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的崩溃风险!
作者:叶立华
来源:求实处(ID:gh_a2f5eb6a8f0c)
日本松下控股株式会社宣布,作为集团结构改革的一环,计划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万人。通过募集自愿提前退休等方式,计划在2029年3月前完成裁员。
松下裁员范围包括5000名日本员工和5000名海外员工,主要将在2025财年进行。可是松下总共员工是22.8万人,本次裁员相当于整体的约4%。
这件事和美国的股票专家巴菲特买日本股票,是一件事。
松下是一家做实体的产业,巴菲特买的是日本的金融,里外对照的意思就是日本经济马上就要美国化,脱实向虚起来了,上世纪的松下风头无二,家电业务风生水起,电视遥遥领先,结果现在遇到了移动互联网,松下首先就没有抓住。
其次就是原本的电视也被中韩品牌蚕食,三星和海信这些品牌把松下的市场份额挤占到了不到一个点。
再加上日本人搞技术的思路从来不是大家一起发财,而是就要把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全部专利都申请一遍,然后等着吃专利费,在电视领域押宝等离子,逼得别人只能去研发新技术绕开日本,结果就是新技术成熟的时候就是日本什么都捞不到的时候。
于是松下这几年核心家电业务连年亏损,这就是日本经济的一个缩影,所有日本人进入的行当,别人都没有办法想方设法绕开专利,最后就是所有行当的日本人都没有钱赚。
但是松下不是没有出路,因为松下有独特的经营哲学,那就是缓冲策略。松下公司认为,产品需要保证适当的库存。
第一个方面,松下就可以用库存来应对产量减少或生产停滞等突发状况,第二个方面,在市场需求激增时可以实时应对。
永远不接订单,害怕市场的远期变动,看起来是个好办法,再加上松下幸之助的现金流名言:“假设经营一个需要10亿元资金的事业,如果只准备10亿元,万一发生事情,10亿元不够时,问题就不能够得到解决。因此需要10亿元时就准备11亿元或12亿元的资金”。
所以松下有充足的现金储备,既然实体行业已经没钱赚了,剩下的出路就只剩下了一个,那就是运输。日本的优势在于港口多,和中国近,和美国关系还不错。
这一来二去,日本的出路就只剩下了买入中国的产品,贴牌或者组装变成日本的产品,甚至可以运输到美国去搞成美国本土的产品,然后卖给全世界。
在如今的大背景下,日本这么里外贴牌,完全可以找到一条新路重新把经济搞起来,当然这个新路也是老路,很久以前的日本干的就是中国产品和文化的二道贩子,不在乎重操旧业。
松下是不在乎再搞一次二道贩子,但是日本要搞二道贩子企业多了,于是巴菲特一揽子买入了日本几乎所有财团的股票,互相对冲。等的就是这些财团转型当二道贩子,最后总有一个能赚钱的。
经济崩溃不要紧,要紧的是能再站起来。转型有阵痛不要紧,要紧的是能转过去,就算搞了一个V型大反转,只要最后有成功的企业,那就不算投资失败。
就怕L型下去,直接触了底,不管是东升西落预期大过天,还是两极格局重新搞,不管怎么弄,巴菲特都有对冲的办法。
日本一旦真的触底没有反弹,那到时候要运输的东西,就不只是货物这样的简单了,搞不好还得卖一卖人。
至于是男人还是女人,是往中国卖还是往别的地方卖,那就不是我们说了算的。
毕竟,人口迁移要人家自己做主,我国外娶数量年年攀升,也不是我们说了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