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参考,东方金报

微信
手机版
东方金报

胖东来引发全网争议,企业要不要招聘刑释人员?

作者 :正文注明 2025-08-17 14:08:14 围观 : 评论

来源:枫冷慕诗

我们必须得承认,胖东来的创始人于东来真的是一个天才,他不仅有大爱、有理想、有责任心,还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

就这两天,胖东来发布了一个招聘公告,于东来公开对外宣布,自己的新店准备对外招聘1000个人,其中200个名额留给退伍的边防军人,20个名额留给有犯罪前科的刑满释放人员,消息传出,全网震惊,网上的舆论分成了两大阵营:

第一个阵营是强烈抗议和反对的人群,他们认为,胖东来招坐过牢的人当员工,会存在潜在的风险,这样做会影响公司的风评,甚至有一些极端的人直接表示,如果这样,那以后再也不会去胖东来购物。

第二大阵营是支持和力挺于东来的人群,他们认为,于东来此举不仅体现了胖东来的人文关怀,还是在整顿招聘市场,改写中国的社会规则,一个没有理想的人,是不会冒着巨大的风险做这件事情的,所以他们愈发的佩服于东来。

图片

看到这种两极分化的舆论,很多人一脸懵逼,他们不知道到底谁对谁错,也不清楚于东来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其实,于东来此举充满了智慧,其“疯狂”行为背后至少隐藏着三个深层次的考虑。

首先是第一大考虑,重新定义社会的招聘规则。

200个名额给了最可爱的人,20个岗位给了曾经迷路的人,于东来想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告诉所有人,这个社会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大家都有被社会接纳的权利。

200个退伍边防军人我们就不说了,这是保家卫国的英雄,当你在家里刷着手机、吃着火锅的时候,人家在高原和丛林里面和敌人惊险对峙,没有他们的负重前行,就没有我们的岁月静好,所以给他们一份正式的工作,这是整个社会对他们贡献的认可,我相信但凡有点良心的人,都不会质疑这个决定。

图片

大家争论得比较多的是,整个社会有那么多没有犯过罪的普通人,为什么于东来一定要坚持招20个刑满释放人员?难道不怕给自己惹麻烦吗?你看,你自己都知道,胖东来的招聘选择空间很大,按照他们如今的热度,只要他们说要招人,立马就会收到好几十万份简历,他们也没必要通过这件事去炒作什么热度,因为明白人都清楚,胖东来的几个店铺现在已经人满为患了,他们也不需要更大的热度。

那为什么他们还是坚持要这样做呢?

根据我查到的信息,我国每年刑满释放人员大约有60万左右,但是由于社会的歧视和岗位限制,他们的再就业率只有不到5%。

想象一下你刑满释放出来,找不到对象,找不到工作,父母生了重病躺在ICU里没钱,自己饿得每天只能吃两顿饭,你到处面试,别人全都要求出示无犯罪记录,当保安别人不要你,开网约车无法注册,去餐厅当服务员,别人都一脸歧视的看着你,请问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

根据我查到的数据,刑满释放人员如果在半年内找不到工作,他们再犯的风险会提高2.7倍,因为实在是活不下去啊,可如果他们有稳定的收入,那三年内重新犯罪的概率会降低到5%以下。

图片

我不是要同情犯罪分子,我是要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并不是所有坐过牢的都是坏人,也并不是没有坐过牢的都是好人。

很多被抓进去的人,有的只是醉驾或者被别人欺负还击判了互殴,或者更极端的一点的,大同订婚强奸案的主角,你说他是做了什么罪大恶极的事情吗?可就是被抓进去了。

还有我在网上看到一个网友分享的真实故事,他说他的一个兄弟在边防待了5年,后来因为身体原因被迫退伍,回家之后为了生计就出去摆摊,然后当地的城管暴力执法,他军人的脾气一下子就上来了,双方大打出手,最后他被送进去关了3年,出来之后由于有犯罪记录,没有任何单位敢要他。

你说像这样的人应不应该给他正常生活的机会?

我们一定要记住,虽然于东来说的是招聘有犯罪前科的人,但是他们公司内部肯定也会有基本的审核程序的,那些轻微犯罪和非主观犯罪的人,他们也许会给与机会,至于那些连环杀人犯、贩卖人口、贩卖毒品罪大恶极的人,你觉得他们自己不会进行筛选吗?

于东来他自己说得很清楚:法律已经给过他们惩罚了,不能再给人判终身禁赛。

图片

就拿于东来本人来说,他年轻的时候也因为倒卖烟酒犯过错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像这样的事很常见,可是这影响他后来改过自新,持续的为社会做贡献吗?

我们不要总想着一棒子把人打死,不给人任何翻身的机会,法律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引导人向善,而不是为了给人烙上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记,于东来他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给他们的不只是20个工作岗位,同时还是重新做人的尊严。

如果你不能理解于东来的做法。

那就想想现在的就业环境,35岁以上的不要、已婚未育的女性不要、30岁左右有生育可能的女性不要,这种做法,和社会对刑满释放人员的歧视又有什么区别?本质上都是贴一个标签然后就不给他们就业的机会,让他们的人生失去新的希望。

图片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于东来告诉所有人,没关系,以前犯了错也不要紧,我们胖东来接纳你,这实际上就是在重新定义社会的招聘规则,让更多企业逐渐取消招聘限制。

第二层考虑,于东来巧妙的人员安排。

还有很多人担心的,万一这20个人惹了麻烦怎么办呢?于东来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给他们安排的不是收银这样的敏感岗位,而是仓储和物流岗位,让他们尽可能的与货物打交道,而不是直接和顾客打照面,这样就能降低可能存在的风险,而且招聘人员的构成难道你没有发现也是精心设计的吗?

20个刑满释放人员,同时与他们共事的还有200个边防军人,用军人的行为方式去感染和引导他们,我觉得没有比这种方式更好的选择了。

通过这样的人员安排你就能看出,于东来这个人很聪明,他知道把什么样的人放在什么位置,也知道如何规避风险,他不是一个只有理想的傻白甜,而是一个经验丰富的人民企业家。

图片

第三层考虑,把胖东来的品牌打造成中国企业的榜样。

于东来一直想向社会传递一个基本的概念,那就是企业应该“以人为本”,不要把员工当机器,更不要当奴隶。

所以他才给胖东来的基层员工开出了9886元的平均工资,给他们一年140多天的假期,甚至还给他们提供了10天的不开心假。

他对内部的要求很清晰,下班之后不允许给员工打电话,谁打电话就开除谁,因为他不能理解那种下班骚扰员工私人生活的行为,用他自己的原话说就是:你企业能有多大的事?就算我胖东来烧了,你叫员工来就能解决问题吗?员工只是为你工作,又不是和你签了卖身契!

你看,这就是于东来的认知,不管他赚多少钱,他始终把自己的员工当一个独立、有尊严、有血有肉的人,而不像很多老板那样,只是把员工当赚钱的工具。

甚至他自己对很多老板的行为也不能理解,他说:我觉得每天上6个小时就够了,每周上5天班,一年再有两个月的休假,这样的生活才有意义,但是现在很多老板是从早上到晚,365天都不休息,这不是当老板,甚至都不能叫人,这叫做机器!

图片

正是因为明白中国的就业市场到底有多么混乱,所以于东来才想把自己树立成一个标杆,想要把自己“以人为本”的理念传递出去,这一次招聘刑满释放人员也是一样的道理,他就是为了告诉所有企业,我们不要搞职业歧视,每一个人都有做人的基本尊严。

正是因为有这份理想,所以胖东来才不断做各种人文关怀的尝试,他就是想让所有人看看,一家有良心的企业,到底是什么样子?

当然,我们必须得承认,除了理想和追求之外,于东来也有一些商业层面的考虑,比如说根据我查到的信息,企业招用自主就业退役士兵,每人每年可享受最高9000元的税费减免,同时政府对吸纳曾服刑人员的企业通常也有专项补贴,也就是说于东来也有减税的考虑,但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既吸纳了就业,又树立了标杆,最后顺便减少了一下管理成本,这种做法又有什么问题呢?

我们一定要记住,退伍军人是人,刑满释放人员也是人,还有35岁以上的求职者和已婚未育的女性,他们都是人,我们不应该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因为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都应该获得平等的尊重。



相关文章

  • 抗战的民间记忆!
    抗战的民间记忆!

    原创: 慕峰来源微信公众号:太阳照常升起已获转载授权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距今已有八十年。最近关于抗战电影出现了争议,有论者认为,过于血腥暴力的抗战影片不适合儿童观看;有论者反驳,无论欧美韩澳,反纳粹的影片都很多。作者认为是否儿童观看是一个可以讨论的影视分级问题,但影视作品本身有“宣传”功能,是毫无疑问的。德国长期处于好莱坞反战(反德)影视剧压力之下,抬不起头。这种感受甚至在一些德国经济类著作中都有所提及。相比较而言,日本在全球的“历史名声”可是比德国好太多。为什么中韩的抗日声浪几十年...

    2025-08-17 14:08:16
  • 胖东来引发全网争议,企业要不要招聘刑释人员?
    胖东来引发全网争议,企业要不要招聘刑释人员?

    来源:枫冷慕诗我们必须得承认,胖东来的创始人于东来真的是一个天才,他不仅有大爱、有理想、有责任心,还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就这两天,胖东来发布了一个招聘公告,于东来公开对外宣布,自己的新店准备对外招聘1000个人,其中200个名额留给退伍的边防军人,20个名额留给有犯罪前科的刑满释放人员,消息传出,全网震惊,网上的舆论分成了两大阵营:第一个阵营是强烈抗议和反对的人群,他们认为,胖东来招坐过牢的人当员工,会存在潜在的风险,这样做会影响公司的风评,甚至有一些极端的人直接表示,如果这样,那以后再也不会去胖东来购物...

    2025-08-17 14:08:14
  • 不怕社保新规,就怕“夹生饭”?
    不怕社保新规,就怕“夹生饭”?

    作者:阿旦来源:六爷阿旦(ID:liuyeadan888)最近大家都在关注一个事,就是9月1日起要执行社保新规,也就是所有的企业都要给员工交社保,之前双方私底下约定不交社保的行为不算数,以后如果员工告起来,都要进行追缴。这个新规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大概是两个方面,一个是社保的公平性问题,还有一个是对现在经济的影响。对普通人来说,社保好不好?毫无疑问我觉得是好的,但是你要说社保公不公平?这就一言难尽了。这二十年城市化率大幅提高,很多农村孩子进程,买房落脚安家立业,买房的时候上下几代人掏空了。然后这几亿人从农村...

    2025-08-17 14:08:12
  • 说说我唯一认可的大学排名!
    说说我唯一认可的大学排名!

    作者:肖仲华来源:肖仲华开讲(ID:xiaozhweixin)2025软科大学学术排名出炉了,先看看排名数据。这个排名数据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在哪?全球排名前1000强的大学,中国已经有244所上榜,远超美国的183所。全球排名前500强的大学,中国已经有113所上榜,也超过了美国的111所。全球排名前100强的大学,中国已经有15所(大陆13所)上榜,还远低于美国的37所。注意这是软科排名,即纯粹的学术排名,不是各类所谓的“综合排名”。我之所以说这是我唯一认同的全球高校排名,正是因为这种软科学术排名只统计高...

    2025-08-17 14:08:11
  • 别指望侵略者谢罪,他们应该被定罪!
    别指望侵略者谢罪,他们应该被定罪!

    来源:新潮沉思录(ID:xinchaochensi)今天是八月十五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的日子,光阴荏苒,伟大而悲壮的抗日战争已经结束八十年了。然而,时至今日,每当人们回忆起这场艰苦卓绝的斗争,留给我们的更多是遗憾,不甘,甚至是愤怒。尤其当历史与现实交织,这段历史已经成了中国人心头的一根刺。在这个夏天,最引发观众共鸣的电影,无疑是对抗战的记忆。最成功者无过《南京照相馆》,最失败者恐怕是《东极岛》。但这两部有天壤之别的电影,实际上都隐约落在同一点上,那就是国际观瞻。《南京照相馆》拼死送出来的相片,最后是通过国...

    2025-08-17 14:08:09
  • 今非昔比了!
    今非昔比了!

    作者: 子木来源微信公众号:子木聊房已获授权转载这段时间,武大诬告案、全民医保、境外收入监管、房东税等等,又挑起了公众不安的情绪。今天分享一篇更深刻的内容,来拆解一下背后的秘密,以帮助大家重构这方面的认知。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起我曾经写过的一句话:东大非常需要一个强大的对手。一方面棋逢强者,会倒逼内部改革,激发群体智慧,想出更多高维的方法应对。另一方面,持续挑战下,整个社会的注意力就会盯着外面,从而转移走了内部矛盾。想想是不是每次出现国际地缘矛盾的时候,国内出奇的团结。而一旦外部无声,内部又会泛起巨浪。其实...

    2025-08-17 14:08:07
  • 泽连斯基:和特朗普聊了一个半小时,下周一赴美
    泽连斯基:和特朗普聊了一个半小时,下周一赴美

    8月16日,泽连斯基本人通过社交媒体发布了这一消息,他表示,此次对话长时间且富有实质内容。两人先是进行了一对一会谈,随后邀请欧洲领导人加入。通话持续了一个半小时以上,其中包括约一小时的乌美双边对话。乌方表示,已准备好尽最大努力实现和平。特朗普介绍了他与普京的会晤情况以及双方讨论的要点。泽连斯基说,乌方支持特朗普提出的乌克兰、美国和俄罗斯举行三方会谈的提议。乌方强调,关键问题可以在领导人层面进行讨...

    2025-08-17 09:11:06
  • 特朗普与8名欧洲领导人的通话“不轻松,对乌克兰极为不利”
    特朗普与8名欧洲领导人的通话“不轻松,对乌克兰极为不利”

    【文/观察者网 齐倩】美俄元首会晤后,8月1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及其他欧洲领导人通话,并邀请泽连斯基下周一(18日)访问华盛顿特区。泽连斯基本人证实这一消息。“这可能将是又一次艰难的会晤。”美媒Axios新闻网援引消息称,此次通话“并不轻松,似乎对乌克兰极为不利”。据透露,特朗普不再支持停火,并认为实现和平“取决于泽连斯基”。纽约时报则援引两名欧洲高级官员的消息进一步称,特朗...

    2025-08-17 09:11:02
  • 俄​梁赞州一工厂爆炸,已致11死130伤
    俄​梁赞州一工厂爆炸,已致11死130伤

    塔斯社报道,俄梁赞州一工厂发生爆炸,死亡人数已升至11人,另有130人受伤,其中29人住院,现场搜救仍在进行中。当地已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禁止进入事发区域。...

    2025-08-17 09:10:58
  • 王绍光、欧树军 | 波兰尼《大转型》的世纪预言:当市场吞噬社会,我们如何自救?
    王绍光、欧树军 | 波兰尼《大转型》的世纪预言:当市场吞噬社会,我们如何自救?

    上世纪80年代,王绍光教授曾两次试图将卡尔·波兰尼的《大转型》引入中国,却无人问津。彼时中国市场化尚未启程,书中描绘的“市场社会”之痛显得遥远而陌生。三十多年后,经历过市场化改革、技术异化、全球秩序动荡的我们,重读这本1944年的经典,方觉其如手术刀般精准的洞见——它早已预言了我们正在经历的撕裂与阵痛。2025年上海书展前期,王绍光与欧树军两位老师围绕《大转型》一书,进行了一场思想对谈,深入剖析 欧树军:其实这是一种对于伦理型经济的推崇,在这本书中,波兰尼之所以被一些经济人类学家所尊敬,也是因为他从文化人...

    2025-08-17 09: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