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参考,东方金报

微信
手机版
东方金报

新改革,新时代下的新选择!

作者 :正文注明 2024-07-12 16:43:10 围观 : 评论

来源:圆方你怎么看啊
微信ID:yflooklook

昨天写了一篇关于“趋势”的文章,自动驾驶,不会因失业而停滞,只会加速,因为……

在结尾处,有说:

趋势的变化,或许正应了那《道德经》中的那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是的,趋势。

特别是技术进步这种趋势。从来不会以哪一个人,或者哪一个利益群体的意志为转移。而任何试图阻碍或暂缓技术进步的努力,从来都是徒劳。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中记载,伊丽莎白一世以织袜机摧毁工作岗位为由,拒绝向发明家威廉·李授予专利许可;根据世界银行《工作性质的变革》,清朝政府激烈地反对修建铁路,认为行李搬运工作岗位的丧失可能导致社会动乱。但是事实上,这样的选择从长期看,都是徒劳无功的。

而且一旦做出了“停止进步”的选择,很容易被后人所痛骂。特别是经历过因闭关锁国而技术落后,最后神州沉沦的中国人更能够理解这一切。

但是,技术牵引着时代轰轰向前的同时,我们所有人,除了在历史的轨道上“增加摩擦力”,国家,社会,我们自己,就什么都做不了么?

当然,也不是。


那怎么办呢?

在昨天文章发布后感觉到有太多太多情绪在涌动。

这些“情绪”的出现,想来并不是大家伙真的抗拒技术的进步,而是大家都在恐惧:技术进步了,无人化了,人要去干什么?

这样的问题和担忧,其实不是第一次出现,1999年在《如何停止担忧并学会热爱互联网》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了“技术三定律”,解释了不同年龄段对待新技术的态度。

第一,任何在出生时已有的技术,都是稀松平常的,是原本世界秩序的一部分。

第二,任何在15岁到35岁之间诞生的技术,都是新的、令人兴奋的和革命性的,你可能会以此谋得一份工作。

第三,任何在35岁之后诞生的技术,都是违反自然规律的。

因为不管是哪一代人,都是靠着年少时出现的新技术去从老一代人手中获取资源。而三十五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掌握着最多的资源和话语权。当再出现新技术时,采取防守姿态是自然正常的。当然,历史不厌其烦的证明,我们将无情地成为新技术革命的对象。

历史这样螺旋发展,但是,有没有可能这次不太一样?

这种不一样,正如同牛顿经典物理学和“相对论”的关系。

在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之前,牛顿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已经统治物理学整整两百余年。这在期间,牛顿力学被奉为权威,没有任何科学家可以挑战他的绝对地位。但是牛顿力学统治下的物理学依旧无法解决许多自然现象,包括光的波动性,黑体辐射,光速不变等自然现象。

图片

而“相对论”的提出,圆满的解决了这些问题。这背后是因为,牛顿的经典物理学是以绝对时空观认为:时间总是均匀地流逝着,空间是平直均匀分布的,两者之间没有半点关系。

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的《狭义相对论》直接给绝对时空观判了死刑。狭义相对论指出,时间的流逝快慢和物体的运动速度密不可分,速度越快,时间过的越慢。我们生活中之所以感受不到时间流逝因速度带来的变化,在于生活中的速度都远远小于光速。只有速度超过光速的十分之一才能明显地感受到时间变慢。

我们国家今天所奉行的所有“经济学理论”和社会制度,本质上都是建立在“工业革命”的基础上的。或者再具体一些,是建立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基础上的。

我们去看看现行的“税收制度”“劳动制度”“政府机构”“福利保障”等等等等,都是建立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的。甚至包括我们大多数的“政府职能部门”也是围绕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生产方式而设立的。

这些制度,在工业革命,甚至信息革命的时代,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技术进步,90%的时候还是起作用的。正如同“经典物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大部分场景也能发挥作用。

但是到了“后信息时代”,到了“人工智能”时代,这些制度已经不开始限制,甚至阻碍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的福祉。正如同“经典物理学”在“相对论范围”的失效……

举个例子,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诟病现行的“劳动法”和“社保制度”。除了体制内的“公务员”,不管是企业还是员工,几乎绝大部分人都会觉得在这个“制度”下吃亏了。这背后并不是这个制度一开始的“初心”有问题,而是时代的变化。

这是因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有一个基本的假设,就是“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假设。就是在工业化的时代,大多数人在单位劳动时间的产出是差不多的。

你作为纺织工人和作为炼钢工人的劳动产出虽然是不同,但是没有质的区别,相当于你跑100米20秒,我跑100米12秒,虽然快,但是差别有限。

但是到了后信息时代,发生了根本的不同。每个人之间的劳动生产效率,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差别从3-5倍,扩展到了300-500倍。但是,所遵循的法律,限制,税收什么的却是基本差不多的。所以部分行业出现问题,但还能“忍受”。

图片

而在马上我们要进入的“人工智能时代”,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每个人的劳动生产效率的差别,可能会从300-500倍,扩展到3万倍到300万倍。

当一个人的生产效率和另一个相比,从3倍扩展到3万倍,30万倍,300万倍的时候。就相当于从经典物理学,到了“相对论”的领域。

而此刻,如果我们依然凭借“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的,法律,政策,社会共识来管理整个社会。出现前面的这系恐慌和担忧,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事实上,今天除了“公务员”还因为体制的原因生活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下的治理结构当中,多少感受到“安全”。整个社会已经快速的到达了了后信息时代,正在向“人工智能”时代狂奔,出现了巨大的“分化”。


而这些个问题,的确需要我们在站在今天,眺望未来,眺望技术的进步,眺望社会的变革,才有可能被解决。

那在这个时代,有哪些事情是政府“应当”去“改革”的呢?是“适应”时代发展和变化的趋势的呢?

至少,有三个方向是急需改革的。

一、“社保”制度

第一个或许需要被“改革”的,是社保制度。现行的“社保”制度本身,存在两个很大的“问题”。

“年轻人”补贴“老年人”,以及“低收入”补贴“高收入”。

前者让生育率未来会持续走低,因为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自己生娃付出了所有的养育成本,时间成本,机会成本。等孩子长大,缴纳社保,最后去养别人家的老人(特别是不生育的)。长期看一定是不可持续的。

而后者是因为现行的制度下,低收入群体所缴纳的“社保”比例,远高于“高收入”群体。实质上带来了“穷人”补贴“富人”的结果。


讲一个极端的例子,一个城里因拆迁有了5套房的退休老人,把房子租给5个来城里打工的年轻人。

假设这些年轻人的收入是5000元,如果考虑到房租,考虑到社保等各个方面“房租1500,社保1500”。年轻人收入的近70%,可能都被这个“老人”,拿走了”。请问,如果你是“年轻人”,你还愿意奋斗么?

图片

因为现行的“社保”制度,是为了适应90年代初国企大下岗,以及外企大规模入华投资而设计的。在90年代的时候或许有正向性,但是到了2024了,其负面作用已经高于了正向性。

与此同时,我们更要看到,在技术和资本的的加持下。未来一个三五个个人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或直播公司),一年收入未来可能会达到100亿的规模。而一个一万人的做基础服务的公司,可能一年收入才10亿。但是后者的综合税负(包括社保),可能高达收入的50%,而前者可能只有5%不到。

建议:

把“社保”制度,和“个人所得税”制度,深度结合,不再分开缴纳。收入高的多缴,收入少的少缴纳,没有收入的不缴纳(现行社保的还一个问题是,没有收入为了有保障还需要缴纳……)

与此同时,国家出台无条件的“全民基本收入”保障。在取消其他一系列“兜底”福利的同时。以“全民基础收入”作为社会安全网的“兜底”。

这个“全民基础收入”不用很高,可以计算出来一个人最基本的“衣食行”的费用,给到保障。(按现行城市物价可能“每人每月300元”左右。)这个收入“不申即领”,算是最基础的兜底。

与此同时,对于需要进一步鼓励拉动的,给予到足够的保障,比如生育(参见:生娃就是赚钱?鼓励生育花多少钱才有用(深度解析)

然后,如果希望有更多的“养老保障”,可以缴存“个人年金”,存入“个人年金”可以免税,投资标的物锚定“超长期国债”。

二、“财政”支出

过去很长很长时间,我们国家“公共财政”支出一直是“重投资”而“轻消费”的。

这背后有两个底层的“经济学”观点,在影响着我们的决策。

在之前社会资本(民资+外资)匮乏的情况下,没有国家资本的投入,不可能完成最后多的公共基础设施,以及重大科技的公关。

在之前“资本不足”的情况下,“投资”会产生正向现金流,有收益。而“消费”大概率只会让国家没有积累而发展停滞。

这两个观点对不对?对的。

事实上中国过去七十年的快速发展,都和这两个认知有关。所以国家倾向于汇集社会的财富,通过政府工程层层把钱发下去。而在这种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官员,也擅长于这样做。

“天量的投资下来”,普通老百姓靠工作赚到钱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于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和城市化的建设。

但是,时代变化了。资本事实上在今天,从稀缺变成了“过剩”。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化的尾声,未来中国80%的城市和区县必然面临的是人口流失和萎缩。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地方政府,特别是“市,区”两级政府所主导的“财政投资”,无论是来自于“财政支出”,“平台公司”又或者“专项债”。很大概率出现“投资”完之后,不但没有后续的正向现金流收益,反而成为需要持续注资的无底洞。

这就出现了很有意思的情况,一方面基础的民生保障,资金匮乏。另一方面还在不停的兴建那些根本可能用不上还需要持续投入维护的“设施”。

建议:

绝大多数城市,停止以“投资拉动”的发展模式,尽可能把钱用于降低老百姓生活成本的民生保障上。

图片

比如收购烂尾楼和存量房产,变成“廉租房”供给给年轻人。比如通过补贴,提供更多均衡优质的教育供给,降低孩子的养育教育成本。比如推进机构改革,让政府各个部门不要再养那么多人,降低整个地区的“负担”。

总而言之,可能对于很多城市而言,未来可能不再是以“投资发展”为中心,而是以“贴补民生”为中心。而这背后,最需要扭转的是观念,以及打破层层的利益桎梏。

这里面可以再补充一个点:

在过去,从中央向个体发钱是做不到的。中间的跑冒滴漏,中间的层层盘剥是非常夸张的。

所以选择项目投资,从而带动就业的方式,虽然也有很多问题,但的确是性价比最高的方式。但是今天,随着技术的进步,财政从中央,跨过省,市,县,乡,直接滴灌到每一个具体的个人这件事的成本大大降低了。

所以在新技术的加持下,“财政支出”“补贴民生”是能够高效率,低成本做到许多过去做不到的事情的。

三、“舆论”氛围

这一个比较敏感,就不再赘述了。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认真看看去年写的“从人工智能时代的“剩余价值”,看“理论创新”的迫切性”这篇文章。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如果美国指责你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那么你最好真的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在现实的经济环境中,“如果舆论说你做的都是坑蒙拐骗,害国害民,那么你最好真的是坑蒙拐骗,随时准备跑路”。

图片

而在比亚迪都被骂成血汗工厂,百度搞无人驾驶都被说成与民争利的环境下,又有哪一个企业真的能够在“万夫所指”下被“审视”?

简单来说,相信哪怕是再乐观的企业家和投资人,也无法在一个被“剥削”,“原罪”的社会氛围中,在一个随时可能被“批斗”“打倒”的环境中(参见“人人批斗人人”的社会,到底好不好?)选择去投资,选择长期主义,选择踏踏实实的搞研发,真真正正的长期去做好一个企业。

或许你会说。我们还有央国企呀。他们肯定是没有问题,一心为民的。

首先,这里存在一个你能不能进去的可能,比如烟草,电力,等等等等……其次,如果把这些年公开的“调luo整ma名单”列出来,又应该如何去理解这些个现实问题呢?

公平,宽容的社会氛围,不是去保护哪几个人,而是保护我们所有人。

上面这几千字,就是对于当下一些问题的一些思考,最后用三句话写下自己对于未来的期望吧。

希望我们的国家:

人民有信仰,
国家有力量,
民族有希望。



听党话,跟党走
学习时间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相关文章

  • 陈都灵一袭绿色抹胸长裙 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
    陈都灵一袭绿色抹胸长裙 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

    近日,陈都灵最新造型美照释出,她身着一袭绿色抹胸长裙,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神秘而又清新。...

    2025-04-24 09:21:51
  • 梁朝伟刘嘉玲周润发齐聚 为杜琪峰庆生掀起回忆杀
    梁朝伟刘嘉玲周润发齐聚 为杜琪峰庆生掀起回忆杀

    4月22日晚,刘嘉玲于社交账号上发布了与梁朝伟、周润发、张叔平等好友为杜琪峰庆生的合影,画面中众人笑容满面,多年情谊尽显。刘嘉玲周润发同框合影,刘嘉玲微卷的利落短发造型十分吸睛。...

    2025-04-24 09:21:44
  • 林心如就黄子佼事件强硬表态:对虐待及影片持有行为零容忍
    林心如就黄子佼事件强硬表态:对虐待及影片持有行为零容忍

    台媒消息显示,林心如于近期就黄子佼藏匿未成年人性影像一事再度发声。她郑重表明立场,明确表示对虐待未成年人以及持有相关影像的行为绝无妥协余地。...

    2025-04-24 09:21:41
  • 蒋勤勤复古牛仔秒变港风女神 红唇大波浪风情万种
    蒋勤勤复古牛仔秒变港风女神 红唇大波浪风情万种

    蒋勤勤晒出一组写真,身穿复古牛仔外套秒变上世纪港风女神。...

    2025-04-24 09:21:29
  • 董璇泳池旁喝椰子水好惬意 穿优雅礼裙身姿曼妙
    董璇泳池旁喝椰子水好惬意 穿优雅礼裙身姿曼妙

    近日,董璇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一组写真美照,并配文称:“提前在广州感受了夏日赛道。”照片中,她身着一袭优雅礼裙在游泳池旁喝椰子水,面露明媚笑容,十分惬意。...

    2025-04-24 09:21:14
  • “疯王”毫无信誉!
    “疯王”毫无信誉!

    原创: 申鹏来源公众号:平原公子已获授权转载“关税战”刚打没几天,特朗普又开始扯犊子了。他表示——“对华145%关税确实很高,协议达成后美对华关税将大幅下降,但不会降至零”。美财长贝森特也表示,当前局势本质上是贸易禁运。美国目标并非与中国脱钩,两国可能在两到三年内达成一项全面协议。贝森特还说:“眼下中美关税对峙僵局“难以为继”,并称预计“短时间内”将出现缓和态势后,“先眨眼”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再度释放“降温”信号”。特朗普还说出了逆天言论——“我们会对中国很好的,我们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谁TM...

    2025-04-24 09:21:05
  • 形势比人强,特朗普关税战打不下去了!
    形势比人强,特朗普关税战打不下去了!

    原创: 后沙来源微信公众号:后沙已获转载授权昨天在短短不到6个小时之内,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又变调了。北京时间0时左右,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摩根大通的闭门会议上,放风称,中美之间的高关税是不可持续的,预计会降温。预计什么,预料到中国的态度?自己信吗?1点左右,白宫发言人莱维特在新闻发布会上也表达了类似的态度。5点左右,特朗普亲自确认,针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不会维持在当前水平(145%),“它会大幅下降,但也不会降至零,中国将对最终的关税税率非常满意”。特朗普还说了些肉麻的话,要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v...

    2025-04-24 09:21:03
  • 孟佳一头金发短发酷飒帅气 造型百变时尚感满满
    孟佳一头金发短发酷飒帅气 造型百变时尚感满满

    孟佳晒出一组时尚大片美照,照片中她大胆尝试新造型,一头金发搭配黑色抹胸上衣,酷飒凌冽。...

    2025-04-24 09:21:02
  • 怂是真认怂,事是真没完!
    怂是真认怂,事是真没完!

    作者:码头整薯条的海鸥来源:码薯学人今天我们来聊聊服软的特朗普。在美国时间4月22号发生了4件事:特朗普公开说开始考虑降低对华关税税率(强调不是0);特朗普放出消息说中美贸易谈判进展顺利;特朗普表示无意解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但是还是要求美联储降息;特朗普的财长贝森特在22号摩根大通的闭门投资会上明确表示中美贸易战不能长期持续。这4条消息合在一起,我们可以明确一点,特朗普在释放善意。但是,善意不代表胜利。果然,就在4月23日,美国媒体突然传出消息说中美芬太尼谈判陷入僵局。22号的宣传口径表明特朗普确实在认怂...

    2025-04-24 09:21:01
  • 特朗普不想打关税战了,想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特朗普不想打关税战了,想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原创: 一棵青木来源公众号:远方青木已获转载授权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又进入新阶段了,以一种你想都不敢想的方式。4月23日,特朗普公开发言称对中国的145%关税太高了,自己很快会大幅度降低,但不会降低到零。特朗普还说,中国将对最终的关税税率非常满意,但他们必须跟美国达成协议。还有更离谱的,特朗普说:“我认为中国会很高兴,我们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没错,真的是这么说的。中文翻译看起来非常肉麻,但原文其实更肉麻,特朗普使用的英文单词原文是“very happily”。不仅要在一起(live together),还...

    2025-04-24 09: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