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创近十年来新高!
来源:大白话时事
微信号:xhdb66
随着行情火热,很多人之前没进场的人,开始脑热跑步进场。
但这个位置才去追高,短线风险还是比较大的,所以今天还是有必要写篇文章,来跟大家泼泼冷水,提醒风险。
先叠个甲,防喷。
股市行情千变万化,存在混沌效应,没有人能100%预判对股市。
特别是当前A股已经连涨4个多月,行情进入到逼空阶段,是一个情绪主导的阶段,这时候时候,理性分析往往会失效,所以我并不去猜顶,也不去预估这波行情能涨到哪里。
但股市运行总归是周期循环、螺旋前进。
市场在理性化之后,情绪潮水终归是有褪去的时候。
特别是A股是一个情绪化比较严重的市场,情绪上来很快,褪去也很快,去年10月8日的行情,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市场在情绪潮水褪去后,终归会回到理性分析生效的轨道里。
另外,我并不是在盲目看空股市,我只是提醒股市原本就存在的风险。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无论如何,股市也是一个高风险的地方,而不是居民的提款机。
如果有人已经开始听不得别人提醒风险的声音,那就已经把自己放在一个风险比较高的位置。
如果市场开始容不得提醒风险的声音,那么就说明市场已经到一个短期风险比较大的时候。
炒股最重要的是心态,炒的是人性。
股市开始疯涨时,我们要避免贪婪,要避免被市场狂热情绪裹挟乃至同化,分批获利了结的大方向是不能动摇的,这就需要我们保持冷静。
这样等股市后面开始大跌时,我们同样要避免恐慌,要避免被市场恐慌情绪裹挟,分批抄底的大方向是不能动摇的,这同样需要我们保持冷静。
去年9月底股市大涨之前,我经常跟大家做的一个心理按摩,就是跟大家说的播种模式。
在股市长期阴跌的时候,恰恰是最适合播种的时候,去布局未来。
这样等股市后面大涨时,我们才能慢慢去收获丰收的果实,腾出资金,为下一轮播种周期做准备。
而现在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而不是现在才去播种。
现在才去播种,那播的就不是种子,而是直接把果实埋进去,成了别人收割的肥料,可能就会因为播种季节不对,最后被收割。
我从2018年开始分析股市以来,秉持的一贯原则,就是大涨之后去提醒风险,大跌之后去提醒机会,只建议操作宽基指数基金,不建议操作个股。
按照我这种追跌杀涨去操作宽基指数基金,我认为大多数人赚钱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不至于像很多人在这波行情里,是满仓踏空股市,有些人在3000点抄底,现在指数涨到3700,却还亏钱。
这很大程度就是选错个股。
现在A股的个股数量太多,已经远超过大多数普通人的选股能力范畴,那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老老实实通过追跌杀涨模式,严格执行网格化交易模式去操作宽基指数基金,赚点稳定的钱,才是比较现实的。
而奢望于在股市里暴富,虽然确实有一些成功案例,但这只是幸存者偏差,更多是看不到的“一将功成万骨枯”。
股市行情好的时候,似乎大家都在赚钱,就容易给人一种错觉,会觉得在股市里赚钱很容易,这个在新股民、新基民里,会体现得特别明显。
比如2015年牛市里,还有2021年的大行情里,都体现得很明显。
2015年是很多80后、90后成为股民的年份,当时行情好的时候,人人都是股神。
2021年是很多00后,成为基民的年份,当时行情好的时候,很多人把动辄已经涨了好几倍的产业基金,当做理财产品。
现在这波行情涨起来后,市场又出现不少“大格局”理论,虽然有些道理,让很多人相信“这次不一样”。
但类似“大格局”理论,我在2015年、2021年,都听过很多次。
每次A股出现大行情,都会有这类大格局理论,让人们相信股市很快会涨破6124点,坚信这类大格局理论,就不相信股市会跌,从而错过止盈的机会,也错过止损的机会,从而不断坐过山车。
所以,我在A股里,是不敢讲格局。
至少现阶段,我觉得还没有到讲格局的时候。
历史大事都还没有完成,在股市里讲什么格局?
起码要等历史大事完成的时候,才有在股市讲大格局的基础。
其实很多大格局理论的基础,我是认同的。
比如,房地产不行了,需要另外一个财富承接的大水池,股市就是最好去处。
比如,我过去几年提到过很多次,现在社保、养老金资金压力大,也需要有一个可以长期稳定增值,来解决资金压力的去处,股市同样也是最好的增值去处。
这些也是去年跟大家心理按摩时,提到过我一些长期看好A股的基础因素。
但这都属于大方向的判断,不代表股市就得朝夕之间涨上天去,也不意味着股市涨起来后,后续就没有低买的机会。
一个基本判断,现在养老金入市比例仍然比较低,股市不太可能在养老金还没有大规模入市的情况下,就直接一飞冲天,突破6124,一去不回头,那就让养老金错过一次资产大幅增值的机会。
正确的理论基础,如果应用在错误的时间里,也可能导致错误的结果。
所以,我只是觉得,现在还没有到要在A股将格局的时候。
但未来的确有在A股讲格局的时候,只是现在还不到时候。
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
我是不建议,现在抱着一些大格局理论,就觉得股市不会跌,这次不一样。
2021年,我也没少听到很多人说“这次不一样”,但相信“这次不一样”的人,在过去几年里被套得死死的。
我觉得这次不太像已经到了“这次不一样”的时候,这有几个因素。
一个是上面提到的,养老金进入股市的比例还比较低。
一个是历史大事还没有完成。
一个是世界金融危机的风险,还没有解除。
本轮A股持续上涨,是全球股市从4月7日开始持续逼空行情的一份子,跟全球股市同步的。
我去年也提到过一个观点,就是在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全球股市可能还会有一波同步的上涨逼空行情。
因为每轮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前,都是全球股市泡沫化高点。
今年3月到4月,虽然美股也跌了很多,两个月跌没了22%;
但4月7日之后,随着特朗普TACO,美股是同样连涨4个多月,又创历史新高。
不单单美股这样,港股、日韩股市、欧洲股市、东南亚股市,基本都是一样的逼空走势。
这样全球股市整齐划一的逼空式上涨,让我感觉这更像是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前,全球股市一致的赶顶走势。
当然,这个判断,只是大方向的判断。
我也很难预估,这样的赶顶走势,要赶到哪里才算顶,这个只能大家自己独立思考,自主判断。
2019年8月,我首次写长文,系统分析世界金融危机可能爆发。
2020年3月,全球股市崩盘,当时让我一度笃定世界金融危机爆发。
但美联储在2020年3月20日开始无限印钞,把本来已经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给强行拖延过去。
但美联储救市的副作用,就是2021年开始的美国大通胀。
2022年,美联储开始激进加息后,当时我基于美联储1980年以来加息到金融危机爆发的规律推算,2024年-2026年是有可能爆发世界金融危机的时间周期。
从目前国际局势和金融形势看,我觉得这个判断发生的可能性在增加,而不是减少。
我个人推算,明年2月份左右,是相对比较有可能爆发世界金融危机的时间点。
如果以金融危机爆发前,去逼空赶顶的预判来说,就算这波行情在明年2月左右涨到4000点,我也不会感到奇怪。
当然,这也只是存在的某种可能性,不代表一定发生。
也不排除世界金融危机提前爆发,或者被再次拖延的可能性,毕竟现在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特别是特朗普这个超级变数是充满不确定性因素的。
不过我觉得再迟,也不会迟于明年底爆发,拖不过明年。
说这些,只是想让大家在狂热行情里,能保持清醒和冷静,不要盲目狂热追高。
也不要行情开始上涨后,就有这种股市跌不下去,“这次不一样”的错觉。
甚至可以说,这波涨越多,后面越危险。
股市涨涨跌跌,周而复始,涨多了自然会跌,跌多了自然会涨,这样的周期规律,是从来没有变化过。
哪怕美股在十几年的长牛里,也经历过2018年的暴跌、经历过2020年3月暴跌30%、经历过2022年加息后的暴跌,经历过2025年4月的暴跌。
美股只是强在,它每次暴跌后,总能涨回来,再创新高。
但短时间30%左右的跌幅,美股过去十几年也出现过多次。
所以不要有这种A股这次不会跌了的错觉,当持有这种错觉的人越来越多,往往就是A股要跌的时候了。
说实话,这波行情涨得越疯,我对后续行情还是比较担忧的,主要担心暴涨周期结束后,一旦进入到暴跌周期,对经济和金融的伤害。
这两天看到一个新闻是“存款搬家”。
其中提到:“7月居民存款减少1.11万亿元,同比多减0.78万亿元。而居民存款流入股市之后,变成了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7月非银存款新增2.1万亿,同比多增1.39万亿至2.14万亿,显示居民存款出现较快速度的“搬家”。”
“机构普遍认为,7月非银存款同比大幅改善,或表明居民存款加速“搬家”入市,这是近期资本市场活跃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实早就不单单只是存款搬家。
这两年消费贷、信用贷利率屡创新低,现在很多银行的信用贷利率甚至不足3%;
虽然有明文规定:“银行信贷资金不能违规进入股市”。
而且银行一旦监测到本行贷出资金,在本行进行了银证转账,就会收回贷款。
但现实是,大部分违规进入股市的信用贷资金,都是贷出后,转到其他银行,再违规进入股市。
一家银行的贷后资金监测并不能具备跨行追踪的能力。
所以,目前对于信用贷资金有多少违规进入股市的比例,目前并没有一个公开确切的数字,但我觉得这个比例并不低。
毕竟现在信用贷利率动辄低到3%左右,额度几十万元。
我想很多人跟银行贷出几十万元,显然是不可能用于日常消费。
客观来说,现在信用贷利率低,方便一些个体户通过信用贷来周转资金,也方便在经营的时候腾挪资金,对经济运行是有一些促进帮助。
然而,在股市行情好的时候,通过灵活的、可以随还随取的信用贷来违规加杠杆,放大自己收益,对很多人来说,是无法抑制的诱惑。
但这种加杠杆行为也会极大放大人们的风险。
2015年的疯牛短暂从疯狂变成股灾,杠杆是很重要因素。
如果不能严格落实对信用贷违规进入股市的监管,如果放任信用贷违规进入股市,这实际上是在刨居民的根。
我看某音上有些人,自己本金可能就几万,就贷出几十万资金去炒股,这样的杠杆比例实际是很高的,风险极大。
2015年的牛市到股灾的切换,多少中产家庭的财富灰飞烟灭,这样的惨痛教训,不能不吸取,不能再来一次。
其实不说看不到真实数据的信用贷,就算是公开的融资数据,近期也创新高了。
两融余额已经连续超过2万亿大关,从今年4月至今,一直处于持续上涨态势。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股票ETF在5月份开始,就一直处于规模下降的通道里。
截至8月5日,股票型ETF近一个月净流出628亿元资金,最新规模已经降至9995.31亿份,自去年10月以来首次跌破万亿份关口。
所以确实存在股票型ETF规模下降,资金流出,但两融余额持续上升的现象。
这说明,A股这波行情,确实存在加杠杆效应。
成也杠杆,败也杠杆。
我是一直跟大家强调,普通人炒股,千万别加杠杆,99%的人是驾驭不住杠杆。
杠杆会放大收益,同样也会放大风险。
杠杆还会放大我们人性的弱点,放大我们的贪婪和恐惧。
一旦上杠杆,普通人是很难保持好心态,容易在股市暴涨暴跌中迷失了自己,无法自拔。
普通人炒股,最好就是用点闲钱炒,定投或者网格化交易都可以,只要不加杠杆,只买宽基指数基金,那么就算被套住了,以后也还有翻身的机会。
而一旦加杠杆后,碰上行情切换,又没有什么止损纪律和意识,很容易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一旦爆仓,再也翻不了身。
所以,如果有人做不到这时候不追高,但起码这时候千万别加杠杆,而是要开始去杠杆。
我自己后续的操作计划,仍然跟之前说的一样,整体还是严格按照网格化交易模式,越涨越卖。
如果后面沪深300涨到4300,我就再减一次仓,把仓位减到25%:
如果后面沪深300涨到4600,我就再减一次仓,把仓位减到20%;
今天沪深300已经涨到4272,我应该还有机会再减一次仓位。
如果按照目前涨幅对应,沪深300涨到4600时,上证指数应该也差不多涨到3900-4000点。
所以,哪怕这波上涨极端到,上证直接去摸4000点,我也有相应的操作预案。
即使股市直接涨到4000点,我也还有20%的底仓在,心态上仍然还是比较从容。
而如果股市后面涨不上去,又开始下跌了,因为我已经把仓位降回30%,那我就可以把之前减仓的仓位,在更低位置,再慢慢接回来。
去年我是一直建议大家可以长期定投,或者网格化加仓宽基指数基金。
如果去年股市持续下跌时不敢买,甚至在割肉,现在才反而敢买,去盲目追高,这样的操作思路,我觉得是风险比较大的,属于追涨杀跌。
我是不提倡这种追涨杀跌模式,因为绝大多数散户都是在追涨杀跌。
所以,想要在股市真正长期赚到钱,还是得追跌杀涨。
至于会不会卖飞的问题,我个人是这么看的。
正确的操作一定是盈利的。
也可以说,只要是盈利的操作,就是正确的。
不存在,赚得多才正确,赚得少就是错的。
我们只需要确保每次操作正确是大概率的,就可以做到积少成多,在股市里长期保持盈利。
如果去年1月和9月,有听我的建议开始进场,并且今年4月7日也跟我一样抄底加仓的朋友,现在需要考虑的问题,仅仅只是要不要获利了结的问题,这只是多赚和少赚的问题。
如果只是多赚和少赚的问题,心态上是比较好把握的,除非特别贪心,才容易患得患失。
而如果之前已经大幅减仓,甚至已经清仓的朋友,现在能做的,也只有等回调的出现。
既然已经卖了获利了结,就别管后续行情有多疯,再疯也不能追高。
耐心等待下一轮播种期的到来,我们再慢慢去播种。
然后再等下一轮收获的季节到来,等种子长大、开花结果,我们再慢慢去收获。
如此周而复始,是可以做到在股市里大概率赚钱,剩下的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这个道理和逻辑很简单,但能做到的人寥寥无几。
因为人性的贪婪,是永无止境的。
要指望人类一直保持理性,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我写文章,其实也是在帮助我自己去克服人性的弱点,因为每次写文章,都能让我进行一次自我沉淀,戒骄戒躁,帮助自己去知行合一,严格执行自己的操作计划。
所以,我做自媒体开始,一直把股市当做一个修行的场所,去跟自己人性的弱点战斗,没把赚钱放在首要位置,这反而让我过去几年在股市里一直保持很稳定的盈利。
你能克服人性的弱点,在股市里赚钱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而克服人性的弱点是很难的,所以大多数人在股市里最终赚不到钱,即使有一时浮盈,也很难把钱真正赚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