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停!大城市不能再疯狂扩张!
东方楼书,看透房地产和买房卖房众生相!《叫停!大城市不能再疯狂扩张!》是一篇关于叫停,能再,大城市的文章。东方小楼引用该文章仅仅为了更好的传播房地产相关知识,让大家在房地产买卖中有更清晰的目的和执行策略!不代表小楼认同其观点,本着从不同侧面看问题的态度,我们会引用很多大咖的观点!

最近,高层发布了一份重磅文件。
提出了要推进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体,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空间结构.....
其中第(十五)条内容提到,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进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体,严控中心城市规模无序扩张。
1
我们有多少“大城市”?
怎样才能被称为“大城市”?
按照国务院2014年发布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城市类型按城区常住人口划分。其中,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大城市,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大城市。
上面这些,均属于大城市。
目前全国共有105个大城市,包括7个超大城市、14个特大城市、14个Ⅰ型大城市以及70个Ⅱ型大城市。

相比而言,以城市而论,我们人口最多的6个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深圳、成都,其中京沪渝人口都突破了2000万,而广州、深圳、成都则超过1500万,无论是规模还是增量,都远超亚洲其他城市。
人口向大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集聚是经济规律所在,我们的超大城市还有没有增长空间?
有,但不能无序增长。
有数据表明,2500万很可能就是我们大城市人口的天花板。
从各地发布的2035年总体规划来看,北京的天花板是2300万人,上海的人口天花板是2500万人,广州的人口天花板是2000万人,深圳的人口天花板是1900万人,成都的人口天花板是2400万人。

除了成都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剩下的人口增长空间,都已不足200万人。
毕竟,大城市人口不可能无限多。
无论是资源、生态、环境,还是教育、医疗、交通,都对人口形成了硬约束。
尤其是疫情时期,千万级的人口流动,带来了“疫情防控”的难题。
人口过度聚集于大城市的弊端,这时候也显现了出来。
如果都把鸡蛋放在大城市,那么抗风险能力过于单一和脆弱。
比如上海遭遇疫情的时候在封不封城的问题上就陷入两难。
如果封城,上海的经济之于中国,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如果不封城,疫情造成的后续影响又难以估计。
放开后疫情的迅速蔓延,又让我们看到了超大城市的软肋。
人口密度过大,导致感染蔓延迅速,一度出现了医疗挤兑、看病难问题。
这在过去,是从来没有想到过的。
2
我们的城市化率到现在已经64%,差不多65%了。
城市化,进入了下半场。
上半场主要是农村人口到城市、大城市、小城市都去。
下半场按照日韩的经验,基本上就是往中心城市和都市圈涌。

未来,中心城市要去带动周边小城市,推动城市群的发展。
这里说一下,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区别,城市群一般是以一个特大城市为核心,由三个以上大城市共同形成的城市群体。
都市圈是城市内以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等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
这两者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增大城市的容纳能力,未来有60%以上的人口会聚集在这些城市群和都市圈。
在十四五期间,将在重点城市群和都市圈内部,加强轨道交通网络建设,从而更好连接大城市外围的城市,这样不仅提升了城镇化率,还可以缓解人群聚集市中心的压力。
从根本上来说,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所在。
所谓内需就是消费和投资,而这两部分的最大增量都来自于城镇化的进程。
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74万元,增长8.2%;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万元,增长10.5%。
尽管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城镇居民,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依旧是农村的2.5倍。
城镇化可以让更多农民进入城市,使城镇消费群体不断聚集扩大,最终形成一个巨大的交易网络,创造出更多的服务业岗位。
据测算,城镇化率年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每年有1400万人要进城,相当于每年要增加一个深圳。
其次,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也会带来公共服务需求的增长,就会带动城市基建、住房等投资需求。
消费和投资,正是拉动经济的重要动力。
现在很多发达国家的城镇化已达到80%以上,以美国为例,截止2021年美国城镇化率约为83%,消费和投资占GDP比重约为83%和21%。
而美国的农民仅占2%,也就是600多万人每年生产的粮食超4亿吨,甚至成了全球最大粮食出口国。
而我国农民占比约为41%,也就是接近5亿人,每年生产6亿多吨粮食。
美国农民少但生产粮食更多,这得益于农业现代化,机械化程度高。
我们也在推进农业现代化,未来农民也会缩减,更多的人还是要进入城市谋发展。
我们的城镇化率至少要达到75%以上,才能算基本完成。
早在2020年,我们就明确了2025~2035年,中国城镇化主力方向就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和都市圈”。
美国和日本,也有很多的大城市,特大城市甚至巨型城市,它们曾患过的所谓城市病,经过进一步的升级发展,都已经逐渐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未来,拿到进入大城市的门票的机会只会越来越稀缺。
越大的城市,未来进入的机会越稀缺。
以上就是关于《叫停!大城市不能再疯狂扩张!》的全部内容,如果《叫停!大城市不能再疯狂扩张!》能够帮助到您,不胜感激!举起您高贵的手将我们收藏吧!东方楼市小楼编辑将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