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人也有了自己的印度恒河
这几天,杭州余杭区的居民非常闹心,他们纷纷在社交平台上表示,当地自来水出现了异常气味,这味道近似粪水。
后台数据显示,我有不到5%的读者来自杭州。
数学概念中有一个习惯性阈值是5%,以此判断一件事情的概率大小。小于这个概率,就是小概率事件,这样的事情发生了,是非常遗憾的。
当然,本地人也不用太遗憾,毕竟遇到了小概率事件,你们还是可以迎来官方敷衍和平台禁声这样大概率事件。
一大一小此消彼长,酸碱中和。
我仔细看了余杭区水务的两则公告,以为自己中文学得不够好,没看出来事件起因,直到我问了国产AI,它也没看出来。
迄今为止,这个账号发了事件的两则公告。其中,公告一的内容是发现问题,正在排查;公告二的内容是深表歉意,水质已经恢复正常——附带给予7月份每户5吨水费的减免。
诸位一定要记得,这个5吨水费减免,有效期是7月份。也就是说,这个月你因为担惊受怕没使用这么多水,对不起是不会折现给你的哦。
有人不满,认为按照当地的居民生活用水阶梯价格制度折算,这5吨水还不到15元,这个补偿毫无诚意。
其实不是的。
它就是本月完全免费,下月买一送一,大家也不会满意。因为没有人会由于赠品而忽略正品。
现在的问题是,这个正品,当地自来水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官方现在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是嗅味指标超高致异味,其他指标正常;第二种是苕溪原水异常。
看来官方可能还没习惯让AI分析一下人话和鬼话的边界线。
第一种解释站不住脚,理由在于居民实测水质发黄(棉柔巾过滤呈棕黄色),表明水中存在悬浮颗粒或溶解性有机物。
嗅味异常常与硫化物、氨氮、亚氯酸盐、铁、锰超标这几个因素相关,水务公司也未公布具体检测项目(如大肠杆菌、重金属、有机毒物),仅强调“清澈干净”。但居民出现腹泻、皮肤瘙痒等症状,这是可能存在微生物污染或化学刺激物的迹象。
水务建议“每户放水十几分钟”,但部分居民放水8-9小时后仍见黄水。
更关键的是,第一次通告距离事发延迟了12小时之久。
上述内容中,专业分析是基于AI提供的答案参考,但为什么12小时才发布公告的原因我是能够解释的。
因为逐级领导要审核公告,一个不敢签字会影响到另一个不敢签字,别看出席会议名字台卡放在身前,其实那都是多米诺骨牌。
苕溪原水异常的解释也站不住脚,理由在于,若仅为藻类爆发(常见于夏季),通常伴随土腥味,而非居民描述的“粪臭味”“死老鼠味”;居民实测水质发黄褐色,可能存在铁锰超标或腐殖质污染,但官方未提及此类指标。
此外,尽管官方宣称16日13:30切换水源后水质恢复,但直至17日甚至18日,仍有居民反馈异味未消除、水质发黄。若问题仅源于苕溪原水,切换水源后应迅速改善。
至于是否存在更大污染源,没人知道。不过我这里查到的数据显示,2011年苕溪曾因化工企业偷排导致异味,2014年钱塘江水源异味涉及10家药企排污。
所以我认为还会有第三次公告,这次公告我预测的主题是致歉、进一步补偿、找到问题源头/相关责任人。
话说印度恒河,在印度教中被视为圣河,每年吸引数百万朝圣者在河中沐浴、举行宗教仪式。
因为仪式中使用的花卉、油脂、香灰等供品直接丢入河中,加上恒河沿岸城市每天产生约120亿升污水,其中70%以上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中,导致这条河流被认为是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
我们经常嘲笑印度,现在自己变成了阿三。
文章的结尾,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我本人的真实经历。
因为工作原因,前几年和本地的水务集团进行过面谈,当时我得以进入集团办公大楼。
必须承认的是,水务系统总体福利应该不高,这点从破败的大楼外立面和老旧的办公室设施、布局可以看出。
带我参观的姑娘在走到一间办公室的时候,里面一位中年妇女在上午工作时间平躺在一张行军床上玩手机。
可能怕我尴尬,姑娘解释说,这是咱们的谁谁谁,腰间盘突出,所以有时候需要这样静养。
我当时也报以充分理解的微笑。
许多年过后我都能记得那个惬意的场景,如果当时我是水务内宣系统的工作人员,高低也得掏出相机一阵咔咔拍照,帮助这位登上感动水务人物榜。
标题叫做:顶着剧痛也要上班,水务人的责任心永远比腰间盘突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的一篇散文,通过从自由玩耍的“百草园”进入封闭严肃的“三味书屋”这一生活环境和心境上的转变,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
如果他老人家在世,肯定会新写一篇《从幼儿园发糕到居民自来水》。只不过能不能发出来,就另当别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