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中场合作,欧洲危机将爆发?
作者:阿旦
来源:六爷阿旦(ID:liuyeadan888)
最近中美之间,从激烈对抗转向相互合作的态势,已经很明显了。我们这边逐步放松稀土出口的管制,虽然还是需要提交申请进行审批,但是从出口总量来看,已经大幅放开了。同时,美国那边,也开始放松人工智能芯片的出口限制。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我们比较亏,觉得这样的措施是不对等的,从细节上看也许是这样的。但是我想提醒大家,更应该看到的是整个态势的改变,也就是说后续可能还会有其他的一些调整,而这只不过是一个开始而已。
既然是开始,最重要的就是展现诚意和信任,而不是计较细节的得失,否则这个事情就没法持续下去。其实现在这还不是一个特别关键的事情,接下来真正比较考验美国的,是它需要既展现出诚意,还要展现出实力,来推进它的所谓收缩战略。
很明显,这个事情要比中美之间一些细节上的合作,难度要大多了。而在这件事情上,我们其实一直在静观其变。后面美国需要做的事情,至少有三件:包括全面重启降息,在全面的关税协议达成后下调与我们之间的关税,在现有的国际金融体系层面增加我们的话语权。
这些事情如果开始加速推进,将会有一个关键的拐点,就是美国开始全面重启降息。目前来看,这个时间预计会是在9月份。
美国重启降息
表面上看起来,美国不肯降息最大的阻力,是在美联储主席鲍尔的身上。因为特朗普多次喊话要尽快大幅降息,但是鲍威尔始终是拒绝的。甚至特朗普已经有好几次对鲍威尔破口大骂,扬言要把他给换了。
但实际上呢,只能说在明面上,他们两人之间的表演是非常成功的。美国重启降息,最大的阻力不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而在于美国整个收缩战略的准备程度,到哪一步了。至少从现在来看,美国还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特朗普向鲍威尔喊话,其实更像是在安抚第三方。也就是在告诉我们,别着急,他已经在施加压力了。
但是这个事情就像很多人所担心的那样,很多人觉得跟特朗普谈合作是最不靠谱的事情,因为这个人反复无常,没有什么诚信。实际上我在之前捋过这个时间线,这种合作的转变,始于去年的8月份,那个时候特朗普还没有正式当选呢。
所以说我们与美国的合作,肯定不会是基于特朗普,而是有一个跨越于美国两党的更高的话事人。你可以想象一下,在大国之间,做重大的战略调整,这种层面的合作,怎么可能是建立在与特朗普这样一个人身上呢?
如果说的更加直接一点,应该是由美国的董事会达成了阶段性的一致,而特朗普只不过是新选上来的CEO,它的作用,最主要的就是执行董事会的战略。
至少从目前来看,特朗普的执行力还算是比较强的。我们从几个层面来看,他已经为美国9月份的降息,基本上在框架层面已经做好了准备,剩下的就是看在这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推进的情况会怎样了。
我们不妨也以这个时间线,观察美国以及国际上面的一些调整和变化,来进行对照,看看我说的这种调整是否是中美在桌子底下已经达成的交易。
现在美国为9月份的降息,已经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安排:
第1个方面,是要全面推进美国与全世界新关税协议的整体达成。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这件事情基本上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目前主要的阻力,是在欧洲和日本。而欧洲和日本,恰恰是后面在经贸层面,中美有可能会展开合作的目标区域,所以阻力出现在这里,并不偶然。
以目前的进度来看,预计会在8月中旬以前,美国将会完成与他们之间的关税谈判。这样在8月份,美国的全面新关税协议将会基本达成。只有完成了这一步之后,美国才有可能与我们再继续进行新的关税谈判,并有可能全面调低中美之间的关税。
第2个方面,是推进达成新的伊核协议。目前美国给伊朗设定的最后时间线是在8月底。前面美国已经对伊朗展现了硬的一手,也就是轰炸了他的核设施,不排除为了顺利的达成伊核协议,后面美国也有可能会反过来向以色列施压。
最近以色列的议会出现了重大的变故,以色列极右翼宗教政党沙斯党和圣经犹太教联盟党,宣布退出执政联盟,这对内塔尼亚胡将会形成很大的压力。无独有偶,这两天爆出内塔尼亚胡出现了食物中毒的迹象。同时,以色列法院对于内塔尼亚胡的下一轮听证会,时间也在9月初。
第3个方面,是推进俄乌停火。美国在7月14日给俄罗斯设定的达成最后停火谈判的期限,是50天。那就差不多正好是在9月5日左右。美国给俄罗斯施加的威胁,是准备进行二级制裁,也就是对与俄罗斯进行贸易的国家进行制裁。
其实美国的这个话,你可以反过来听,就是俄罗斯方面,美国希望我们出面来施加压力。而在乌克兰和欧洲这边,美国现在已经不再出钱提供武器,而是让欧洲出钱。现在欧洲内部的讨论,是让德国出钱,英国和法国出兵。但到目前来看,还没有达成一致。
实际上这里可以看到,在时间线上面,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那就是关税协议排在最前面,有可能在8月中旬就全部谈完。接下来到8月底,是伊核协议。到9月初,才是俄乌停火。
而美联储9月的议息会议,将在9月16日举行。所以9月能不能顺利的开始降息,前面这几件事情的推进就显得至关重要。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变数,其实就是时间线上,安排在最后的俄乌停火这件事。
在这件事情上面,美国的态度其实也还有一些变数,最关键的就是美国需要欧洲出现一只黑天鹅。
欧洲危机爆发
我们在前面已经讨论过,中美之所以从全面的对抗转向边对抗边合作,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共识,就是大家都意识到了,欧洲,日本,俄罗斯,印度,这些国家,可能都在期待着中美之间因为对抗两败俱伤,这样他们才可以获得最大的战略空间。
所以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看,即便是中美将来有一天也还是需要分个胜负出来,那么在此之前,清除掉这些隐患,也是必要的一步。不然大家都得防着自己的身边会有人捅刀子。除此之外,我在前面有一篇文章讲过,第1阶段的反霸斗争已经结束。一个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双方的实力消耗比较大,需要有这样一个中场休息的时间。
在这样一个中场休息的时间,需要补充能量。这个时候就是我前面说到的,美国需要展现出诚意和实力的时候。稀土芯片那只是开胃菜,真正的大餐,是后面的欧洲和日本。至于怎么分食,那就需要美国的诚意,也需要美国的实力。
美国搞不定我们,难道还搞不定他们吗?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美国接下来需要进一步降息。从去年九月降息以来,我们协助美国在金融层面进行软着陆,已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现在我们的利率,已经降到了非常低的水平,进一步下降的空间很小。那么今年美国再进一步降息,我们所能提供的缓冲作用,可能就会比较有限了。
那么美国要维持自己高位的资本市场不出现重大的风险,同时要继续推进大幅降息,从现有的条件来看,只能是拿欧洲来当这块刹车片。这就需要在美国降息的同时,资金不但不能回流欧洲,甚至还需要欧洲的资金进一步流向美国,去给美国提供缓冲,让美国可以进一步的软着陆。
说实话,这个操作有一定的难度。
因为既要让美国没有危险,又要让欧洲出现一次危机,并且不能向全世界蔓延。这就需要在欧洲实现定向爆破,这是一个高难度的技术活。能做到这一点的,可能也只有美国。但是要怎么完成,现在还有一些变数。
因为市面上目前还没有透出一点口风来,也就是最开始的造势和铺垫,都还没有展开。尽管如此,我个人猜想,可能会在两个层面同时推进。
第1个层面,不排除俄罗斯的进攻会大举加强,又或者是俄罗斯针对欧洲的核心法国,进行多种层面的单方面打击或者是威慑。给欧洲的中心地带制造压力和恐慌。这样给美国的降息,在地缘层面进行风险对冲,资金要流向欧洲也只能观望。
第2个层面,像前年出现的瑞士瑞信危机,有可能再度爆发。但这一次,美国可能就不会再像上一次那样提供协助化解危机了。在上一次瑞信危机爆发的时候,市场一度传言,德国德意志银行受到牵连,当时传出德银的风险敞口高达几十万亿美元。
像金融层面的这种风险敞口和定向爆破,这种操作只有可能是美国才能完成,因为他们有全面详尽的后台信息。所以要搞这种操作,对他们来说难度并不大。这里面真正有难度的事情,实际上是在此之前,要完成美国金融机构与相关的欧洲金融机构,进行业务层面的切割,以避免被卷入到可能出现的欧洲风暴之中。
只有将危机的中心设定在欧洲,并且让危机的爆发不会蔓延到欧洲之外,这样一场危机才有可能给中美提供潜在的合作机会。
这个合作机会,体现在什么方面呢?
这对美国来说,可以算得上是轻车熟路的操作。就是在危机爆发之后,向危机的当事方提出相应的交易条件,只有条件满足,才会提供相应的帮助,以避免危机的全面爆发。所以这个时候如果我们也可以提供一些帮助,自然也就能分到一些肉吃。
对美国来说,最感兴趣的,应该是欧洲的部分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对他们实行进一步的并购,给饥饿的美国提供能量。
对我们来说,最感兴趣的还是欧洲的产业资本和欧洲的市场开放。我们希望欧洲的产业资本进一步向我们转移,同时给我们进一步开放市场。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中美可以合作的点,就是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将欧洲的金融话语权,向我们进行让渡和转移。
目前中欧投资协定,在欧洲还没有被正式放行。我们要想学美国那样,在欧洲进行大量的资产抄底,难度恐怕还是有点大的。但是如果能获得产业资本的转移和市场开放,对我们来说也不错了。我们现阶段的诉求以及实力范围覆盖,基本上也只能做到这样。
很多人想的合作,可能是说跟美国一起平分欧洲,这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以目前的情况,你分到了也拿不住。所以说在这件事情上面,还不能好高骛远,所以也就不要想着说这样的中美合作,我们会不会又亏了?
实际就是大家各取所需,能做到这一步,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中美能走多远
现在大家对于中美之间,是否是真的已经在台面下达成交易并形成共识,其实是还有所怀疑的。但是说实话,从目前各个维度的现实发展来看,这确实已经是一个最合理的博弈结果。否则的话,在其他的层面,有更多的操作是说不通的。尤其是在我们这边,在短时间内进行如此重大的战略调整转向,从深层次的逻辑而言,不仅是罕见,而且是解释不通的。
所以在排除了其他的各种可能性之后,我们至少是在现阶段,只能是接受其中最大的一种可能性,并按照这个逻辑的推演,继续在现实中进行比对,然后来看看这个逻辑是否自洽。到目前为止来看,总体上确实这是一个最合理的路径选择的可能性。
不论对于我们,还是对于美国,都是如此。
那大家之所以对此深表怀疑,其实不是这件事情在逻辑上面不可行,而恰恰相反,它在逻辑上面具有很强的可行性,真正的问题在于,中美之间缺乏信任。这个信任的缺乏,才是中美合作最大的阻碍。
但是我们也需要深究一下,为什么会缺乏信任呢?难道真的就只是因为像特朗普这样的人喜欢出尔反尔,没有信用可言吗?
实际上我在此前写到的,中美之间是一场持久战的系列文章中,有过深入的分析和结论。那是因为从长周期的角度而言,中美之间的矛盾是结构性的矛盾。既然是结构性的矛盾,你也可以理解为这种矛盾是不可调和的,甚至矛盾的最终爆发,将是不可避免的。
在这样一个基础之上,彼此之间自然就很难产生真正的信任,因为大家都很清楚,短暂的合作之后,最终大家在结构性矛盾的层面上,也必然会走向最终的对抗。而这种结构性的矛盾,才是双方关系最终的驱动力和决定性力量,这不以任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所以阶段性的合作,关系的缓和,最终可能都是为了最后的决战做准备。这就导致大家的信任是有限的,而合作也必然是在斗争中合作,还会在合作中继续斗争。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在这个阶段,双方都无法快速取胜的情况下,暂时止戈休战,并将矛头一致对外。应该说这符合矛盾的发展规律,也并不违背斗争的基本底线。
但是有一点,我想跟大家强调的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展现出诚意和信任,可能不得不是全方位的。正所谓做戏做全套,在这一点上我们有经验,否则的话,根本无法真正的进行合作。
所以在这个阶段,从金融到经济,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整体释放的信号,可能都会是全面的战术性的向右转进。同时在大周期上面,与美国的对抗,又不能放弃甚至放松,所以整体上面战略的方向,又还是向左的。
这种战术和战略层面的错位,有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各种看起来比较矛盾的表现,这个需要大家仔细琢磨,小心体会。
最后
当下的这个阶段,用之前有个网友的留言来概括,我觉得特别相似。那就是我们对于总体局势的评估,其实还没有到达可以实施渡江战役的阶段,因为在渡江战役之前,必须是在战略层面,已经取得了全面占优的态势,所以在那个时候,我们的口号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而现阶段,更像是西安事变之后的重庆谈判时期。也许当时在一个点上可以改变历史,但我们的实力却不足以取天下,所以先放虎归山。我们一边发展壮大,一边借助于美国去消灭其他的各方势力。那么等到渡江战役前的态势出现时,我们才能真正的喊出,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