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吃不起米饭了?大米价格5公斤4268日元,又创历史新高!
最近,在日本生活的小伙伴可能已经发现,超市里大米的价格悄悄又涨了。不光是“品牌米”越来越贵,就连过去被认为是“经济实惠选择”的混合米(ブレンド米)也在跟着涨价。
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本周发布的数据,日本全国超市5月5日至11日的一周内,大米的平均售价为每5公斤4268日元(约合人民币210元),相比前一周上涨了54日元,再度刷新了历史最高纪录。
米价为何“涨”声不断?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大米涨价的消息了。从去年秋季开始,日本的大米价格就一路高歌猛进。尽管上周曾一度回落,但这周再次上涨,而且价格水平突破了此前的高点。
那么,这波涨价到底是什么原因?小编了解到2023年的炎热和干旱天气影响了主产地的新潟、秋田、山形等地的水稻产量。
另外受老龄化、农村劳动力不足影响,许多农户减少水稻种植面积,产量持续下滑。农资成本飙升,农民种地越来越不划算,反映到终端就是“米贵了”。疫情后餐饮业复苏,对大米的需求又回来了,拉动了价格。
便宜的大米去哪了?
这次发布的数据还有一个变化:农林水产省首次将“品牌米”和“混合米”分开统计。
品牌米(単一銘柄米):平均价格为4434日元/5kg,涨了36日元。混合米(ブレンド米):平均价格为3895日元/5kg,涨了54日元。虽然混合米仍然比品牌米便宜,但它的占比其实并不高,只占整个市场的三成左右,也就是说,大部分日本家庭仍然在购买更贵的品牌米。
而混合米的价格也在稳步上涨,原本作为“平价替代品”的它,现在也开始变得“不那么亲民”了。对普通家庭来说,这不是小事。日本是个主食依赖度很高的国家,很多人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米饭。
对于低收入群体、单身老人、打工族来说,这种食材层面的持续上涨,会直接压缩生活空间。而对于在日华人家庭来说,这也提醒我们:生活成本的上升,正悄悄改变着你在日本的生活方式。
在日本社交媒体,不少网友表达了自己的担忧:“过去3000日元就能买到5公斤米,现在快4500日元了……快吃不起饭了。”“混合米都快4000日元了,还有什么可以省?”“米都这么贵,外卖和便当还怎么便宜?”
小编认为大米涨价这件事,表面是超市标签的变化,本质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物价飞涨、农业凋敝、收入停滞、社会结构老化……我们吃的每一粒米,都牵动着整个社会的供需、政策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