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读书--知行合一,化于无形

Lannidie:阿波罗与嫦娥一比,疑点不少 |2021-01-19

作者 :Lannidie 2021-01-19 10:54:51 审稿人 : admin 围观 : 评论
嫦娥五号上升器、返回器轨道器对接成功,返回器与上升器接月壤货后成功分离,将择机返回地球。

都说阿波罗载人登月是摄影棚拍的,其实疑点非常多,就说中间连续多次登月后,后面几十年再也没干过,就算国力下降,技术、流程、手册、规范都还在,登那么多次,咋突然就舍也不行了呢。公知会说老美不稀得干也行,疑点不少。NASA有必要解释下。

嫦娥3号、4号、5号登月舱登陆月表后,2吨不到的重量,支架都直接在月表砸出浅坑,为啥老美十五吨的大家伙,反而没坑。

图片U9D曹操读书网

图片U9D曹操读书网

美国人玩的是轻功,要知道,按美国媒体当时的报道,阿波罗11号是载人的,其登月舱近乎”15吨/地球质量(两个活人,月球重力是地球的1/6)" ,也只能用火箭反推着陆,由此可见其反推力得多么巨大。且在火箭发动机停机之前,不能距离月球表面太高,否则,其惯性与着陆面的撞击,会严重损伤航天员的健康、或仪器的安全。许多质疑的细节就是:登月舱旁边,人活动的脚印极其明显,且到处都是,说明着陆区域到处是“浮尘”,但只有登月舱自己没有“明显的脚印”,如果是火箭反推气流“吹尽黄沙”的原因,那么,这么大的反推力,怎么就偏偏没有吹走“人”脚下的那一片?如果没有其它合理解释,那么,阿波罗11号的登月舱的火箭反推装置的“尾喷”这也太“黑科技”了、因为它太“定向”了。所以,这种质疑,是合理的。NASA,有必要做出合理的解释!

当然,不要最后来一句“为了保密,故意P的”。

阿波罗11号的登月舱的火箭反推装置的“尾喷”是否太“黑科技”、太“定向”.......的问题上,要点在于三点,第一点:有人,且是两人;第二点,月球表面,多少亿年的热胀冷缩,阿波罗11号的登月舱要着陆的地方,要么是岩石、要么是浮尘,基本不可能有什么“就那么刚刚好的一片硬地”且被控制员发现并利用,而登月舱稳稳立于“硬地”之上的“大脚”、其很近的地方,地球人却懵了:其一,那旗杆,是如何轻松插入月球的?其二,人的两脚也可以刚刚好地“在沙上惬意地冲浪”。虽不能绝对说没有这种可能,但,这,也忒巧了!

嫦娥五号都没插月表,直接留登月舱上。

嫦娥系列起码有一点,验证了月球表面,除了岩石,就是浮壤,根本不可能有“一片硬地”。

当然,如果有人说,要是那个地方,刚好有陨石、甚至小行星一类的撞击呢?当然,这种可能性也不能完全排除,只是如果是这样,只能说阿波罗11号,及后来的X号们,你们太幸运了,你们每次着陆,都有“陨石、甚至小行星一类”的,为你们提前准备着陆的硬地!

登月舱降落月球,不是很难,难在于”降落时有人,还是无人“?考虑到非科学因素,有人与无人,也好办,最难办的是”有人返回地球“。

相关文章

  • 重1731克!嫦娥五号月球样品正式交接
    重1731克!嫦娥五号月球样品正式交接

    12月19日上午,国家航天局在京举行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交接仪式,与部分参研参试单位一道,共同见证样品移交至任务地面应用系统。...

    2020-12-21 22:51:27
  • 重达1731克! 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正式交接!
    重达1731克! 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正式交接!

    央视新闻消息,12月19日上午,国家航天局在京举行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交接仪式,与部分参研参试单位一道,共同见证样品移交至任务地面应用系统,标志着嫦娥五号任务由工程实施阶段正式转入科学研究新阶段,为我国首次地外天体样品储存、分析和研究工作拉开序幕。在交接仪式活动现场,国家航天局局长、探月工程总指挥张克俭向中国科学院院长侯建国移交了嫦娥五号样品容器,交接了样品证书。经初步测量,嫦娥五号任务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此前介绍,中国是第三个从月球采样回来的国家。月球样本将有三类用途:第一...

    2020-12-19 15:53:22
  • 乔辉: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着陆地球!一文读懂你关心的六大问题 |2020-12-17
    乔辉: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着陆地球!一文读懂你关心的六大问题 |2020-12-17

    据央视新闻消息,2020年12月17日凌晨2点左右,经过23天的太空之旅后,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2千克月壤样品成功在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着陆场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据悉,嫦娥五号返回器的体积只有神舟飞船返回舱的七分之一,落区范围(着陆面积)却是后者的16倍,加上着陆场高寒冰雪的环境,这些都给搜寻工作造成了一定困难。图注:2点20分左右,空中搜索队员已经通过红外相机发了返回器。图注:2点30分左右,地面人员赶到,传回可见光画面。按计划,回收后的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完成必要的地面处理工作后将空...

    2020-12-17 18:03:40
  • 中国首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
    中国首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北京时间12月6日5时42分,嫦娥五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并于6时12分将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

    2020-12-07 19:46:57
  • 中国正规划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 国家航天局最新消息
    中国正规划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 国家航天局最新消息

    不同国家的发展都有所差异,大家都是会关注到一些科技发展的情况的。随着时代的变化,科技的发展对我们的社会生活也有影响。近日有消息称中国正规划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具体会是怎么样的呢?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
    中国探月工程于2004年立项实施,确定了“绕、落、回”三步走战略规划。此前,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成功,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有望实现探月工程三步走的最后一步“回”。那么国家航天局最新消息如何...

    2020-11-25 16:56:38
  • 后沙:暖心!航天人用月球土壤告慰毛主席
    后沙:暖心!航天人用月球土壤告慰毛主席

    昨天凌晨4时30分,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胖五”再一次带给了我们一份惊喜,也让世界又一次看到了中国航天实力。那个鬼鬼祟祟躲着中国,甚至连中国学者参加太空国际会议都要拿签证耍阴招的超级大国,这次居然想要中国分享月球数据,就这么不要脸。酸就让他们去酸吧,中国人探月脚步是不会停止的。据国家航天局介绍,“嫦娥五号”将首次实现我国从月球采样,如月壤或月岩等宝贵样品带回地球,为中国探...

    2020-11-25 16:25:24
  • 刀口评论:热烈祝贺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成功!取回月球土壤一部分将存在毛主席的家乡|2020-11-25
    刀口评论:热烈祝贺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成功!取回月球土壤一部分将存在毛主席的家乡|2020-11-25

    新华社海南文昌11月24日电(记者胡喆、陈凯姿)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后,先后实施了助推器分离、整流罩分离、一二级分离以及器箭分离等动作。这次全国人民之所以非常激动,还有一个伟大的原因是这次嫦娥5号带回的月球泥土将有一部分保存在湖南毛主席的家乡。毛主席有关月球月亮的诗句有很多,比如: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作者:毛泽东...

    2020-11-25 15:05:17
  • 后沙:暖心!航天人用月球土壤告慰毛主席 |2020-11-25
    后沙:暖心!航天人用月球土壤告慰毛主席 |2020-11-25

    昨天凌晨4时30分,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胖五”再一次带给了我们一份惊喜,也让世界又一次看到了中国航天实力。那个鬼鬼祟祟躲着中国,甚至连中国学者参加太空国际会议都要拿签证耍阴招的超级大国,这次居然想要中国分享月球数据,就这么不要脸。酸就让他们去酸吧,中国人探月脚步是不会停止的。据国家航天局介绍,“嫦娥五号”将首次实现我国从月球采样,如月壤或月岩等宝贵样品带回地球,为中国探...

    2020-11-25 12:02:38
  • 暖心!航天人用月球土壤告慰毛主席!
    暖心!航天人用月球土壤告慰毛主席!

    原创: 后沙来源微信公众号:后沙已获转载授权23日凌晨4时30分,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胖五”再一次带给了我们一份惊喜,也让世界又一次看到了中国航天实力。那个鬼鬼祟祟躲着中国,甚至连中国学者参加太空国际会议都要拿签证耍阴招的超级大国,这次居然想要中国分享月球数据,就这么不要脸。酸就让他们去酸吧,中国人探月脚步是不会停止的。据国家航天局介绍,“嫦娥五号”将首次实现我国从月球...

    2020-11-25 06:15:48
  • 每年7月20日被定为人类月球日 嫦娥五号年内升空 我们为什么要去月亮上“挖土”?
    每年7月20日被定为人类月球日 嫦娥五号年内升空 我们为什么要去月亮上“挖土”?

    近日,随着火星探测窗口期临近,各国探火项目都已蓄势待发。事实上,人类对于深空的探索热情从没有减弱过,无论是对火星,还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月球。...

    2020-07-20 09:08:35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