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印闲生
来源:江宁知府(ID:jiangningzhifu2020)
4月份特朗普推出“对等关税”时,韩国政坛正处于风雨飘摇、群龙无首的状态,虽然也试探性跟美国谈了几次,但都无果而终。当时在野的李在明阵营曾警告称:代总统体制下不应向美国作出可能给韩国经济或下届政府带来重大长期负担的承诺。换言之,“代总统及政府”应当采取拖延策略,争取在首尔领导层正式确立后再展开实质性谈判。6月初大选获胜后,李在明政府马上面临一系列内政外交问题,之前被拖延了半年的各种事务全都摆上桌面。这里面包括关税、半岛安全在内的诸多事情均需要跟美国谈,因此韩国上上下下迫切期待李在明尽快跟特朗普见面。6月份加拿大G7峰会是李在明首次出席国际重大外交场合,结果特朗普中途打道回府,韩方没能安排上韩美首脑见面。6月份荷兰北约峰会时,亚太国家日本、澳大利亚、韩国全都没去,一改民主党时期热热闹闹的大场面。日本和韩国之所以没去,一方面是担心被美国施压“提高军费开支”,另一方面也是事先了解到特朗普行程——特朗普只出席了一天的峰会,而李在明不可能在紧张的时间内抓住美方搞一场双边会晤。既然见不到特朗普,特朗普也根本不在乎你去不去,而且去了还会得罪中国与俄罗斯,那作为观察员跑去荷兰做什么呢?按照韩方的外交计划,李在明将在7月底访问华盛顿,举行韩美首脑会谈,但最新消息是因特朗普“行程有变”,被推到8月份以后。根据英国媒体报道,特朗普将于本月底访问苏格兰,参观自己持有的高尔夫度假村……这让韩国人的玻璃心碎了一地,原来在大总统心目中,跟韩国会面的重要性还比不上参观度假村、打打高尔夫。尹锡悦任内连续三年出席北约峰会,图为北约峰会大合影时,尹锡悦遭遇拜登“无对视握手”——拉着尹锡悦手的同时,拜登目光一直盯向保加利亚总统拉德夫。尹锡悦时期,在野的共同民主党曾激烈批评其参加北约峰会,认为“在外交上未获实际利益,却带回了恶化与中俄关系的风险”。共同民主党因担忧东北亚地区出现新冷战,对过度军事合作持否定态度。7月7日,特朗普正式致函日韩两国,称8月1日起统一加征25%关税,并威胁两国不得报复。实际上,自4月份10%基础关税和25%汽车关税等实施以来,对韩国出口影响加速显现,5月韩国对美出口额下降8.1%,其中汽车出口同比骤降32%,6月对美出口继续下降0.5%。据韩国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年下半年经济与产业展望》报告,在13个产业中,有8个预计今年下半年出口将同比下滑,仅半导体和造船业有望实现上升。该机构认为,曾经风光无限的韩国产业如今正被美国和中国前后“夹击”。特朗普政府推行的高关税政策,已对韩国汽车、机械、钢铁等企业的出口与生产构成直接冲击,而在电动汽车、半导体、电池等制造领域,中国企业不断壮大,竞争力正逐步赶超韩国。相关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美国进口总额同比增长19.2%,达1.2242万亿美元,创同期历史新高。其中,墨西哥、加拿大、爱尔兰、瑞士、德国、越南、日本和中国台湾省等美国进口前十大来源地的对美出口均有所增长,仅中韩两国出现下降——中国下降了0.9%,韩国下滑5%。从“出口竞争度”来看,日本、韩国、德国和墨西哥的对美出口产品种类重合度很高,目前传出欧盟和美国接近达成“10%关税”的消息,无疑让日韩感到忧心忡忡。当地时间6月23日,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部长吕翰九(右)会见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左)和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不幸中的万幸是积极谈判的日本也没谈出什么好结果,目前跟韩国处于同一起跑线——日本的谈判战略实际上成为韩国的“参考书”。石破茂首相的立场十分强硬,他在特朗普威胁加征关税后说:“如果急于求成,事情就会搞砸,我不认为只要快点妥协、快点结束谈判就行。”与此同时,越南已经为韩国打了个样,只要认领一定幅度的关税差,就可以换取大幅下调关税水平。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假如韩国同意对美国零关税,则美方在保留10%~15%关税的前提下,可为韩国进口汽车和半导体设备提供低关税配额——2024年韩国对美汽车出口额为347亿美元,半导体为107亿美元,两者合计超过总额的三分之一,是最重要的“现金牛”。只不过这样的条件李在明政府很难答应,因此韩美关税谈判跟日美一样陷入了僵局。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原定于7月8日至9日访韩,为两国首脑会晤铺路,结果美方在7月3日突然通知韩方,因“(美国)国内局势等原因”,鲁比奥此次难以成行——这被认为是贸易谈判前景不明朗情况下美方的变相施压行为。根据韩国产业部提供给国会的报告,美国要求在农产品、服务、汽车领域扩大对美产品的市场开放,废除针对美国企业的数字限制,加强中国产品迂回出口限制,扩大韩国企业在美投资,以及购买美国能源等。而韩方的底线条件是把服务市场开放排除在谈判之外,同时保护敏感性较大的农产品。HD现代重工业蔚山造船厂全景。韩日都希望用造船业合作来作为筹码,但均未得到美国积极回应,美方认为这种虚无缥缈的合作只是拖延战术。特朗普近日加大了对日韩的关税压力,将两国作为不积极谈判的反面典型,《东亚日报》评论道:“面对世界最强国单方面开炮的关税战争,在没有任何损失的情况下获得想要的东西并不容易。为了维护汽车、半导体出口等绝对不能放弃的核心利益,现在应该一一拿出所剩的谈判筹码。”说起来简单,可当前情势下摆在韩国眼前的路径其实有且只有两条:一是参考越南模式,通过大幅让步加快达成协议;另一条则是坚持到底,展开一场持久战。后一种情况下,韩日在面对美国关税时是一种“囚徒困境”,李在明有必要和石破茂保持密切沟通,避免被美方各个击破。“韩国过去在资源、能力、机会严重不足的时期,被迫在短期内进行了‘压缩性增长’,将增长的途径侧重于某一方面。
我们记忆中朴正熙时代的高增长就是如此,为了增长,资源分配方式最终只能偏重于一边。
按照地区来说,重点是首尔;按企业来看,不是赐予平等的机会,而是挑选少数企业集中培养,形成了所谓的大企业和财阀。
很难找到一个国家在如此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可以说有功,但也有过。如果重新审视现在的情况,我们应该知道这是不均衡的战略,‘压缩性增长’的发展空间似乎已经达到了极限。”
可以预期,在短暂应付过特朗普关税风暴后,无论韩国、日本还是其他国家,势必进行一轮经济结构与发展战略转型,并对过分依赖美国市场的出口模式进行深刻反思。
某种意义上讲,特朗普关税是一针瞄准经济全球化的疫苗,经此一劫,未来或出现一个更具韧性、更加“去中心化”的全球贸易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