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国GDP遥遥领先吧,我们的理想是GDP为零!
来源:鼠妈杂谈
微信号:gh_6186907f13df
西方媒体欢呼这是“美国经济韧性”的铁证,但在这些数字背后,藏着一套经不起细究的“统计魔术”。
更重要的是,中国从没想过要在这套“魔术规则”里争第一,我们的目标,是走出一条完全不同的路,一条最终让GDP这个数字失去意义的路。
一、美国GDP:堆出来的“数字泡沫”很多人看到美国29.2万亿美元的GDP会惊叹,但如果拆开来看,会发现这堆数字里藏着太多“水分”。就像一个人看起来块头很大,其实大部分是浮肿。
通胀:推着物价涨出来的GDP2020到2024这四年,美联储印了太多钱,导致美国每年平均物价涨4%,而中国只有2%。这意味着美国GDP里,有一大块是“涨价”涨出来的,不是真的多生产了东西。
举个最实在的例子:美国的鸡蛋价格飞涨,小偷都改偷鸡蛋了。

更离谱的是小学午餐费,直接涨了3倍!以前孩子一顿午饭3美元,现在要12美元。这种畸形的涨价,在GDP统计里却被当成了“经济增长”,价格高了,算出来的GDP自然就多了。这四年里,美国GDP新增的部分里,有5.9万亿美元其实是通胀吹出来的泡沫,不是真的创造了这么多财富。
自己租自己的房,也算GDP?美国有个特别“聪明”的统计方法:把老百姓自己住的房子,算成“自己租给自己”,然后把这笔“虚拟租金”算进GDP。2024年,这笔钱就虚增了2.35万亿美元,占了美国GDP的8%。
这就好比你住自己买的房子,本来一分钱房租都不用交,结果统计局说“你得算一下如果租这个房子要多少钱,就当你自己付了这笔钱”,然后把这笔钱算成经济增长。钱根本没流动,却凭空多出来一大笔GDP,这不是魔术是什么?
金融玩得再花,也造不出面包美国的金融市场特别“活跃”,每天金融衍生品的交易量就有6.6万亿美元,一天下来相当于美国GDP的25%。
但这些交易说白了就是“钱生钱”的游戏,炒股票、炒期货,左手倒右手,没造出一个面包、一件衣服,也没盖出一间房,却被算成了经济增长。
就像一群人围着一个蛋糕赌谁能分到最大块,赌来赌去蛋糕本身没变大,赌局的热闹却被当成“做了新蛋糕”。
军费:买个咖啡杯都能吹成“增长”美国的军费计算方式也很“特别”。比如F-35战机,实际值6300万美元,却按1.1亿美元算成本。更关键的是,其他国家买武器会按武器的使用寿命分摊成本(比如一架飞机用20年,每年算1/20的钱),但美国直接把买武器的钱全算进当年的GDP,光这一项每年就多算4300亿美元。

还有更离谱的:美军曾花600万美元买9只山羊,花1000美元买一个咖啡杯。这些在咱们看来是笑话的事,在美国的GDP账本上,却成了“经济增长”,花的钱越多,GDP就越高。

美国的医疗支出占GDP的18%,几乎是其他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两倍,但美国人的平均寿命却比这些国家低。也就是说,花了更多的钱,身体却没更健康,这笔钱却实实在在推高了GDP。
打官司也是个“大产业”,美国每年的律师诉讼费有1.34万亿美元,是中国的30倍。不是说法律不重要,但这么多钱花在吵架上,而不是创造财富上,也被算成经济增长。
更荒唐的是,美国把黄赌毒产业每年1124亿美元的收入也全算进了GDP。赌场赚的钱、贩毒的钱,本来是危害社会的东西,却成了“经济增长”的一部分。

难怪有人说,美国现在全靠金融和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撑着GDP。要是有一天GDP被超过了,说不定真会学印度,把牛粪算进GDP,美国还有什么事是做不出来的?

看到美国这么“堆”GDP,可能有人会问:那我们追求什么?其实,我们的目标不是超过美国的GDP数字,而是走向一种更高级的社会——就像马克思预言的那样,当生产力足够发达,大家劳动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因为想做,那时候就不需要货币了,GDP自然就归零了。这不是空想,中国正在一点点探索。
南街村:免费的日子什么样?河南的南街村已经走出了一小步。在这里,教育、医疗、住房全免费,老百姓需要的米面油、肉蛋菜,按家里人口按需领取。不用为了交学费、医药费发愁,也不用为了买房背上几十年贷款,这不就是很多人梦想的日子吗?
这背后是公有制的探索:村里的企业归集体所有,赚的钱用来改善大家的生活,而不是少数人发财。虽然南街村还很小,但它证明了“按需分配”不是不可能。

华为的做法也很有意思。它推行员工持股制,员工不光拿工资,还能分到企业的利润。在华为,劳动分配的钱是资本收益的3倍。也就是说,干活的人拿的比出钱投资的人多。
这打破了“资本说了算”的规矩,让劳动更值钱。当越来越多的人靠劳动就能过上好日子,而不是靠钱生钱,货币的作用就会越来越小,离“GDP归零”就更近了一步。
三次分配:让财富流动更合理中国还在搞“三次分配”的实践,简单说就是分三步把财富分合理:
第一次分配看劳动:你干得多、干得好,就拿得多,像华为那样,劳动报酬占大头。
第二次分配靠政府:通过税收、社保、转移支付,让有钱的多交点税,补贴给需要的人,转移支付就是将发达地区交的税转移给欠发达地区,帮助他们发展。
第三次分配靠大家:鼓励慈善,有钱人捐钱捐物,普通人也能通过“时间银行”互帮互助——你今天帮老人买菜,存下“时间积分”,以后你需要帮忙时,别人来帮你。2023年,中国慈善捐赠就超过了2000亿元,大家一起把蛋糕分匀。
终极目标是把这三次分配融合起来,慢慢取消货币结算,需要什么就领什么,就像南街村那样,这时候GDP自然就没用了。

判断一个国家经济好不好,不能光看GDP数字,得看老百姓实际能享受到多少东西,社会能生产多少实实在在的物资,从这方面看,中国早就超过美国了。
工业生产:谁的“肌肉”更结实?2023年,中国发电量是9.46万亿千瓦时,美国只有4万亿,中国是美国的两倍多,电是工业的血液,发电多说明工厂开得足,生产的东西多。
汽车产量更明显:中国一年产3016万辆,美国只有1000万辆,中国是美国的3倍。造船吨位中国4232万吨,美国才60万吨,差了70倍!这些数字说明,中国能造出更多的交通工具、更多的轮船,工业“肌肉”比美国结实多了。

吃饭是天大的事。中国粮食一年产7亿吨,美国5.7亿吨;肉类中国9641万吨,美国4600万吨,中国几乎是美国的两倍。蔬菜产量更夸张,占了全世界的一半。韩国网友曾调侃“中国人竟然拿西瓜喂猪”,这背后其实是中国农产品太丰富,猪都能实现西瓜自由。

生活保障方面,中国医保覆盖率95%,几乎人人有医保;义务教育全免费,不管城里还是农村,孩子上学不用交学费;养老金全国统筹,老家的老人也能按月领到钱。这些构成了一张“基本需求保障网”,让老百姓不用为了吃饱穿暖、看病上学发愁。
啥都能造,才是真本事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从火柴、螺丝钉,到高铁、火箭、航母,没有造不了的东西。制造业的增加值,越过了美国、日本、德国之和。
现在,中国的新能源车、光伏组件、5G设备在全球都是老大,华为的7纳米芯片突破了技术封锁,人工智能、大数据的研发也很快,12到18个月就能出成果,靠的就是咱们有全世界最多的理工科博士,还有最大的市场能把技术变成产品。

美国呢?GDP虽然高,但很多基础物资都靠进口。疫情的时候,连口罩都要从中国买。中国用比美国少的GDP,撑起了14亿人的日子,还成了全世界的“供应链定盘星”——谁的经济更实在,一目了然。

美国和中国的发展,根本上是两种不同的“发展观”在较量。美国靠金融和霸权维持GDP泡沫,中国靠实体和民生探索新道路。
美国的路:越走越窄的霸权游戏美国现在是“以金融立国”,金融玩的是信心,而GDP世界第一就是维持信心的重要招牌。为了保住这个招牌,它玩了很多“把戏”:
美联储一加息,美元就升值,美国GDP就更高,其他国家的GDP就显得更低。2024年人民币贬值10%,中美GDP的差距看起来就更大了,这其实是汇率玩的魔术。
美国还通过超发美元,让全世界的钱都变“毛”了,但它自己进口东西时,把中国的衣服、玩具加价5到10倍卖给老百姓,这笔加价又变成了美国的GDP。相当于让全世界为美国的通胀买单,自己还赚了GDP。
但这条路越来越难走了: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GDP增速降到0.3%,政府债务突破36万亿美元,经济衰退的概率高达40%。制造业占GDP只有10.2%,中国是38.3%,一个国家如果造不出东西,光靠玩钱,能撑多久?
中国的路:从“有没有”到“好不好”中国要走的路,不是争GDP第一,而是让发展模式更健康。现在我们确实还有挑战:制造业的利润率只有4.2%,比全球平均水平低;工人工资只有德国同行的1/4,这就是“产品性价比陷阱”——东西好但太便宜,赚的钱不够多。
所以我们要做三件事:
一是掌握“技术定价权”。华为每年把15%的收入投到研发上,高端手机的毛利率能到60%,不再是只赚代工的辛苦钱,而是靠技术定价。
二是创“品牌溢价”。以前大家觉得中国货“便宜”,现在李宁这些国潮品牌,设计好了、质量上去了,价格能比普通产品高40%,这就是品牌的力量。
三是搞“服务化增值”。海尔不光卖冰箱洗衣机,还搞“智慧家庭方案”,帮你设计全屋的家电怎么联动,这部分服务收入占了25%,比单纯卖硬件赚得多。
这些都是为了让经济更有质量,让老百姓的劳动更值钱,慢慢走向“按需分配”的日子。
结语:GDP归零的那天,才是好日子的开始美国的经济学家还在争论“中国能不能超过美国GDP”,但他们没明白:社会主义的目标,从来不是在资本主义的游戏里当冠军。
当南街村的孩子在免费的校园里奔跑,当华为的工程师靠技术赚钱,当新疆荒漠的光伏板把免费的绿电送到千家万户——这些场景里的物资和服务,早就不是GDP能衡量的了。

美元霸权撑起来的GDP,就像老房子刷了新漆,看着光鲜,骨子里已经朽了。而中国走的路,是让物质越来越丰富,让劳动越来越有意义,让货币慢慢失去存在的必要。
总有一天,当大家需要什么就能拿到什么,不用为钱发愁,不用为GDP数字较劲,那时候GDP归零了,但人的日子会过得比任何时候都好。
这不是乌托邦,是我们正在走的路。
让美国的GDP继续领先吧,我们的理想,是让GDP变得一文不值的那天早点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