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读书--知行合一,化于无形

关于袁隆平去世的几点思考!

作者 :正文注明 2021-05-23 14:45:02 审稿人 : admin 围观 : 评论
作者: 明叔
来源公众号:明叔杂谈
微信ID:laomingdashu

1)袁老可能是中国知名度最高的几个人之一了,而且不仅知名度高,好评度也很高。原因很简单,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对我们每个人、对中国、对世界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2)袁老去世的消息传来,我看到长沙群众街头自发告别,高喊口号,这很赞。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要追星就追袁老这样真正的“明星”,而不是娱乐明星,尤其是年轻人,追星背后体现的是“三观”,是价值导向。

3)对于袁老的贡献,我推荐大家看一下新华社旗下《瞭望》杂志去年12月5日刊发的对袁老专访的文章,里面有很多干货,比如袁老跟学生说,“Take serious things lightly. Take ordinary things seriously”。翻译过来就是,“举重若轻;平常事,用心做”。不得不说,袁老的人生智慧和英文都很好。

4)人有生就有死,对袁老去世,不必过于悲伤,这是自然规律。对袁老最好的纪念,就是了解他的贡献,学习他的精神,把他坚持的科研事业继续发扬光大,或者从他的人生经验和智慧中汲取灵感,把自己手头的事情做好。

5)对于正面人物和正面事件,网络上总有极少数“喷子”,他们无知无畏,乱放厥词。对于有人故意污蔑、攻击袁老,警方已经出手了。我在这里奉劝这些“包不同们”,做人要有底线,不要有这么重的逆反心理,连袁老你都能污蔑,你到底是有多无知?你到底是有多缺乏良知?

6)在美国对中国不断进行打压的背景下,中国需要更多的袁隆平。我们需要像袁老那样,踏踏实实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失败,最终做出有益于老百姓、有益于民族、有益于国家的事情。

7)中国也需要更多的任正非,不炒房地产,不玩资本游戏,就是踏踏实实把自己的豆腐磨好。试想,如果在学术界、教育界、产业界有更多的任正非,我们今天面临美国的封锁和打压也不会这么被动。华为只有一个,我们不能总指望华为变成一个十项全能冠军,其他细分领域、垂直领域也需要有自己的“任正非”。

8)对于中国年轻的企业家来说,除了要拥有改变世界的梦想,更要有袁老、任正非这些老一辈科学家、企业家的家国情怀,要有对老百姓发自内心的热爱,要有对这个国家和民族发自内心的热爱。这种热爱,是今日之中国,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企业家必不可少的基础情感和底层认知。当然,在全球化时代,爱中国的老百姓、爱中国这个国家,跟追求对全世界、对全人类的贡献并不矛盾。

9)CGTN“误发”袁老去世的新闻,引发了很多争议。我自己也当过12年记者,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严肃的专业问题。我看CGTN很快道歉了,相信内部也会对相关的人员进行非常严肃的批评和教育。但我也想说,媒体出错也是难免的,我多次看到西方媒体把很多提前预制的名人去世稿发出来,最后闹了笑话。但总体来说,专业问题应该放到专业领域去解决,不要贸然上升为道德问题、法律问题。媒体误发消息,如果没有恶意,跟有人在网上恶意造谣、传谣还是有区别的。说实话,中国的官媒,特别是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虽然偶尔也有一些“错误”,但整体来说,在重大新闻上的权威性是经得起时间和历史考验的。

10)再次向袁老致敬。有的人活着,但自私自利,满肚子狗苟蝇营,对于社会的贡献几乎为零。有的人死了,像袁老这样,他的杂交水稻依然可以利国、利民、利世界,这样的人,堪称是伟人。

相关文章

  • 人们为什么会自发的纪念袁隆平!
    人们为什么会自发的纪念袁隆平!

    原创: 慕峰来源微信公众号:太阳照常升起已获转载授权袁老走了,人们发自内心的去纪念一位“陌生人”,这是很长时间没有发生过的事了。有人讲,是他让我们吃饱了饭,让中国人不再挨饿,所以大家都要纪念他。有人反驳,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主要是企业家和市场经济的功劳,如果没有企业家和市场经济,光一个袁隆平,你就能吃饱饭吗?中国一年进口那么多粮食,靠的是农学家还是企业家呢?普通人还真难反驳,很多人只能退一步讲,大家都重要。我想起了前段时间跟一位朋友跟我讲的一句话:这个时代,连巴菲特都成圣人了。我们都不是所谓的粉红、网左,...

    2021-05-23 14:24:53
  • 北风:袁隆平,我们如何做是对老人最好的告慰?
    北风:袁隆平,我们如何做是对老人最好的告慰?

    时光来到2021年5月22日,新冠疫情还在全世界其他国家肆虐,巴以之间的战火也没有平息,战争和瘟疫,依旧每一天在夺走数十万的生命。只有饥荒,这个词至少有五六十年,没有出现在大家的日常谈资里。我们中国已经有两代人,对“饿死人”没有清晰的概念。这对于一个十四亿人口的大国,一个只有世界7%耕地,却有20%人口的国家,没有爆发大规模粮食危机,没有“人吃人”“观音土”的惨剧,就是对这个世界最大的福报与功德。而这一切,都要感谢“七十年梦想只为中国人吃饱饭”的袁隆平。壹、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袁隆平出生在1930年,小时候跟...

    2021-05-22 22:22:31
  • 叶立华:悼念袁隆平
    叶立华:悼念袁隆平

    今天中午,夫人和我说袁老走了。立华我笑着讲,袁老身体一向比较健康,怎么可能呢?然而,他真的走了。震惊和错愕一霎那覆盖了我的全部心绪,立华我难以相信这是真的。老人到了73,84,91,总是难以迈过去的坎。过了一关,往往就能平静活到下一关。人身体的代谢,器官各有各的节律,这几个岁数,往往是器官都在低谷,弱点一多,人就脆弱。3月的时候,袁老在实验室摔了一跤。这一跤,竟然成了巨星陨落的开始。立华我难以从错愕中抽身出来,难以相信今后只能在历史书中见到这位伟大的人。总有人的贡献不因为他的民族,党派,信仰而能被否定。高...

    2021-05-22 22:14:20
  • 清和:缅怀袁隆平!我们面临粮食危机吗?
    清和:缅怀袁隆平!我们面临粮食危机吗?

    编者按: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是人类伟大的科学家,他研发的杂交水稻帮助中国解决了亿万人的吃饭问题。谨以此文缅怀袁隆平,致敬国之栋梁!几乎一夜之间,“厉行节约,杜绝浪费”成为了社会焦点。这令还存有饥饿记忆的一代人立即紧张起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夏粮总产量2856亿斤,比2019年增加24.2亿斤。然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官方发布消息,截至2020年8月5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428...

    2021-05-22 22:12:19
  • 燕梳楼:袁隆平逝世: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燕梳楼:袁隆平逝世: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今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湘雅医院逝世,享年91岁。令人悲愤的是,今日中午11时,CGTN就抢先发布了袁隆平去世的消息。随后被袁隆平秘书和家属辟谣,称袁老正在医院接受治疗,没有逝世。58分钟后,CGTN再次发文,对此前报道深表歉意。抢着转发第一手消息的一众媒体和自媒体也瞬间懵圈。这样的消息也能乱发?你CGTN是什么单位?你是中国国际电视台,是中国面向世界传播的重要窗口啊。什么时候一位科学家的病逝,不是医生宣布,而要媒体来宣布了?何况袁老不是普通的科学家,更不是普通的娱...

    2021-05-22 22:11:10
  • 金桥智库:袁爷爷,一路走好,长沙人民泪别袁隆平院士!
    金桥智库:袁爷爷,一路走好,长沙人民泪别袁隆平院士!

    古人云,天降异象,必有灾祥。5月20日那天,许多朋友都在网上刷到了河南新乡中午还是30多度的高温,等到了下午,突然就天降暴雪,下起了冰雹。实在是太过于诡异了。没想到今天就应验了,双星陨落,大国之殇!两位致力于让我们医食无忧的院士相隔仅五分钟,先后仙逝,真令人痛心。5月22日13时02分,“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逝世,享年99岁。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享年91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位无双国士,死得其所,而我们却仍不免悲痛不已。今天我随团在京西门头沟参观学习,中午...

    2021-05-22 21:49:09
  • 温伯陵:“袁隆平院士,谢谢你曾经来过。”
    温伯陵:“袁隆平院士,谢谢你曾经来过。”

    今天早上刷到“袁隆平去世”的新闻,突然感觉鼻子一酸,这个教科书里的传奇人物,还是没能熬过时间的规律。后来澎湃出来辟谣,说“袁隆平去世”是假新闻,我长舒一口气,心想这样的反转真好,袁隆平老爷子操劳一辈子,应该再活20年,享享清福。万万没想到,下午,老爷子真的走了。看着电脑上的黑白页面,我这个30岁的男人,眼泪唰的一下就流出来。真的,很多年了,从来没有哪个名人的去世,让我感觉到如此难过,直到今天。我们熟悉历史的都知道,世上最悲惨的不是贫穷、没有工作或者房子不大,而是记录在史书里的惨烈字眼:大饥、人相食、易子而...

    2021-05-22 20:54:03
  • 戎评:纪念袁隆平!今天,我们所有人欠他一句“谢谢”
    戎评:纪念袁隆平!今天,我们所有人欠他一句“谢谢”

    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在今天,专注于科研,同时又对解决民生问题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我记忆中最出名的有两人,一位是在非典和新冠疫情中居功至伟的钟南山院士,另一位,就是袁老。在城市化已经取得卓越进展的今天,“农民”总是让人忍不住与落后、低端与贫穷挂钩。但是,袁老却将自己的一生都倾注在农业上,并且为中国的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有趣的是,袁老并不是一个农家子弟,袁老的父亲在当时的国民政府担任文职,还是冯玉祥部第二...

    2021-05-22 20:51:02
  • 蒋校长:袁隆平的一生:食安天下,国士无双!
    蒋校长:袁隆平的一生:食安天下,国士无双!

    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息息关中华!特别是袁老逝世的消息一出,举国悲痛!想起鲁迅先生曾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 正史 ,也往往掩盖不了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而袁老,这位“一辈子只为做好一件事,帮助 14 亿中国人解决吃饭问题!”的老人,就是中国的脊梁。01.帮助 14 亿中国人解决吃饭问题,听起来...

    2021-05-22 20:47:29
  • 一棵青木:袁隆平先生去世,中国失去了那一粒宝贵的粮食
    一棵青木:袁隆平先生去世,中国失去了那一粒宝贵的粮食

    袁隆平先生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解决了中国人吃饭问题的男人。袁隆平刚参加工作那会,中国的水稻产量是每亩250公斤左右,而如今,水稻的最高亩产已经达到了1500公斤。几千年来,中国政府都没有办法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灾荒席卷全国,饿殍满地,这一切都被记载在了史书上。而如今,中国不仅解决了平时国人的吃饭问题,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23%的人口,而且拥有在极端条件下,也让国人吃饱饭的能力。即便爆发世界大战,即便全球封锁,中国也...

    2021-05-22 20:29:48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