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洋教、八国联军与庚子赔款(奏折圣旨)!
来源微信公众号ID:sunxiliang2016
已获转载授权
前按:本文图片较多,字体显示比较小,手机不方便阅读,建议使用电脑慢慢看。
义和团、洋教、八国联军与庚子赔款(奏折圣旨)
女真族一支,由努尔合赤统领,慢向南侵,几十年后,实现了人类历史上一大奇迹——建立满清王朝,弱小民族统治中国近三百年。满清强权,曾奠定了大中国的稳定,却也埋下了衰落直至灭亡的祸根。
1840年,鸦片战争,第一次让满清王朝感受到了外国力量的“与我不同”;
1851年,太平天国革命始发,它让满清王朝感受到了来自内部的颠覆性打击;
1894年,甲午战争,满清王朝尝到了来自“眼屎小国”带来的亡国威胁;
1900年,八国联军入京,满清王朝已认识到内外交困的末日危机;
1911年,辛亥革命,只是完成满清王朝灭亡的最后一击。
庚子年,满清国运临近终点,介绍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到一系列失败的根源,能让人看到结局的合理性,还可让我们从事件中厘清一系列历史争论的疑点,避免带着情绪、立场和偏见看待历史事物。
可以这么讲,本人花费了巨大的时间、物力和精力在这篇文章上面,从获取资料,到认真阅读,再到找出有用的资料,最后再做摘引,总付出超越了我以往所写的任何文章,希望大家能耐心阅读,然后才能辩明真相。本文所引资料全来自故宫博物院明清馆藏档案,无一丁点来源于民间传说或创作性著作,历史著作会包含作者倾向性,官文呈报,即使不是绝对准确,至少事件是存在的。
资料主要包含:奏折、上谕、谕旨、电报、呈、片,又片等。重点突出“清政府,洋人,义和拳,教民”四方关系。部分奏折和上谕较长,前后都是官文格式表达及套话,不能全文引述,只能摘取具体事件要点。在摘引中不加任何个人观点,只在后面括号里附加少量个人认知(用蓝字标注)。
参阅一千多份奏折、上谕、电报等档案,从中选取关联档案做原始摘录,目的是让大家看到一个真实的义和团、真实的教民、真实的洋人和真实的满清。不美化,不丑化。这些官文,都是地方官汇报地方实情和朝廷对实情处置做的指示,不是官方写史,比所谓的史学著作肯定要真实得多。如果有读者怀疑史料真实性,可以到故宫博物院明清馆藏去进行核实,一旦发现我有捏造,本人愿担全责。
摘引之前,还需要做几个说明:拳民,拳匪,刀匪,团民,团匪,都指义和团;教民,教徒,教匪,都指中国藉基督徒;民教,指拳民与教民的组合;教士,指外国传教士。
从反思的角度看,我们可以从历史中抽取出四个认知:
其一、满清政府决定与八国联军开战是正确之举。虽失败,但并不代表不该打仗,不打,你怎知胜败结果?不打,中国就自动变成列强的殖民地。失败,也能从中找到失败的原因。
其二、单独讨论义和团,民间争议太多,要么是过度美化,只挑好的讲,要么就是极致丑化,只挑选其丑恶的一面进行渲染,恶意引伸放大。义和团,绝对有愚昧和极端暴力的一面,这也是封建时代民间起义造反的传统套路。但就期发展、壮大并制造出大量事件有其历史轨迹看,也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其反抗洋人争取权益的一面,正是中华民族摆脱内外压迫的要求,其身上表现出来的落后和愚昧,恰是满清落后愚昧的缩影。
其三、自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之后,洋教开始逐步在中国扩散,并被朝廷加矜恤保护,传教习教者,皆免征赋役免兵役,皆免罪责。自此后,教民快速发展,教案日积。至光绪年间,洋教达极盛,普天之下,教堂林立,民教衅端无解,朝廷不惜委曲求全。光绪二十五年前后,拳民与洋教冲突达到顶点。
其四、庚子年之战,一般都认为是中外战争。实际上,它既是中外之战,又是中国内战。教民帮助洋军打仗,并且教民多于洋军。义和拳帮助清政府打仗,人数又多于教民。大家现在还能看到,北京陷落后,有很多中国人帮助洋人打仗的旧照片传至网上,照片里的中国人就是教民。如果说教民帮洋人打仗是为了建立一个新中国倒也不坏,然而不是这样,中国教民被洗脑成魔,敌视一切不信教的中国同胞。实际上,当时的教民就是汉奸,因数量巨大,演变成决定战争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用如此之长的篇幅摘录庚子年及其前后的来龙去脉,只期能给各位读者以比较清晰的事实依据,官文谕旨,虽不敢说绝对客观,至少不含有文人式篡改与猜想,更不会用今天的思想去度量当年所发事件的对错,历史结果的形成,无一事不在原因,也无一事为单方罪证,是圣,是神,是鬼,是魔,是奸,是忠,都不是上天所能封,必从事实中去找答案。
庚子殇,是中国之殇,是全民之殇,非一家一族之殇,固为愚民之殇。
满清祸,非将士之祸,非拳匪之祸,是内忧外患之祸,原自封建之祸。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