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没有统战价值!
作者:云石(微信ID:yunshi911)
最近这段时间,中欧关系明显紧张了起来。欧洲针对中国出台制裁,还放出一系列狠话,对咱们指指点点、颐指气使。
当然,这也是欧洲在处理对华关系时一贯的毛病——自以为高人一等,尽想着多占便宜少吃亏。不过在过去,中国对欧洲还是很宽容——或者说是隐忍的。
为什么中国会这样?当然很大程度是因为中国正跟美国对峙,所以对欧洲多有拉拢——就算拉拢不成也需要羁縻。
不过这一回,中国这边的反应似乎变了。欧洲制裁,中国就反制;欧洲的威胁叫嚣,中国就直接回怼;欧洲的取消峰会沟通什么的,中国更是直接懒得搭理。
这种处理方式着实看着解气,但问题是,现在中美依然在对峙中,为什么现在的中国,不再像以前那样对欧洲宽容,隐忍了呢?
转折点应该最迟出现在今年3月份。当时刚刚出任中国政府欧洲事务特别代表的卢沙野,正式表态:中国不寻求“拉拢”欧洲,且欧洲若无法实现战略自主,将难以获得中方的实质性信任与合作。从这段发言来看,中国对欧态度发生了重大转变,从以前的笼络羁縻,变成了抛弃无视。
为什么中国会有这种转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现在的欧洲,已经没有统战价值。
前面说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对欧洲是有战略期待的。经济上,中国希望能稳定乃至深化跟欧洲的合作,以此缓释中美贸易战、科技战乃至金融战的负面冲击。政治上,则希望欧洲在中美博弈中保持相对中立。为此,中国甚至愿意支付一些溢价,让欧洲得到一些额外的好处。
但最终效果如何呢?
说实话,差强人意。像《中欧投资协定》,欧洲说搁置就搁置;马克龙前两年好几次来中国要好处,拿到手回去就翻脸。
这是很不合理的。因为中国给欧洲的诚意真的是很够的。经济上的让利就不说了,政治上,中国也一直是支持欧洲自主化,成长为独立一极。
这些都符合欧洲的利益。也是中国认为可以笼络欧洲的原因。
但最终,中国还是热恋贴了冷屁股,甚至欧洲还总幻想着将中国卖给美国,给自己换取好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内外双重原因。
外部,欧洲在政治、经济层面,被美国双重捆绑。这其中政治就不说了;经济层面,美国也一直是欧洲的最大贸易顺差来源。
当然,随着地主家也没有余粮,欧洲也被美国盯上,俄乌战争和随之而来的美元潮汐,不仅直接给欧洲来了个大放血,更让它陷入严重的地缘政治危机。
也正因为如此,中方认为中欧是有合作空间的——毕竟中国也没想把欧洲完全从美国战车上拉下来,更没想将它拉上自己战车;中国所想的,只是想欧洲能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跟咱们务实合作而已。
但问题在于,这种务实合作,欧洲都做不到。之所以做不到,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依赖美国,受制于美国的历史惯性,让欧洲即便被美国割了卖了都还哭着喊着不愿分手;但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受欧洲内部的撕裂和拉扯影响。
欧盟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国家联盟。这种制度设计,决定了欧盟天然存在严重分歧。比如中欧合作,有些国家就会受利,而有些国家却难免会受损,这自然会引发内部分歧,而欧盟又没有一个强力的中央,可以强力压制分歧的同时,通过转移支付等方式对受损方予以补偿,这种情况下,光凭利益分配这一条,就可以让欧洲在中国问题上达不成统一意见。
而政治的分裂,还会进一步加剧内耗。比如这一次俄乌战争引发的德国工业衰退,在某种程度上就被法国视为超越德国,抢占欧洲主导权的契机。这种思路下,对华关系也难以避免的被牵扯进来,沦为这种内部博弈的工具和牺牲品。
比中国新能源车进入欧洲市场,之前我们一直认为最大的阻碍是德国——毕竟这会侵蚀人家的燃油车基本盘。结果谈起来才发现,法国跳的更欢——而其目的,除了试图通过主导对华贸易政策,强化其在欧盟内部话语权外,也跟其想趁着这一波新能源汽车革命,取德国而代之的小心思——而中国新能源车的进入,则被法国视为巨大外部威胁。
除了物质层面,意识形态层面,欧洲的意识形态撕裂,也极大的阻碍
这些情况,在欧洲是一个统一国家的情况下是不大可能发生的,就算发生,国家内部也可以进行有力的协调,至少做到对外一个声音。
但欧盟不行,政治的分权,以及长期被美国钳制渗透,导致欧洲哪怕在意识形态层面,也存在极度的拉扯,传统的白左和新近崛起的极右各不相让,并各自形成政治势力相抗,并裹挟欧盟体系下的各自国家与政治组织——而欧盟这个所谓的中央体系,对此无力约束,反而被它们各自裹挟,沦为橡皮图章。
这一切,体现在对外政策上,就是各行其是,前后反复,毫无章法和逻辑。具体到现实中,就是现在的欧洲,居然凭一己之力,跟美国打关税战、跟中国互相经济制裁,跟俄罗斯在乌克兰进行地缘冲突。
这简直是屌炸天了!欧洲何德何能,敢同时跟中美俄三大强权同时开片?
但欧洲现在就真在这么做!你能说这是欧盟蠢吗?当然看上去确实很蠢。但蠢的背后,其实是欧盟这个体系的极度混乱撕裂,导致其根本无法做出正常的政治决策和反应。
这就是我们说现在的欧洲,根本没有统战价值的逻辑所在。中国人早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就于《管子国蓄》中做出了总结:"利出于一孔者,其国无敌;出二孔者,其兵半屈;出三孔者,不可以举兵;出四孔者,其国必亡”。
当下正值大争之世,欧盟却是这种利出多孔、政出多门的状态,这完全符合利出多孔,其国将亡的逻辑。而国之将亡,必出妖孽,现在欧盟的这种疯魔癫狂,也正是这句中国俗语的现实体现。也是其丧失战略自主性,进而丧失统战价值的根本原因。
那么,面对这样的欧洲,中国应该怎么做?
答案就是布林肯的那句话:你不在餐桌上,就在菜单里。
本来中国是没有动欧洲的打算的。对中国来说,最理想的状态,是欧洲能自己支棱起来,然后中国在给它点支持,这样美国不仅无法收割中国,连欧洲也收割不了,那这一次它的窟窿就彻底没处找补,最后的下场就是要么自爆,要么对华乃至对欧大幅妥协,如此一来美国霸权势必大衰,多极化的全球格局加速形成。
但欧洲现在这个德行,不仅没法指望它对美国说不,反而还为虎作伥,幻想着祸水东引,诱导美国收割中国进而放过自己。
既然欧洲是这个现在这个德行,那中国也没必要对它客气了。
而且,外部形势也发生了对欧洲不利的变化。以前美国总统是拜登,他是民主党的人。虽说民主党割起欧洲来也不含糊,但毕竟它们在意识形态层面跟欧洲出自一脉,政治上民主党政府也更侧重于维护盟友体系。
但现在是特朗普,特朗普玩的是极右,和欧洲现在主流掌权的白左建制派不是一路;政治上特朗普也是大搞孤立主义,根本不在乎盟友利益。最重要的是,特朗普是横下一条心,一定从要外面割到肉——至于是谁的不重要,关键是要割到。
欧盟本希望通过献祭中国来获取美国的豁免。当然想法对它们来说是美好的。但问题是这次中国的表现太硬,特朗普嗑了后发现嗑不动——甚至加上欧盟也未必嗑的动,反而会嗑掉自己好几颗牙。
既然是这样,再加上特朗普又不是拜登,没什么盟友情结——甚至和这帮跟民主党体系勾勾搭搭的欧洲当权派气场不合,这种情况下,特朗普并不介意把镰刀从对准中国,换成对准欧洲。
而美国的这种变化,也让中国处理对欧关系时,有了新的思路和选择。前面说了,中国最理想的是拉着欧洲抗衡美国,次之是欧洲相对中立然后自己单扛。可现在既然欧洲这么不上道,还想着反坑自己,那中国也没必要太客气。
那中国怎么做最合理?就是干脆遵循大争之世“不在餐桌上,就在菜单里”的原则,由美国割资本、中国割产业、俄罗斯割地缘,各得其所把欧洲割了拉倒。
宰了欧洲,对中国来说有几个好处:
首先为中美缓和提供物质基础。既然欧洲不合作还想坑人,那之前“和欧抗美”的路子自然就走不通了。至于跟美国单扛——这个当然也不是不行,但确实代价很高。最关键的是大家都知道,时间在中国这边,所以若不是情非得已,也着实没必要跟美国硬碰。
当然,如果美国非要打,那也由不得咱们愿意不愿意,都只能跟它斗到底。但如果能不打,那中国当然乐得休兵。
而现在,随着特朗普在中国碰壁,中美确实出现了阶段性缓和的可能。
只不过,前面说了,特朗普这一次是必须要吃肉的。中国吃不到,其他也吃不到的话,那就算跟中国暂时缓和,也是不稳固的,随时有可能又翻脸跟中国开干。
这是完全有可能的,毕竟特朗普的字典里从来就没有信用一说,他第一个任期内就对咱们干过这种事儿。
但如果把欧洲割了,那情况就好的多。从欧洲虹吸到足够的资金以及产业,特朗普不仅搞再工业化有了资本,给利益集团分肉也有了筹码,这样他自然就犯不着拼着崩掉牙齿来跟中国死磕。
而对中国,单从经济角度来说,欧洲残余的那些中高端工业体系,本来就是我们产业升级要取代的对象。以前想着统战,所以出手还有所顾忌,现在既然不统战了,那也没必要收着了,直接大刀阔斧的干就是了——产业资本能吸就吸,全球市场能抢就抢,反正这些东西咱们不抢,美国也要抢,倒不如尽可能的捞到家里,免得便宜了特朗普。
最后,让欧洲尽快衰落,也有利于其尽早清醒,恢复战略自主,进而重新出现统战价值。
欧洲现在之所以烂泥扶不上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被玩残了,另一方面,也是欧洲确实家底够厚,有资本挥霍。但这个世界毕竟是唯物的,甭管欧洲人主观上承不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理论,照样在它那里适用。
随着经济大幅萎缩,生存条件乃至安全环境急速恶化,届时欧洲内部政治格局必将快速改变。本土派上台是必然的事。
当然,本土派也可能是秉持国家民族主义的极右派——这有可能加剧欧盟的分裂和解体。但如果从宏观角度来看,来自俄罗斯的现实压迫和威胁,加上当今国际环境下,国家体量对全球博弈争取利益的重大作用,决定了欧洲完全四分五裂其实是不大可能的——这只会让欧洲各国在国际竞争中输的渣都不剩。
所以,就算现在的欧盟体系维持不下去了,极右派在各国上台,他们也很快会发现国家民族主义根本就玩不下去,完全没有足够的力量来维护本土利益。所以一番混乱之后,大概率会出现一个新欧盟——无非就是丢掉一些累赘型国家,体量比现在更小;但远超当下的内外政治经济压力,决定了变革后的新欧盟,自主性更强,内部凝聚力比现在更紧。
如果是这样的新欧盟,那它之于中国的统战价值,反而会重新浮现。因为自主性和内部凝聚力的增强,决定了它可以站在自身利益角度务实的处理对华关系,不会像现在一样受内外政治各种拉扯;至于体量变小导致总体实力变弱,这对中国来说是无所谓的——只要没垮到完全上不了桌就行;甚至欧洲从一个自以为的世界级势力,退缩为大洲级别的区域性势力,反而有利于它摆正自己的位置,从而更理性的跟中国打交道做交易。
总而言之,欧洲从经济基础来看,是具备世界级玩家资格的;但内部的撕裂和外部的美国渗透,导致其上层建筑极度混乱,以至于其不仅无法有效整合自身实力,发挥与其相匹配的影响力;在外交方面,也无法从正常角度来处理国际关系——甚至搞出现在这种,跟中美俄三强同时开战的奇葩行径。
如果是平时,可能这种混乱的后果还不明显;但值此大争之世,值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期,欧洲的这种混乱,就注定了它的下场。既然这一轮全世界的存量博弈,必须献祭一只肥羊;在中美都不想献祭自己,也一时半会儿熬不死对方的情况下,这个不上道还神神叨叨的欧洲,拿来做双方阶段性歃血媾和的祭品,应该就是最合理的了。
毕竟,谁叫你送来椅子都不愿意上桌呢。既然坐不到桌子旁,那就把你写进菜单里把。丛林世界的游戏规则,从来就是这么的血腥,而又朴实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