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为什么不封杀方方?
作者 :正文注明 2020-04-12 07:15:06 审稿人 : admin 围观 : 次 评论
作者:牲产队长
来源公众号:牲产队
方方这件事,大家太情绪化了。 一 ... 抛却情感色彩,这次仅从政治的角度去理解方方日记。 先看背景: 方方是湖北武汉籍作家,省级作家协会会长,体制内作者,享受省级厅级干部待遇。 方方日记记录的是武汉封城后的疫情,文内内容多为记载负面事件。 这里我我提出三个问题: 1、作为体制内的人,谁给他的权限写这么多篇,有这么大影响力的,“非主流”文章? 2、如果她的文章被定义为贩卖焦虑,散播不实谣言,为什么微博等公共平台,不封杀她? 3、起初,在微博粉丝量极低的情况下,迅速发展为全国范围内的爆款内容,有没有推手?推手在哪里? 去问任何一个在体制内的工作人,他们都会告诉你: 在体制内工作,一定要听从上级安排,能说的话可以说,不能说的话不能说。 尤其是一个有身份的人,在体制内说了不该说的话,可不是小事。 你去问任何一个做媒体的人,他们会告诉你: 现在的审核机制是多么的严格,说错一句话都有被删文的风险。 当年流量女王咪蒙,内涵段子,影响力再牛逼,一个文件下来直接完蛋,我我本人也成天因为审核原因,写的文章发不出来。 
方方日记,这一目前正被全民抵制的事件,能活着,能存在两个月之久,难道不觉得很神奇? 多大的能量,会让一个原本在互联网没有流量的人,迅速获得全国性级别的流量? 存在即合理! 方方日记的存在,必然得到了有能量人的默许。 如果得不到默许,方方本人已经不知道挂多少次了。 鉴于方方日记的传播性和影响力是国家级的,默许她写日记的根源在哪里,我我就不多说了。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 ... 刚刚提到存在即合理,下面开始回答最关键的问题。 方方日记为什么被默许。 我们引援环球时报的文章:想让中国第二次“庚子赔款”,有戏吗?

点击图片进入阅读 文内做了详细的国际关系的科普内容。 
国际安全条例,是全世界都需要遵守的条例,尤其是中国。 我们要区别美国,做一个国际规则的捍卫者,因为当下的世界规则,越来越对我们有利。 国际安全条例有声明: 缔约国需及时、有效地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在本国出现的可能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如不履行此义务,将会引发相关国家责任问题,从而带来受害国或受影响国对该国追究责任的严重后果。 如果一旦被扣上封闭信息,不如实交代疫情的帽子,意味着国家信誉丧失与巨额赔偿,其后果不亚于一场大规模战争中失败方所承担的责任。 所以说,根据国际安全条例: 病毒起源在哪儿,并不是问题,问题是,国家有没有将病毒公示。 如果被证明我国没有及时将病毒公示,它直接涉及“国家责任”以及相应国际赔偿等普遍问题。 现在很多人把重点放在病毒起源于哪个国家之上,这其实是偏颇的。 疫情是全人类的问题,不是单一某国的问题,疫情发生不可怕,怕的是对疫情不管控,任其传播。 病毒起源于何处,这一点仅仅在国际舆论上有意义,但是在国际公约上不具有现实意义。 国家保护吹哨人李文亮,默许方方日记,其实都在向外散发一个讯号: 中国不存在任何的通告不及时问题,我们对疫情做到了强力的管束,中国没有违背国际公约,不存在任何因瞒报引发的“国家责任”。 方方从武汉封城之初开始写日记,现如今在世界各国发表,有点儿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味道,一定会引发国内公众对她的不满。 
老胡评方方日记 但需要知道的是,尽管《方方日记》将中国先出现了疫情泛滥的问题,落在了实处,但日记内只字未提武汉就是疫情发源地。 但凡发表了《方方日记》的国家,顶多说我们疫情严重,都再也没理由说咱们隐瞒了疫情,更不会涉及未来的“国家责任”。 更何况,如果方方违背了国家的主旋律,代表官方的共青团一类的媒体,早就在微博上发声了,还轮得到各种自媒体在网络上煽动民族情绪? 现在的官方,既不能违背民意支持方方,又不能公开打击方方。
所以,官方只能不对方方日记表态。 政府内的高人,在疫情一开始,就考虑到了“国家责任”相关的问题,这就叫深谋远虑。 三 ... 方方已经有所暗示,写日记是为了完成约稿。 
网上很多人说,方方是给邪恶的美帝约稿。 这用脚指头想都不可能,方方作为一个根正苗红的红二代,其曾外祖父杨赓笙还是辛亥革命元老,撰写过《讨袁檄文》。 她本人更不可能傻到把自己放在火上烤。 这句话的背后,在我我看来,是想告诉一些看明白了的人: “不要再喷我了,作为一个体制内作家,我肩负了上级派下来的任务。” 其实无论是方方肩负了责任写了日记,还是她写的日记恰好满足了国家的需求,这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任何一点,都能成为方方日记存在的理由。 当看到整个自媒圈都在写方方是罪人的文章,我们无论再怎么痛恨方方,但也需要明白,方方日记,一度被国家所需要。 国家在方方这件事上考虑的是10,可大多人只看到了1,政治素养,依旧有待提升。
来源公众号:牲产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