗的打击行动暂时摆脱了政治困境,巩固了国内地位。但分析人士指出,若想维持民众支持,他必须确保此次行动取得明显成果,并避免卷入一场长期战争,未来政治影响仍难以预测,关键在于以色列能否在战略上取得成功。分析人士指出,内塔尼亚胡原本岌岌可危的政治地位,可能因以色列针对伊...
-
- 以色列被曝已制定杀死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计划并通知美国,但遭特朗普否决
-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自当地时间6月13日以来,以色列持续大规模空袭伊朗,轰炸核设施和军事目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其中多名高级军事指挥官和核科学家死亡。据路透社当地时间6月15日援引两名知情美国官员透露,以色列最近几天通知美国政府,他们已经制定了一个可信的计划,要杀死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而美国总统特朗普否决了(vetoed)以色列向美国提出的杀死哈梅内伊的计划。在听取了有关计划的简报后,白宫...
-
- 中国选手首金!攀岩世界杯伯尔尼站潘愚非夺冠
- 据国际运动攀登总会官网6月15日消息,在攀岩世界杯伯尔尼站比赛中,中国攀岩队队员潘愚非获得男子攀石冠军。这是中国选手首次获得该项目冠军。更具戏剧性的是,在潘愚非之前,法国攀岩选手梅迪·沙尔克在比赛中一直占据着领先地位,并最终以84.1分的成绩完赛。但潘愚非保持冷静,在最后一条线路上成功以84.2分的成绩完赛,并最终以0.1分的优势获得了此次比赛的冠军。据公开信息,潘愚非2000年出生于广州,20...
-
- 张诚信: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谁说了算?
- 2025年5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了最新一期(截至2023年)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中国的指数值上升至0.797,但全球排名下降了4位,在193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列第78位。先不说美国和西欧,哪怕是一些生产力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和基础设施条件明显不如中国的国家,比如泰国(0.798)、亚美尼亚(0.811)、伊朗(0.799)和阿尔巴尼亚(0.810)等, 诚然,让公民从小进入学校接受教育,这是发展教育事业和提升教育水平的前提。但是,接受教育之后,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