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版“网红冰品” 还不赶紧打卡?
杨贵妃 “糖尿病患者”夏天要喝冰水?
冷饮的精华在于一个“冷”字,在没有制冰设备的古代,吃货们是如何解决用冰的问题呢?其实早在3000年前的商代,当时的贵族们就开始在冬天凿冰贮藏于冰窖,以备来年盛夏消暑之需。《诗经》中的《豳风·七月》云:“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藏之凌阴。”这里的“凌阴”就是指的藏冰的冰窖。根据《周记》里的记载,冰从冰窖里取出后,会放在藏冰储食的容器——冰鉴里,当时的人们用冰块镇甜酒,《楚辞·招魂》中有“挫横冻饮,酹清凉些”的记述,大赞冰镇过的糯米酒,喝起来既醇香又清凉,味道大概和现在的冰镇啤酒一样爽吧。
不过,由于凿冰藏冰都非常有技术含量,冰制品在宋以前都仅仅是上层社会的夏季奢侈品,寻常百姓只有喝凉水的份儿。隋唐时期,城中已经开始有卖冰的铺子,只不过价格仍很高。宋人王铚《云仙杂记》记载:“长安冰雪,至夏日则价等金璧。”这么贵的冰,一般百姓自然只能“望冰止渴”,但我们的大诗人白居易例外,据说他“每需冰雪,论筐取之,不复偿价,日日如是”,真土豪无疑了。史籍中多有记载,每到三伏天的时候,朝廷就会举行颁冰仪式,将冰赏赐给王公贵族,以示皇恩。白居易收到冰赏后,写了一篇《谢冰状》,文中说:伏以颁冰之仪,朝廷盛典;以其非常之物,来表特异之恩。
野史中有记载说长安冰价之所以这么贵,是因为杨贵妃患有“消渴病”(糖尿病),夏天要喝冰水。且不说仅凭身体丰腴和体有异香等能否判定杨贵妃是否患有“消渴病”,就算需要大量喝冰水,皇宫里的冰储备还是很充足的。据说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某年夏天在家里设宴,曾经用大块冰雕堆成山,围在宴席四周,结果大伏天在里面喝酒,还要穿薄棉衣。
人家都用堆积如山的冰块自制“中央空调”了,还差那点喝水用的冰吗?
还有人想靠着卖冰发财致富,五代时王定保的《唐摭言》中有一个故事,说的是盛夏时节,蒯地有人在市场上卖冰,来往的人热得受不了想买一块降降温,却不料卖冰者自以为奇货可居,故意将冰价抬高到原价的几倍,结果大家一气之下都不买了,不一会儿,冰反倒都融化了。
真正让冰块走入普通人家还要靠制冰技术的进步。唐朝末期,人们在生产火药时开采出大量硝石,无意间发现硝石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可使水降温到结冰,于是很快有人利用硝石的这种特性,在夏季制作冷饮。具体怎么做呢?首先要盛一罐清水,然后将糖和香料溶在水中,再将罐子放在一个有水的大盘子里,不断往盘中加入硝石,这样罐内的水就慢慢结成了冰。有了这个方法以后,市场上逐渐出现了专门制作甜冰的人,古人的冷饮时代也就正式拉开帷幕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