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参考,东方金报

微信
手机版
东方金报

以色列大规模撤军,是怎么回事?

作者 :正文注明 2024-04-09 12:43:03 围观 : 评论

来源:卢克文工作室(ID:lukewen1982)

一个很突然的消息,4月7日,IDF(以色列国防军)突然宣布从加沙南部撤走了大部分地面部队,只留下一个旅的部队看住中部的“纳扎里姆”走廊,也就是加沙南北的结合部。

这是继去年年末的北部大撤军后,IDF在加沙进行的第二次大撤军。

这样一来,整个加沙地带就只剩下两个旅,除了中部走廊的933旅,还有在海岸地带的401旅,是开战以来兵力密度最低的时候。

按照此前在北部撤军的标准流程,是先宣布完全控制北部,剿灭了当地的哈马斯,再撤退的,而这次突然就撤了,什么预兆也没有,什么流程也没走,故而让外界相当震惊。

关于事情的真相,外界有四种主流说法,包括:“西方施压说”、“防御伊朗说”、“进攻拉法说”和“扛不住了说”,到底哪种说法更接近真相呢?

先讲第一种:西方施压说。

西方对内塔尼亚胡的施压大半年来一直在进行,但真正大规模高强度施压要到今年3月中旬。

3月14日,民主党领袖舒默就公开要求内塔尼亚胡下台,然后是拜登政府在3月25日的安理会停火提案中投了弃权票,让决议得以通过,这被视为一个重大信号--民主党已经受够内塔尼亚胡带来的负面影响了。

而4月初,更是发生了令西方震惊的“世界中央厨房”事件。

事情是这样的,在美国投了弃权票后,恼怒的内塔尼亚胡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拒绝全部搭载救援物资的卡车进入,尤其是联合国近东救济工程处的物资。

众所周知,加沙很多人都是靠近东救济工程处的物资才能勉强生存,以色列这么干等于断了他们的生路,但是美国又实在劝不动内塔尼亚胡,于是拜登就想了个办法--让西方NGO去。

于是一个名为“世界中央厨房”的NGO就进去了,负责代替近东救济工程处的职能,给加沙居民援助物资,这样加沙居民得到了物资,名义上不是联合国送的,内塔尼亚胡对内部极右翼能够交代(极右翼一直声称联合国是哈马斯)。

但是就在4月1日,IDF不知道发了什么疯,突然对“世界中央厨房”的物资运送车队进行了袭击,用导弹打击了三台车,导致7人死亡。

事情从过程来看显然是精心策划的,不是一时兴起,大概率是军队内部极右派独走。

死亡的七个人里,国籍有澳大利亚、波兰、英国、巴勒斯坦、美国和加拿大,大部分是西方人,而且这个NGO本来就是美国政府的白手套,打脸打得这么赤裸裸的,一点面子都不给,谁受得了?

于是西方各国政府纷纷进行谴责,连佩洛西这种原先挺以到极致的政客都坐不住了,要求暂停对以色列的武器援助。

支持“西方施压说”的人认为,正是“世界中央厨房”遇袭事件激怒了西方,让内塔尼亚胡在巨大的压力下不得不做出大规模撤军的重磅姿态。

这个说法看似符合逻辑,但有一个巨大的BUG--实施袭击的是IDF的第933旅,如果是因为袭击事件而撤军,那这支部队应该第一个撤,但事实却是第933旅没撤,留在中部走廊的一个旅,就是第933旅。

所以西方施压纵然是原因之一,也绝不是主要。

第二种说法:防御伊朗。

这种说法的依据是,4月1日当天以色列炸了伊朗驻叙利亚大使馆,性质极其严重,伊朗肯定要报复。为了准备和伊朗干仗,需要及时撤回大部分部队,避免两线作战。

这个说法也只是看起来符合逻辑,实际上解释不通。

以色列炸了伊朗大使馆这事的严重主要是指外交上的严重,如果就事件本身而言,其实不如1月初发生在伊朗国内的“克尔曼恐怖袭击”。

该袭击不仅导致上百人死亡,还发生在苏莱曼尼的陵墓前,一个是在境外被袭击,一个是在境内被袭击,显然是后者更具有挑衅性。而伊朗是怎样报复“克尔曼恐袭”的呢?

用导弹打击了摩萨德(以色列情报及特别行动局)在伊拉克库尔德地区的分支。

伊朗很清楚内塔尼亚胡想扩大战事,拉美国下水的小心思,所以这一次的报复也大概率会放在摩萨德身上,亲自撸袖子下场的几率很小,会尽量避开以色列境内。

即使伊朗真的要袭击以色列境内,也不可能派地面部队直接进攻,毕竟两国并不接壤。

打击以色列境内的手段肯定是用导弹,伊朗也没必要藏着掖着,现在它的大使馆被炸了,有合理的报复权利,发射一些导弹砸向以色列,世界各国是有心理准备的。

这种情况下,IDF撤回地面部队毫无意义。

如果伊朗不打击以色列境内,而是选择打击境外的摩萨德分支,那IDF的地面部队就更没必要撤回在加沙的部队。

总的来说,“防御伊朗说”比“西方施压说”的破绽更大。

第三种说法:进攻拉法。

简单来说就是,以色列想进攻拉法,需要先把大部分部队收回来,重新集结再进行进攻。就好像你要出重拳就得先把拳头收拢回来,蓄力。

这种说法来自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依据是内塔尼亚胡早在3月中旬就批准了进攻拉法的计划,现在需要进入准备阶段。

对于这种说法,我不是说完全不可能成立,只是从大半年的战局进程来看纯属脑残举动,之所以用“脑残”这么不客气的词,是有原因的。

IDF从2023年10月27日开始进入加沙,第一阶段是重点进攻北部,对南部没怎么打,计划先吃下北部再打南部。

但是IDF显然低估了敌人,高估了自己,结果就是打到11月中旬,IDF损失惨重却吃不下北部,甚至连最靠近边境墙的城镇拜特哈农,都没能吃下。

于是双方进行了第一次临时停火,停火结束后,IDF转而把重心放在南部,调了在北部的大批部队过去,这是个严重的错误。

因为经过一段时间的战斗,哈马斯虽然守住了北部,但损失也是不小的,如果IDF继续在北部死磕,不计代价地死磕,完全就可能吃掉这里的哈马斯部队。

但是IDF这么一撤,就功亏一篑了,加沙北部被哈马斯重新掌控,而IDF去南部的原因很简单,以色列高层认为北部打不下那一定是哈马斯把大部分力量放在了北部,这样南部的力量应该很薄弱,更容易打。

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南部并不比北部容易打。

IDF南下的部队经过第一阶段的战斗,已经有些疲惫,伤亡也不小,士气可能也存在问题,而哈马斯在南部的部队养精蓄锐了一个多月,属于以逸待劳。

何况在南部的抵抗组织不止哈马斯,还有“圣城旅”、“圣战者旅”、人阵等多支武装,守备力量比北部只强不弱。

结果就是,IDF在汗尤尼斯城同样遭到了不小的损失,同样没能打下城市,哪怕地面的建筑已经几乎被夷为平地了,但抵抗武装还是凭借地道坚守,并不断给IDF造成杀伤。

正如第一阶段哈马斯在北部的遭遇那样,各路抵抗组织在南部尽管扛住了IDF的猛攻,但伤亡不会小,如果IDF死磕南部,是有希望拿下汗尤尼斯的。

现在这样贸然撤了,回去蓄力打拉法,而拉法的哈马斯部队有六个营,由于基本没有投入战斗,至今都是成建制的,战斗力犹存,显然不好打,想拿下至少也是几个月起步。

连续两次在敌人快扛不住的时候选择松手,让敌人喘息,不能说这种操作的可能性没有,但未免过于离谱,只能用“脑残”来形容了。

内塔尼亚胡作为老江湖,这点常识肯定是有的,因此“进攻拉法说”也很难站得住脚。

排除了前三种,那就只剩下最后一种可能:扛不住了。

正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军事行动的成本向来很高,打赢了还好说,要是打输了或者打成僵局,内部成本爆炸是大概率的。

早在2020年,以色列的政府负债率就达到了GDP的70%,远超国际公认的60%警戒线。虽然在后面两年略有下降,但军事行动后迅速攀升。

按照开战初期以色列政府的估计,以色列每天战争支出至少要2.35亿美元,不过外界普遍认为实际在3亿美元以上,要供养几十万军队和大量技术装备,每天3亿美元并不离谱。

照此计算,经过半年的战争,以色列已经支出了超过540亿美元左右,这还只是国防开支,还有非国防开支。比如士兵受伤后,住院期间的费用肯定是官方报销,如果残了还得长期发放伤残补贴。

除了直接开支,还有大量间接开支比如挨了哈马斯火箭弹,你得救火吧,如果烧掉了一辆车或者一间商铺,这是不是成本?消防车出动要不要成本?

合计算下来,总成本横竖也接近千亿美元,而以色列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差不多是这个数,等于硬生生增加了一年的财政支出,这样的强度即使有美国大力援助也十分吃力。

成本过高、过多资源用于军事行动的直接后果,就是以色列的经济濒临崩溃,其四季度GDP折合成年率环比负增长了19.4%。

原本2023年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是不错的,预计全年增长6.5%,但战事爆发后,四季度的数据严重拖累,导致全年增长率暴跌至2%,影响不可谓不大。

2024年一季度的数据还没公布,但按照以色列财政部估计,比去年四季度好不到哪里去,经济现状已经难以支撑大规模军事行动了。

而以色列军队的状况更加无法乐观,首先是伤亡数字。

IDF自己公布的数据是阵亡604人,伤3202人,合计3806人,但很显然这个数字之外,还有大量“未批准”的伤亡,外界普遍的估计是总伤亡在1.2-1.5万之间,其中死亡1500-2000。

按照IDF动员后的总兵力来计算,1.5万人确实不多,但考虑到伤亡的大头并非预备役部队,而是第1“戈兰尼”旅、第84“吉瓦蒂”旅、第35“赞哈尼姆”旅等常备部队,常备部队以合同兵为主,这1.5万伤亡人员中,起码有1万以上是合同兵。

我们多次说过,IDF的核心力量就是2.5万合同兵,伤亡1万绝对是伤筋动骨了。

其次是作战时间过长。

一般来说,一支部队连续作战一个月就必须后撤休整了,但IDF的许多部队却连续作战了几个月甚至半年,都没怎么休整,背后原因是以色列高层糟糕的指挥。

比如第1“戈兰尼”旅,先参加第一阶段在加沙北部的作战,战事不利后原本已经撤出加沙休整了,但在12月初以色列高层决意打南部后,刚刚撤出的“戈兰尼”旅不得不调头去了南部。

南部打了一段时间还是不顺,“戈兰尼”旅的伤亡继续增加,基层怨气很大,又不得不撤出南部,调到北部防御真主党。

因上层的决策不当,IDF许多部队像“戈兰尼”旅那样一会儿南,一会儿北,来回折腾,得不到休整,经过半年的作战已经疲惫不堪,生理心理都到达了极限。

撤军后,白宫国家安全发言人柯比说,以色列撤回部队似乎是为了休整和整顿兵力。这直接印证了以色列部队急需休整。

事实上在开战前,就有不少预备役士兵因抵制司法改革而宣布拒绝服役,开战初期IDF能够短暂保持团结,但随着战事的不利,以色列左派瞅准机会,推动最高法院在1月初废除了司法改革,狠狠地捅了一刀,让事情再起波澜。

对司法改革的赞成与反对,势必影响军队的战斗力。

面对经济暴跌、来回折腾导致疲惫不堪、司法改革造成内部对立等一系列不利因素,IDF还能连续作战半年,已经算是奇迹了。

但奇迹终归是奇迹,不可能成为常态。因此,IDF的大规模撤军纯粹是“扛不住了”,经济和军事角度都扛不住了,但凡还能扛一天,内塔尼亚胡都不会撤退,毕竟他的生命已经和军事行动挂钩。

任何终止行动或者撤军的举动,都会让他在政治上更加被动,被清算的可能性也会增加,要不是被逼得没办法了,是不可能大规模撤军的。

总的来说,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符合我们先前对巴以局势走向的判断——已经打累了的双方将走上谈判桌。

就在撤军后几个小时,以色列就同意派遣代表团参加开罗停火谈判,而此前内塔尼亚胡可是一直不愿意的,总是以不参加“开罗谈判”来展示强硬。

图片

谈判就得有谈判筹码,于是IDF留了一个第933“纳哈尔”旅在加沙中部,用于阻断加沙南北的交流,同时撤出的部队好些都没走远,只是在封锁墙附近休整,形成继续围困加沙的态势。

通过这样的部署,以色列或许能在谈判桌上争取到更多有利态势,中间也可能出现更多反复,比如时不时用特种部队进行斩首,或者扶持伪军,但总的大趋势是无法改变了。

在美国的鼎力支援下,以色列动员数十万军队,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付出惨重代价后还是没能拿下哈马斯,不管某些人承不承认,历史的转折点都已经到来了。

以色列持续衰落,中东各国重新崛起,是未来的大趋势。

而衰落的以色列为了保命,除了绑架美国别无他法。

2009年7月20日,东盟外长会议在泰国曼谷举行,会议上,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宣布“美国回来了”,并正式提出了“重返亚太”战略。

在随后的十多年里,“重返亚太”成为美国的核心战略,一度压得我们喘不过气,乌云笼罩了整个天空,并不时下起倾盆大雨。

经过一系列的艰苦斗争,包括但不限于南海对峙、俄乌战场保持中立、促进沙伊和解,直到IDF在加沙被重挫,久违的阳光再度穿透厚厚的云层。

乌云将被驱散,雨势正在减小。




相关文章

  • 普京发出危险警告!
    普京发出危险警告!

    作者:石江月来源:石江月防务观察ID:Defence_SJY关于美西方军援乌克兰,乌克兰外交部长库列巴前几天有个非常有意思的表态。他说,乌当局欢迎北约有关成立1000亿欧元基金用于为乌购买武器的想法,不过这在北约目前的拨款模式下没有实现的可能。此前,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提议在7月的北约峰会上签署一个有关成立1000亿欧元基金的文件,以便在未来五年内向乌克兰提供用于购买武器的资金。报道称,库列巴表示,乌克兰支持斯托尔滕贝格的这一提议。他认为,这一想法意在让北约各成员国分摊对乌克兰的军援拨款。不过,库列巴又...

    2024-04-09 12:43:05
  • 以色列大规模撤军,是怎么回事?
    以色列大规模撤军,是怎么回事?

    来源:卢克文工作室(ID:lukewen1982)一个很突然的消息,4月7日,IDF(以色列国防军)突然宣布从加沙南部撤走了大部分地面部队,只留下一个旅的部队看住中部的“纳扎里姆”走廊,也就是加沙南北的结合部。这是继去年年末的北部大撤军后,IDF在加沙进行的第二次大撤军。这样一来,整个加沙地带就只剩下两个旅,除了中部走廊的933旅,还有在海岸地带的401旅,是开战以来兵力密度最低的时候。按照此前在北部撤军的标准流程,是先宣布完全控制北部,剿灭了当地的哈马斯,再撤退的,而这次突然就撤了,什么预兆也没有,什么...

    2024-04-09 12:43:03
  • 希拉里吐槽特朗普:这男人肉眼看日食,别听他的医疗建议
    希拉里吐槽特朗普:这男人肉眼看日食,别听他的医疗建议

    【文/观察者网 王恺雯】相信自己“本应从医”的特朗普,频频对新冠疫情发表“高见”,不但连累医学专家们忙着反驳,还让一对老夫妇轻信了他的“安利”误服药物。“请不要听从一个直接看日食的男人的医疗建议。”3月25日,特朗普的老对手希拉里在推特写下这样一句话。希拉里推特截图 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美媒一眼看出,这个人就是特朗普。“政客”网站:希拉里嘲笑特朗普…… NBC:希拉里嘲笑特朗普…… 美国在201...

    2024-04-09 12:37:32
  • 日食引全美关注,特朗普趁机宣传,拜登发文暗讽
    日食引全美关注,特朗普趁机宣传,拜登发文暗讽

    北京时间4月9日凌晨,全球今年唯一一次日全食扫过北美洲,是美国本土2044年前的最后一次日全食,引起了美国等地民众的热烈关注。不过,日食过后,许多美国人才反应过来“不应直视日食”,“眼睛好痛”冲上了谷歌、“X”(前为推特)等平台热搜。适逢选举年,趁着这波热度,包括拜登、特朗普在内的美国政治人物也试图将日食“政治化”,纷纷借机攻击对手,宣传政治立场。娱乐新闻网站IGN注意到,在谷歌上,“我的眼睛好...

    2024-04-09 12:37:27
  • 摩根大通CEO:过去20年中国一直在实施更全面的经济战略,西方却在睡觉
    摩根大通CEO:过去20年中国一直在实施更全面的经济战略,西方却在睡觉

    (观察者网讯)据美国《财富》杂志8日报道,当地时间周一,美国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Jamie Dimon)发布年度股东信。在谈及建立全面全球经济安全战略以加强美国经济地位时,他认为西方世界从根本上低估了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潜在威胁。他说,中国一直在全面地、战略性地专注于国家经济安全问题,而西方国家与此同时却在“睡大觉”,他们现在亟需解决“这杯打翻了的牛奶”。“过去20年来,中国一直在实施 “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尽管需要时间和努力。”他写道,“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我们要解决它。”考虑到中...

    2024-04-09 12:37:14
  • 男优最多拍一次万円⋯那1日拍10次怎么算、该给的片酬是?
    男优最多拍一次万円⋯那1日拍10次怎么算、该给的片酬是?

    看到しみけん(清水健)写出=男优的收入等级,马上就有人问了,那如果一支作品男优拍了很多次呢?比方说Moodyz在2019年为七沢みあ(七泽米亚)拍摄的「1日10回」,假如每一次都是打真的,那男优不是可以一次赚到50万円? 理论上是没错,所以Moodyz在2019年后就不再拍这支作品是因为没钱付男优片酬了吗?没喔,其实不是,就算没有这支1日10次,还是有很多男优一片射很多很多的作品,像枫カレン(...

    2024-04-09 12:17:26
  • 日高校友谊赛中途,对方球员全部被雷击中,18人送医2人生命垂危
    日高校友谊赛中途,对方球员全部被雷击中,18人送医2人生命垂危

    近日,在宫崎市古城町的鹏翔高中球场上,在“足球比赛中发生了雷击事故,18人被送往医院,其中2人重伤失去意识。3日下午2点半过后,这天宫崎市和宫崎县外的高中生进行了足球练习比赛。据现场的宫崎市高中相关人士透露,在与前来参加练习比赛的熊本县鹿本高中的练习赛前热身时,突然对方球队有两人被雷击到。位于稍远位置的学生家长表示:“没有前兆的声音,突然扑通一声。后来很多人慌慌张张地走上了球场,接下来有几个人被...

    2024-04-09 12:17:23
  • 蔡崇信还是没忍住!开口否定张勇
    蔡崇信还是没忍住!开口否定张勇

    2024年4月3日,挪威主权财富基金首席投资官尼古拉·坦根(Nicolai Tangen)与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董事局主席蔡崇信进行了一场长达数小时的深度对话。这场对话内容涵盖了阿里巴巴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及蔡崇信对中国经济和全球商业的独到见解。蔡崇信以其谦逊、务实和坦诚的风格著称。在这次访谈中,他依然保持了一贯的风格,对涉及商业和公司的信息谨慎回答,能不提及具体人名就不提及。然而,字里行间透...

    2024-04-09 12:17:20
  • 祁同伟,为什么不能“胜天半子”?
    祁同伟,为什么不能“胜天半子”?

    后台有很多人都喜欢看“逆天改命”的故事,自比祁同伟,希望“胜天半子”。咱就先不说您和祁同伟差了多少个侯亮平了,哪怕祁同伟也无法“胜天半子”。因为他是祁同伟。就这么简单。祁同伟这个IP已经火了六七年了,热度依然不减,说明大家真的“太想进步了”。很多人觉得自己很努力,从小镇一路考上985本硕,来到大城市,毕业进大厂,拿高薪,发现买不起房子。买不起房子,就找不到优质的对象。本以为一毕业就该拥有“颜如玉...

    2024-04-09 12:17:18
  • 深圳被香港人挤爆了
    深圳被香港人挤爆了

    今天给大家聊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最近香港人纷纷北上深圳;要知道这背后的故事是真不少。现在香港人是有多爱往深圳跑?据统计3月29日深圳口岸的出入境人数竟然达到了88.2万人次;香港至深圳方向的边检站全部爆满,人流量接近了口岸设计的极限值。罗湖口岸,这个曾经是香港与内地联系的重要通道,现在更是被香港人塞爆;通关的排队时间长达1小时以上,乌泱泱的人群在排队;很多香港市民因排队时间过长被迫折返回家。这些...

    2024-04-09 12: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