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子木
来源微信公众号:子木聊房
已获授权转载

最近很多人对北京楼市比较担心,这种担心来源于今年北京楼市“过分跌宕”。今天一改,明天一变,不知道到底什么时候买卖,耳边又经常传来“大跌舆论”,紧张兮兮。其实,经历过周期的人都明白,这就是在“转折阵痛”,在一个周期过渡到另一个周期的时候,固有逻辑都在打破重组,不确定性增多。期间自然有鼠头,趁机炒作焦虑,收割流量,让情绪走向两个极端。但我想说的是,楼市就像一道数学题,出卷人可以用一万种方式去改变外在现象,但解题人,必须要找到“内核”。2024年的北京,买不买,买什么,什么时候买,接下来我通过年度盘点,帮大家解谜,可以酌情参考。我们先来复盘2023年的北京,我给的一句话评价是:2月后,北京楼市非常热闹,迎来不输于2017、2021年的火爆迹象,整体成交量一度飙升,接近3W套。但没想到,进入4-5月份,成交量开始止不住的下滑,直至9月份新政出台,又出现过一波势力,而后又迅速冷淡,以至于北京12月紧急再出新政,维持缓慢复苏的趋势。2023年10月,北京二手房挂牌量达到历史峰值,大概接近17万套左右,也就是这个时候,市场舆论被空军占领,一夜之间,到处宣扬北京房价不行了…那时候人心惶惶,北京房价预期碎了一地,仿佛进入绝境,很多人问我怎么办?我跟他们说,能讲出这种言论的,根本不懂北京,更不懂楼市。1、2023年3月北京爆出小阳春,定点爆破后瞬间萎靡,说明北京和其他城市一样,没有逃过“疫情伤疤”的影响。一方面在于房价预期的确定性,另一方面,在于收入预期的确定性。2、3月份、9月份、12月份,一个阳春点,两个政策点,成交最好,意味着北京对政策的敏感性极强。一旦出政策市场就会有所反应,这说明底层需求是比较稳定的,只是缺少上车的由头,但目前政策还是没有跟其他城市对齐,隐藏了继续放开的红利。3、最后几波峰值成交,市场主要集中在600万以上,意味着北京市场彻底由改善需求驱动。但改善需求释放,需要“卖一买一”的基础,而每次政策打鸡血,之后迅速下掉,也正是刚需段位的年轻人购房群体的增量不够,支撑不起楼市的循环逻辑。预期下滑+政策效力不够+刚需购买力不足,这就是2023年北京楼市的利空因素。但事实上,在这种情况下,2023年北京二手房住宅网签量跑出了15.5万套的成绩,同比去年增长10.18%。

说明北京底层购买力并非是泡沫,而是比较扎实的,当得起风向标、老大哥。在成交稳定的情况下,二手房价格下调幅度较大,普遍跌了5-15%,这是因为供需结构出现了问题。尤其“认房不认贷”后,北京业主为了拿到首套首贷的名额以及较低的房贷利率,排队将房子挂售,供应量一度飙升。需求不变,供应大增,那么价格肯定是要向下走的,这又导致更多人害怕房价下跌,继续加量卖房,又进一步促进了下降螺旋。市场是很聪明的,会进行自我调节,如果因为短期的供应增量导致价格崩溃,那么这样的楼市也不值得被关注,也没有任何抗性。事实上,在经历过连续几个月挂牌量上升后,终于,北京挂牌量开始掉头向下,从接近17万套的最高点,回落到当下的16.2万套。同时,11月和12月,二手房网签量,都维持在1.2万套枯荣线以上。这说明,北京的真实购房需求顶住了这波库存带来的利空,房价趋于稳定,同时出现了回暖的翘尾趋势。风险解除,也同时意味着价格筑底。2023年北京楼市最大的信号是,新房成交总价中位数从689万/套,涨到了700万/套。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点,为此我花了很长的时间,调研北京楼市,寻找答案,最后基本得到几下几点:代际差异就是代与代之间的差异,在北京生活多年的人应该知道,北京因为当年的7090政策,盖了很多“烂房子”,为什么说它烂,是因为全球任何地方,就连香港都找不到这样的户型。
2017年开始,因为“限地价竞利润”政策,北京又出现了一批“烂房子”,这批房子的质量非常差,基本都属于开发商偷工减料的产物。再加上,这些年北京房价一路狂飙,人们为了保值增值,对房屋质量的金融诉求大于质量诉求,导致整个市场的建筑校准的下限非常低。但现在不一样了,从2022年开始,北京取消限竞房政策,同时房子不太好卖开始内卷,反而在这种状况下,出现了大批量的好房子。今年上了热门的项目有很多,君礼著、熙华台、中海学府里、保利天汇、中建濮园、北京国贤府……低容积率、四叶草户型、干湿分离、90%得房率,一步一景的园林,过去只存在于豪宅盘的配置,开始下放到改善市场,对之前的产品相当于降维打击。这对于北京购房者冲击巨大,过去花几百万买个刚需,现在花几百万买个改善,说不想换是骗人的。1、过去的产品和现在的产品之间,差距巨大,而且这种差距是无法通过地段优势去补足的。2、疫情之前的产品差别不是很大,但疫情之后的产品简直天翻地覆,不过疫情之后的产品可升级的天花板有限,也就意味着5年前和5年后,是两代产品。3、因为这波房地产硬着陆,一些玩金融的地产商被出清,反而一些真正做产品的开发商开始崛起,祸兮福兮,未来北京市场好项目不会少。所以房子好不好,能不能卖出去,都要去迎合市场未来的趋势。一个项目的设计师朋友跟我说,他们拿到项目第一时间是去海淀找年轻人做问卷调查,年轻人已经不再愿意为老产品买单了。他们喜欢大窗户,喜欢动静分离,喜欢不带飘窗的简约感,也喜欢精装的时候,洗漱台下面预留一个拖地机器人的接口和空间。年轻人加速涌入楼市,对产品的审美还要有一定的要求,外立面土的不要,园林做的不洋气的不要,项目里没有社区配套的不要。很多人说,如果满足这么高的要求,房子一定不便宜啊,现在的北京年轻人有这么多钱吗?这也就是为什么顺义和房山、昌平一些品质大盘卖得异常好的真实原因。其实这也是我讲的第三点“北京的地段效应正在失效”的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就是北京的产业开始多点开花。之前的北京,产业商圈就那么几个,国贸、金融街、中关村、望京……再看现在,大家感兴趣可以数数,到处都是,很多产业商圈都兴起在5-6环。如果上班的地方非常多,而且遍布全城各区,那么很多年轻人都没必要在核心地段买房。这跟美国城市的“空心化”有些相似,美国很多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开始从核心区向外流动,因为核心区又贵又旧,道路拥挤,生活品质下降。后来大量企业搬迁到了外围区域,人口也跟着向外流动,导致很多政府财力有限的城市,核心区开始破败。北京核心区虽然不会破败,但在产业多点开花,铁路基建发达的趋势下,住房性价比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北京只有一类老房子能经受得住考验,那就是被城市资源深度绑定的,比如海淀区物业管理还算不错的老房子。在地段、教育、产业三大因素加持下,能稳定跑赢大盘,除此之外,北京的老破小很难再有机会。那么对于北京买不买,何时买,买什么,其实在上面的观察中,已经有了答案——去年年底成交稳定在1.2W套枯荣线以上,意味着房价已经筑底,2024年3月,在小阳春利好的加持下,行情会有一波起势。至于起的“势”有多大,维持多长的时间,还要看到时候还有没有重大政策出来,目前对于北京来说,还有一张王牌没用,那就是放开限购。如果放开限购,其他城市投资者入市消化库存,那就很不好说了。而且棚改2.0已经启动,北京城中村的规模不小,落地时间正好也在小阳春附近,很可能有助推效果。如果是刚需,继续等,因为行情好,市场挂牌量会激增,到时候对于刚需段的房子会非常内卷,到时候去谈价格,买一套品相还不错的“硬通货”,概率会很大。学区、地铁、商业、公园、房龄和物业,能凑就凑。如果不着急,还可以等那种刚需品质大盘,虽然位置远点儿,但未来年轻人接盘量不会小。对于改善,这段时间就要看房,有钱就下定,年底是抄底的黄金时间。如果是“卖一买一”的购房者,要先把目标定下来,卖房还是等到三月,流动性起来,能卖个好价格,但一定要很迅速的买改善房。因为改善房相对刚需比较稀缺,如果行情起来,改善涨幅肯定甩刚需好几条街,那时候就要拼手速,前提是你已经对想买的房子有充分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