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军事装备为何能井喷式迭代!
来源:大白话时事
微信号:xhdb66
相比2015年的阅兵,这次的阅兵可以说是所有装备都换代了,甚至还换了不止一代。
这其中原因很多,比如跟军改有关,跟研发体系有关,跟制造业的发展也有关,跟过去十年的国际局势变化也有关,特别是2016年的南海危机,大大加快我们军工研发和制造的节奏。
要分析过去这十年为何军事装备迭代会这么快,是可以找到多个角度来分析。
本文主要从我国制造业发展角度,来分析我国军事装备为何能如此快速更新换代。
2024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40.5万亿元,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超过美德日总和。
庞大的制造业规模,给军工产业带来诸多好处。
1、我国制造业门类齐全,军工产业如果设计出什么新装备,很容易从我国现有的供应链体系里,找到供应商来定制化生产相对应的零部件,可以让我们新装备的设计以更快的速度从设计图纸落地实现。
2、庞大的制造业规模,带来的低成本优势,对我国军工实力也是一大帮助。
3、庞大制造业规模,所带来的产能优势是巨大的。
这就是我国军工产业很重要的3点优势:供应链体系优势、综合成本优势、产能优势。
现代战争,大都是美国对其他国家发动的战争,特点是代差碾压,技术优势非常巨大,而且国力差距巨大,所以不管是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都是闪电战般迅速结束,当然随后美国也被拖入漫长的治安战里,这是后话。
但从推翻当地政府的角度来说,美军发动的现代战争,给人一种错觉就是现代战争都是闪电战。
然而,2022年爆发的俄乌冲突,展现了另外一种场景的现代战争,当两个国家的军事装备不存在代差碾压,技术优势不大的时候,战争也容易陷入消耗战里。
虽然俄罗斯的综合国力是明显要强于乌克兰,军事实力也强于乌克兰。
但乌克兰背后依靠着北约,过去这三年多,北约为乌克兰提供了全方位的军事情报支持、装备支持、训练支持。
可以说,乌克兰出人,北约出钱出装备。
与其说是俄罗斯跟乌克兰打,还不如说俄罗斯是跟整个北约作战体系打。
于是在战争拖入消耗战泥潭里后,背后较量的是整个军事供给体系,其中就包括军工产业的成本较量、产能较量。
这时候,军工产业的制造成本就非常关键,因为制造成本越高的国家,在消耗战中对国力的消耗就越大。
俄乌冲突三年打下来,西方制造业成本高企、产能不足的问题,暴露得非常明显。
美国《华盛顿邮报》7月2日称,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已经向乌克兰提供了价值超过670亿美元的武器和安全援助,包括5亿多枚子弹和榴弹、31辆M1A1主战坦克、300万枚155毫米炮弹、5000辆悍马、数十套防空系统等。
这其中,俄乌战场上消耗最大的155毫米炮弹,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每枚炮弹的价格约为2100美元,但俄乌冲突爆发后,由于消耗巨大加上产能不足,155毫米炮弹在一年时间里就涨了4倍,达到每枚8400美元。
美国《星条旗报》2024年12月称,沙利文承认,2022年俄乌冲突初期,乌军在短短8周内就损失了相当于美国一年产量的155毫米炮弹。更严重的是持续的弹药消耗。当时美国每月生产1.4万枚大口径炮弹,即便全速生产只能立即增加约400枚炮弹,“仅能让乌克兰多使用几小时”。

在高额暴利驱动下,美国军工产能也迅速扩产,但一直到2024年9月,美国155毫米炮弹月产能达到4万枚。
美军之前设定了今年10月达到月产能10万枚155毫米炮弹的目标,但今年8月,根据陆军发言人史蒂夫·沃伦称,目前,该军种月产4万发炮弹,与2024年9月的产量相当,预计要到2026年年中才能达到月产10万发155毫米火炮炮弹。
估计明年这个时候,计划又得改到明年的明年,可谓是明年复明年。
美国军工产能不能迅速提上去,背后是美国制造业长期衰落的结果。
俄乌冲突打到这份上,并且有暴利可图的情况下,美国军工产能在有需要爆量的情况下,居然无法爆量,可见美国制造业问题有多严重。
去年俄乌打得比较激烈的时候,乌克兰155毫米炮弹的月消耗量是最少10万枚。
因为几乎把北约炮弹库存打空,而且还产能不够,还得靠韩国供应乌克兰炮弹产能,才勉强维持住局面。
当然,俄罗斯这边也得靠朝鲜供应炮弹产能。
俄罗斯的炮弹产能并不低,月产能超过30万枚。
贝恩咨询公司预计,2024年,俄罗斯将生产大约450万枚炮弹,而欧盟和美国合计将生产约130万枚。
但俄罗斯也炮弹不够用,是因为俄罗斯炮弹消耗量更大,俄罗斯去年月均消耗量至少达到60万枚。
所以才需要靠朝鲜进行弹药补充,才形成对乌军5倍以上的火力压制。
再说说成本,俄罗斯使用的152毫米炮弹的生产成本明显低于西方155毫米炮弹的成本。贝恩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俄罗斯152毫米炮弹的平均成本为每枚1000美元,而北约155毫米炮弹的价格平均每枚达4000美元。
乌克兰前线的士兵也抱怨,他们每发射一枚炮弹,俄军便可以发射5枚。
所以,现代战争进入消耗战,拼得是后勤、拼的是国力、也是在拼军工产能和军工成本。
这还只是军工成本和军工产能对现代战争的影响,而且还只是拿常规弹药来举例。
一个国家制造业规模,对于军事装备的迭代优势也是巨大的。
就以军事无人化、智能化举例。
俄乌冲突的爆发,大量无人机的应用,已经在改变现代战争的形态,甚至已经在重塑武器装备的设计理念。
这使得最近这些年,哪个国家能更快将新一代军事装备的研发,转入到无人化、智能化,就能抢占先机。
而这就非常考验这个国家制造业的智能化程度,以及在人工智能的技术积累。
比如这次阅兵,我认为最大一个亮点,就是大量无人化、智能化装备的展示。
我国在军事装备无人化、智能化规模上,绝对是目前世界领先的独一档。
我国本身在无人机领域就有大量的技术积累,不管民用还是军用无人机,技术领先于世界。
而且我国从2015年就提出智能制造计划,制造业智能化也会进一步推动军工产业智能化,对于军事装备智能化也是有帮助的。
我国能这么迅速的开始应用大量无人化、智能化军事装备,跟我国制造业智能化的长期积累,是密不可分的。
这些新式军事装备的设计,可以很迅速通过强大的制造业来进行落地,并持续迭代、改进。
说到智能化,就可以再针对智能化展开说说。
当前全球制造业正在经历新一轮工业革命,是蒸汽革命、电气革命、信息革命之后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也就是智能化革命。
这种制造业革命,也会扩散到军事领域。
军事智能化已经是继机械化、信息化后,推动新一轮军事变革的核心。
军事智能化涵盖作战体系的方方面面,包括情报处理、辅助决策、火力打击、网络供方、电子对抗、综合保障等等。
军事智能化是军事无人化的基础,而军事无人化首先解决了战争人员伤亡代价过高的问题。
这使得一旦军事无人化大规模运用,对传统作战模式,会呈现碾压式的代差优势。
因为现代战争,人是最宝贵的。
人员的伤亡对比情况,一向是衡量一场战争胜负得失的核心因素。
而无人作战体系,本身就是需要各种智能化技术来提升自主能力。
据研报分析,仅 2024 年,美国的Palantir 等人工智能公司就与美国各军兵种签订了大量的军事人工智能订单,洛克希德·马丁等传统军工企业也在诸如“AI飞行员”等无人系统项目中颇有斩获,OpenAI也将首次同国防承包商合作,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反无人机系统。
我们的军工产业发展,追求的是高“效费比”。
效费比,就是产出效益与投入费用的比值。投入少,产出多,效费比就高,效益就好。
通俗说,就是好钢用在刀刃上。
我国军费规模占GDP比例并不高,仅1.38%;
欧盟在有美国军事力量存在的情况下,常年的军费占GDP比值都不到1.5%;
美国的军费占GDP比例更是高达4.5%左右。
而我们用不到1.5%GDP的军费,就完成了独立自主的军工国防体系,这背后就是对于“高效费比”的追求,用有限的军费,去做更多的事情。
而要实现高效费比,一个核心基础就是要有强大的制造业规模支撑,才能尽可能降低军工制造成本。
除了制造成本低。
现代战争的“高效费比”,还在于用同样的钱,造出来的装备战斗力的提升。
用同样的钱,造出来的武器装备战斗力越强,效费比越高。
这就要求我们军事装备追求推动装备体系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
体系作战,在今年5月的印巴冲突后,成为广为人知的一个名词。
之所以这次印巴空战,巴基斯坦能够击落印度空军多架阵风战机,不仅仅只是靠歼10C战机,而是靠中式装备的成体系作战。
据报道:“由于巴基斯坦空军已经通过数据链联接歼-10CE、ZDK-03预警机、红旗-9防空系统等装备构成了作战网络。歼-10CE与ZDK-03预警机、电子战飞机通过数据链实现实时信息共享,形成“传感器-射手”闭环。在预警机的帮助下,歼-10CE无需开启自身雷达即可接收目标信息,采取“A导B射”的“准四代隐身战法”降低了被反制风险。巴方通过“传感器-射手”一体化体系,实现了快速响应,极大压缩了猎杀时刻。”
而印度是出了名的万国武器库,作战缺乏体系化,所以在面对巴基斯坦空军的成体系作战面前,就呈现被碾压的作战结果。
体系作战,能让军事装备的作战能力得到放大,实现1+1大于2的效果,从而提高了效费比。
更同样的钱,实现了更高的战斗力。
现代战争拼的是国力,拼的也是经济。
所以拥有更高效费比的国家,必然能笑到最后。
我们追求高效费比,这也是为什么A股的军工板块,大都只能当做周期股来做,军工行情大都是消息驱动,而非基本面驱动。
因为我们是不可能让军工产业变成暴利行业,追求高效费比,就意味着议价权不在军工企业手里,我们只会让军工产业赚取合理的利润。
美国的军工产业之所以是暴利行业,是因为本身美国是被诸多资本利益集团控制的,所以美国的行政是为了让美国资本集团利益最大化。
所以,美国是出了名的军事装备造价昂贵,这使得美国的效费比极低,虽然美国拥有世界最多的军费支出,但这些年却不断养肥了各路史密斯专员和军工资本,实际产出并不高,完全就只能靠吃老本。
制造业规模带来的低成本优势还只是其一。
更关键是,我国从2015年开始推进的产业升级战略,已经收获了战略成果。
据报道,2024年,大国重器捷报频传。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成功点火,高温超导材料支撑世界首条35千伏公里级超导电缆连续稳定供电超1000天,工业母机、仪器仪表、工业软件等领域突破一批创新性技术和产品、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等领域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生物制造、机器人等新兴行业快速成长。
产业升级让我国制造业往高精尖方向快速发展,这是我国军工产业能够快速迭代的重要基础之一。
不但要有数量,还要有质量。
落后的武器再多,也容易被代差碾压,拥有高端制造业才能快速研发出更强的新式装备。
所以,这次阅兵即是我国新式军事装备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我国军工产业发展的一次展示,更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一次展示。
这是我国制造业长期发展,厚积薄发的结果。