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优私底下的脾气好吗
所以我经常建议水们,看待某业最好还是庸俗一点,咱们可以喜欢某一个人的外形或者气质,也可以认可她某一方面的特点,但千万别自我感觉对方人美心善品质佳,真看清性格之后没准比每个节日都要你转账5200还不让你上朋友圈的前女友还难搞。
图与文无关
后来我也大概想明白了,某业的从业者,情绪不稳定、内心敏感、矛盾又反复,才是常态,今天就碎碎念下我自己的理解。
会进入某业的群体,其中有一部分是家庭原因,有一部分是交友不慎,或者自己本身也年少轻狂,还有一部分可能学历不低,但是花销能力大于自身能力。
有一部分是在很小的年纪就离家出走,有一部虽然没有离开家庭,但是也不愿意打工生活,就基于各种原因吧,她们大多都是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想出来搞钱,然后可能遇到各种黑中介或者社会不良人士,从事一些乱七八糟的工作或者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另一方面是,行业所带来的情绪商品化,某业、风俗、陪酒业,甚至是女仆餐饮店等等,这些行业本质上都是将人商品化,而作为商品往往也要把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商品化,就会很压抑。
人的三观和心理、思维模式、认知都是跟所处环境相关的,什么样的生长环境结出什么样的果实,这些行业环境的选择性和环境的包容性来讲,对于那些年轻人来说都称不上是一个成长的好环境,相反这些都是认知受限、封闭又压抑矛盾的环境。
或许这些行业在物质条件上的环境是不差的,但是还要面临很多情绪和心理上的负担,比如网上的声音,社会的眼光,周遭亲友的人际关系,身边相处的同业者心理影响等等。
比如最近三上因为租赁了婚纱拍照,结果这套婚纱又租给了一对准备结婚的新人,这新娘得知婚纱被穿过之后,就发文表示很嫌弃这是被三上穿过的,嫌弃的是三上曾经的身份。
Ps:图片转自网络,与文无关
现在发文的这位新娘已经销号了,但是网上的互相攻伐还在你来我往纠缠不清。
三上是属于心理非常强大的那种,但是能做到像三上这种心理强度的人是极少数的,大多数从业者基于自己的身份,就不管是某业还是其他行业,心理上往往要承受的东西也多,她们绝大多数,都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也不认同自己现在的生存状态,只是觉得自己没有选择,也就那样了。
这也说不上破罐破摔,有一部分人的画像是,会把自己代入到一个“受害者”身份中去,觉得“我做这样一份工作并不容易,结果我没有被善待”,而这个“善待”的标准,往往也很难界定,因为心理上会认为“做不想做的事情就是被迫害的”(就像我不想测评的时候一下子来四五个样品,我也觉得我是受害者),可能在部分人群看来,经纪公司、制作商、消费者、商业合作者等等,都不是好人,都是迫害的一环,所以往往也带着一种“应激心理”在相处。
据说这一类人往往也是牛郎店的大客户,可能心理上越是容易应激就越想在其他方面找补回来吧。
还有一部分人的画像是,一方面也知道不被社会认同,另一方面又看到自己被粉丝追捧着,情绪很容易被网络上的声音所左右,今天因为被夸夸很兴奋,明天可能就因为感觉自己不受待见而抱头痛哭,据某经纪人的说法,这种情绪波动大的如果不好哄,相处起来压力很大,最好就是别让她们碰SNS,别做任何社交活动。
最后还有一部分画像,是基于自己的高人气而带来了自我认同感,会有一部分人,在认同感的同时也产生了“膨胀”,年少成名,年少多金,心理和行为也就变得有些骄横,不过这种具备高人气的都是某业的大宝贝,各方面的情绪也都照顾得非常好,所以反而情绪相对来说要稳定得多。
当然,我们能签下来的,过程基本都是愉快和谐的,其中还有几位给人的印象非常好。
往往是,出了问题才没对接好,遇到过的问题也是五花八门,有敲合约阶段突然销号的,有一开始同意后又撤回了个同意的,还有一谈谈了半年,结果没结果的,也有一些不方便说的,比如出玩具周边觉得影响她个人形象发展之类的。
而且日本某业在这方面还很封闭,你通过某条渠道去对接说我要签某某某,在没有明确结果之前,其他渠道是不能再去接受相同委托的,这在某些人看来是人际资源的保护,但是就搞得委托方很被动,一但遇到点问题,又不直面给回复,动不动就拖两三个月,这中间要消耗很长的时间,搞得有时候名单列了一堆,但是这边没消息,就摸不清要不要换另一个,这中间花费的时间成本就很多,过程也变得很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